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2015-03-18 08:01王金华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建设

王金华



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王金华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中以文明城市建设为抓手,发挥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作用,全面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本文提出在加强文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文章论述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重点阐述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城市精神文明建设;途径;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政府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中不仅加快城乡经济建设的步伐,而且把加快文明城市建设作为重点大事来抓,以充分发挥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作用,这是十分重要的建设举措。如何在新时期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呢?我们党倡导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概括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的价值目标、共同追求和价值准则,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道路和发展方向,我们在加强文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自古以来,城市都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彰显一个国家发展水平、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特别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每个国家的国都和省会中心城市的风貌,都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文明昌盛的标志。在加强城市建设中,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这些核心价值观引导和统帅着其他价值观的作用。我们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得到国民的理解和认同,成为国民建设国家、发展国家共同的行动准则和价值目标。我国城市的精神文明水平代表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新时期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引领城市社会精神文明进步。我国城市是人口集聚的地方,广大市民的人生观、价值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必然会受到显性的和隐性的不同影响,直接反映到城市的文化潮流、市场运行、生活方式、道德风貌和社会秩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会直接面临新的挑战。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广大居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继承历史优秀传统和时代要求的统一,是我们党的自觉倡导和人民群众共同愿望的结合,它是我们广大公民的精神支柱、行动的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城市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领城市社会精神文明进步、促进人的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二是有利于抵制敌对势力对我实施的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我国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的新时期,在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全面改革、扩大开放、以法治国、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会更加纷繁复杂。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的变化来看,历史的经验教训警示我们,历来国际敌对势力都把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首先放到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大学、中学、文化团体、宣传舆论部门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广大青少年是他们西化分化的重点对象。我们在城市的教育科学文化战线积极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扩大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在城市的影响力,不断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保护,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培育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能有效地抵制非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侵袭和干扰,保证社会主义舆论的正确导向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是有利于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2]从我国的城市现状来看,不论城市大小,基本都是由城市工业系统、城郊农业系统、党政机关系统、城市教育文化科学系统和社区街道系统组成。各个系统人员的文化水平、理想信念、思想觉悟、工作态度、价值追求、道德水准等都是存在很大差别的,特别是随着市民的民主政治意识和理论判断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仍然不会是一个水平。为了要全面深化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大步前进,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解决好城市发展的价值体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点、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3]因此,只有通过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城市治理治理体系建设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体现出人民民主的制度精神,以提高广大市民主人翁的文明素质,以提高城市政府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才能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才能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凝聚人心,集聚人力,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现代化城市,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实质上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规范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同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要求落实到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去,培养我国城市具有社会主义新时代特征的精神风貌。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抓住‘三个倡导’24个字,综合运用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政策制定、制度保障等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使之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4]

第一,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要充分利用宣传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坚持对广大市民进行科学理论武装。

当前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贯穿到日常的宣传教育工作之中,要广泛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媒工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可以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开辟宣传专栏,持续刊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还要加强公益广告宣传,把公益广告做到主要街道、广场公园、学校、社区,在全城市普遍宣传 “三个倡导”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城市的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市民的精神文明素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城市公民的文明素质,首先要通过思想理论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当前必须组织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学习。要通过专题培训班和市民夜校等教育阵地,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次阐释和解读,特别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内在关系讲透彻、说明白,通过宣讲学习,引导人们准确理解核心价值观实质内涵,使城市广大干部和市民逐步认识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只有在理论认识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了,才能在思想感情上逐步认同,也才能在行动上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积极实践,培养自身高尚的文明素质,共同建设城市新的精神文明风尚。

第二,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融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社会公德建设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活动中体现的美德,“公民的美德是公民个体履行公民责任与义务中逐步养成的适应社会的伦理品质,它是在公共领域中所展示的美德素养,是维护社会和促进公共利益,为公共利益效力的美德。”[5]社会公德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市民实践社会公德的自觉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社会公德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稳定而深刻、广泛而持久,它发挥着维护城市社会秩序的稳定、公道、扬善惩恶的功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这是公民最高层次的社会公德。同时生活在城市里,广大市民要培养自己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心感,努力做到讲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也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敬业是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一种崇高精神,是做到求真务实、优质服务、勤奋奉献的前提和基础。城市从业人员,不论什么行业、什么工种、什么岗位,首先要安心工作、热爱工作、献身所从的岗位,把自己远大的理想和追求落到工作实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非凡的贡献。新时期城市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以下的内容: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依法行事,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特别在市场经济领域务业的人们,一定要讲道德,讲公平正义,不搞假冒伪劣,不搞坑蒙拐骗,树立良好的经营风气,取信于广大市民。

