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琨忠逆思想辨析

2015-03-19 09:24王承斌
滁州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功业大志

王承斌

刘琨,字越石,生于晋武帝太始元年(271),卒于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是两晋相交时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在文学创作上也有很高成就。他的诗歌能够“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1]28,表现出慷慨悲凉、雄峻清拔的特点,与时风迥异。他的悲剧性遭遇也令人叹惋。而关于他究竟是有“帝王大志”还是晋室忠臣这一点,后世说法不一。本文考察其诗歌《重赠卢谌》,辨析刘琨忠逆思想。

一、刘琨无“帝王大志”

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仇?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重赠卢谌》[2]78

这首诗作于晋元帝大兴元年。刘琨在并州军事失利之后投奔段匹□,与其相约共辅晋室,不料因其子刘群降于反对段匹□的段末波势力,自己身受牵连而陷于牢狱,此诗为他在狱中所写。《晋书·刘琨传》中言及此诗写作目的:“琨诗讬意非常,摅畅幽愤,远想张陈,感鸿门、白登之事,用以激谌。谌素无奇略,以常词酬和,殊乖琨心,重以诗赠之。”[3]1687卢谌是刘琨姨甥,又是他的故属,当时任段匹□别驾。据史书记载,卢谌见此诗后曾寄语刘琨:“前篇帝王大志,非人臣所言矣。”[3]1687臧荣绪也曾说:“众人谓琨诗怀帝王大志。”[4]360就刘琨此诗内容来看,诗中“惟彼太公望”以下十句全为用典,所用均是历史上辅佐国君成就霸业的名臣史实:姜尚在辅佐周文王前是渭水边垂钓的老人,因与文王谈得投机而辅佐他,后助武王取得天下;邓禹和汉光武帝刘秀友善,听说刘秀在河北,即不远千里去投奔他;汉高祖刘邦在鸿门宴上靠张良才得脱险,在白登山被匈奴围困,因陈平献计才得以解围;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继承王位后,任用一直追随他的五位贤人;而齐桓公(小白)则以曾与他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结果建立了霸业。诗人用这些典故,可理解为他愿效古贤辅佐君主以成就功业,也可能被人理解为是他希望能像周文王、汉高祖等人那样得贤人之助以成大业,所以当时才有人认为他有“帝王大志”。

不过,后人如唐代房玄龄、清代王夫之直至现今徐公持、王钟陵等诸多学者,一般都认为刘琨并没有帝王之志,一个重要根据是《晋书》中的一段记载:“河南徐润者,以音律自通,游于贵势,琨甚爱之,署为晋阳令。润恃宠骄恣,干预琨政。奋威护军令狐盛性亢直,数以此为谏,并劝琨除润,琨不纳。……徐润又谮令狐盛于琨曰:‘盛将劝公称帝矣。’琨不之察,便杀之。”[3]1681令狐盛之被杀,在一定程度上是因刘琨听信谗言,认为其将劝己称帝,才杀之以明己志。这也间接证明刘琨无此心志。另外,刘琨死后,卢谌等人曾上表晋帝,陈述刘琨效忠晋室之迹,为其辩诬——“匹□既害琨,横加诬谤,言琨欲窥神器,谋图不轨。”[3]1689认为刘琨蒙“欲窥神器”罪名被杀是受了诬陷。种种迹象表明,刘琨有“帝王大志”之可能性不大。前人于此论述已多,此不赘。

与此相应,上述认为刘琨无帝王之志者,都认为刘琨在经略北方时,主要是为晋室守护北方领土而与少数民族政权作战,是以兴复晋室为己任,对晋王室忠心耿耿。然若仔细分析,我们能看出他确有兴复晋室之心,而若说对晋室忠心耿耿则值得商榷。

二、刘琨无甚忠晋思想

刘琨忠君、忠晋思想并不强烈,这能从他所推崇历史人物的特点及日常言行等方面得到证实。

(一)所推崇者非忠臣

刘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3]1690,就《重赠卢谌》这首诗内容而言,开始两句,诗人以昆玉自比,表明了愿效古贤、成就功业的愿望,也可理解为是以美玉比卢谌之才质。刘琨曾说:“夫才生于世,世实须才。和氏之璧,焉得独曜于郢握;夜光之珠,何得专玩于随掌?天下之宝,当与天下共之。”(《答卢谌诗并书》)[2]66即认为有才干就不应被埋没,应在世上有所作为。这是对卢谌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抱负,但其中忠君思想并不明显。这更明显地体现在诗中所用的几个典故上。

前已述及,诗中的典故涉及到历史上几个著名人物,稍加分析便可知,他所赞叹、敬仰的这些人物,许多都谈不上是忠臣,仅是为了报答新主人的知遇之恩,辅佐他们在乱世之中建立不朽功勋,实现了自身理想和价值的。如生活在商代末年的姜尚,身怀异术却得不到朝廷重用,于是隐居水滨,后被访贤的周文王遇到,委以重任。为报答知遇之恩,更为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他才施展才能辅助武王完成统一大业。再如邓禹,他没有忠于当时被奉为正统、已继皇位的更始皇帝,而是投奔了相知的刘秀,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又陈平本为项羽谋士,因不受重用而叛归刘邦。至于与公子小白(齐桓公)有“射钩”之仇的管仲,本为公子纠属下,曾为公子纠而箭射公子小白。公子纠失败后他未能殉主,而是反过来投靠公子小白并受到重用,最终辅佐桓公成就霸业。这些人没有忠于旧主,基本无缘“忠”字。诗人赞叹他们,其出发点也并不是赞颂其忠心,而主要是看到他们君臣遇合,最终建立了不朽功勋。诗人认为,无论是君主还是士人,在成就功业的过程中,都不应计较彼此过去是亲善还是敌对的——“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仇”,君主可以任用本是敌对的人为己服务,而有才能的人,也可以择主而侍以实现个人的理想,不必忠于某一人一姓。诗人最重视的并不是忠于某个王朝或君主,而是自己能够被赏识,得到充分的信任并被委以重任,能够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此外,该诗的后半部分,从“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起,写自己虽心怀理想却难以实现,只能抚枕悲叹——“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传说孔子曾因麒麟非时而出而流泪叹惜“吾道穷矣”[5]624,这是典型的理想无法实现的悲叹。诗人用此典故,也是感叹自己事业难成而无能为力。接下来的“功业未及建,夕阳已西流”几句诗,用夕阳、浮云比时光流逝,以秋风摧落繁花朱实和狭路翻车、马惊辕折等,比喻自己盛年遇难、功业难成,抒发了时光飞逝、功业无望的感叹。英雄末路之悲,壮志难酬之慨跃然纸上,却没有尽忠晋室、悲叹其衰落的意味。

