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慢行交通系统景观提升策略

2015-03-19 19:49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池州市主城区路网

朱 莉

池州市慢行交通系统景观提升策略

朱莉

(池州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慢行交通能够有效改善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等城市问题,也能为市民提供交往、运动的绿色空间。慢行交通系统景观既是慢行交通的基础,也是城市生态品质的内核。通过实地调查池州市慢行交通景观系统现状,总结分析存在问题,从完善慢行交通网络、改造慢行景观元素等方面,探讨了慢行交通系统景观提升策略。

慢行交通;景观系统;池州市

DOI:10.13420/j.cnki.jczu.2015.06.025

1 研究背景

20世纪70年代起,能源、环境等危机引发了人们对高速工业化时代“掠夺式发展”模式的反思,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观念逐渐在全球兴起。21世纪初,中国政府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模式,通过构建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与产业结构,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应对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难题。

倡导健康、环保生活理念,建立循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生态城市,创造生态文明,已成了当下中国的共识。中小城市以其适中的人口规模、良好的空气质量、畅通的交通网络等特质而成了中国城市生态化建设的主阵地。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人口162万,生态环境优美,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市。2013年,池州市启动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三区建设规划。无论是打造世界级旅游休闲之地,还是构建生态宜居历史文化之都,都需要良好的慢行交通系统景观。

慢行与快速公共交通接驳而成的交通模式,其绿色、环保、健康的特质逐渐得到了城市规划者、管理者及市民的认可。慢行交通系统是指由慢行交通(步行、自行车等)与快速交通(公交、轨道等)接驳组合而成的交通网络。慢行系统景观是指由道路网络、道路绿化、交通工具,及道路使用主体行为等元素组成的复合系统[1]。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池州市慢行交通系统景观现状,分析总结现存问题,从完善慢行交通网络、改造慢行景观元素等方面,探讨了慢行交通系统景观提升策略。

2 池州市慢行交通系统景观现状及问题

2.1慢行交通路网不健全

慢行交通模式既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也能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早在20世纪70年代起,英国伦敦通过建设地铁,修建自行车高速公路,构建慢行+快速公交的交通模式,应对因私家车激增而导致的空气污染、交通堵塞等城市问题。

池州市中心城区规划结构为“滨江环湖、五区三片”,五区即“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主城区、站前区、东部经济园区、教育园区”,三片即“梅里工业片、十里生活居住片、马衙旅游服务片”。就池州市定位及功能布局结构而言,构建完善的慢行交通路网更有利于生态旅游城市发展。

调研发现,池州市慢行交通路网不够健全。从路网结构分布看,各区域慢行路网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主城区内慢行路网缺乏景观序列感。从道路使用层面看,没有慢行专用通道,慢行者的路权挤压严重;部分慢行道路路面不平整,慢行舒适度低。从交通工具接驳层面看,公交车辆发车密度较小,公共自行车、电动车等慢行交通工具停放站点缺乏系统规划,没有与公交车实现无缝对接,转乘耗时较长。

2.2慢行交通空间景观单调

慢行景观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旅游城市的核心。2013年池州市启动了城市生态绿道建设工程,打造了沿清溪河两岸、十里杏花村等运动休闲慢行空间,提升了慢行系统景观品质。然而,纵观全城,池州市慢行系统景观与其他生态旅游城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城区现有各级路段缺少特色视景,地面铺装单调,慢行景观视觉效果差;慢行系统景观设施不健全,标识设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既影响了市容市貌,也弱化了慢行者的出行体验。

就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的慢行交通系统景观而言,景区慢行交通景观空间也比较单调,景区道路大部分路段没有栽植行道树,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没有分界线,也没有相应安全标识。特别是穿越平天湖景区的道路上,既没有完善的慢行交通标识,也没有慢行交通安全监控设施,机动车辆随意抢道超车、任意占道停车,慢行交通安全存在隐患。景区观景点没有足够供游人休憩的座椅、亭子、廊架等基础设施,严重削弱了旅游者的审美体验。

