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小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行动研究——以那会村小学为例

2015-03-19 19:28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住校生美化社会工作者

□ 王 伟

一、引言

寝室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住校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寝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整体文化层次、水平的提升发挥着重要影响。

对于如何建立良好的寝室文化,国内学者提出了很多加强寝室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李向东、徐小霞(2007年)通过对住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寝室文化的建设需要充分加强对寝室成员的行为引导、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王彬(2009年)结合自身的管理实践认为:学校可以在寝室楼道张贴名言警句、制定和完善住校生管理制度、每月定期召开寝室管理研讨会等措施,以建立积极进取的寝室文化氛围。

相关学者主要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自上而下地通过各项措施和政策来确保学校寝室文化的建设。但寝室是住校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领域,如何建立寝室文化,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敦促和政策引导,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地位。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实务性较强的专业,它强调在实务过程中培养和挖掘活动参与者的潜能,通过个案、小组、社区三大方法,以实现服务对象的“助人自助”。因此,本文关注社会工作能否发挥小学住校生的主体能力,促进他们的寝室文化建设。

二、行动研究概述

行动研究是行动和研究两个词的结合,指的是一种参与干预性的研究方法,它指情境的参与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者组织中的成员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并进行系统研究以提高实践效果。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研究过程,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三、社会工作介入寝室文化建设的行动研究

三亚市育才镇那会村小学,共有四个年级(一年级到四年级),约有学生120名,其中有40名住校生(28人完全住校、12人仅中午的时候在学校午休),学生大多数由苗、黎两族组成。住校生大多是住在离学校较远的村落,他们每周周五下午放学的时候,由父母接回家,周日的时候再由家人送到学校入学。

(一)建立关系。社会工作者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通过各种游戏与住校生“破冰”以建立前期的良好关系。

(二)需求评估。本次需要评估,主要针对住校生本人、校长、班主任教师、宿管阿姨等进行访谈和观察。

1.社会工作者一个月的驻点访谈和观察结果。一是学生年龄不等,年级不等、在校生自理能力较弱。二是住校生之间的凝聚力不强,男女生之间存在间隔、缺乏交流。三是文娱活动较少,缺乏寝室文化建设。四是生活环境不佳,学校管理较差。

2.问题原因分析。一是寝室内住有不同年级的学生成员,其中就存在部分低年龄的学生生活难以自理。二是由于寝室的凝聚力不高,寝室内部交流较少,又没有教师对其进行引导教育,导致现在他们对寝室中存在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去改变,俨然就变成了一种习惯。三是学校对住校生的住宿环境管理不佳,生活教师未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制定计划。根据前期调查,决定开展一次“我爱我家”寝室文化建设的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包括“寝室卫生、寝室安全知识、寝室美化”三个方面,以美化住校生宿舍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起居卫生习惯、加强住校生宿舍内外的情感交流为目的。

(三)行动。

1.启航总动员。通过破冰游戏——水果大拼盘,以帮助组员建立关系;破冰游戏之后,社会工作者向住校生介绍此次活动的目的。组织组员观看安全知识PPT、安全知识视频。并分享心得。

2.360°无死角。组织学生一起排除寝室安全隐患;组织住校生以寝室为单位,整理各自的床铺及衣物并打扫寝室内部卫生。

3.美化无极限。一是和组员一起商讨他们各自对寝室美化的需求。二是根据学生需求向学生讲解本土文化PPT。三是以各个寝室为单位发放美化寝室的材料,包括图画、心愿树等等。

4.美化无极限、终极大比拼。邀请学校校长、班主任老师以及宿舍管理阿姨对美化成果进行评比。组织学生分享本次“寝室美化”活动的收获与心得。

(四)观察。本次行动研究的观察主要集中于整个活动的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1.过程评估。一是对住校生的观察。学生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与度。但也有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度不是很高,较少与工作者进行交流互动。二是对校长的观察。活动前期,学校校长对于我们的活动积极支持与鼓励。但是在活动进行过程中以及活动结束后,校长都较少关注我们的活动。三是对班主任教师的观察。班主任教师对于整个“寝室美化”活动较少关心。四位班主任教师,只有一人说知道“寝室文化”活动。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比时,只有两位教师参与评比。四是对学校宿管阿姨的观察。在活动开展初期,宿管教师对我们的态度不太友好。但是,随着沟通的加强,宿管阿姨我活动也越来越支持和理解。

2.结果评估。通过评估发现:学生宿舍环境变得更加整洁和漂亮、安全隐患基本消除,组员从彼此生疏转变为完全融入集体。

(五)反思。虽然,本次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也引起了社会工作者对自身的一些深刻反思。

1.与相关群体沟通的反思。需求评估的时候,社会工作者虽然做了长时间的观察和访谈,但是却未对住校生的家长进行访谈,从而使得需求评估不够完整。

2.社会工作者自身能力的反思。本次提供社会工作实践的学生都是第一次开展社会工作实践服务,在整个过程中难免经验不足,尤其是在活动策划、活动组织等方面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3.对配置资源的反思。本次活动由于没有活动经费的支持,那会村小学提供的资源也仅仅是一摞A4纸,使得活动常常“促襟见肘”。

(六)再计划。通过对本次活动的观察与反思,我们对原来的服务方案也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需求评估方面,需要对住校生进行家访,以了解住校生家长对住校生的生活、学习方面的需求;应该将住校生的所有相关群体,尤其是校长、班主任教师也纳入到活动策划和组织中来,完善小组策划;在社会工作者成长方面,社会工作者需要每次活动结束后坚持写工作日记与笔记,结合所学知识及时反思自身以促进自己在专业方面的成长;最后,将本次活动上升为《项目申请书》以得到外界的经费、人力和物资支持。

四、结语

通过本次社会工作介入那会村小学寝室文化建设的实践,可以发现社会工作充分发挥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整个活动中成为主导从而保证活动的有效进行。但是,社会工作者在整个服务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自身的一些不足,社会工作者在以后的服务过程中,需要在保持专业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协调和维持相关群体的关系、争取和调查尽可能多的社会资源来促进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

[1]曹秀军,胡雷,夏志欢.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发挥寝室文化育人功能[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张剑.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行动研究[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

[3]鲍坚勇,吴挺.中学寝室文化建设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

[4]文军,蒋逸民.质性研究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住校生美化社会工作者
迷彩色在通信基站天线美化中的应用探析
SLOW MANIFOLD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A NONLOCAL FAST-SLOW DYNAMICAL SYSTEM WITH BROWNIAN MOTION∗
基于GPU加速的引导滤波人脸祛斑美化算法
工作条件、家庭支持与职业发展:中国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美化生活
培养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初步尝试
农村初中住校生管理浅谈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