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濬年表

2015-03-18 08:28陈琼莲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赋诗

陈琼莲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黄濬年表

陈琼莲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黄濬(1890-1937),祖籍福建侯官(今福州),是同光体闽派广大教主陈衍的得意门生,亦是同光体闽派后期的重要人物,然学界对黄濬鲜有研究,更甚者多有讹误。该文以黄濬为中心,旁及其家族、友朋,考证出黄濬的具体生卒年和生平主要事迹,并以年表的形式将其一生经历呈现出来。笔者撰有《黄濬年谱》,《黄濬年表》乃其简略提纲。表中各条均不列详细考证及具体出处。

同光体;黄濬;年表

黄濬(1890-1937),字哲维,别字秋岳,出生于台湾,祖籍福建侯官(今福州)。道光年间,六世祖元吉因官台湾淡水港竹堑(今台北)通判,遂长居焉。光绪二十一年(1895) 台湾陷落,举家归籍。祖父玉柱,官至直隶知州,赏戴花翎。祖母陈恭人。父彦鸿,晚清翰林编修,宣统入直任职京师大学堂文案兼会计官。生母郭氏系侯官望族郭氏柏苍曾孙女。彦鸿子四:濬,奏奖举人,授邮传部七品京官。济,医学士。溥,法政大学毕业,法学士。瀚,工业大学学生。女二。黄濬子三,晟、劼之、勋儿(早夭)、四子(不详),女二。笔者撰有《黄濬年谱》,《黄濬年表》乃其简略提纲。表中各条均不列详细考证及具体出处。

光绪十六年庚寅 (1890) 1岁

八月十九日,生。光绪二十三年乙未(1895) 6岁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日本,黄彦鸿、黄彦威兄弟举家归籍福州。黄濬寄居外祖郭家,读书福州光禄坊玉尺山房。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 7岁

初访北京。

光绪二十三丁酉(1897) 8岁

福州里居,僦法海寺街何家(今福州鼓楼区于山北麓)。

光绪二十四戊戌年(1898) 9岁

是年,黄彦鸿教作擘窠大字,之后读书漳州。同年,林纾从谢章铤治经学,与黄彦鸿同门,常走动。八月,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遭斩,黄濬“扼腕流涕,不能自己”。

是年,黄彦鸿二甲中式,同进士出身。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 12岁

初入学。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 14岁

夏,居北京,家住宣武门以南一牛鸣路(注:具体不详)。

九月十四日,京师译学馆开馆。

是年,黄濬已识陈衍。并谒谢章铤于十三本梅花屋。

孙雄著《道咸同光四朝诗史》,选录黄濬诗二首。

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 15岁

九月二日,黄濬与罗惇爰(上曰下爰)、曾念圣同级入京师译学馆。

常随父与诸老为诗社,曾作《万松金阙图》。

是年,黄彦鸿以翰林院编修任职京师大学堂文案兼会计官。同年,祖父黄玉柱卒。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 17岁

是年,结识梁鸿志。

常流连北京西黄寺。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 18岁

陈衍承京师大学堂讲习,朱联沅、梁鸿志等从陈衍游。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 19岁

是年,陈衍兼就京师译学馆讲习,黄濬、曾念圣师从言诗。

听黄彦鸿讲山阴魏铁山轶事。读《京报》,亦为刘永福、冯子材之功所倾。

宣统元年己酉(1909) 20岁

是年,与曾念圣同期毕业于京师译学馆。黄濬以父荫授七品京官,官邮传部。

与梁鸿志同笔砚于京师大学堂大学文科,梁鸿志不久弃去。

秋,归里娶亲,途中初遇林长民。

初识江翰父子。

宣统二年庚戌(1910) 21岁

二月十六日,花朝节翌日,陈衍招何震彝、梁鸿志、朱联沅、曾念圣、黄濬诸生集小秀野草堂,各赋五言律诗一首。

四月,莆田江春霖因劾庆邸被逐翰林院,江春霖请归养亲。陈衍、黄濬等有诗送之。

四月十五日,作《四月十五日夕对月示芷青》。

六月八日,游北京农事试验场(今北京动物园),作《六月八日游农事试验场归拈今韵十一陌总一百六十八字依次作诗以记兹胜》。

重九,与陈衍天宁寺登高。作《九日陪石遗先生天宁寺登高》。

是年,初识罗惇曧。罗惇曧游吴会归,以郑文焯、朱祖谋词相赠。

宣统三年辛亥(1911)22岁

元旦,雪,与陈宝琛等饮酒作歌《元旦雪益大醉中作歌再倒迭沧趣楼韵(辛亥)》。

三月初八,清明节,游西郊三贝子花园,赋《清明游三贝子花园》。

四月八日,梁鸿志招饮陈衍,黄濬作陪观花赋《四月八日与众异陪石遗先生崇效寺看牡丹》。

暑夏,作《暑雨初成蜀葵乍落循檐得句书寄芷青》寄朱联沅。

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爆发。

八月下旬,陈衍归里,黄濬与梁鸿志相送话别,黄濬作《送陈石遗先生归里》嗟叹时局动荡。

重九,赋《九日》伤时。

九月十一日,作《九月十一日书事》隐射时局板荡、民生疾苦。

十月十六日,作《十月十六日作》。

冬月,赋《感事一百十韵》叙有清一代史事,受时人赞赏。

十二月二十五日,即新历二月十二日,宣统帝下诏退位。黄濬有感而发诸诗《十二月二十五日作》。

民国元年壬子(1912) 23岁

是年,梁启超创《庸言》,黄濬为《庸言》作“小评”。

春,登陶然亭,赋《春日登陶然亭》。姚华嘱题《秋草图》。

春,寄诗陈昭常,王逸唐《今传是楼诗话》述及并赏。

八月十六日,作诗。

秋,黄濬诸人遥集楼作诗钟,易顺鼎、罗惇曧、温肃等在座,黄濬作《遥集楼晚眺》。事后,又与易顺鼎约游潭柘寺,未果。

九月,与陈昭常饮于岳云别业岳云楼,黄濬,麦孺博、潘若海在座。

秋,与梁鸿志酬唱,黄濬作《用丝均柬众异》,梁和以《和黄哲维》。

冬,黄濬作《瘿公凌晨以雪诗见示作此奉和》次罗惇曧《雪》诗。是期,间与梁启超、张君励等诗歌酬赠。

十二月二十七日,大雪,用东坡《聚星堂》韵赋诗柬罗惇曧、黄孝觉、梁鸿志。

是年,与梁众异同时驰书陈衍师,陈衍复函《与梁众异黄秋岳书》。

民国二年癸丑(1913) 24岁

春,黄濬常与罗惇曧访伶人秦稚芬于韩家潭,谈移仄。

二月八日,与易顺鼎、罗惇曧联句作诗赠奉卿(未知其名)。

三月朔,陈衍出京。前夕,即二月晦日,又逢清明日,陈衍招梁鸿志、朱联沅、黄濬来寓午饭看花,往云山别墅小坐,又同上江亭,三子各赋诗为师送行,陈衍皆有和作。黄濬赋诗二首,其一题为《清明日与众异芷青陪石遗先生登江亭话别》。

