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2015-03-19 09:24
滁州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滁州市滁州服务体系

岳 静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滁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滁州市不断完善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初步建成,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但是滁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与当前滁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仍有待提高。因此,研究滁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滁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近年来,滁州市加大文化投入,加快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一,继续加快市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三馆”建设,根据《2014年滁州市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实施办法》,全市已有的8个图书馆、9个文化馆、7个博物馆、10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81个农家书屋全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1]在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我市来安、天长、凤阳、定远4家图书馆评为一级馆,全椒、明光2家图书馆评为三级馆。天长市获批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定远县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第二,为满足网络时代群众的信息需求,滁州市以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设施为基础,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今年共完成了5个乡镇、4个街道、4个社区共13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构建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新平台、新阵地。[1]此外,为解决一些地区农民群众无法收看收听电视广播的问题,投资了近200万元实施定远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和市民文化乐园试点,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创,建设农民文化乐园省级点8个、市级点7个、县级点43个,在南谯区、琅琊区和开发区创建3个市民文化乐园。第四,从2007年滁州市启动建设试点,到2008年全面推开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农家书屋已覆盖全市所有农村行政村(社区),共建成农家书屋1322个。[1]

(二)文化民生工程高效落实,文化活动品牌出新出彩

一方面,加大对农村文化的投入,广泛开展“文化三下乡”等活动,向广大农村地区推送优质文化资源。制定了《2014年滁州市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实施办法》,全市1081个行政村每村发放1.2万元专项补助;市财政每年安排475.64万元资金,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2014年全年共采购1108场进村文艺演出,使每个行政村的群众都能看到一场高质量的正规的文艺演出;农家书屋统一配送书籍94213册,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3328场,保证每个行政村每月能看一场电影;[1]通过“送欢乐下基层”、群众广场舞活动、乡镇综合文化站调演、“百馆千村”等各种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城市文化惠民提升行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打造“人民广场演出季”广场文化活动。如在政府主导、行业协调、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四结合”的模式下创新打造了5月至l0月的“中国梦·出彩滁州人”人民广场周周演活动,每月确定一个主题,采取周赛、月赛、年度总决赛的做法,运用歌曲、舞蹈、戏剧等各种类型丰富的表现形式,共开展24场演出,演出节目二百多个,参与演员上千名,吸引近十万名群众积极参与,真正实现了群众演、群众赛、群众看、群众评、群众乐,为广大市民搭建自我展示才艺的舞台,提供人人出彩的机会,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成为滁州新的文化活动品牌。[2]此外,为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了滁州市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京剧黄梅戏演唱会、红色经典图片简报展等活动。

(三)文化遗产保护富有成效

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进展。启动全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成功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了市本级“国保”单位零的突破;《全椒民歌》入选安徽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评审、公布了滁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个。

(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滁州于2011年起着手重点培育与发展文化产业,滁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以每年约20%的幅度增长,已经由2012年的44.9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5亿元,2014年有望突破65亿元,发展成绩显著。[3]创建康佳电子、图强文具、双丰文化用品和长兴玩具4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依托1912时尚文化街区、长城文化创意产业园、远望高科技文化产业园等项目进一步助推滁州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滁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村、社区文化阵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两馆一站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滁州市市级“三馆”、县级“两馆一院”没有全部建成或虽建但未达标。其中,市县级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基本能正常开放运营,发挥文化服务功能,但一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或是办公条件简陋、或是文化站的功能室或农家书屋被借用、占用,难以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正常的文化服务,基层文化阵地日益萎缩。

(二)文化活动内容简单,形式单一

当前在我市农村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及匮乏,主要形式就是看电视、闲聊、棋牌甚至是赌博;在城市社区,除了政府部门组织的一些歌舞晚会外,开展的文化活动主要是一些老年人自发组织的广场舞、棋牌、二胡笛子乐器演奏等活动,而经常性开展的、更多群众参与的读书、电影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较少,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对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缺乏吸引力,没有充分发挥文化活动服务群众的功能。

(三)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保护和开发

滁州的历史文化遗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一些老建筑被损毁或拆除,一些珍贵文物缺乏专门保护,如明城墙及护城河遗址(东南段)、古清流关遗址、琅琊山景区的名人碑刻、“峰回路转”舍利古塔、文德桥、吴棠故居、章益故居、乌衣老街等均有毁损或名存实亡。

(四)文化产业的培育力度还有待加大,服务载体、服务手段还有待积极探索

滁州的文化产业一直以传统的文化用品制造业、包装印刷业等为主,新兴文化产业并没有得到明显的发展,产业转型迫在眉睫。文化产业数量少、骨干行业过于单一,集聚效应不明显,对周边辐射能力有限;文化产业整体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4]

(五)基层文化机构管理不畅,文化队伍管理问题突出

一些基层文化站由于运行管理经费的不足,人员待遇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吸引高知识高水平的人才;我市现有的文化专业人才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省市有较大影响的人才很少,断档断代现象较为突出,文艺创作、表演以及文化经营管理等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4]

(六)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管理主体单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程度不高,有效参与机制尚未建立

当前滁州市乃至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采取的是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单向度运作的模式,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主动参与较少。这首先限制了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提供的多样性,影响了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积极性;另外由于缺乏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的有效机制,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主观性较强,但是往往与市民的需求脱钩,服务的效果差强人意。典型的例子就是各地的农家书屋。滁州的农家书屋也存在因图书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管理不完善、市民农民群众不感兴趣而导致的门庭冷落现象。

