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以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为例

2015-03-19 01:18李正标万忠保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生产性化妆品美容

李正标,万忠保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以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为例

李正标,万忠保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承担着实践教学、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创业教育和社会服务职能,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构建基于利益的校企合作机制,引入校企双方利益重合点较多的项目,市场化经营,持续盈利,调动校企双方合作积极性,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成功的关键。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益机制;医疗美容技术专业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型人才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实践能力较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因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内容。

1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教育开始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整体上看,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系统性指导理论,在校企双方合作积极性、可持续性、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盈利需求与教育性实训基地公益性之间的冲突。高职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性,不以营利为目的[1],而企业是以盈利为根本目标的社会组织。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缺乏稳妥可靠和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实训多为消耗性实训,盈利困难,多处于亏损运行状态,企业不愿参与,学校难以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实训效果难以保证。

(2)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产性与实践教育的实验性之间的矛盾。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经营模式运行,有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成本控制和管理规范,要求实训基地生产人员具有较高的技能和素质,但在校学生显然达不到这种要求。且目前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教的,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指导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产工作。

(3)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观念有待转变。高职院校大多缺乏生产资金,缺乏成熟的产品和技术,缺少经验丰富的生产管理人才,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目前以高职院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普遍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现象,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应转变观念,尝试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利益机制为纽带,提高企业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

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及原则

2.1 建设的内涵

要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实践实训教学是关键,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实践实训教学的核心。丁金昌等认为,要达到此目的,一是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3个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2]。总体来说,应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实现教育性与职业性的完美结合。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成功经验,企业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营中居于主体地位,生产计划、生产管理、生产设备、生产资金、生产人员安排以及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等与生产有关的工作都由企业自主决定,学校配合企业承担专业理论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2)探索实训基地经济性与教育性的完美结合。只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持续盈利或盈亏平衡,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校企双方合作的积极性,保证实训基地持续运营,使学校的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3)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双赢机制。学校和企业分属不同的社会组织,承担不同的社会职能,其目标和任务有较大差异。利益机制是校企合作最有效、最根本的长效机制[4]。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营应基于利益合作机制。

(4)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成为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锻炼,掌握生产技能,熟悉企业运作,了解市场环境,提升职业素质,为将来的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2.2 建设的原则

(1)创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机制,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企业、学校、专业教师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利用目前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较大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企业资源,转变观念,以企业为主体,以利益为纽带,合作育人,采取市场化运行机制,互利合作。同时学校引导专业教师成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体成员之一,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

(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市场化经营,实现连续盈利或保持盈亏平衡,育人与创造经济效益结合,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有效降低实训成本,确保可持续发展,以经济效益吸引企业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营。

(3)真实情境和真实任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的设备、产品和服务,学生实训的设备就是企业的生产设备,基地生产的产品就是企业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在经营模式上和企业保持一致,以真实情境和真实任务进行实践教学,实训基地与教室合一,保证实践教学的真实性,做到全真实训。

(4)实训基地具有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等多项职能,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承担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等多重任务。教师的角色从单一的理论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新产品、新技术研究者,产品生产者、营销者,实践技能传授者。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企业的员工。实训基地既是教室又是生产场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将教学内容融入工作任务,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一系列项目化、模块化课程,以真实任务的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双重组织身份,对内是生产性实训基地,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对外是企业,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服务工作。

