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医学院校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融合及对接

2015-03-19 01:18李明哲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校园文化

李明哲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谈高职医学院校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融合及对接

李明哲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文化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医学院校要积极主动地将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有机融合,实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文化活动、人才培养、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对接。

高职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医院文化

高职医学院校担负着为基层医疗卫生部门培养和输送专门人才的重任,大多数医学生毕业后将成为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然而近年来出现的医德医风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与不少高职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缺失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加强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精神内涵与文化素养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过程中,强化高职医学院校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的渗透与融合,充分发挥两个平台的合力作用,使医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价值观,将对培养德艺双馨的医学生有积极影响。

1 高职医学院校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的比较

校园文化是广大师生在实践中共同创造与传承的精神成果总和,是以校风、校训、学风等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既有一般高等院校的基本特征,也有其独特鲜明的医学特色,强调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医院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医院全体人员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精神风貌、管理理念、行为准则的总和,是社会文化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医德医风。

医学院校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具有共同的文化属性,都具备教育、引导、塑造的功能与目的,但也存在一定差异。校园文化强调教育的自由性、宽容性、开放性,医院文化侧重强调医务工作者的规范化服务和严格的纪律。这两种文化的差异性让不少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医学生需要时间进行调整,以便尽快融入医院文化之中[1]。

2 高职医学院校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对接与融合的意义

总体而言,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培养重视不够,缺乏与医院文化的有效衔接与融合,让不少学生在实习和工作岗位上难以适应医院管理模式。院校一体、产学结合是医学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其典型特征就是校园文化和医院文化的良好对接与融合。高职医学院校要打造办学特色,实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两种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就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1 激发医学生学习热情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职医学院校成为很多无法进入本科医学院校学生的无奈选择,学生选择专业的动机多元化,专业思想不稳固。通过医院临床见习与实习,医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未来工作第一线,提前接受医院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将会激发其学习热情,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业观,增强职业认同感。

2.2 提高医学生道德情操

与其他专业相比,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在医院见习和实习的时间较长,一般为一年。相对固定的实习地点和较长的实习时间使学生不免受到医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熏陶、激励、规范和浸染[2],在医德医风、医患关系、团队合作、职业操守等方面接受直观真实的文化教育,树立救死扶伤、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这有助于医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将这种精神带到职业生涯中。

2.3 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经过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的双重教育,通过参与医院临床医疗活动和医德医风教育,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多类型人际交往,医学生强化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团队意识、职业意识,形成了正确医学人文观,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其毕业后尽快实现角色转换,迅速适应医院新环境。

2.4 提升高职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

校园文化是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为学校提供创新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只有通过校院文化融合,吸收医院文化精髓,构建独具特色的医学文化教育体系,打造富有魅力的医学文化品牌,才能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实现跨越式和个性化发展[3]。

2.5 提升医院精神文化水平

高职医学院校校园文化融合医院优秀文化的实践,对医院自身的文化也有促进作用。医学院校开展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教育促使医学生积极思考人生价值,帮助其形成求真务实、科学严谨、公正廉洁的精神,两者的融汇将极大丰富医院精神文化内涵,为医院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与人才支持。因此,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医院应积极主动地与医学院校开展文化对接,做到科学与人文建设两手抓、两手硬。

3 高职医学院校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对接与融合路径研究

3.1 物质文化的对接与融合

高职医学院校的物质环境建设应该围绕医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特点进行规划布局,突显医学的凝重与深邃,体现职业的庄重与神圣[4]。笔者所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职业特点,呈现鲜明的医院文化色彩。校园内竖立了张仲景、华佗、白求恩、南丁格尔塑像,设置了医家经典石刻和格言标牌,用南阳医药文化为校园道路命名,建有全国一流的中草药标本馆、药用植物园以及中医综合实训平台,校风校训标语随处可见,师生能时刻受到医学人文的熏陶。

3.2 制度文化的对接与融合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我校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附属医院和社会医院的医护管理人员走进校园,通过专题讲座、专业研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医院管理理念、规章制度、医疗纠纷防患等教育,并通过临床见习、实习加强制度宣传,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对未来从事的工作有深刻的角色体验,形成良好的制度意识,实现教育管理与医院管理零距离。

3.3 精神文化的对接与融合

高职医学院校应注意吸纳医院文化核心价值观,将医院推崇的救死扶伤、优质服务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中,注重医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既让学生牢固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培养医学技能,更要注重人文精神塑造。例如,为了让医学生尽早了解医学职业道德,除了发挥显性课程的基本职能外,各临床专业课教师也要充分发挥教学活动“载道”作用和“渗透”作用,在教材编写、课堂讲授等方面充分融入医学职业道德。

3.4 文化活动的对接与融合

结合医药卫生行业特点,每年在“5·12”国际护士节宣读《医学生誓词》,强化医学生的职业神圣感;邀请医学专家来学校传授行医为人之道,畅谈医德感悟;进入临床实习后举行隆重的入院仪式,并由名医前辈授衣,帮助医学生迅速实现从学生到医务工作者的角色转变。同时,开展技能操作比赛、节假日义诊等富有医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氛围渲染。

3.5 人才培养的对接与融合

院校一体要求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诸多方面实现一体化。通过给予评优评先、科研奖励、职称晋升等方面政策支持,鼓励附属医院和社会医院的临床专家和技术能手考取教师资格证,学校在个人申请、科室推荐、述职演讲及业绩积分等基础上确定其为储备人才。这些人一方面到学校交流授课,一方面在医院担任医学生见习、实习带教教师。学校可安排专职教师到医院进行临床锻炼并示范授课,开展临床教学经验交流和临床带教规范讲解等,实现师资队伍一体化。学校和实习医院根据计划和要求,共同建立严格的见习、实习考核制度,不仅要考核医学生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更要考核其道德品质、医德医风,实现人才培养一体化。

3.6 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品牌

要实现院校一体深度融合,必须以学校为主导开展全面系统的文化研究,对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的内涵、特征、对接原则与途径等进行深入探究,把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新方向、新发展,促进校园文化和医院文化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对接与融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5]。我校根植于南阳深厚的文化沃土,与仲景文化同根同源,“医”脉相承。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仲景精神融入院校文化建设中,充分挖掘内涵精髓,彰显时代特点,建设仲景特色文化,着力打造仲景品牌,培养仲景学子,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1]段毅伟,刘韬.医学院校与医院文化的融合[J].知识力量,2013(23):26-28.

[2]许玲,王小许.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重视校院文化对接[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87-89.

[3]孙常强,管武鲜.职业院校校企文化融合及实践途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1(28):42-43.

[4]王英姿.卫生高职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对接路径的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11):859-860.

[5]魏星.打造医学院校校园品牌文化的五个要素[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4):524-525.

G40-055

A

1671-1246(2015)03-0022-03

2012年河南省卫生厅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新时期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wjlx2043)成果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生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