2.3路面尺度结构不协调

随着私家车的增加,城市机动车道不断扩张,而非机动车和人行道逐渐缩水,慢行交通者的路权受到挤压。路权就是人们使用各种公共道路交通资源的权利,具体而言,是指为满足用路人合理的交通需求而由法律规定的保障用路人生命财产安全,及自由、平等地利用公共道路资源权益的集合[2]。协调的路面尺度结构是保障路权的基础。

课题组调研发现,池州市老城区慢行交通系统中部分路段路面尺度分配不够合理,存在“重视机动车,轻视非机动车”的现象。主城区主干道上,机动车道占去了大部分路面,非机动车、人行道路宽度被压缩。为了拓宽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占据了部分人行道的位置,人行道被挤到了沿街建筑物红线范围内,甚至盲道都铺到了商铺门前的台阶下。

2.4慢行交通意识淡薄

安全、便捷、环保的慢行交通系统既需要畅通的路网、合理的标识等硬件设施的支持,也离不开出行者文明的交通行为习惯及交通管理的维护。调研发现,池州市慢行交通系统中,除了路网质量等硬件设施有待完善外,慢行交通意识也需提升。主要表现以在下几个方面。

(1)车主违规停放车辆情况较严重。有的车主长时间占据非机动车道;有的店主将铺面前的慢行道或人行道当作自家的停车场;有的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违规停放车辆占据了有限的道路资源,妨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也破坏了城市街道景观效果。

(2)车主集体交通不文明现象也比较严重。上下学期间,临主干道的幼儿园、中小学校门口,机动车辆会任意占据车行道、慢行道,甚至占据公交车站,造成了交通堵塞。

(3)行人闯红灯、穿越机动车道现象较严重。即使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也经常能看到成年人甚至是老人闯红灯的现象。在没有隔离栏的主干道上,行人随意穿越机动车道的问题也较突出。

(4)部分非机动车驾驶者不按道行驶。有的车主不走非机动车道却与机动车抢道而行;有的车主随意变道;有的车主习惯性地高速逆行于非机动车道上。

2.5公共自行车项目有待完善

池州市于2009年9月启动了公共自行车项目,该项目采用“政府主导扶持、企业投资运营”的模式,即前期投资政府和运营公司各占50%,第一年的运营费用政府承担50%,之后逐年减少至30%。运营公司利用租赁站点及车体广告收入维持运营。当地市民只需要办理诚信租赁卡就可以免费使用。外地使用者可交300元押金,2小时内还车,不收任何费用。运营公司规定本地市民租车后4小时内还车,若有需要可在任何站点免费续借。若到期不还,将在诚信租赁卡中记违规一次,一个月超过三次,诚信租赁卡就要被锁定不能再借车。课题组调研发现公共自行车项目目前的主要问题有:

(1)自行车租赁站点重点分布在主城区,而东部经济园区、教育园区、站前区、齐山平天湖风景旅游区较少,且与公交车站点接驳度低。

(2)现有的67个(计划新增16个)自行车站点采用有人值守的方式,实行三班工作制,人工成本较高。

(3)项目采用租用完全免费的模式,运营初期有少数市民还车不及时,使用效率较低,车辆损坏、丢失现象也较严重,运营成本较高。

3 池州市慢行交通系统景观提升对策

3.1完善慢行交通路网

为了让慢行交通更好地服务生态旅游、建设低碳城市,笔者借鉴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经验,根据慢行人群出行方式、类型及交通量等因素,提出拟建池州市两大慢行交通功能模块:一是在主城区建立“安全低碳型”慢行交通模块;二是在风景旅游区建立“生态体验型”慢行交通模块,两大功能模块构成池州市慢行路网及景观系统。

3.1.1主城区“安全低碳型”慢行交通对主城区“安全低碳型”慢行交通模块,可借鉴杭州市发展慢行交通的经验成果,建构相互贯通的“廊道一集散道一连通道”慢行景观带[3]。

(1)池州市主干路——长江路、秋浦路、翠微路、东湖路、九华山大道、清风路、昭明大道等主干道组成交通性慢行景观廊道。保留原有的人行道,在原有道路上划线或增加隔离栏,作为自行车专用道,过街设施一般采用天桥、地道等立体式,根据人流、车流量进行选址,能够保证多种交通安全、便捷通行。

