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秋冬季奶牛呼吸道疾病防治探析

2015-03-20 11:36孙红玲许凤侠杨莉萍史宁花
河南畜牧兽医 2015年23期
关键词:圈舍犊牛病牛

韦 人,徐 平,孙红玲,许凤侠,杨莉萍,史宁花

(1.银川市兴庆区农牧局,宁夏 银川 750001;2.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畜牧站;3.宁夏兽药饲料监察所)

北方地区秋冬季奶牛呼吸道疾病防治探析

韦人1,徐平1,孙红玲1,许凤侠1,杨莉萍2,史宁花3

(1.银川市兴庆区农牧局,宁夏 银川750001;2.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畜牧站;3.宁夏兽药饲料监察所)

我国北方地区10月份以后,进入秋末冬初,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较大,由多种病原因子感染引起奶牛以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症候群,易导致日增重、饲料转化率、产奶量等下降,给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就北方地区秋冬季奶牛易发的呼吸道疾病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牛支原体病

1.1病因

牛支原体感染是引起犊牛疾病的病因。

1.2症状

临床上急性、慢性病例较常见。

1.2.1急性

开始病犊牛咳嗽、有浆液性的鼻液,体温升高,体温高于42.8℃,不爱运动,常卧于圈舍四周,驱赶后常出现咳嗽症状。2~3 d后咳嗽症状加重,鼻液变为黏液性、脓性并呈铁锈红色或红棕色,黏附在鼻孔周围和上唇,形成干固的污垢块。按压胸部病犊牛表现敏感、疼痛,听诊肺部出现支气管呼吸音和喘鸣声。病犊牛精神沉郁,反刍减少或停止。呼吸困难,头颈伸直,眼睑肿胀,最后病犊牛卧地不起,衰竭,有的发生瘤胃臌气,个别发生腹泻,腹部皮肤发生丘疹,濒死期体温降至常温以下。病程通常7~10 d,不死的转为慢性病例。

1.2.2慢性

多见于1~2月龄以上的犊牛。病犊牛全身症状较轻微,病牛有时侯咳嗽和腹泻,鼻涕时有时无,身体衰弱,被毛粗乱无光。在此期间,如果饲养管理条件改善,病犊牛可以自然康复,如果饲养管理条件较差,很容易病情加重或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

1.3预防

1.3.1加强犊牛饲养管理

新生犊牛加强饲养管理,出生1 h以内灌服3~4 kg初乳,间隔12 h灌服2 kg。出生3 d后注射亚硒酸钠-VE注射液和牲血素注射液。1 w后注射维丁胶钙注射液,牛奶中适量添加葡萄糖酸钙和维生素D。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犊牛的健康水平。

1.3.2加强犊牛圈舍卫生

犊牛圈舍保持清洁干燥,冬季在提高温度的前提下,加强通风,排除有害气体,减少发病。及时更换圈舍垫草,病犊牛污染的圈舍、饲草、场地要加强消毒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时消毒饲养器具,保持产栏和犊牛舍清洁。

1.3.3及时治疗患病犊牛

逐头检查犊牛群,病犊牛和假定健康犊牛要分开饲养,及时淘汰支原体乳房炎牛,减少支原体在牛场的循环传播。

1.4治疗

“早诊断,早治疗”是有效控制支原体疾病的有效措施。发病犊牛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常用的抗生素主要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苯尼考、泰乐菌素、强力霉素等。慢性病例和病程较长的病例采用泰乐菌素4~10 mg/kg体质量、土霉素10~15 mg/kg体质量,螺旋霉素20 mg/kg体质量。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红霉素、螺旋霉素等)在肺部药物浓度较高,对支原体有较好疗效。一个疗程10~15 d,生产中注意避免长时间小剂量预防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影响治疗效果。对于急性病例可以采用头孢类抗生素和克拉维酸、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等。疾病发现越早,选择敏感药物,使用足够的疗程,治疗效果越好,转为慢性病例的和淘汰的病例就越低。临床上避免小剂量,长时间预防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耽误治疗。

2 奶牛流行性感冒病

2.1病因

奶牛流行性感冒病,简称牛流感,是由牛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此病的传染性很强,传播迅速,呈大面积流行,常在规模奶牛场、奶牛养殖园区大面积发生,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不受品种、性别、年龄的限制,以天气多变、忽冷忽热、阴雨连绵、栏圈潮湿情况下发病较多。

2.2症状

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2℃,咳嗽、喉头部较敏感,鼻流清涕,发抖,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口腔流涎,磨牙,低头闭眼,流泪,四肢下部、耳尖发凉,被毛直立,精神沉郁,不愿行动,卧地不起,食欲明显减少或不吃食,反刍减少或停止,粪便干燥,小便黄少,泌乳母牛产奶量明显下降。如护理得当,一般不会发生死亡,1 w左右可恢复正常。犊牛抗病力较弱,病情表现较重,常可继发病毒性肺炎和肺水肿而死亡。