上巳节,梁启超于京师西郊万生园聚友三十余人修禊,秋岳预席,分韵得茂字作《上巳修禊赋呈任公先生分韵得茂字》纪兹盛事。

上巳后未数日,朱联沅病卒,黄濬作《哭芷青》、《雨中视芷青敛归复为诗以哭之》哭之。

四月,陈衍书《朱芷青哀辞并序》哀挽朱联沅,文述黄濬诸生同门情谊。

七月,沈瑜庆宴集梁启超、张謇,夏敬观、诸贞长、黄濬、沈成式等预席。

八月,章太炎入京,不久被袁世凯软禁,幽于钱粮胡同某邸,旁舍同居为黄濬同乡郑在莪,因得阴从候起居,且间问奇字。

八月南下,途经南京赋《将至金陵道中作》、《下关》。

八月自京至沪,寓居沈瑜庆所,携诗卷谒陈三立,陈三立掖以《黄秋岳至自京师主涛园宅戏题其诗卷一绝》。

十月初三,沈瑜庆偕黄濬、沈成式至郑孝胥处,约同往小有天酒楼。

十月初五,黄濬与李宣龚、梁鸿志、沈成式等到郑孝胥处,后同往小有天酒楼。是日,林贻书宴客,黄濬将《聆风簃诗》呈阅郑孝胥。

十月初六,郑孝胥《聆风簃》阅毕题赠,诗本还黄濬。黄濬作《海上晤太夷先生赋赠》、《再成一律呈太夷兼谢题赠之作》。

十月初七,在上海,郑孝胥邀黄濬、梁鸿志、孟森、沈瑜庆、林贻书、李宣龚等雅叙园吃饭。此期,黄濬作《赠沈涛园先生》。

是年,晤梁鸿志,游哈同花园,赋诗《沪上逢众异遂同游哈同花园》。

是年,初识易顺鼎,曾有饮于宴宾楼,预席者有黄濬、嘉应黄遵楷、泗州杨毓瓒三人。

民国三年甲寅(1914) 25岁

春,法源寺道阶上人以丁香花开,延王湘绮、杨惺五、黄濬等百余人赏花饯春。宴既,绘《饯春图》,人各赋诗。黄濬作《春尽日瘿公石甫及道阶上人招陪湘绮先生燕于法源寺越日以饯春图索诗》二首。

上巳节,袁克文招易顺鼎、陆彤士、罗瘿公、何震彝、闵尔昌、梁鸿志、黄濬等集于南海流水音,嘱汪鸥客绘《寒庐茗话图》,诸公并题,一时盛事。黄濬赋成《抱存招同莪石甫彤士瘿公鬯威葆之众异数君小集流水音鸥客为绘寒庐茗话图题以一律》。

四月四日,崇效寺赏花赋《四月四日崇效寺看牡丹》。

九月,陈昭常殁,黄濬作《挽陈柬墀》挽之。

冬,程康来京嘱黄濬题《岳云闻笛图》。

十二月五日,樊增祥、陈衍、易顺鼎、夏敬观等饮于沈成式寓所,黄濬《十二月五日昆三招同樊山先生石遗师石甫瑟君剑丞宰平公达众异饮于寓斋》纪之。

十二月廿九日,黄节、罗惇曧会祭陈师道于法源寺,会者诸贞壮、夏敬观、陈师曾、陈衍、黄濬、梁鸿志等十三人。黄濬作《陈后山先生逝日同人会祭于法源寺以诗纪之》。

是年,梁启超寓北京前细瓦厂,与黄濬交流中国编汇词典之事。同年,黄濬往晤袁世凯。

民国四年乙卯(1915) 26岁

开春,赋诗柬梁鸿志、周树谟、夏敬观、李宣龚,向李宣龚求郑孝胥新刊诗集。

三月晦,与陈衍、易顺鼎、周树谟、梁鸿志、江庸、樊增祥、俞明震等集北京东城陈衍寓斋创诗社,曰春社,黄濬与诸社员约各为即事诗一首。黄濬作《三月朔日春社第一集赋呈石遗师》纪其事。

上巳节,与樊增祥、林志钧、易顺鼎、曾广钧,吴士鉴、罗惇曧等百余人集什刹海修禊,分韵得行字,黄濬赋诗记之。

三月,与罗惇曧、潘若海约游西山,大雨如注,黄濬失约,嗣后作《瘿公若海约有西山期而未往瘿有诗见及赋此谢之并书所闻》。

夏,与胡朝梁、周树谟、樊增祥等书信过从,有《赠胡梓方》、《奉怀沈观先生》、《久不见樊山老人柬以一诗》诸诗。

七夕,饮于城东,夜醉归,赋诗述怀。

夏末,程康属题顾印愚遗诗,黄濬作《程穆厂属题顾印伯先生遗诗》。

秋,招梁鸿志、刘蘧六、汪允宗、刘诒慎游公园,作《晚秋游公园同行者梁众异刘蘧六汪允宗刘龙慧》。嗣后示之梁鸿志,后者延而报之。

民国五年丙辰(1916) 27岁

是年,逢上巳、清明同日,罗惇曧兄弟约同陈宝琛、陈衍、黄节、林志钧、黄濬修禊于灞河(又名大通河、二闸)为春社第一集,诸人各有诗纪之。

三月末,春社第二集,黄濬与社友陈师曾、黄节、林志钧、曾念圣等约往崇效寺赏牡丹。黄濬赋《师曾晦闻宰平次公约同崇效寺赏牡丹是为诗社第二集》。

七夕,黄濬有诗题为《七夕》。三日后立秋,复有诗曰《立秋作》。

深秋,黄濬病愈月,赋诗多首如《病院口占》、《病中作》、《雨》、《病中寄呈石遗师》等。

九月十六夜,雷雨,不寐,枕上成《九月十六夜雷雨枕上成此》。

秋,作《寄宰平》于林志钧,后者次韵和答以《得哲微书并示病中见忆之作次韵和答》。

秋末,病多日。病中作《客多劝病中勿作诗占此答之》、《病中众异枉存手录近诗持去明日谢以一律》等。

十月十二日,风雨同作,赋《立冬前一日风雨有成》。

冬夜,偶成《冬晚偶成二十六韵呈石遗先生》呈陈衍。

十一月初八,小至日大雪,黄濬作《小至日雪柬又点丈》柬王允皙。

冬夜雪甚,念梅兰芳归赋并请樊增祥填词。作《夜雪愈甚偶念畹华昨日新归遂成小诗乞天琴老人填词》。

是年,何震彝、林景行、潘博殁,黄濬皆有挽诗。

民国六年丁巳(1917) 28岁

上巳,与曹经沅、樊增祥、易顺鼎等集什刹海会贤堂修禊,黄濬分得京字,作《上巳什刹海禊集分均得京字》纪事。同日,叶恭焯亦招集江亭作展,黄濬未至,谢以《玉甫招集江亭作展上巳未至分均得初字》。

