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5-03-19 01:18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院校学校建设

申 奎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对普通高等教育进行改造的产物[1],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特殊形式,不仅具有高等教育普遍属性,还具有其独特属性。它不仅让学生掌握适用的理论知识,还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更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和修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实现传递先进文化、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实现伟大中国梦。

高等职业院校具有高等教育属性及自身特殊性,决定了其文化建设一方面要遵循高等教育文化建设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要研究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特殊规律。

虽然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与发展有不同的模式和途径,但文化是其灵魂。一所学校表现出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就是其优秀文化的外在表现,这种优秀文化概括起来包括3个方面:一是学校各级管理者和教职工文化内涵,表现为对教育本质、办学理念、教育行为的理解;二是学校办学的外在表现,如培养目标表述、管理制度建立、教学课程设置、师生关系营造、校园环境设计与美化、毕业生就业能力及成才率等;三是学校文化的社会影响与认同,也就是社会、学生家长对学校文化的认可和接受。这3个方面具有紧密的逻辑联系,学校的外在文化表现是学校品牌的标志,而优秀的文化内涵是学校品牌的内在支撑,学校文化的社会影响与认同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效,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学校文化建设既要重视物质层面的建设,更要重视精神层面、制度层面、道德层面的建设与发展。

1 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要处理的问题

1.1 重传统文化建设而轻创新文化建设

每所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都积淀了不少有形和无形的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行、行为习惯。这些优良传统文化是学校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继承和发扬。但是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也是如此,不创新就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要结合时代特征、行业特点、学生实际不断创新。

1.2 重基础建设而轻精神文化建设

防止把文化建设物化、功利化、简单化,不能只热衷于硬件建设,盲目追求硬件建设的“高、大、上”;也不要认为文化建设就是放雕塑、摆石头、挂标语、刻文字、设计校徽、确定校训和校歌等;更不要将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简单等同于校园文化、体育活动。我们应该注重办学精神以及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如果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脱离精神层面的要求,再好的环境也只能是华丽的外壳和吸引眼球的花瓶,无法植根于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中。

1.3 重行政管理而轻制度文化建设

行政管理是直接或间接运用行政权力管理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强调的是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制度文化是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规范和自觉。制度本身蕴涵丰富的教育意义,好的教育制度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可以增强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自律意识,提高责任心,形成文化自觉,从而提高人的层次,塑造健康的人格。

1.4 用文化现象代替文化内涵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包括求知的氛围、优美的环境、富有内涵的人文景观以及各种文化、体育、宣传活动等,不仅要有环境和活动,更要重视思想、知识、传统、创新等。比如了解学校历史、提炼教育思想、培养生活情趣、养成高尚行为等。学校文化是办学过程中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形成的,反映学校发展历史,影响师生成长、学校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个不断扬弃、发展、创新、积淀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因此,不能以表象代替实质,以过程代替结果。

2 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策略

2.1 深刻理解文化建设内涵,明确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道德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要明确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学习文化建设相关知识,理解文化建设基本内涵。具体来说就是要对教育本质、高等职业院校本质、办学理念、教育行为、文化影响及认同感等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要促进形成和谐的教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形成团结向上的人际文化,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建设优秀团队,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持续发展,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用先进的文化影响社会和家长。

2.2 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文化建设

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导向作用[2]。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学校美誉度是教学实力和话语权的基础,而其则有赖于文化建设。高等职业院校要始终让教师、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和良好教学氛围,就必须借助文化建设。为此,必须从思想上重视文化建设。创新是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主题。高等职业院校提倡学术自由,而文化建设本身也不是静止的,是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碰撞、冲击下,朝着先进方向前进的。新的办学理念、管理办法、教学方式不断涌现,更需要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文化创新。

2.3 把握学生特点,遵循教育规律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有以下特点:在初中乃至高中阶段,因成绩不佳被老师和同学忽略,因高考失利受到沉重打击,社会、家庭压力使其心情压抑,自我评价降低,个别学生甚至性格扭曲、自暴自弃。因此,其多为“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3]。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明,形象思维强的人能较快获取经验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而对陈述性知识较排斥。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必须符合学生实际,植根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师生言行才能得到长足发展,不盲目、不急于求成、不主观,形成符合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规律的文化建设轨迹。

2.4 加强道德教育,培养道德自律

加强道德建设,形成促进教师、学生道德水平不断发展的氛围。让道德价值和道德追求成为学校文化的核心,使学校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氛围的共同体。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坚持将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纳入教学计划的显性德育课程,还要重视那些没有纳入教学计划但对学生思想道德具有重要影响的隐性内容。高等职业院校德育文化建设依赖校园所有个体的积极行为。因此,要不断加强道德教育,提升德育水平,引导教师坚持立德树人的职业操守。

2.5 构建制度文化,形成文化自觉

制度文化内涵包括各种成文、不成文的行为模式与行为规范,是精神文化的载体,通过制约人的行为产生作用。要通过严格执行来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培养学生遵守制度的好习惯。在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中,构建优良制度文化是必须的。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制度管理升华的表现,是实现价值观深植的需要,是高等职业院校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制度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要从维护、尊重师生的主体需求出发,构建先进、合理的制度,繁荣高等职业院校文化。

2.6 面向企业,实现高等职业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高校文化不仅是高校建设先进教育文化、历史文化、区域文化、真理文化和精英文化等文化高地的主要载体[4],更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高等职业院校是人才的“制造地”,企业是人才的“使用地”,高校培养的人才只有符合企业要求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从而实现个人价值。高校文化是一种“理论”的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实践”的文化[5],高校要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必须建设能够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高校文化,建设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文化模式。内容应该涵盖理论、实践、就业等,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提高职业实践能力,构建多元文化元素,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企业、行业、产业发展相关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加快身份转换,提前适应岗位工作。

2.7 师生共同参与,形成共识与合力

高等职业院校文化是师生共同参与创造形成的,自然离不开全体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的参与,也离不开全体师生参与的大众化的文化活动。在开展大众化文化活动中,要注重提升文化品味、增强文化感召力和生命力,找准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和重点;还要做到大众化与先进性相结合,构建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和学生需要的特色文化,形成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

总之,只要牢牢抓住为推动素质教育服务、为陶冶师生情操服务、为培养学生高尚品行服务、为提升就业能力服务的主题,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就一定能取得实效。

[1]张成涛.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性摭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20-123.

[2]陈潜,谢向英.论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高校文化建设[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184-187.

[3]倪筱荣.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原则初探[J].江苏高教,2012(5):150-151.

[4]韦春北.多元文化竞争中文化发展的基本形态及高校的文化使命[J].广西社会科学,2012(12):161-163.

[5]李鹏辉,张舟,于红梅,等.试论大学生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异性[J].当代教育论坛,2009(23):10-13.

猜你喜欢
院校学校建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学校推介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