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新探

2015-03-20 15:56徐朝斌廖文琛苏经迁夏新曙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校

徐朝斌,廖文琛,苏经迁,夏新曙

(福建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处,福州  350108)



高校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新探

徐朝斌,廖文琛,苏经迁,夏新曙

(福建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处,福州 350108)

摘要: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是现代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存在产权保护意识薄弱、配套体系滞后、高素质管理队伍缺失、各二级院系间管理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通过探讨分析我国高校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和现实困境,提出完善高校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对策措施,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前言

随着高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高校作为国家重要智库,其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竞争新优势的核心要素,在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前,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基本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管理机制,能较有效地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但二级院系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本文拟对高校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和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构建和完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一、高校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内涵

高校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校、院(系)二级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高校二级院系管理体系,培养懂法律、精实务、善管理的院系管理队伍成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内涵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高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保证,该体系的建立健全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民族创造力和国家科技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高校知识产权制度的设立目的是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从事科学技术活动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良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环境,以促进知识生产和技术创新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高校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的意义

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是高校创新能力和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该体系作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管理机构的设置和管理人员的组织、专业素养、工作激情、工作效率。

1.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是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部分

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高校顺利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关键,是现代化高校管理体制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设置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完善规章制度、规范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过程,形成健全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激励广大一线科研工作者主动积极参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活动。

2.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是适应国内外科技发展的需要

从当前我国高校发展情况看,院系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运作不畅,制约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甚至造成知识产权严重流失,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成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愈发激烈的国际竞争主要是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竞争,而作为国家科技发展重要创新资源的高校知识产权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廖文琛(1973-),女,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

3.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是高校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

高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也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高校知识生产与技术创新的积累﹑应用已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形成了具有自主产权的知识产权竞争力。二级院系应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从知识产权的产生源地进行有效管理,有力地保护高校知识产权,更好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实施转化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我国高校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的现实困境

当前,我国高校校级层面知识产权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但二级院系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一)产权保护意识薄弱,配套体系滞后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现象,不少二级院系的领导重视不够,未做好关键技术的保密工作,无意中造成科技成果的流失。此外,管理者自身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管理者与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的联动机制。

权责明确的组织机构设置是有效管理的保障。目前,院系缺少专人专职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机构的设置缺失导致难以有效有序地开展工作;院系缺少与学校层面配套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导致科研人员和管理者缺乏从事产权保护与管理的积极性;院系缺乏与校级管理机构(或企业)紧密联动渠道,独立的科研行为未完全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接轨,影响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高校是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具有人员流动频繁的特性。例如,为了提高学术水平,高校教师经常通过从事博士后研究、去外校做短期访问学者或出国留学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自身学术领域的研究;大量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学业完成后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还有一些高校教师以辞职、调离、兼职等方式创办或协办高新技术产业,诸多情况都可能导致知识产权流失。有研究人员发现,高校知识产权流失中,外单位窃取的为40%,随人员调配的占20%。

(二)高素质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缺失

目前高校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的培养是非常急切的。但是,因为此类人才定位尚不够准确明晰,很难确定知识产权人才相应的发展方向,严重影响到知识产权管理者自身的发展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当下情况是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很少接受过正规的系统培训,许多管理人员是从行政管理职位转岗来的或身兼数职,没有全面系统的知识产权知识,难以胜任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三)各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发展不均衡

不同的二级院系学科属性不同,有些偏重基础研究,有些偏重应用研究,有些偏重成果转化,且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不同,导致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有较大差异。不同院系应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健全适合本院系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形成知识产权产生、评估、许可、转化等多方面全方位的统筹管理体系。

三、完善高校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分析

院系知识产权管理是高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保证,针对院系的实际情况,各二级院系应全面客观分析,充分研究,精心设计适合本院系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制度。

(一)以意识教育为抓手,多渠道提升管理队伍保护意识

在二级院系进行宣传教育,真正使科研人员和管理者理解知识产权对于科研成果及其商业化的重要性,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从思想上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可综合采用传统媒介和新媒体进行宣传教育:(1)继承传统媒介的优势,采取各种形式的培训会、宣讲会、交流会、汇报会,定期对师生进行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其充分了解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法规,熟悉申报、资助以及授权的各个环节,掌握发生纠纷时的处理技巧;(2)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即时传播功能,如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采用专题网站、展板、橱窗、QQ等载体形式进行宣传,深入各部门、各实验室、中心,以定期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师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其懂法、知法、守法以及用法,以维护合法权益。

(二)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全方位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基本实现了高学历化,行政管理人员也是如此。但高学历化并不能很好地与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相契合。要提升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有效性,一方面,在人才引进方面要严把关,要求应试者接受过法律专业或知识产权知识的课程学习,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全方位、有计划地提升管理人员素质,结合当前知识产权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对管理人员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知识的培训,定期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实时跟进最新的法律法规。

(三)以精确化管理为目标,统筹各层级间的职责

各二级院系应根据自身实际,以精确化管理理念为导向,建立严格的科技成果保密制度、完善的知识产权登记与界定制度、知识产权签约制度,高校、科研人员、合作单位应统筹联动,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设立有专门管理人员、办公场所、专项经费的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至关重要,这个体系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现代高校发展、拥有现代知识产权理念的职能机构,能对院系知识产权运行情况包括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实时跟踪,可采用独立管理机构的模式、挂靠模式、只设置管理办公室,但都应配备专职人员专门负责;院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要和科技处、社科处、人事处、财务处、档案馆等部门密切联动,一旦发现知识产权流失现象应及时通知学校管理部门,防止无形资产损失。对现实存在的科研人员流动,二级院系应建立保密制度和措施,并加以规范化管理,如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结语

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是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和规范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是保护高校知识产权的重要组织保证,应积极构建和完善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效提高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运行效益,以促进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EB/OL]. http://www.fjipo.gov.cn/html/11/14/51_20091151058.html,2008-12-27.

[2] 龚津平,李成,唐峰. 高校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管理[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2):126-129.

[3] 陆飞. 高校无形资产的流失与管理[J]. 科研管理,1996,(2):59-64.

[4] 胡荣春. 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现状及对策[J]. 管理观察,2014,(24):121-123.

[5] 张微.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科研管理,2010,7:16-17.

[6] 邹文杰. 高校二级院系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探索[J]. 广东化工,2014,41(11):261-262.

[7] 滕青,何卫妹.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82-86.

[8] 翟海涛.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初探[J]. 中国基础科学,2008,(1):56-59.

[9] 黄亦鹏,李华军,吴凡.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问题剖析及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1,(11):142-145.

[10] 黄亦鹏,刘鑫,朱艳,等. 国内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现状及前瞻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3,(5):96-99.

[11] 王宗光,李婷. 浅析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其相关对策[J]. 科技管理研究,2008,(9):143-146.

[12] 王珍愚,纵刚,汪正虎,等.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问题成因与改进[J]. 科学学研究,2012,30(10):1488-1508.

(责任编辑:石桂珍)

作者简介:徐朝斌(1987-),男,福建三明人,福建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处,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02-28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080(2015)02-0029-03

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5.02.007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