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索

2015-03-19 19:28朴英玉孙云农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图书资料广大读者流通

□ 朴英玉 孙云农

一、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的基本性质

图书馆为读者服务是其图书馆的一项基本功能,而图书馆流通工作则是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是为读者提供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它是以图书馆内的藏书使用为中心,以图书馆内各种藏书的有序流动为服务手段,以使用图书馆内各种图书的读者为服务对象,通过读者的查阅、外借、提供咨询等多种工作方式对读者开展服务活动。图书馆流通工作包括多个环节,主要环节有分类编目、藏书建设、流通阅览、目录辅导、参考咨询等等,期中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对读者服务的意识。

二、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在高校的图书馆,图书的流通工作占据着很重要地位。因为图书馆中所藏的各种图书资料只有大量被广大读者所借用和查阅,才能体现出图书资料的真正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图书资料的作用。这个过程就要求图书馆的流通部门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各种工作,从借还图书到上架、理架、倒架、顺架等各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并不断地重复工作。图书馆的流通工作是图书馆对外的服务的一个窗口,它不仅架起了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同时也直接体现了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服务的水平。

三、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图书馆中的图书流通工作也基本实现自动化,使图书流通工作中的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但由于高校近年的扩招,办学规模的迅速增长,办学经费的短缺,使得部分高校图书馆的规模与办学规模出现了不匹配的现象,影响着办学的水平,达不到国家对高校要求的生均图书的标准,满足不了广大读者对图书资料量的愿望,影响了图书馆流通服务的质量。同时,高校图书馆由于历史的原因,高学历、高职称和图书馆专业人员相对较少,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基本素质偏低,人员配备不够科学合理,所以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加大经费投入,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人员素质亟待提高,服务质量再上水平等诸多现实问题。

(一)图书馆的流通工作得不到重视。高校图书馆都会安排一些家属随迁、子女就业、转岗等一些特殊人员的工作,这部分人员多数学历偏低或没有图书馆的工作经历,所以这部分人员被安排到流通部门工作较多,他们中的优秀人员待对流通工作熟悉之后,便被调到图书馆的其他岗位,致使图书馆的流通部门人员整体素质在图书馆的各部门中偏低。由于对流通工作岗位的不重视,所以在工作过程中就很容易出错,使得服务工作不到位,工作和管理模式陈旧,缺乏创新思维,接受新鲜事物较慢。

(二)流通工作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高校图书馆中的图书流通工作重心是服务,提高图书馆的流通部门的服务质量是一个关键问题。由于这个部门和广大读者接触频繁的特殊性,很容易遭到读者投诉或被读者误解,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图书馆流通岗位上工作的人服务信心不足,情绪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做好图书流通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往往会表现出部分人员对该岗位的麻木和冷淡,对广大读者缺乏应有的热情和积极服务意识,导致流通工作效率偏低,服务质量相对较差。

(三)各群体对图书馆流通工作认识有偏差。在高校,部分师生普遍认为:图书馆流通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只是负责图书的堆放、上架、摆设和为读者办理借阅等手续的工作,属于简单劳动,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这个工作岗位谁都能干。其实,高校图书馆流通岗位的管理人员从事的是一项复杂而又繁重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还要完成相应的图书资料采编、上架、整理、咨询、借还、图书质量检查和网络管理等工作,这都需要有该岗位的专业知识,要想完美地完成该工位的工作,除了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外,广大读者对岗位理解与配合是激发他们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一环。

四、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图书馆流通岗位人员的培养。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图书馆流通流通岗位的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学习现代化知识和技术,使自己具备完全适应现代化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以适应新的操作环境和现代化的服务方式。高校要定期对图书馆管流通岗位人员进行培训,更新知识,强化岗位现代化的操作技能,提高团队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从而提高流通岗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加强图书馆流通岗位的制度化建设。制度化管理是改进图书馆流通工作的关键。图书馆流通岗位实现制度化管理,必须制定出一整套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流通岗位人员认可的规章制度。根据学校图书馆流通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岗位,明确岗位职责。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强化图书馆流通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使责、权、利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而达到统一。

(三)图书馆流通工作的开放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封闭式的流通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化需要,开放型的图书流通管理模式势在必行,通过开放式的管理,能有效地在图书馆流通领域上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实践,提高高校图书馆的运作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四)图书馆流通管理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图书管理流通的个性化服务,它是充分考虑广大读者对图书资料独特的要求而提出来的一种服务方式。例如,可以根据特殊服务对象的不同要求而向他们推荐不同的图书资料,这种服务方式不但可以满足个别读者的特殊要求,同时也可以引导广大师生向着更具体的方向去阅读图书,从而提高广大读者对图书阅读的兴趣。而伴随着高校的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科专业数量的增加,办学层次的不断延伸,高校图书馆流通管理的多样性服务模式才能更有效地服务广大读者群体,才能适应高校多样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结语

高校图书馆中的流通岗位,作为图书馆最基本的业务部门之一,是展示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料馆藏数量与服务水平的重要窗口,是高校图书馆与广大师生之间发生联系的重要纽带,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图书馆的流通工作也在改革中不断进步与完善。只要坚定信心,努力学习,不断改革,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的质量一定会越来越好,服务的水平一定会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的流通岗位在高校办学的过程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李晓兰.改进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

[2]廖爱娣,万咏梅.刍议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研究,2014

[3]李晓文.改善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J].图书馆,2008

[4]刘明昭.高校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的探析[J].高校教育论坛,2014

[5]吕硕.高校图书馆流通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

[6]廖丽艳.高校图书馆流通管理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

[7]周建福.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

猜你喜欢
图书资料广大读者流通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今古传奇恭祝全国广大读者新年快乐
征订启事
启 事
关于图书资料管理创新的分析与研究
近代杜定友图书资料管理思想的思考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促进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分析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图书资料管理现代化途径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