春,得陈衍《石遗室文续集》,却寄诗题匹园。匹园,陈衍寓园也。

秋,姚梓芳《归揭阳营秋图》绘成,嘱题诗。黄濬作《姚君悫归揭阳营秋园既成北来京师作图索诗》。

冬,与杨毓瓒书信过从。作《柬瑟君》、《瑟君有诗见答和其均》等。

十月十一日,独坐北海沁香亭有感,赋《十月十一月北海团城沁香亭独坐有感》抒怀。

十一月十五日,月蚀,作《十一月十五日月蚀二首》纪之。除夕夜,赋《丁巳除夕》辞旧。

民国七年戊午(1918) 29岁

元旦,林纾信至。正月十六日,沈成式招邀樊增祥、林纾、罗惇曧、王允皙、梁鸿志、黄濬、李宣倜、冒广生等听琴,梅兰芳、程砚秋等在座。黄濬作《戊午元夕得畏庐先生书云:“世局汲汲,长日都无好怀,只合饮酒闻歌,自呼负负而已。”重慨斯言,翌夜为招畹华翰卿诸郎置酒昆三寓中,先生与樊山老人先至,次日冒鹤亭首成长句相示,赋此记之。(戊午)》纪其事。

春,与梁鸿志书信频繁,以诗诉怀,

按:黄濬作《夜坐怀众异》、《花朝前一夕雨寄众异》、《雨夜再寄众异》、《众异既归殊倦于江南之游赋此讯之》、《相逢一首柬众异》、《戏呈瘿公一首》、《庭前丁香始开赋此宠之》。

又按:梁鸿志作《相逢一首答哲维》、《哲维有〈庭前丁香〉诗和以二绝句》等。

三月廿八日,崇效寺赏花。作《众异以海棠诗索和久无以报三月二十八日崇效寺赏牡丹怃然有作因次其韵》次梁鸿志韵。

七月朔晨,梁鸿志告知张勋复辟。黄濬同林季武往天安门观事态,旋晤陈宝琛。十一日诣天津,访梁启超、张志潭。十二日,回北京,过丰台。

初秋,游汤山、碧云寺、玉泉山诸胜。是秋,有诗寄呈陈衍,赋和梁鸿志。

中秋夜,对月赋诗示梁鸿志。

九月初二,沈瑜庆病卒于上海,黄濬作诗挽之。

重九,游北京玉泉山玉峰塔。

九月,梁鸿志病,有诗,黄濬和以《书众异病中近诗后》。

是年,黄孝觉殁于上海,黄濬为作《闻孝觉道殁于上海为诗伤之》。冬夜,检黄孝觉遗诗,怆然有作。同年,刘蘧六逝,卒年二十又九,黄濬诗二首哀之。刘蘧六,张之洞婿也。

民国八年己未(1919) 30岁

是年,过徐州、南京、上海、杭州。秋归北京。

上元夜,车过徐州,见月赋诗,题为《正月十五夜车过徐州见月(己未)》。

正月下旬,游南京,登鸡鸣山诸胜迹,赋《晓雾自下关如南京遂登鸡鸣山历览同泰寺台城诸胜》、《北极阁》等。

正月末,夜抵上海,饮于李宣龚家。作《夜抵上海饮李拔可家》、《上海旅次二首》诸诗。

春,在杭州。期间,与梁鸿志、李宣龚、诸贞壮、杨毓瓒等过从。游灵隐寺、九溪十八涧、理安寺、烟霞洞,过汤山、见心斋诸胜,纪以《鸳湖道中始见梅花》、《香山半山亭特出林表地势视碧云寺塔尤高借用晁具茨〈香山诗〉以写其胜》诸诗。此间亦访西湖俞明震家,时俞明震谢世不久。