三、完善滁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的长效投入机制

一是政府应进一步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公共财政应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投入力度。市县(区)各级政府应编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公共文化服务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财政预算中,并确保每年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确保中央和省级财政对我市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文化建设的投入比重逐年增加,并按时足额拨付。二是创新文化投入机制,拓宽公共文化的投入渠道。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积极探索、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提供方式、文化产品多样化,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协力发展的文化投入格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

(二)完善城市社区和农村文化站(室)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丰富公共文化资源供给

一是要按照“一场两堂三室四墙”(一场即综合文体广场,两堂即讲堂、礼堂,三室即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室,四墙即村史村情墙、乡风民俗墙、崇德尚贤墙、美好家园墙)的标准,将农民文化乐园建设纳入美好乡村建设任务和考核评价体系,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按“四室一场一墙”(四室即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图书、电子阅览室,文体娱乐室,培训室;一场即室外文体活动广场;一墙即文化展示墙)的标准建设市民文化乐园。二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种类、数量和水平要以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如各个场馆里摆放的设施要在充分调研广大居民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形成,比如图书的购买和更新、文体娱乐室的器材设施等;可以运用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技术手段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馆,方便市民随时阅读。三是已建好的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维护等要出台规范的管理制度,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率,防止基层文化设施或场所被挤占和挪用。四是整合文化服务资源,建立多元化的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在加强市图书馆建设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与市区内的企业、高校共建共享图书馆。如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苏滁产业园企业员工人数众多,远离市中心,书店、电影院等公共文化设施缺乏,政府可以帮助企业建设图书馆、员工书屋等基础文化设施,丰富员工的精神生活,提高企业的文化内涵;滁州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藏书丰富但文献资源利用率偏低,可以免费开放图书馆资源,满足滁州市民的阅读需求。此外,要逐步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

(三)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方面在做好文物基础保护、文物征集、复制等工作的基础上,研究编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加强对老城区中名人故居、古建筑、古城墙、古名居的保护。如尽快对滁州市区内的明城墙及护城河遗址(东南段)、文德桥、吴棠故居、章益故居、乌衣老街等进行恢复性重建,还其原有面貌,增加滁州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滁州境内现有县级非遗205项、市级48项、省级18项、国家级2项(凤阳花鼓、凤阳民歌),被确认为市级以上传承人35人;凤阳县被确定为安徽省非遗传习基地。要加强对这些传统民俗、戏曲、书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市场繁荣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是扶持民营艺术剧团,引导网吧联盟、文化娱乐业协会健康发展,培育各类文化经营主体,开发特色文化消费,吸引群众文化消费。二是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策划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创造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推进更多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三是丰富活跃群众文化,推进本地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立足近年来的滁州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和惠民工程等现实题材,开展全市文艺作品的征集工作;推出优秀的群众文艺精品和广播电视品牌栏目,提高本土原创影视作品的影响力,提升滁州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如近几年来滁州市先后投拍了《社区民警魏大同》《凤山村的孩子》、《诺言的夏天》、《妈妈的手套》等多部电影和电视剧《独狼》,但是由于缺乏很好的商业运作,滁州的知名度并没有因此增加。2014年11月12日,由市委宣传部、琅琊山管委会和北京(滁州)天运纵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讲述欧阳修在滁州执政、生活,时长95分钟的电影《欧阳修知滁》已经在滁州首映。由于该片80%的场景取材滁州,文中人物对白也多次提到滁菊,因此可以通过专门的策划借影片上映来宣传滁州,扩大滁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滁州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五)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完善文化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

一是加强对乡镇、社区综合文化站站长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综合文化站的阵地作用。二是以离退休文艺工作者和业余文化团队骨干为主,组建各类文艺协会和文艺表演团体,壮大群众文艺骨干队伍。三是在滁州各高校的艺术人才中招募、培养文化志愿者和群众文化辅导员,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使之充分发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

一方面,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市年度财政预算,采取减免税收等优惠措施吸引和支持企业通过投资建设、赞助活动、设施运作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如鼓励民办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的产生和发展;探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市场经营模式,将政府部门的一些管理困难的文化场所和文体设施如文体活动中心等交由专业的文化管理公司运作,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实现文化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建立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选择和评价机制,推行菜单式服务,让文化项目与公众需求有效衔接,调动公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1] 滁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网.情系基层润民心——滁州市文化民生工程2014实施工作纪实[EB/OL].http://www.czwhcb.gov.cn/Site/news/2015/1/5977.html.

[2] 滁州政府网.“中国梦·出彩滁州人”人民广场周周演圆满结束[EB/OL].http://www.czzwgk.gov.cn/openness/detail/content/5445da435d21fbb866513f1b.html.

[3] 滁州市政府信息公开网.2014年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要 点 [EB/OL].http://old.czzwgk.gov.cn/XxgkNewsHtml/MA029/201406/MA0290803201406051022076359.html.

[4] 滁州市政协网.加快打造文化滁州 合力推进文化强市[EB/OL].http://www.ahczzx.gov.cn/ShowNews.asp?id=4377,2012.09.

猜你喜欢
滁州市滁州服务体系
《滁州西涧》(草书)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铜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陆黛灵书法作品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习作点评
Mother's hands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习作点评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