(二)日常言行中“忠”之思想淡薄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晋室衰微,大权旁落,皇帝成为傀儡,朝廷实权先后落到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骠骑将军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人手中。虽说八王之乱是晋皇室内部斗争,与异姓改朝换代不一样,但若刘琨真正忠于晋室,那他多少应站在皇室一方,而实际情况则不然。他并不维护本来的皇室,不在意谁做皇帝,也不在意大权在谁手里,只要这些掌权者任用他,让其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他便积极地奔走经营、为其效力。如他先任篡夺皇位之司马伦的记室督、从事中郎,并率军为其与司马颖等人作战;后为权臣司马冏之尚书左丞、司徒左长史;而司马越掌权后,又为其效力,出任并州刺史等。若掌权者不任用他,他便会支持其他诸侯起而反对之,哪怕那权臣控制着皇帝、代表着晋室,如帮助司马越讨伐控制皇帝的司马颙便是一例。这些都说明,卷入军阀混战的刘琨并没有多少“忠晋”思想。

刘琨欲有所作为,但当时形势艰危。在赴并州刺史任途中,他历经了诸多艰难困苦,其间曾上表说:“九月末得发,道险山峻,胡寇塞路,辄以少击众,冒险而进……群胡数万,周匝四山,动足遇掠,开目睹寇。”[2]5遭遇路途中的不顺,看到国家、民族所受的苦难,他写下了《扶风歌·朝发广莫门》一诗,诗中有着浓浓的挥之不去的忧伤,其中一段写道:

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穷。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2]1

诗人感叹环境的恶劣,有着难言的忧虑与悲伤。即使诗中用了李陵的典故,感叹他“忠信反获罪”,暗示自己面临的困窘,但忧虑的也主要不是国家命运,而是伤“君子道微”、“夫子有穷”,即悲叹个人前途的暗淡、心中理想与壮志的难以实现,看不到多少尽忠报国之情。

三、忠君思想淡薄之原因

刘琨的忠晋思想不强,实为时代使然。众所周知,魏晋以来,统治者一直以“孝”治天下,形成“孝先于忠”的观念。鲁迅先生曾说:“魏晋,是以孝治天下的,不孝,故不能不杀。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因为天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6]501特别是入晋以后,随着世族门阀制度的形成,世族社会家族本位意识进一步增强,士人忠君观念逐渐淡化。当时大族“与时推迁,为兴朝佐命,以自保其家世,虽朝市革易,而我之门第如故。”[7]254世族把宗族利益置于王朝之上,他们关心的只是家族的利益,对改朝换代漠不关心,保卫宗族胜过捍卫王朝。余嘉锡先生曾说:“魏晋士大夫止知有家,不知有国。故奉亲思孝,或有其人;杀身成仁,徒闻其语。”[8]46魏晋政权更迭虽不及南朝频繁,但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亦使政坛权力的更替让人眼花瞭乱,名士死于非命者甚多。这种情况下,要士人死心塌地忠于某人或某个政权便比较困难,他们更注重家族利益和个人理想价值的实现,陆机便是一个典型。生活在其中的刘琨也会不可避免地受时代风气的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刘琨有“君王大志”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过于强调他忠于晋室这一点。他所作所为的目的,最主要的还是希望能和他诗中歌咏的那些君臣遇合、成就不朽功业的历史人物一样,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

[注 释]

① 唐房玄龄等著《晋书·刘琨传》中提到:“琨既忠于晋室,素有重望,被拘经月,远近愤叹。”(中华书局1974年,1687页)清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卷十三《东晋元帝》中说:“(刘琨)即欲以颈血溅刘聪、石勒,报晋之宗社也,抑必不能……以琨之忠,身死族夷,抱志长埋于荒远,且如此矣。”(中华书局1975年,162页)徐公持先生《魏晋文学史》称刘琨是“为保卫国家朝廷权益而战。”(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427页)王钟陵先生在《中国中古诗歌史》中说:“司马睿称制江左,刘琨遣温峤奉表劝进,表现了他'虽隔阂寇戎'仍'志存本朝'的忠心。”(人民出版社2005年,304页)等等。

[1] 钟嵘撰,曹旭集注.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 刘琨.刘琨集[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

[3] 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 萧统.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5] 公羊寿.春秋公羊传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A].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7] 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4.

[8]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3.

猜你喜欢
功业大志
珍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视野、原则和品格
——以马克思对俾斯麦“功业”的评价及两人的“交往”为例
从《诗经·大雅》看周德的建立
写作窍门
有情况
妻子的网
关帝庙
从白居易诗歌中的“麒麟阁”看白居易的思想倾向
网络上流传甚广的数学题
给丈母娘祝寿
试论“迷惘的一代”与“建安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