秋,在北京。游翠微、香界寺、龙王堂、南海流水音诸胜。

秋,过厂肆得樊增祥手书《十键斋诗》若干卷,见卷端有李慈铭、张佩纶题识,柬诗请樊增祥和韵。

重九,张远伯招集龙树寺,黄濬有诗赋呈。

冬,客天津。

仲冬,作《寄呈太夷先生》、《书感寄任公先生》、《鹤亭月来累邮新诗赋此却寄》寄郑孝胥、梁启超、冒广生诸人。朱联沅归榇海盐,亦有诗送之。

除夕与郭则澐游翠微山,黄濬作《除夕啸麓以山游诗急足索和次均率答》。

民国九年庚申(1920) 31岁

元日,同郭则澐再游翠微山,咏以《己未除日与啸麓薄游翠微元旦复至其地车中占成四绝(庚申)》四绝。

人日,雪,有感而发,诗柬罗惇曧。

初春,应梁启勋属为梁启超《攒泪帖》题诗。黄节、姚华、陈衡恪、林长民、汪大燮、张一麐、余绍宋、林志钧、陈敬第兄弟等皆有为此帖题跋。

二月十七日清明,黄濬足疾居家,用韩愈《寒食出游》韵成诗柬奇觚(未知其名)。奇觚亦卧床。

暮春,自题所藏王士禛手批明刻《钤山堂诗选本》。

暮春,游山东,历岱宗坊、经石峪、香界寺诸胜。

五月十二日,骤雨风霁,游北京香界寺。夜,由香界寺陟宝珠洞望月。

五月二十日,游西山归,逢大雨,有诗纪之。

六月初八,雷雨,枕上有作。雨余,又成一作。

八月朔,夕雨洋洋,黄濬忆往作诗。

八月初,由翠微山麓而南,过石景山,逾浑河,及马鞍山麓诸胜,皆有诗。

秋冬之交,游近郊戒坛、潭柘等。嗣后复游,诗成示夕秀(未知其名)。

八月三十日,易顺鼎北京病殁,黄濬作《挽易石甫》伤之。嗣后,夏敬观极称赏,以为“秋岳此诗,概括易实甫一生,可作其小传观”。

九月二十日,奇觚寄《重阳诗》(诗题笔者自拟)。

冬,招饮樊增祥、周树谟,梅兰芳。越日,樊增祥示诗二作,黄濬奉答。

民国十年辛酉(1921) 32岁

正月初一,与郭则澐游山,因忆前游,题岩壁。

正月初二,携夕秀复游至石景山慈善寺。

春,三子染瘟疫殁,哀而作诗。

二月廿七日清明节,颐和园赏花。

三月十日,京西钓鱼台禊集,赋诗呈陈宝琛。

三月中旬,极乐寺探海棠花开,还至正觉寺遗址,遇寺中有松绝奇古,作诗纪其事。

三月末,复游颐和园万寿山,见宜芸馆(晚清景后居处)海棠酿姹可喜,与夕秀话光宣朝事。

四月,游房山。

夏,黄濬游京西南隅,上房山云梯庵、瓣香庵、兜率宫、法华庵、云水洞诸胜,嗣后游云居寺、石经山等。

夏,雨,与郭则澐坐而怀乡,有诗纪之。

八月十八日,太平洋团体联席第一次会议,黄濬预席,与俞诚之、黄霁九、罗正纬、叶景莘、刘奇甫、林天木等被推为执行委员。

九月廿七日,闻严复卒于福州,诗以哭之。

除夕,雪,与郭则澐复游西山。

民国十一年壬戌(1922) 33岁

正月十一日,赋祝梁启超五秩初度。

上元夕,在北京,郭则澐促黄濬为钵集,预者樊增祥、王式通诸丈。

上巳节,郭则澐、理斋(未知其名)、陈任中、许宝蘅、黄濬等同作主禊集万生园三贝子花园,至者有樊增祥、郭曾炘、林开謩、林纾、罗惇曧兄弟、陆彤士、邵厚夫、王书衡、赵椿年、郑叔进、闵葆之、吴印丞、邓镕、辛濯之、三多、高步灜、周肇祥、汤定之、关颖人、丁闇公、章曼仙等,黄濬拈得凤字。

三月初八夜与许宝蘅约往沈成式寓所,夜半方归。

三月十二日,同许宝蘅、郭则澐、陈任中等泛舟通惠河、至公主坟(又福隆安之墓)。因忆丙辰上巳游,感叹物是人非,怆然有作怀诸友。

三月十三日,黄彦鸿五十六寿。

三月十六日,复游三贝子花园,赋诗示夕秀。

三月二十日,与郭则澐、许宝蘅、理斋、陈任中等同游积水潭高庙、登其北阁,望净业湖。午时回集灵囿,到紫光阁前,乘舟游北海到镜清斋、快雪堂、画舫斋小坐,午后二时乘舟到南海大礼堂后(即勤政殿)登岸至印铸局午饭,三时回集灵囿。

三月下旬,独游颐和园,见景福阁下环坡皆丁香,流连久之,诗成二绝。

四月十一日,与郭则澐、陈任中、理斋、许宝蘅等游陶然亭、龙树寺。

五月初六,徐世昌被迫辞职,黄濬拟布告稿,许宝蘅修润。次日,徐世昌正式下台,五月十六日,黎元洪复职。

暮春,李宣倜来函道香山极景,黄濬赋诗寄之。

七月十六日,李宣倜约黄濬、郭则澐等泛舟大通河,黄濬因病不预。

七月晦,病,卧床不寐诵黄庭坚诗并用其韵赋诗自遣。

中秋夜赏月,赋诗咏怀。

重九,同李宣倜游玉泉山、西山,赋诗示郭则澐。

九月二十一日,陈三立七十寿辰,黄濬寄诗祝嘏。

九月末,陈衍北上,黄濬作诗奉呈陈三立、樊增祥、周树谟诸公。

十月初三,沈曾植殁于上海,年七十三,黄濬诗以挽之。

冬,黄濬应李宣龚嘱,为其亡妹李樨清《花影吹笙室填词图》题诗。

除夕循故例与郭则澐约游西山翠微山。

民国十二年癸亥(1923) 34岁

人日,作诗答李宣倜。

上元夜,赏月有感,发而为诗。

正月十六日,陈隆恪以《元夜诗》示黄濬,时黄濬读陈三立诗,次韵答陈隆恪。

正月十八日,游白云观。翌日集双棠馆观姚华、陈师曾、王云等作画,诗寄李宣倜。

二月初四,黄彦鸿去世。

九月晦,登石景山,赋诗纪游。

冬,为李宣倜题陈衡恪遗画《一口剑》。

十二月十八日凌晨,招郑孝胥宴于沈成式寓,程砚秋等预席。

除夕,郭则澐约黄濬、王式通、李宣倜、傅岳棻等游西山。

民国十三年甲子(1924) 35岁

按:民国十二年(1923)十月曹锟总统北洋军阀政府。翌年一月初十日,黄濬赴任北洋政府国务院参议。十一月廿四日,段祺瑞执临时执政府,梁鸿志任临时执政府秘书长,黄濬续任北洋军阀国务院参议直至北洋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春,游旸台山,赏杏花绵延十余里,有诗纪之。

