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时代意义

2015-03-20 15:56王青山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国梦意义时代

王青山,周 莹,李 雪

(桂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国梦”的时代意义

王青山,周莹,李雪

(桂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中国梦”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增强了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一扇窗口。

关键词:中国梦;时代;意义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核心在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多少代人的梦想,也反映了当下中国人民希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生活幸福的共同心声。它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政治话语。理论界从不同视角探讨“中国梦”并极大深化了对中国梦的认识。本文仅就“中国梦”提出的意义进行探讨。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的科学理论,在中国进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在追寻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中国梦”中,立足于中国国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与转变,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并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今日中国正处在继往开来、承前启后,进一步加快中国社会发展和改革步伐的新的历史时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向中国人民提出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是立足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取得的成就、奠定的扎实物质财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同时是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自信和美好未来的期盼,是对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新期待的承诺,是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和新挑战的回应。

习近平同志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数代领导人的理论基础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的科学内容(其中包含道路、制度、理论等等)合理地转化成老百姓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语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布局和总任务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中国梦语言的平实和简洁把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融入其中,使普通民众既能理解、掌握和运用,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做出了的贡献。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进一步展开,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在现阶段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同时,“中国梦”凝结了中国现阶段每一个人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中国人梦想的总和。它更加明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方向,一个是中国特色,一个是社会主义;“中国梦”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个路在“中国梦”的引领之下会越走越宽。

周莹(1988-),女,江苏淮安人,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雪(1987-)女,山西运城人,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二、“中国梦”的目标增强了党和国家的凝聚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人们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但是伴随这些巨大进步的同时人民的幸福指数却不是水涨船高,而是抱怨、不满充斥于耳。其原因就在于社会上贫富之间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党内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再加上网络社会的舆论影响和各种思想渗透,人民思想的多元化愈加明显,改革共识面临利益等各方面的严峻挑战,改革面临动力不足和半途而废的危险。国无魂则不强,人无魂则不立。纵向地分析历史可看出,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拥有伟大精神的民族,自共产党诞生以来,带领中国人民从“站立起来”到“富裕起来”,最后实现“强盛起来”的历史过程中,精神的力量体现出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什么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精神力量,什么才能有助于缓和民众的利益冲突,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共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参与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中,使改革更顺利地进行下去,使中国社会发展更为平稳和顺利,当下的我们需要“中国梦”这一凝心聚力的目标作支撑。

“中国梦”是一个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是一个希望实现但是还在奋斗阶段的梦想。从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中国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人民对梦想的迫切追求,而这个追求的动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希望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一是期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进步;三是期待国家富强、世界和平。在这些动力的激励下,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梦”的提出,表达出党的奋斗宗旨和人民对未来殷切的期盼,符合中华儿女的思维习惯,和每一个人切身利益关系紧密,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实干精神和奋斗热情,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兴旺发达紧密联系起来。中国梦的提出明确告诉我们,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让每个人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既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强调每个人的福祉,这是中国梦能够直抵人们内心深处、产生巨大感召力的关键所在。中国梦道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其强调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中国梦鼓舞每一个中国人为实现美好梦想而奋斗,为信念而奋斗,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它使人们的心想到一起,劲使在一块,为保持党和国家的凝聚力提供了不懈的动力来源。

三、“中国梦”的提出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梦是在中国经济实现转型、调整、升级,政治改革攻坚破难的背景下提出的,这就表明执政党在未来的执政与施政过程中将会下更大的决心攻克难关,以更大的政治胆识与政治智慧去解决执政与施政中的艰难险阻。“中国梦”完善了党的执政方针。一是“中国梦”坚持把国家、民族、个人的命运统一起来,实现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人民共同享受到人生出彩、梦想成真、与祖国时代共进步的机会;二是“中国梦”中“三个必须”的实现路径,非常清晰地说明了党执政应该遵循的路线。“三个必须”首次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相结合,使中国共产党强调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显得有血有肉,丰富完善了党的执政方针。

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凝聚共识、鼓舞人心的历史远景,又是执政党公开的政治承诺,它必须真正依靠人民去实现,并随时接受人民的检验。实现民族复兴是一个占据了道义制高点的口号,理所当然,它也对提出这一口号的政党力量提出很高的道德要求。人民会根据自身福祉的增减,以及政治力量是否言行相符等具体指标,来判定其能否担当这历史的重任。更进一步地深入考察,我们可以说,“中国梦”是历史赋予执政党的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任的态度。“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对国家富强的美好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民众庄严承诺的体现。对民族复兴的美好憧憬表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使命感;对世界和谐的美好愿望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义务感;对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关怀感。“中国梦”不仅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盼,而且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执政目标的新要求,需要党的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和执行力等方面更加求真务实,遵循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对后代负责,对长远发展负责。

中国梦充分表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将秉持开放的执政理念、积极的态度来建设美丽中国,将尽可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凝聚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目标。回顾历史,国民党虽然曾经也将中华民族复兴的口号挂在嘴上,但国民党的所作所为却是背道而驰。最终,将这激动人心的话语,变成了一句苍白的政治口号。许多曾经的同路人和追随者亦在梦醒、梦碎之后与之分道扬镳。历史的警示,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不会也不应该重蹈历史的覆辙。他们将立足中国的国情,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进步道路。他们将面对复杂的中国国情和千变万化的世界形势,将无法避免民众对他们的更高期待和各种风险包括执政党自身建设的风险对他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加强执政党的建设,通过改变革新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变化经济管理和发展模式、汇聚起发展动力的各方面力量,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中国梦”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一扇窗口

在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深入的今天,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关系愈来愈紧密,中国梦的实现不可能只是中国一个国家人民孤立的努力,它的实现需要中国实现更大的开放,也需要外部世界的经济要素、文化要素和政治要素与中国更多的交流交换,更需要国际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的理解、真诚的支持和有力的帮助。中国需要世界的帮助,中国的发展也必将影响整个世界。由于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又是一个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国家,伴随中国强大出现的“中国威胁论”、“中国震撼”、“当中国统治世界”的各种奇谈怪论不绝于耳。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以至于中国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全球化的今天引起巨大反响。纵观世界史,大国崛起大多数都是在战争和掠夺中完成的,崛起的大国总是试图颠覆现有的国际政治秩序,中国会出现这惊人相似的历史一幕吗?如何让世界了解发展壮大的中国,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和平发展环境,促进中国长久可持续发展,这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国梦”的提出就是中国向世界敞开胸怀表明自己的态度,给世界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中国梦”就是期望向世界表白,中国不会走大国崛起的老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谐”是中国绵延已久的文化根基,爱好和平一直是中华儿女的优良传统,中国现阶段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绵延和继承。中国在历史上的辉煌罕有欺凌别国之处,而今的发展也坚决不会走军国主义、殖民掠夺的邪路。“中国梦”期望通过这样的和平发展方式影响全球的发展逻辑,向世界传达维和平、促发展的正能量。“中国梦”追求全球共同的繁荣、合作的发展和中国希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强烈愿望。中国期望在与其他国家贸易往来的同时实现共存,希望用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国际的社会活动中,实现全球共荣。期望全球发展能从中国的发展中汲取营养。“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中国梦与世界是相通的,世界应当尊重和理解中国梦。

(责任编辑:张连军)

作者简介:王青山(1964-),男,云南宣威人,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党的十八大精神研究”专项课题(DSBD13YB023)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5-01-28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080(2015)02-0048-03

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5.02.012

猜你喜欢
中国梦意义时代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诗里有你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