家庭美德属于家庭道德范畴,是指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是体现现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细胞”工程。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文明幸福,社会才能安定和谐。家庭美德包括关于家庭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家庭美德的规范是调节家庭成员之间,即调节夫妻、父母同子女、兄弟姐妹、长辈与晚辈、邻里之间,调节家庭与国家、社会、集体之间的行为准则,它也是评价人们在恋爱、婚姻、家庭、邻里之间交往中的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新时期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就是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都要有奉献精神,都要为他人服务,一人有难,全家相助,形成一个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和睦家庭。每个成员都要关心家庭这个集体,共同治理好家庭,个人利益服从家庭的整体利益;同时要讲诚实守信,反对损害家庭利益和感情的思想行为。家庭美德还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邻里团结,和睦相处。总之,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修养,才能建立美满、和谐、幸福的家庭。

个人道德修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高要求。个人只有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自律,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内化于心,从而形成个体稳定的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并自觉外化于行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在城市中的行为之中。只有每一个市民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逐步提高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水平。“诚信”和“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个人通过要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这是新时期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客观要求和价值标准,每一个市民必须自觉履行之。

第三,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4日在北大的讲话中指出:“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他又说:“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6]广大青少年是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在校青少年的思想面貌、道德水平和文化科学素质如何,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未来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新时期加强城市教育战线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就是引导广大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也是他们励志自强的过程、修养道德的过程,更是他们满怀理想信念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辉煌过程。

立德树人、培养广大青少年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民教育的根本任务。城市的大学、中学、小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城市的在校学生占全国在校学生的大多数,各类学校的党政领导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要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自觉规范自身的思想行为。

学校要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高校、中学还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融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党课、团课的教材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党校、团校的教育阵地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讲清楚、讲透彻,引导学生们落实到思想行为中去。坚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精神文明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以良好的家风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精神文明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第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大力宣传劳动模范人物的事迹,培养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大力宣传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的事迹,弘扬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用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7]我们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在实际劳动生产中涌现出来了一批品德高尚、业绩卓著、贡献突出的先进模范人物。这些劳动模范是我国各条战线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辛勤劳动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格和时代风采,凝聚成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劳模精神,得到了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和尊重。劳模精神是一种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是一种对职业、对社会、对国家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劳模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凝聚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如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新中国成立之初闻名全国的“孟泰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铁人王进喜的模范事迹,都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改革开放以来的徐虎、蒋筑英、李素丽、陈刚毅等模范人物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还有在雷锋、王杰、焦裕禄、“活雷锋”郭明义、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徐本禹、黄来女、张丽莉等等,这些先进典型彰显着中华民族高尚的文明道德情操,激励着全国人民学习先进人物,传承劳模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的思想品德。

传承劳模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的思想品德,就是要学习其核心价值,并落实于实处。党团组织可以在城市机关、学校、街道广泛开展“道德讲堂”活动,请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进学校、进社区作先进事迹报告,运用现代媒体播放他们的先进事迹,还可以利用城市广告专栏、宣传橱窗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道德模范、各行各业的先进工作者和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从而在城市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的社会氛围,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奉献社会的道德价值风尚。

第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展现我国现代城市的崭新风貌。

我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发扬和创新以往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与各类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广大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形成新时期“创建促文明、文明促和谐、和谐促发展”的生动局面。一是与我国的传统节日活动结合起来,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在城市会堂、机关礼堂、文化场馆、举办庄严隆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以党史国史上重要人物纪念日、“中国梦”、传统美德、文明礼仪等为内容,在革命纪念馆、主要街道广场、公园、车站等处进行文艺演出、诗歌诵读、纪念伟人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市民在休闲中受到先进文化的感染,以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二是与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弘扬传统美德、践行当代价值”主题活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日行一善“等德育活动,培养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提高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三是继续在学校和街道广泛开展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开展志愿者活动,让志愿者服务城市大型活动、服务弱势群体、帮扶困难群众等活动;在中小学校持续开展“学雷锋、做美德少年”活动,培养他们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好品质;组织街道的志愿者参加城市维护公共秩序、打扫公共卫生、维护公园安全等活动;使城市志愿者服务群体和民间公益服务组织常年活跃在敬老院、福利院、车站广场、大街小巷,志愿服务制度化成为新常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手牵手共创文明城市、心连心共建和谐城市的强大合力,从而展现我国现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貌。

[1]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新华社,2012-11-17.

[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讲话[N].新华社,2014-2-24.

[3]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18.

[4] 刘奇葆. 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 人民日报,2014-3-5.

[5] 万俊人. 公民美德与政治文明[N]. 光明日报,2007-6-19.

[6]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4日在北大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4-5-5.

[7] 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新华社,2013-4-28.

Research on the Significa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for City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ANG Jin-hua

(School of Marxism,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hrough the progress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ll-round Way, China emphasizes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of city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hich could be beneficial to well promote the overall modernization strategy. In this thesis, it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which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during the process of city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Firstly, it discusse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for city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n, the thesis stressed on several main way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on how to lead the city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city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ays; research

G640

A

2095-414X(2015)05-0070-05

王金华(1950-),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

湖北省教育厅2015 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15D050).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建设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