春,罗惇曧卧病,寄病中近诗相讯,又以林则徐送黄壶舟诗贻黄濬,后者作二绝句答之。

春,游北京寿安山退谷访周养庵,惜过桥为洪水所塌圮,不得渡,作诗纪其事。

上巳,与理斋、王式通、郭则澐作主修禊于三贝子园,预者三十余人。

三月廿三日,许宝蘅复黄濬函,谈丁未考军机事。

四月初八日,约许宝蘅饮于北京泰丰楼。

五月十六日,约许宝蘅忠信堂。

六月大雨,出西郊,游西山,以苏轼“催诗走群龙”为韵,赋诗五首纪之。

六月廿六日,游雨香馆有怀,赋诗呈李宣龚。

七夕,作《七夕和释堪均》和李宣倜韵。

七月末,为汪霭士题为《汪蔼士乞题所画梅花》。

八月初三,中外同欢会,与林仲枢、王莪孙、进思(未知其名)作主人。

中秋夜,无月,作《甲子中秋无月》。

八月二十七日,罗惇曧卒殡于法源寺,黄濬与林志钧往唁,黄濬作《八月廿七日与宰平视瘿公殡于法源寺》伤其逝。

九月八日,黄濬等集无边华庵作画饯别梅兰芳赴日剧演,黄濬名之《秋槎图》并赋三绝纪其事。

重九居家,作《九日不出》。

九月廿一日,作詩。

除夕,作《甲子除夕》。

民国十四年乙丑(1925) 36岁

正月初三,雪,作《开岁三日雪(乙丑)》。

人日,望梅花零落,作《乙丑人日》。

三月,为陈衍撰七十寿言。

上巳,集江亭修禊,分得“萋”字,作《江亭禊集得萋字》。

四月十五日,罗惇曧殡葬西山,黄濬有诗寄哀。

春,游颐和园昆明湖诸处,作《泛舟游昆明湖后山》、《颐和园仁寿殿前海棠》。

四五月芒种(四月十六日)初过,连日多雨,闻永定河将决,诗以忧之。

六月,阑风伏雨,夏曾佑嘱题罗惇曧诗稿。

六月八日,大雨,感念前游,驱车复游香山。翌日,雨止,观泉,有诗纪游。

七八月,疾甚,缠绵病榻。病中感怀,发而为诗,寄诸贞壮、李宣龚、陈石遗、郭则寿诸人。

九月廿二日,出都,过天津。

九月末,秋雨不霁,过山东、江苏。

十月上旬,过武昌,酒次闻有歌汉调者,作《薄游武昌归来酒次有歌汉调者》;过九江,望庐山有感,亦有诗。

十月十五日夜,江上见月,赋诗咏之。

暮秋,在上海,与夏敬观、李宣龚观龙华水泥厂,赋诗和夏敬观。

初冬,与四弟黄瀚归里营墓。

十一月,在福州,重游玉尺山房。

十一月十七日晚,登福州乌石山,还过天后宫,有诗纪之。

十二月初,游福州仓石澳、百洞山青芝寺、金山寺,皆有诗。

冬,在福州,闻林长民殁,有诗挽之。

十二月中下旬,从福州马江水路北上回京。

十二月廿四夜,在北京,有诗。

除夕,作《乙丑除夕》。

民国十五年丙寅(1926) 37岁

正月初二,自上海入杭州。游烟霞洞、六和塔诸胜迹。

正月初四,在杭州,登西湖南侧六和塔,归携诗谒陈三立。又访谭泽闿。

二月十七日,在杭州,有诗。

六月初九,在上海,会郑孝胥。

六月十三日,在上海,集郑孝胥海藏楼,作《六月十三日集海藏楼次韵呈太夷先生》。

六月十四日,与郑孝胥、沈成式、王梅笙约同吃饭。秋岳有和诗二首。

六月廿八日,在北京,闻林白水逝,遂北归七日,躬抚其丧。

八月十二日,对月赋诗答李宣倜。

八月十九,在浙江,偕妾海宁观潮。

八月二十日晨,泛舟游湖。

九月初四,风雨有感,追念已逝友人,作《九月四夕风雨追为哭友之作》。

九月初七,李宣龚寓所赏月,并作诗寄怀陈三立。

十二月十九日苏东坡诞辰为消寒第三集,袁思亮示之《迭和蒿叟韵》,黄濬次其韵并呈谭泽闿、周达等。

民国十六年丁卯(1927) 38岁

正月初七,在上海,陈三立等集夏敬观寓园为消寒四会,黄濬未至,次韵奉和。

正月十四日,立春,在上海,李宣倜来函属题《菊部丛谈校补》。

初春,北归经青岛、大连。

上巳,叶恭焯招集北海为展。黄濬未至,分得富字,作《玉甫招集北海为展上巳余未至分均得富字》。

春尽日,作诗和梁鸿志。

六月廿八日初伏,应夔庵(未知其名)之请,作书一纸。同日作者有李宣倜、吴用威二人。(佚文)

题识:夔厂道兄方家两正,丁卯初伏,秋岳黄濬。

释文:江汉襟怀认去秋,回看兴蹶貉成邱。凡荆早作存亡喻,毅豹还均内外忧。摘垣冥行良可已,似人空谷故难求。凤城今夜弯二月,应共诗心照九州岛。(八月十二夜对月畣鼓释)不断风溪吹尽春,自怜上策是因循。已濒地尧天荒候,暂作花欺酒困人。明日鹃声催去国,连天柳色助深颦。也知刻意伤□了,棠取尊前见在身(春尽日作)。碎瓦崩沙未乏惊,孰令末刦着□生。危言岂待城门目,霜鬓休论纸上兵。衡宇数过长可记,肺肝余热向谁倾。不须怊怅词鶗鴃,芳草终应察此情(寄叔雍)。江水湛湛去不回,泪痕潜共北书裁。了知易暴看余日,渐信违天是健才。食廪万羊终有待,微荣腐鼠世休猜。遥空正放欃强耿,五夜犹问劝一杯。

中元,与郭则澐玩月。

重九,与曹经沅、梁鸿志、李宣倜等游江亭、登高,分得菊字。

冬,赵尊岳游北京,同游香山、颐和园、雍和宫、北海诸胜,黄濬作诗廿一首抒不尽之意。

冬,与郭则澐论诗赠答。是冬,卓君庸有《柳梅》诗,名流多有题赠。黄濬亦然。

民国十七年戊辰(1928) 39岁

按:是年六月四日,张作霖逝,北洋统治结束。黄濬亦由北洋军阀国务院参议职下。此后寂居旧都五六年。

人日,作《戊辰人日(戊辰)》。

正月上旬,李宣倜促曹经沅、梁鸿志、黄濬等和其《元日诗》。

正月中下旬,与王揖唐、曹经沅、梁鸿志书信来往频繁。是时,郑孝胥《闻笳诗》颇获赞誉,曹经沅、梁鸿志皆以其和作示黄濬,黄濬作《和太夷先生闻笳韵》、《纕蘅众异各以和闻笳诗见示寒夜不寐答闻笳动再次前韵》。

正月,冒鹤亭为黄濬题作《阅黄濬〈聆风簃诗〉遂至达旦辄题其端》。

二月,与杨毓瓒、汪蔼士、冒广生往来较繁。是月,广源闸行宫赏花,又过齐如山家赏苹果花,作《齐如山家苹果花下作》。

上巳,静心斋(今北京北海内)修禊,分得“芳”字,有诗纪游。

四月初五,曹经沅游江亭,归赋示黄濬。嗣后,黄濬游北海五龙亭,次韵赠答。

七夕,李宣倜作《七夕》诗,黄濬、曹经沅等次韵赋答。

中秋,有诗赋月。

八月十八日,初度前一日,游西山,归作《三十八岁初度前一日西山作》。

八月十九日,黄濬生辰。

八月下旬,与曾念圣、曹经沅、李宣倜过从。作《次和散释九日诗并柬纕蘅》、《散释近诗语多抑郁赋此广之再次前韵并呈次公纕蘅》、《有感西山水木凋落近状三迭均简次公纕蘅散释》等诗。

重九,香山看红叶,寄题曹熙宇《看云楼觅句图》。

民国十八年己巳(1929) 40岁

上元,曹经沅于宣武门外的广和居宴集陈宝琛、樊增祥、黄濬等,黄濬未往,和诗呈诸公。

三月十日,独游公园,时闻梅毓瓒噩耗感怆赋诗并寄梁鸿志。

三月十二日,郑孝胥七十初度,黄濬赋诗呈教。

端午节,携家游南海,作《己巳端午携儿辈游南海得三绝句》。

四月,与冒广生、王式通、李宣倜等集水榭修禊。

夏,大雨连旬,数往颐和园内昆明湖,有诗纪之。

初秋,曹经沅广和居招饮为吴用威、傅岳棻送行,黄濬、樊增祥、李宣倜、冒广生等预席。

八月初七,西山哀葬梁启超。

重九,居家,李宣倜嘱和郑孝胥诗。

除夕,有诗和苏轼韵。

民国十九年庚午(1930) 41岁

正月初二,赋诗次瞿兑之。

正月廿九日,作诗。

上巳,与王式通、谭剑秋、李宣倜等修禊于北平公园水榭。

三月初十游旸台山,有诗纪之。

四月十七日,雨中柬陈汉第(仲恕)、陈敬弟(叔通)。(佚文)