2.3预防

2.3.1加强科学饲养

进入10月份以后,特别是遇到极端寒冷天气后奶牛精饲料每天要比正常饲养标准增加10%~15%,并要注意饲养中脂肪的添加,提高牛的防寒能力。注意不要把雪块或冰块混入日粮中,千万不要给牛饮过凉的水,最好饮用15~17℃的温水,用10℃左右温水拌料。

2.3.2牛舍防寒保暖

奶牛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0~16℃,犊牛为17℃。秋末冬初要做好牛舍防寒保温,可用透明的塑料薄膜将门窗封闭好,半开式或带运动场的牛舍,入冬后要用塑料薄膜进行封闭,晚间挂上草帘或棉被,白天掀帘、敞开薄膜,防止冷风侵袭。

2.3.3加强消毒

定期用20%生石灰水或3%火碱水消毒以及采用能杀灭病菌和病毒的氯制剂、百毒杀等新型药物消毒,保持圈舍干燥、清洁、卫生。

2.3.4尽早隔离

如果流感牛出现高热,咳嗽,流鼻涕,发抖,呼吸加快等病症,须尽早隔离,抓紧治疗,用药愈早效果愈好。

2.3.5对尚未出现病症的牛可用中药预防

为了预防奶牛感冒,这个时期可添喂0.5%~1.0%板蓝根和甘草;也可添加亚硒酸钠100 g拌料30 kg;100 kg饲料加入1.5 kg微量元素,即每头奶牛每天125 g;奶牛多种维生素500 g拌料250 kg,以增强奶牛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功能。

2.4治疗

肌肉注射青霉150万~300万单位或20%的磺胺噻唑钠20~30 ml,每日2次,连注3 d,预防继发感染。

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0~30 ml,每日2次,连注3 d,解热镇痛。

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1 000~1 500 ml,20%安钠咖注射液10~30 ml,维生素B1200~500 mg,维生素C 2~4 g,每日2次,连注3 d,强心补液。

在感冒流行季节前,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当地牛流感分离株血清的毒株制成灭活油苗,给牛接种,以获得预防牛流感的免疫保护,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 牛巴氏杆菌病

3.1病因

牛巴氏杆菌病,又叫牛出血性败血症,中兽医称为锁口,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

3.2症状

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临床症状可见败血型、水肿型、肺炎型3种类型。

3.2.1败血型

以犊牛多见,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2℃,病牛精神沉郁,泌乳下降,采食、反刍停止,呼吸困难,病牛腹痛,下痢,粪中有黏液或血液,拉稀后体温下降,不久后死亡。

3.2.2肺炎型

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的症状,病牛呼吸困难,干咳,黏膜发绀,流泡沫状鼻液,胸壁敏感,听诊多为啰音,少数有胸膜摩擦音,后期病牛下痢,粪便带血,病程3~7 d,最后死于窒息和虚脱。

3.2.3水肿型

除有全身症状外,病牛头、颈、咽部和胸前部水肿,有热痛,舌肿大呈蓝紫色,眼红肿、流泪。黏膜发绀,口角流涎,吞咽食物和呼吸困难,最后窒息死亡。

3.3预防

加强饲管理,避免受寒、受热、拥挤,做好消毒等卫生措施。

3.4治疗

注射高免血清或菌苗进行紧急接种。对于急性病例,用盐酸四环素8~15 g,溶解在5%葡萄糖注射液1 000~2 000 ml中静脉注射,每日2次效果较好。或用20%磺胺噻唑钠50~100 ml静脉注射,连用3 d,也有一定效果。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在加强护理的同时,还应注意对症治疗。

4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4.1病因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又名黏膜病病毒)引起的,以患牛出现腹泻,口腔、鼻腔黏膜发炎、糜烂、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简称牛病毒性腹泻或牛黏膜病。

4.2症状

该病潜伏期7~14 d,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4.2.1急性病例

发病突然,体温40~42℃,高热稽留,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眼角有多量分泌物,鼻腔、口腔黏膜发炎、糜烂、坏死,流涎,严重腹泻,粪便恶臭,粪中常带有黏液或血液,部分病牛发生蹄叶炎,其趾间皮肤溃烂,皮肤与蹄壳结合部分离,跛行。

4.2.2慢性病例

体温略升高,鼻腔、齿龈、上颚、舌体发生卡他性炎症、糜烂,部分病例出现腹泻症状,病牛被毛粗乱,消瘦,贫血。

4.3预防

主要是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一是对牛群进行定期检疫,淘汰阳性牛,对其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二是进行免疫接种,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母牛在配种前注射,免疫期为一年,可有效预防该病。

4.4治疗

无特效治疗方法,仅能用消化道收敛药及胃肠外输入电解质溶液的支持疗法。腹泻严重的病牛要适当补液,以防发生脱水和酸中毒。

S858.23

B

1004-5090(2015)12-0018-02

2015-09-20)

猜你喜欢
圈舍犊牛病牛
犊牛健康观察要点
犊牛肺炎巧防治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部分漏缝地板的母猪圈舍可铺设秸秆
犊牛栏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