(2)池州市次干路——建设路、虎泉路、翠柏路、百牙路等组成生活性慢行景观集散道。慢行景观集散道以集散交通为主,兼有生活服务性功能。沿道路路径设置绿化带或围栏等隔离设施,在两侧标注明确的车速限制。过街通道的间距短,一般采用平面过街方式,过街通道的位置除路口外,路段中间也可设过街人行横道[4]。

(3)池州市支路——和平路、罗城路、科苑路等组成慢行景观连通道。慢行景观连通道以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为主,建立完善的步行系统,注重邻里交往空间,限制机动车驶入,突出慢行交通主体地位,保证慢行空间舒适安全宜人。

3.1.2风景旅游区“生态体验型”慢行交通池州市平天湖滨水风景区目前是以机动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沿平天湖道路,机动车辆可任意穿梭,对于抢道超车、占道停车等不文明交通行为既没有交警巡逻管制,也没有实时监控设施,存在较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问题,可借鉴杭州西湖风景区交通经验,建立平天湖“生态体验型”慢行交通模式。也就是说,在平天湖主景区建立休闲观光慢行交通路网,游客可以通过步行、公共自行车、手划船、游船、观光电车等交通方式与平天湖齐山生态景观零距离接触,切身体验生态之美。限制机动车辆进入主景区,在主景区外合理设置入口,并配制适量的停车场,合理配置公共自行车、观光电车、游船等慢行交通工具接驳点,确保“生态体验型”慢行效果。另外,根据池州市其他风景旅游区各自地貌环境、历史文化等资源特征,可考虑建设自驾车风景道,历史文化漫游径等慢行观光空间。

3.2改造景观元素丰富慢行空间景观

慢行交通类设施诸如人行道、慢行交通专用道、慢行交通标识、慢行空间景观小品等,均是慢行系统景观重要元素之一。改造、完善慢行交通设施,不仅要注重实用性,也要突出各景观元素的协调性。

(1)完善步行路网,改造步行道铺装。池州市老城区部分路段步行道路面受损较严重;有的路段步行道成了断头路;有的路段步行道上的盲道通向井盖或树池。完善步行路网,为行人提供安全通道,改造步行装饰提升慢行景观品质。步行道衔接处不能有阻碍通行的障碍物或高差很大的台阶,步行道道牙与路面衔接都要平缓。无障碍设施如盲道,要实现无缝衔接,杜绝断头路。步行道铺装大小及颜色要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有明显的视觉引导作用。

(2)规划铺设自行车、助力车等非机动车专用道。慢行空间与机动车道之间设置分割线或护栏隔离,采用有别与机动车道路的铺装材料,设置醒目的标识,提高慢行安全性,确保慢行交通畅通。

(3)完善慢行标识系统。合理设置标识牌,完善慢行交通标识系统,为步行者、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出行者提供慢行道路信息。在平天湖风景区等重点慢行区,设置慢行交通示意图,为慢行者选择合理的路线提供信息。

(4)完善慢行空间功能性景观小品设施。如休息座椅、照明系统、公共通讯设备等,外观要得体大方,既要有统一性,也要赋予协调性及趣味性。慢行道路沿途要选择多样的植物种类并配以环境小品,构建配景设施,如绿化植物、雕塑、景观花坛等,为通行者提供多样的空间环境。树种选择上,多选用乡土树种,因地制宜营造独特的多层次的丰富多彩的慢行景观空间,突出慢行空间的观赏性及舒适性。

3.3合理划分路面结构尺度

合理的路面结构尺度是保证慢行安全、畅通的基础。《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自行车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m,靠路边和靠分隔带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应加0.25m。自行车道路双向行驶的最小宽度宜为3.5m,混有其它非机动车的单向行驶的最小宽度应为4.5m。人行道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5m。

池州市道路建设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标准,调整路网功能布局结构,合理分布路网尺度,确保不同交通者的路权。重点做好主城区路面结构尺度布局调整,平衡私家车、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者的路权,划出尺度宜人、便捷安全的慢行道,构建独立畅通的慢行路网。

3.4倡导慢行交通

针对慢行交通意识淡薄,及一些不文明交通现象,池州市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倡导慢行交通,规范道路使用者的行为,培养文明交通习惯,构建良好的出行环境。