题识:庚午四月十七日雨中奉柬仲恕先生一笑,末首颛讯叔通先生。濬。

释文:命笔龙孙,更遣着孙枝。老去方知髯绝伦,贫来杯酒不堪醇。华胥莫问居人梦,那及君家喜气春。

四月廿三日,梁鸿志来北京,黄濬与冒鹤亭访于昆明湖馆。

八月十七日,访胡适。

八月十九日,四十初度,曹经沅、梁鸿志有诗贺之。秋,伤好友姚华、蹇念益、林景行、王允皙、章一山诸公皆归道山,赋诗感念,并呈林志钧。是秋,梁鸿志来京,黄濬同曹经沅、李宣倜、冒广生访于昆明湖馆。

重九,阑风伏雨,江亭登高不果,曹经沅招饮于广和居。柯劭忞、樊增祥、黄濬等在座。

十月,沈成式四十岁生日,黄濬集联贺之。(佚文)

题识:秋岳弟黄濬。

释文:旧梦几温河朔饮,佳辰应发岭头梅。

初冬,黄濬手书一联赠徐泽本(即淮生先生)。(佚文)

题识:淮生先生吾兄,精金石鉴赏,气兼儒侠,吾所类首。乙丑秋,数从少泉处见其短札,婉审中出真识。是冬,吾南游,明年君亦讬迹海壖,入越穿吴,数相过之。明年,兵锋既动,蟠踞易人,北归匿闾底念江南友生,未尝不以君之颜色入梦也。年来,君往来南北,岁辄数见,一日相遇酒肆间吾颇集白石词为联语,便索相赠,剬缀既竟,惓望江春,忽伤萧瑟,悢然而已。庚午初冬,秋岳弟黄濬书于旧京所居之聆风簃,试合杂笔墨恣笔,以博一哂。

释文:秦碑越殿,呼唤登临,最可惜、一片江山,南去北来,漫赢得幽怀难写。象笔鸾笺,老来受用,问谁是、六朝歌舞,空城晓角,算而今重到须惊。

十一月,梁鸿志到京,黄濬招饮。冬,手书一联赠赵尊岳。(佚文)

题识:叔雍吾兄察书,此庚午冬□浣华奉寄。左右书。稼轩汉宫春,端巳归□谣。观过满江红,朱希真鹧鸪天。

释文:塞雁先还,为我南飞传我意。江梅有约,爱他风雪耐他寒。

十二月廿三日,过天津访梁鸿志未果,适梁鸿志东归大连途经山海关有作示黄濬。黄濬见而却寄《祀灶日访众异于天津君先一时东归既见其经山海关诗别赋却寄》。

民国二十年辛未(1931) 42岁

正月初三,游翠微至秘魔崖,摄宝廷、陈宝琛壁题,赋诗纪之。

正月初十,曹经沅宴于北京东华门外东兴楼,黄濬、柯凤孙、郑孝胥、杨钟羲、江翰、胡适、徐志摩、李宣倜、吴达泉等预席。

上元夜,李宣倜作《元夕诗》寄意,黄濬赋和。

二月十九日,逢清明,游旸台山,作《辛未清明重至旸台探杏历大觉消债秀峰诸寺得四绝句》。嗣后又题曹经沅《庚午春游诗十五首》。

上巳,吴前溪将南下,招集延儜园赏海棠,黄濬拈得扫字,作《上巳前溪招集延儜园赏海棠阴寒花盛而未开分得扫字即送其南行》。嗣后,旋转什刹海修禊,分得动字,赋《辛未上巳什刹海禊集余从吴园看海棠后至拈得动字》。

四月初,数游稷园赏花。与傅僡赋诗唱和。

四月初七,值小满翌日。集词联赠武越先生(未知其名)。

四月十五日,故宫赏太平花,作诗柬大连梁鸿志。

春夏之交,梁鸿志由大连至北京,访黄濬。

夏游戒坛,伤戒坛“雄深状似不及初来时”。

中秋,无月有感,赋诗次友人韵。

夏秋有感,取辛弃疾、姜夔词集联。(佚文)

题识:辛未夏秋,江汉垫昏,怀囊千里。余居旧京,忾然伤念。时方翻梦窗词,得《齐天乐》调中逝水三语,撷以为志,且以词旨,悲健不苹。君特素□七宝楼台,因取稼轩《满庭芳》中语缨之犹虑。未申吾怀更以白石词句为弁,嗟乎孰使江山寐寥凋疗正斯闭塞贤路可无饥邪。秋岳黄濬并识于所居之聆风簃。

释文:最可惜一片江山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更何必十分梳洗倾国无媒入宫见妒古来频抬蛾眉。

九月初八,香山观红叶,赋诗柬梁鸿志。

十月,胡适四十寿辰,黄濬集辛弃疾词成一联贺赠。信如下:

适之先生,您今天四十生日,我实在想不出拿什么东西来送您。记得六七年前,我替人家作一段戏剧说明。你说我白话文做得好,真是谬赞!我实在不会做白话文,连新式标点都不会呢!旧式颂扬体文章,想您也不喜欢,您很说喜欢辛稼轩词做得佳妙。我集两副对联,都是辛稼轩词,送给您罢。

一副是“刘伶自是有贤妻,乍可停杯强吃饭 ;郑贾正应求腐鼠,看来持献可无言。”上联实在是很妙。不□注解了,下联即是宁知所语,何必与人谈□治之意□然对明□□,但是找遍稼轩词中没有更好的。若有更好更切,须向别家词中寻觅。

一副是“扶摇下视,屈贾降旗,闲管兴亡则甚。岁晚还知,渊明心事,不应诗酒皆非。”这联意思也不过如上联所云,但是拿屈贾降旗来祝您新文学运动的胜利。拿渊明来切止酒,拿岁晚来切这寒冬,弄些小巧而已。这是一句半钟头的成绩,您若不嫌我写的不好,改天拿宣纸给您写上,今天恕不来拜生日,改日来谈天罢。秋岳十二月十七日。

十月初十,徐志摩去世,黄濬有诗挽之。

十二月十三日,北海快雪堂祭梁启超,作《十二月十三日会祭于任公先生于快雪堂毕独从海子冰上步归作此寄印昆》。

十二月末,邓镕殁于北京。除夕夜,作《除夕挽忍堪》伤之。

民国二十一年壬申(1932) 43岁

一月十九日,与曹经沅等广和居宴集,赋《壬申燕九广和酒肆赋呈太玄纕蘅》。

按:一月二十二日,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在南京开幕,二十八日国民政府改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选任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同时广东中央部及国民政府宣布取消。同年八月六日,任命黄濬、张昌言等人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处秘书。

