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网络化探索

2015-03-19 19:28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 谢 辉

近年来,伴随着贯彻中央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的指示精神,各高校开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但受教学观念更新慢等因素的影响,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欠佳的局面,亟待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现代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网络化已是大势所趋。

一、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是教育观念更新慢。高校尽管近几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往往只被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论证环节,“重课堂、轻课外”、“重说教、轻养成”的现象普遍存在,实践教学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二是实践课时不足,资金和师资投入缺少保障。三是教学手段落后,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基本围绕课堂讨论、观看视频、情境模拟、参观调查等形式开展,单调的手段没有跟上网络时代迅速发展的大环境,难以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从目前的情况看,高校在实践教学中要么只注重某一种或两种形式,要么因为经费等因素没能开展更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四是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对不同群体的学生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参与愿望降低,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化的原则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本身并没有好与坏的区分,关键看人们如何利用。合理利用、趋利避害,就可以利用网络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化,使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服务。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把握几个基本原则。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不断实践,人们才能对事物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片面到比较全面。实践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促使人们的认识跟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学生作为行为主体去行动,加深对理论的认识,这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助于引导学生实现从道德情感、品德认识到行为的转化,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二)指导性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并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一切具体实践活动的操作、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自己体验和感悟,认识自身价值,发现自身不足,陶冶情操,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正确途径,学会如何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三)可操作性与可控性相结合。网络空间不同于现实,具有虚拟性的特征。利用网络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化,务必要综合考虑实践目标、实践主题、实践内容、实践方案、实践过程、实践考核既有可操作性又有可控性。比如,实践目标、实践主题等各个方面要契合网络条件的特点,在转化为具体实践项目的过程中要突出可操作性,而学生能否按照要求完成相关实践项目,可以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比如规定登陆次数和相应的时间、规定项目完成数量和相应的完成时间等实现可控性。

(四)网上、网下实践教学相结合 。信息社会的今天已经变革了传统环境下的知识观、学习观和人才观,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的主动学习者。网络时代的教学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网下实践教学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有着成熟、全面的理论支撑体系,网络实践教学不可能完全代替它。因此,明确两者的关系,将两种模式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网络化建设策略

(一)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平台,开拓网络虚拟社区。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把实践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务必要突出特色,避免格式化。模块的设计要准确深入地体现学科性质和课程特点,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更有效地利用各类资源。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在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就要体现该学科这一特点。同时要充分关注和融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专业特色。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用户管理,学生凭借学号进行注册后可以参与实践项目。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动态进行全程跟踪和记录,为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

(二)整合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增强吸引力。对网上实践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和重构,创造具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适合网络实践教学的资源系统。包括视频音像、相关网站和师生论坛等。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可以整合大学生品德和素质方面的视频资料,如《道德的力量》、《感动中国》等,可以整合法律案例相关的视频等;设置“中国普法网”等特色网站的网页链接;设置师生互动和协作学习的论坛平台,师生互动、交流讨论,引发思考、激发感悟,对于提升教学效果都是必要的。再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开展网上社会实践,可以设置网上红色旅游、时事新闻、网上主题讨论、网上缅怀革命先烈、网上社会调查等等。在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做到整合具有思想性、严肃性、多样性、活泼性、即时性的网络教学资源。

(三)构建现代化、人性化的师生互动页面。在整合网络资源、模块化设置平台的基础上,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各个模块中运用多样化的、开放式的互动方式。在平台上可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的作业、作品、成果等在网络上得以展示和表现。丰富人机交互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宽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渠道。

(四)网上、网下教学相融合,协同一体,融会贯通。以网络为平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网下教学与网上教学结合起来,突出整体性,而不是单一课堂教学或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等模式,目的是形成目标一致、优势互补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与实践教学兼备。比如,在一个实践项目中可以链接包含相应理论内容和知识点的优秀视频公开课等,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堂讲授与网络平台、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的良性互动。

四、结语

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以往的教学大不相同。网络因素的介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提供了机遇,也发出了挑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要树立网络条件下的教育意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1]吕志,黄紫华.面向社会实践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王瑞香.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性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

[3]石加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4]陈香珠.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