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常态

2015-03-19 19:28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舆情

□ 孙 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他指出,在党的整个组织建设工作中,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任何时候都必须自觉抓紧抓好,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是在高校内部设立的基层学生党支部,它承担着学生党员发展、党员建设等职责。此外,因为学生党支部成员群体的特殊性,在普通党建的基础上,还需着重加强对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引导等工作。在当今网络舆情下,高校党员思想状况又有哪些变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含义、特点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含义。舆情在狭义上是指多数人受到中介性社会事项影响而产生的社会政治态度或倾向。随着新媒体的产生,更多人倾向于基于互联网传播的网络舆情定义,即人们在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对自己关心的或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线上生活中的某一点或热点问题表达或发布自己的具有明显倾向性的思想、观点和态度,这些态度的综合就是“网络舆情”。“高校学生、教师、高校管理者和校外组织(人士)等,通过整个网络空间表达和传播,关于社会中各种问题和现象所表达的且形成一定规模的、对高校产生影响的态度、信念、情绪和意见等的表现总和”就是高校网络舆情的定义。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1.主体的特殊性。高校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受教育程度、思维活跃度决定了高校舆情传播主体的特殊性。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是一群同质性强、思想活跃的青年学生,他们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责任心和极高的自尊感。作为大学生,他们有主见,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同时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所思所学来体现自身价值,而在网络上发表个人想法就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2.传播迅捷,内容多元。由于高校学生所处地理范围相对集中、闲暇时间相对充裕、上网条件相对方便,信息需求度比较高等特点,使得网络舆情在高校内或者高校间传播十分迅速。此外,高校学生对于时事的关注度高、关注范围广,既有家事,也有国事,更有天下事。有时政焦点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触发;涉及师生权益的法规法则;有涉及校园安全稳定和校园文化生活的活动宣传;也有关乎学校形象和社会声誉的舆情信息。

3.舆情的偏差性和突发性。偏差性和突发性是网络舆情普遍存在的特点。高校学生由于受教育程度高、文化差异大、地理位置相对集中,使得这两种特性更为突出。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加之青年学生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有些同学容易发表比较偏激的言论,甚至把校园网络当作情绪的宣泄场。这些情绪化的言论,通过网络的发酵、升级,很有可能在众人的响应下,发展成为有害舆论,危害到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校园安全稳定。高校网络热议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话题或者一个事件的存在再加上一点儿情绪化的言论,就能成为导火索。当某一热点话题出现时,学生利用熟悉计算机、熟悉网络,这一优势可以使该热点迅速在高校网络空间内传播。

二、高校党员思想现状调查

(一)入党动机基本端正,但趋向多元化。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基本端正,但受实用主义、出国深造等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动机日趋多元化,少部分功利化。有些同学本人对入党没有明确的认识和强烈的要求,看到其他同学递交入党志愿书,出于“从众心理”写了申请书;有些受到家长和亲朋的劝说,为了将来就业和考研的需求,递交了入党申请;有的甚至是出于应团干部要求或同学请求,为了给集体多争取荣誉和工作业绩。随着现今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转变,大学生创业就业和出国深造悄然成为了一种时尚,共产党员的身份不再是个人条件是否优越的唯一条件,“是否是党员”也不再作为衡量毕业生政治思想素质或毕业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这使得部分大学生不再把目光集中在入党这个问题上。

(二)总体思想觉悟高,但理论素养不够。大多数高校学生党员思想觉悟高,对共产主义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护党的大政方针,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入到自己的个人理想中去,在各类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内涵。与之并存的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入党前的教育考察,而轻入党后的教育管理的现象。部分学生党员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在培养自身党性心理和强化角色意识上的重要作用,不能积极主动地关注时政热点和反复学习党章、党的最新成果。

(三)党团、党群关系需加强,模范作用发挥不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基础,共青团是党的后备军和左右臂。维系好党团、党群关系对党建工作来说有着其特殊的意义。部分学生党员并没有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与团员、群众联系较少。在做党员与群众沟通交流情况调查时,大部分学生党员表示“经常”与身边的同学交流沟通,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努力创造、制造机会,宣传党的方针、纲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国家观和民族团结教育。也有少部分党员表示“偶尔”或者“很少”与身边的同学交流。在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调查走访中发现,有近20%的党员认为自己或者其他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表现“一般”或者“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很小”。这表明党员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并没有很好地发挥模范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先进性教育。

(四)学习动力不足,专业成绩下降。网络游戏对于当今大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大学生因为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的报道比比皆是,在大学中更是可以随处听到。在这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中,不乏学生党员的身影。网络游戏成瘾使大学生迷失了生活和学习的激情,陷入了玩物丧志的困境,从而导致学业荒废的后果。游戏运营商出于获取更多利益的考虑,有意在设置游戏时限制玩家的各项装备以及等级的获得,于是许多大学生包括党员因此沉迷于网络游戏,购买网络游戏中的装备,或者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提升网游人物等级、网游装备等级上。从而使身心健康受到了影响,学习精力不断下降,学业成绩也每况愈下。

三、结语

在新常态下,高校党建工作要加强和改进思想宣传,坚持党性原则、强化党员责任。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必须在继承好的传统和经验的基础上,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加强国家和民族团结教育,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守好阵地、引好导向、带好队伍,加强高校智库功能定位,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和领导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第一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和学生头脑。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增强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党建“新常态”,“新”在哪儿?[J].党课(教参版),2015

[2]马文萍,崔君潇.新媒体的发展应用对高校党建的挑战和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

[3]姜双林.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舆情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舆情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