一月三十日,值惊蛰,集姜夔词(《喜迁莺·玉珂朱组》、《月下笛·与客携壶》、《翠楼吟·淳熙丙午冬》、《汉宫春·次韵稼轩》诸词)成一联。(佚文)

题识:旧都寂处,惟以集词自娱。近则颇写《维摩诘经》,冀于丈室自觏雨花若此。阿修罗世界良非所欲问。独念白石生丁宋末,然犹及南渡盛时。观鹧鸪天眉妩诸词,可想见武林巷陌风光。俊游稠迭,未若今日丧乱之甚。居燕垂三十年,物力由丰而绌,游衍由广而衰。每忆欢场,真成一梦。集白石词成此联竟,怅然终日。壬申惊蛰,秋岳黄濬识于聆风簃。

释文:一春幽事,有谁知,写经窗静,觅句堂深,问吟袖弓腰在否?红萼无言,耿相忆,酒祓清愁,花销英气,悔旧游作计全疏。

上巳,禊集湖楼,分韵得“船”字,作《壬申上巳湖楼禊集分得船字》。

三月,与黄侃谈诗,黄濬举其近作“白日暆暆流水远”两句,以为似中唐,黄侃大喜。

三月廿九日,与唐恩溥小饮,并书一联。(佚文)

题识:此为前岁所辑,上为白石《八归》、稼轩《水龙吟》中语;下则出稼轩《摸鱼儿》、晋卿《忆故人》也。属对庶几玅造自然,而久忘箧衍不复为人书之。壬申立夏前二日雨中,奉邀天如先生小饮,出纸命写集词联语,輙录奉教。嗟乎九十春光,忽然已暮,江山破碎,鶗鴂方鸣,吾侪持是,欲安归邪。秋岳弟黄濬并识于旧都之聆风簃。

释文:最可惜一片江山,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更能消几番风雨,正海棠开后,燕子来时。

四月南下,过津浦、正阳关(安徽)、秣陵(南京),有诗。四月廿二日,抵上海。

五月初五,独饮赋《壬申端五夕客次独饮》。

五月,游秦淮、玄武湖诸胜。鉴园望钟山,作《鉴园雨坐望钟山有寄》。五六月间,陈敬第寄示周印昆诗稿属校。

六月十二日,夜坐鉴园玩月,作《六月十二日酷热夜坐鉴园玩月不能寐次纕蘅见示均却寄》。

六七月间北行,过山东泰安、济南,抵北京。志以《北行绝句》。

八月六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黄濬、曹宗荫等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处秘书。

九月初四,抵北平,代汪精卫接洽要公。当天转道石家庄晤张群。九月八日,南下复命,车过江苏奔牛,作《车过奔牛忽有所忆》。与梁鸿志酬赠尤频繁。作《赠众异》、《再述近况答众异仍次原韵》诸诗和之。

冬,南京抵上海,作《雪中自金陵来上海简众异》。

是年,为黄侃集吴文英词成一联。(佚文)

题识:季刚先生雅属,壬申秋岳黄濬集梦窗词.

释文:东篱展却宴期宽倩凤尾时题画扇,北斗秋横云髻影早鹊袍已暖天香。

民国二十二年癸酉(1933) 44岁

元旦,携家眷登南京鸡鸣山,归作《癸酉元日偕儿辈登鸡鸣寺奇寒中人归得纕蘅诗次均却寄》。

正月十六日,西华门望月,有诗。

三月,应梅兰芳之嘱集姜夔词以慰杭州之游未果。(佚文)

题识:壬癸之交,浣华吾弟留滞江南。尝语予曰:“石父先生既作画招隐君,盍为长联相赠。要须着几分牢骚语也。”予只诺,遂为集白石词句。取谢郎飘零句者,徇君之意。取带眼消磨句者,姑以是相祝。明知适得其反,聊博一粲。今年极拟为超山邓尉之游,皆以事牵,率不果。君尝入杭州无锡,徜徉于暗香疏影间,差足慰藉,勿以久旅而言愁矣。癸酉三月,秋岳黄濬。

释文:甚谢郎也恨飘零,自随秋雁南来,带眼消磨,渐吹尽枝头香絮,问逋仙今在何许,苦被北风留住,檐牙飞翠但怪得竹外疏花。

春,应子范先生(未知其名)嘱集宋词。(佚文)

题识:子范先生属集宋词。朔氛方恶,蒿目忧伤。以此托讽,唯大雅正之。同叔《踏莎行》、梦窗《鹦啼序》、玉田《忆旧时》、白石《惜红衣》,美成《点绛唇》、斗山《念奴娇》、梦窗《八声甘州》、西里《八声甘州》。癸酉春日,秋岳黄濬记于金陵。

释文:修蛾写怨,伤心千里,江南正极目,空寒故国渺天北。辽鹤归来,犹逞一枰,残局问沧波,无语流恨入秦淮。

四月廿一日,归沪途中,有诗纪之。

六月初七,陈三立等匡庐雅集,到者熊天翼、曹经沅、彭醇士、王揖塘等约三十人,兼谈复兴白鹿书院事。黄濬未至,曹经沅代拈得响字。黄濬赋成《庐山万松林胜集纕蘅代拈得响字因并寄散原老人》。

八月初七日,邵元冲约黄濬、冒鹤亭、曹经沅、马宗霍、溥侗等晚餐。

八月廿九日,邵元冲招宴陈三立、陈衍、黄濬、曹经沅、唐有壬等赏新菊,宴后泛舟玄武湖。

重九,曹经沅招登清凉山扫叶,预者陈三立、陈衍、黄濬、李宣龚、李宣倜、彭康祺、柳诒征、邵元冲、冒广生、吴梅等六十余人,以龚半千《半亩园诗》分韵唱和。所作诗辑成《癸酉九日扫叶登高诗集》。

九月十七日,汪精卫招宴,同席有陈三立、黄濬、梁鸿志、曹经沅、叶楚怆、曾仲鸣等。黄濬作《和精卫先生咏菊》。

秋,作【琵琶仙】追和陈宝琛【水龙吟】哭王允皙。

民国二十三年甲戌(1934) 45岁

按:是年三月,溥仪登伪满洲国皇帝。

正月十四日,同曹经沅、李宣倜游南京孝陵卫、钟山灵谷寺。

初春,在杭州。游超山诸胜,作《杭州探梅历游超山西泠烟霞洞灵峰以中有万斛江南愁为韵》等纪游。

春,访张大千、罗郜子。

五月初五,夏敬观六十寿辰,作《剑丞六十生日》祝寿。

五月十五,南京流徽榭赋诗。

六月十八夜,水次玩月作诗。

夏,为心佩先生(未知其名)写扇面。(佚文)