3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

3.1 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

(1)建设化妆品专卖店、美容院和化妆品实验室相结合的前店后院式实训基地。学校无偿提供化妆品专卖店和美容院的经营场地;企业提供资金、设备和化妆品,负责实训基地市场化经营;教师负责产品研发和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在前店后院实训基地的学习和经营活动。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和“基地运营市场化”的原则,实训基地面向全院师生和当地社区,销售企业提供的化妆品,开展美容服务。校内前店后院实训基地与合作企业在市场上经营的门店完全一致,引入市场机制,按照企业模式运营,不但承担实践教学的任务,还必须盈利。化妆品专卖店的任务为化妆品商业化零售经营和化妆品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教授学生学习化妆品知识、营销知识、礼仪知识,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美容院的任务为美容服务的商业化经营和美容师技能培训,其中美容师培训是对学生和社会人员教授美容美体知识、养生知识、按摩手法和美容仪器操作技能。在基地市场化运营过程中实施实践教学,以真实任务驱动,将理论知识传授融入市场化经营活动,在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为此,前店后院实训基地以就业为导向,设置各项职业岗位,按照企业的实际要求,设计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化妆品专卖店成立营销部、策划部、培训部等部门,设置门店营业员、销售业务员、部门经理和门店店长等职业工作岗位;美容院成立营业部、培训部、后勤部等部门,设置前台美容咨询顾问、美容师、美容导师、店长等职业工作岗位。学生在实训基地按照工作岗位要求完成实际工作任务。

(2)建设中草药化妆品研究实验室,研究中草药有效成分对皮肤美容和人体健康的作用机制;建设中草药化妆品开发实训室,教师承担科研任务,研究中草药化妆品的新配方,在实训室开发中草药化妆品新产品。

(3)基地承担社会服务职能,教学与社会服务一体化。一是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中草药化妆品研究,形成产品配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依托实训基地将技术成果产业化,或将技术成果向企业转让,支持行业经济发展;二是建立化妆品质量检验实验室,为区域化妆品企业提供专业质量检测服务;三是建立美容师技能鉴定中心,开展美容师、营养师的社会培训工作,提高地区美容服务行业人员素质,促进地区美容行业健康发展。

(4)学院和企业基于合作育人的原则,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成果共享,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训基地为依托,整合原有的市场营销学、美容化妆品学、推拿手法学、现代企业管理等课程;开发基于职业工作岗位的实践教学课程,如化妆品市场营销、美容推拿手法、美容院经营管理等项目化课程,以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分为知识模块和技能模块,既涵盖传统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也融入企业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将教、学、做串联在一起,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实训基地在市场化运营过程中,由学生担任管理人员和员工,各司其职、有序轮岗,完成基地商业化经营任务,实现生产与实训的完美结合。通过完成实训基地的真实工作任务,学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锻炼专业技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思维,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实现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目标。

3.2 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

(1)机制创新是关键。基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学校和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构建以利益为基础的合作机制,以市场化运作为核心,构建利益统一体,兼顾学校和企业的利益,提高企业参与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为此选择双方利益重合点较多的项目进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美容师社会培训、美容师技能鉴定、新产品开发等服务性项目,奠定实训基地盈利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引进生产技术水平适中、能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的项目,市场化经营,持续盈利,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实现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2)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是重点。专业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高低是影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引导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成为实训基地建设的主体之一,通过在实训基地从事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社会培训等工作,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4 我院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前店后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启示

(1)建立基于利益的校企合作机制。双赢是校企合作的内在驱动力,基于利益的合作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模式。实训基地基于合作育人的原则,建立利益共同体,学校提供经营场所,企业提供资金、产品和设备,专业教师参与,成立合作企业,以企业为主体,独立运作。通过运行机制的创新,保证实训基地的持续盈利,为实践教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3)实训基地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依托基地开展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和教育专家成立团队进行市场调研,共同编写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基于各自优势开展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市场需求。

[1]曹淑江.论教育的经济属性、教育的公益性、学校的非营利性与教育市场化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9):21-24.

[2]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57-58.

[3]易峥英.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的成功因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6(17):98-100.

[4]刘文清.构建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5):10-12.

G482

A

1671-1246(2015)03-0017-03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合作育人的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研究”(XJK011BZJ034)

猜你喜欢
生产性化妆品美容
透视环保美容热
美容
挽脸美容在台重获青睐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圣诞化妆品包装很雷同?那是因为你没看见这些!
2018年,化妆品要“减负”!——便携式化妆品成新热点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