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的应用

2015-03-19 19:28王晓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社区化虚拟现实图书馆

□ 王晓华

我国高校图书馆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在文献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如此丰富的学习资源,却基本上只是为高校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支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偏低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教育部于2002年对原《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予以修订,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人才优势为社会和社区服务,是提高高校图书馆利用效率的最好出路。虽然国家在积极推广,高校也在想办法实施,但是,由于在服务观念的不同、服务方法和手段上改进等方面的困难,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在社区化服务方面还处于研究阶段,具体实施还有待解决。本文在研究虚拟现实技术特点和优点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图书馆社区化服务中的需求,详细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社区化服务中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将来发展的必然性。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学习型社会的需求。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内涵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这样就需要搭建教育信息化和能实现终身教育的平台,使每个公民都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提高自身教育素质所需要的教育,非常方便地享受优质的学习资源。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需要庞大的学习资源才能满足多数人的学习需求。建设学习型社会是需要很多社区与图书管理部门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高校图书馆系统,不但图书馆数量多、规模大,而且在文献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

(二)政府推动。近年来,在广东、江苏和河北等地的高校图书馆不断掀起社会开放的高潮,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政府积极推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这项政策上的支持使一些高校图书馆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随后,图书馆界积极探讨社会服务可行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政府积极推动的目的是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作为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的一种手段,旨在“全社会大兴读书学习之风,营造社会文化氛围”,但是,由于实施手段和方法无法满足开放的需要,很多图书馆还只是处于未开放状态。为此,政府部门要求高校图书馆要不断改进开放方式、探索有效的开放手段,坚持以大众化服务为主,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可以提高自身实力,弥补自身短缺。高校图书馆由于长期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已经变得十分脆弱,生存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亟须通过与社会的交往,注入新的活力,而为社会和社区服务,正是其注入生机和活力的大好机会。通过向社会开放,能让文献信息产生社会效益,扩大社会服务范围,提高图书馆和高校的社会声誉和地位。高校图书馆自身短缺的一些资源可以通过社会其它方面获得,从而弥补了某些方面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不足。

二、目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中的困难

(一)社会服务意识不高,动力机制供给不足。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文献资源,长期以来,教育事业和文化传播事业一直分属不同系统,这些文献资源只是在本校内使用,网络建设少,社会服务意识比较淡薄。近年来,我国政府和学术界一直在探讨高校图书馆社区文化服务的可行性,但是由于高校的社会化服务意识普遍不高,只关注高校内部的信息服务与效应,没有真正地对社会开放。只有极少部分高校开展了部分相关服务等。

(二)缺乏社区化服务的手段。目前部分图书馆采用校地共建、馆企联合、图书馆联盟等方式来构建社区化服务的资源。社区化服务的方式主要有:借阅服务模式、信息服务模式和知识服务模式等。但是这些方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很难进行大范围推广。借阅服务模式需要读者必须浪费较长时间检索和借阅图书。信息服务模式和知识服务模式只是对个性化信息服务,可行性也不高。

(三)服务群体的特殊性。社会化服务的对象为社区居民,由于成分比较复杂,文化程度、接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社会阅历各不相同,他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对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对获取文献信息方法和手段的掌握程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既妨碍他们对图书馆的利用,也妨碍高校图书馆为社会和社区服务。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解决社区化服务困难中的优势

虚拟现实技术是指人们通过计算机可以构造出一个与实际结构非常逼真的模型,从而进行可视化操作与交互应用的一种全新手段。通过该技术,可产生与真实世界中相同的反馈信息,使人们获得和真实世界中一样的感受。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动作性和自主性,这些独特的性能使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在社区化服务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一)服务地点上的优势。由于高校图书馆在社区化服务的过程中,还想保持本身校园环境的相对清静和学生环境的相对独立,如果过多的社会人士进入高校图书馆势必会引起高校管理上的困难。由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造合理的三维虚拟现实(图书馆中的文献与收藏情况)来取代巨大的真实环境,打破了地域上的限制,每人都可以身临其境,与图书馆服务人员互动交流。这样,国家甚至国际上的社会人士都可以真真切切来体检和感受高校图书馆的各类藏书资源和环境,如果需要可以从网上方便下载。

(二)服务方式上的优势。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虚拟化的服务,借助三维动画与人体手势识别系统使读者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方便了解图书馆,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自始至终到处查阅,就像真正的图书馆世界一样。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利用头盔式显示器或其它设备,把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其它感觉封闭起来,并提供一个全新的、虚拟的图书馆查阅和检索空间,并利用位置跟踪器、数据搜索器等其它手控输入设备、声音等使得参与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全心投入和沉浸到真实图书馆的感觉。由于该技术可提供信息查询与检索优势,能够比较方便地将复杂的数据进行来回的转换,实现资源连续显示。

(三)服务特色上的优势。虚拟现实技术最出色的特点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读者点击鼠标进去,好像实体图书馆,各类书架按类摆放,用鼠标放大缩小、上下左右移动,还可以点击书封拿下来翻看和下载。这样,文献检索流程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对图书馆全馆情况进行三维建模,把整体建筑布局、藏书分类情况以及每本书的三维位置详细准确地在三维环境中显示出来,读者可以通过三维查询系统进行查阅。

四、虚拟现实技术在未来高校图书馆社区化服务中应用的可行性

(一)虚拟现实技术已日臻完善。虚拟现实技术曾在20世纪90年代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后来由于成本和价格原因,其应用被限制到一些特殊领域。最近两年,虚拟现实技术日趋完善,硬件设备的重量越来越轻,效果更逼真,造价更便宜。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智能架位服务功能可以能够帮读者查询到目标图书,并为读者呈现生动、立体的导航图,使读者清楚方便地了解到图书所在位置,智能导航、精准定位、图像精美详细,帮助读者快速精准地找到目标图书。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网络化流行化。党和国家大力推进“三网融合”为虚拟现实技术用在高校图书馆社区化服务提供了网络基础设施平台。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部分高校图书馆进行了各类新的网络化服务探索,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釆用QQ视频与Email相结合的形式为读者提供很多虚拟化的参考咨询服务,暨南大学图书馆推出了用于图书馆宣传的“新馆视频”以及“新生入馆指南”视频。

(三)各高校图书馆的推动。在图书馆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很多次的转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高校图书馆在社区化服务转型过程中会遇到各类困难和问题,各高校都在提出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每年一次的“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中,很多高校都在探讨高校图书馆如何在社区化服务的过程中做得更好。

五、结语

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社区化服务势在必行,各高校在社区化服务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既可提高学校及图书馆的知名度,又可以为自身发展提供动力支持。通过这种虚拟化的社会服务,也将使大多数图书馆成为人类知识的汲取地,为我国创建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战略任务奠定基础。

[1]教高[2002]3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的通知[EB/OL].http://www.edu.cn/20020610/3058180.shtml.

[2]唐淑娟.高校图书馆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定位与作用[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3]赵小红.中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状况及地区比较[J].中国特殊教育,2012

[4]王姝,魏群义,沈敏.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模式探讨[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0

[5]王玉波.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策略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6]周世辟.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7

[7]程文艳,张军亮,郑洪兰,周红梅.国外高校图书馆推广阅读文化的实例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2

[8]刘桂锋.多种模式共存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实践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

[9]王晨晨.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1

猜你喜欢
社区化虚拟现实图书馆
基于社区化编码的网络协同开发模式分析
试论农村村组职能社区化
微信群:民族村落的“再社区化”——基于一个彝族村的微信群观察
图书馆
REALITY BITES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去图书馆
浅谈虚拟现实
关于高职院校社区化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