题识:心佩先生雅属,秋岳黄濬。

释文:(所录为陈与义《翁高邮挽诗》、《秋试院将出书所寓窗》、《秋日》、《夏日》诸诗,不赘)辛未六月录陈与义诗奉。

七月,周大烈卒,作《挽周印昆》。

初秋,为梅岑先生(未知其名)手书扇面,正面汪溶题画,背面为黄濬手笔。(佚文)

题识:正面:〈汪〉春窟鸟声新。甲戌初秋似梅岑仁兄雅教。满川汪溶。背面:梅岑仁兄雅正。秋岳黄濬。

释文(背面):(李商隐《无题》二首及《碧城三首》其一,此不赘书)。

中秋,在南京。填《玉京秋》和周密韵。

秋,与梁鸿志、卢前、李宣倜游后湖。

重九,曹经沅作主,招陈衍、陈树人、汪国垣、黄裳等七十余人登豁蒙楼,黄濬作《九日豁蒙楼登高分得日字仍次前均示纕蘅》。

九月,冒广生赴上海,黄濬、李宣龚、梁鸿志等往晤。

季秋,游苏州。作《薄游吴门有述二首》。

是年,画家王云卒,黄濬作《挽梦白》。

民国二十四年乙亥(1935) 46岁

正月初三,雨雪纷飞,与杨无恙饮于市楼,有诗纪之。

二月朔,陈宝琛殁于北京,黄濬伤以《弢庵先生挽诗》。

二月十六,大雪,赋寄梁鸿志《众异以兆丰公园辛夷诗见示春分前一夕俄遘大雪因和均寄之》。

去岁腊月二十,黄节病殁北京。是年春,黄濬有诗挽之。

三月,黄濬受龙榆生之请,录去秋所作词奉寄。(佚文)

题识:榆生先生督书近词,辄录去秋所作奉教,方家必有以进之。乙亥三月,秋岳黄濬。

释文:略

梁将之日本,黄濬赋《中吴道中寒雨且病作寄众异》。

暮春,在江浙。登西天目山,游太湖、虞山等,作《雨后登西天目山》、《游蠡园因泛舟太湖》、《虞山》诸诗。

四月初八,在苏州。陈衍八轶寿辰,黄濬、冒广生、章太炎、李宣龚等为陈衍祝寿。

六月十八日,上海词人在夏敬观康家桥宅成立同人词社,名声社。社员有夏敬观、叶恭绰、赵尊岳、黄孝纾、陈方恪、龙榆生、黄濬等。

九月八日,与陈衍、李宣倜、彭醇士等游牛首山,黄濬作《重阳前一日莼鸥招同石遗先生醇士释堪游牛首因登祖堂山》。

八月十六日,与许修直、王逸知乘平沪北上抵平,接收前北平政整会。与王逸知入住中央饭店,嗣迁居德国饭店。八月十九日,开始正式接收。八月二十二日交接完毕返南京复命。

九月中下旬,西溪泛舟,赋《西溪归舟寄纕蘅》等。

九月末,寄和曹经沅《九日诗》。

下半年,与夏敬观、梁鸿志、李宣龚等人作《跳舞》韵,和者一时众也。

民国二十五年丙子(1936) 47岁

人日,作文《大鹤山人〈樵风乐府〉》。

三月十四日,清明节。游兆丰公园,赋得《清明日兆丰公园梅花辛夷盛开》。翌日,与李宣倜游孝陵卫登吴王山。

五月,高凤谦殁,作诗挽之。时夜校梁启超年谱。

重九,家居得曹经沅诗柬,次韵却寄。

冬,与李宣倜和梁鸿志《楼晚》韵。

腊月廿三日,适灶日立春同日,作《祀灶日立春》,梁鸿志次和。又逢何振岱七十寿辰,贺以《何梅生七十》。

民国二十六年丁丑(1937) 48岁

元日,作诗。

正月上旬,和梁鸿志《丙子除夕》。

正月十四日,雨雪,作《元夕前一日雨雪和散释韵》。

正月下旬,同罗郜子游梅园至小箕山。过苏州访陈衍未果,旋诣郜子园赏梅,作《苏州访石遗师值游邓尉未归独诣郜子园梅花绝胜赋纪并寄纕蘅》。

二月中旬,黄濬次曹经沅赠诗作《花朝大雪得纕蘅黔中赠诗云方苦旱次韵却寄且告以罗园看桃不能见也》。

二月廿四日,清明节,携郜子游南京孝陵卫看花至二道沟。翌日,又与李宣倜来游,有诗纪游。

春,与赵熙、曹经沅频和。

四月,为梁鸿志《爰居阁诗》作序。

五月十五日,作《五月十五夕望月寄妹》。

七月初八,陈衍逝,黄濬闻耗作《哭石遗师三首》。

八月初十,陈三立殁。

六月二十夜,梁鸿志赋诗寄示,黄濬赋答以《众异寄示六月二十夜对月诗赋答》。(注:疑为六月二十一。)

是年,黄濬应王廷章之请集赠宋词。(佚文)

题识:子琦学长兄大雅之命,片玉尉迟杯,筼房踏莎行。稼轩水调歌头,鹤田击梧桐。丁丑,秋岳黄濬集宋词。

释文:应思旧客京华紫曲迷香绿窗梦月,但放平生丘壑扁舟啸晚双屐行春。

八月二十日,黄濬被南京国民政府秘书处免职。

八月廿六日,黄濬被处死。梁鸿志作《哭黄哲维》四首及《次和龙榆生见赠时哲维新逝》。

民国三十年辛巳(1941) 逝后第四年

《聆风簃诗》付梓,梁鸿志序其诗,又作《余既序哲维聆风簃诗黯然赋此》伤之。

民国三十二年壬午(1942)逝后第五年

郑孝胥作《哀哲维》。

民国三十二年癸未(1943) 逝后第六年

章士钊持黄濬所书旧扇有感,作《熙午持旧扇,哲维所书有句云“寄语故人宽见念,危时准拟一生贫”重有感》。

钱钟书题黄濬诗集,作《题新刊〈聆风簃诗集〉》。

民国三十六年丁亥(1947) 逝后第十年

陈寅恪作《丁亥春日阅花随人圣庵笔记深赏其游旸台山看杏花诗因题一律》。

(责任编校:王晚霞)

I207

A

1673-2219(2015)04-0051-10

2015-01-20

陈琼莲(1989-),女,福建莆田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赋诗
初 春
又遇二月二
从《左传》看春秋时期赋诗活动的演变趋势
初雪
此中有真意 时光不老去
春秋时期女性赋诗、引诗析论
醉菊
李白赋诗 宋瓷真迹——国酒故里 产品极具收藏价值!
李白赋诗 宋瓷真迹——国酒故里 产品极具收藏价值!
寒夜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