(1)针对主城区重点街道违规停放车辆现象,建议交通主管部门成立专门的交通巡逻执法组,在交通高峰期实时巡逻检查,及时处理违章停车问题,确保慢行路网畅通。

(2)针对沿街主干道幼儿园、中小学校上下学期间,接送车辆乱停放现象,交通主管部门应根据路段实际状况,合理划定接送学生车辆的停靠区,禁止在距离校门100米之内的路段停放车辆,加强交通指挥,确保人行道路畅通,避免临时性交通堵塞。

(3)对于行人闯红灯、部分非机动车驾驶者不按道行驶的现象,交管部门做好常规性管理,坚持纠正不文明交通行为,让城市慢行者逐渐养成文明交通行为习惯。

在加强主城区交通执法管理的同时,可尝试建立文明慢行交通志愿者组织,适时开展“倡导安全健康、绿色低碳出行”体验活动,树立环保理念,倡导慢行交通。

3.5完善公共自行车服务设施

2010年,伦敦第一条8.5公里的自行车高速公路修建完成,可直达市区。未来十年,还将修建11条类似的专用道。既健身又环保,甚至比开车省时间,一举三得[5]。伦敦大力发展自行车交通的经验值得城市交通部门借鉴。池州市公共自行车项目运营5年多来,逐渐促成了市民低碳绿色出行风尚,也成了慢行交通系统中重要接驳工具,进一步完善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运营机制,有利于提升池州市慢行交通品质。

(1)针对目前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分布不均衡(目前自行车租赁点大都在主城区)的情况,建议公共自行车项目主管部门与运营方进一步协作调研教育园区、站前区、齐山平天湖风景旅游区等非主城区的慢行交通现状,合理增设租赁站点,提高与公交车站点的驳接度,满足全市范围内慢行交通者的需求。

(2)公共自行车项目更新中,建议将主城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改为无人值守站点,降低运营成本,满足市民随时自主借还车的需要。在风景旅游区、教育园区、站前区等流动人员多的城区,设置适量的有人值守租赁站点,满足游客及其他人员临时借车需求。

(3)在保证自行车项目公共服务性的前提下,适当采用公共自行车站点广告牌对外招商,引进食品饮料、小百货销售等商业项目,为公共自行车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4 结语

英国在经历了机动化快速发展时期,虽大量兴建道路设施仍不能有效解决交通问题后,开始关注公交、私家车、自行车及步行等多种交通方式组合的交通模式,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更为方便、快捷而又环保的交通系统[6]。完善的慢行交通路系统景观,既是保护环境、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基础,也是吸引游客的招牌促进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的需要。

依据“滨江环湖、五区三片”布局结构,推进池州市慢行交通系统景观规划建设。从完善慢行交通路网、改造慢行景观元素、调整路网尺度等方面入手,打造池州市主城区“安全低碳型”、风景旅游区“生态体验型”慢行交通空间模块,构建“绿色、公平、便捷、安全”的慢行交通系统景观,倡导“健康、低碳”慢行交通出行方式,更有利于池州生态旅游城市建设。

[1]朱莉.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景观设计研究—以兰州市为例[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3.

[2]王坚.路权研究—以公路及城市道路为中心[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

[3]余伟,钱科烽.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指引[J].城市交通,2009,7(2):47-50.

[4]姚文琪.城市商业区慢行系统的营造—以杭州市武林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0,5(7):145-148.

[5]吴晓波.伦敦走出雾霾用了60年我们将用几年[EB/OL].(2015-05-14)[2015-6-18].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42ac9e201 02vpxa.html.

[6]冯晋.英国慢行交通系统的启示[J].道路交通管理,2010,5(6):56-57.

[责任编辑:余义兵]

TU985

A

1674-1102(2015)06-0082-04

2015-07-05

池州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14ZR006);池州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5RWZ006)。

朱莉(1976-),女,甘肃镇原人,池州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

猜你喜欢
池州市主城区路网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浅析石家庄主城区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探析——以池州市石台县为例
打着“飞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网还有多远
福州市主城区园林绿化引进社会化管理改革研究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首都路网 不堪其重——2016年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通期的北京路网运行状况
路网标志该如何指路?
爱是什么
主城区重要道路围挡施工交通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