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斯的翻译梦想——试论霍译《红楼梦》翻译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2015-03-20 15:56段文颇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红楼梦

段文颇,尹 秀

(兰州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兰州 730000)



霍克斯的翻译梦想——试论霍译《红楼梦》翻译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段文颇,尹秀

(兰州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兰州730000)

摘要:生态翻译学是通过与自然生态的隐喻类比,对翻译生态进行的相关研究。翻译生态环境是生态翻译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涉及到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译者能成功完成译作的重要衡量因素就在于其能否达到平衡协调的翻译生态环境,这关系着译作的成败以及其生命力的长存。结合生态翻译学中的翻译生态环境研究《红楼梦》霍克斯英译本有助于展示这一理论的强大解释力以及霍克斯译本在国外广受欢迎的原因。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翻译生态环境 ; 《红楼梦》; 霍克斯

一、《红楼梦》诗词简介

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在思想和艺术上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就了曹雪芹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无可撼动的地位。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涉及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教育等诸多社会内容。至今仍有许多史学家、文学家把研究《红楼梦》当作毕生事业并取得惊人的成绩。

在将这一部中华文库的瑰宝与世界分享的历程中,其英译史将近百年。在西方第一个将其完整翻译成英文的是英国著名汉学家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他花了和作者曹雪芹同样的时间来翻译这部伟大的作品。对霍克斯的译本总体评价是很高的,如王佐良说过:“……这是一个不错的译本,不仅是全译而且可读性极高,叙述部分和对话都翻译出色,就连书中大量的诗词也译得铿锵可诵。”这个评价恰如其分,《红楼梦》中大量的诗词歌赋是点缀整部小说的明珠,而《红楼梦》霍克斯译本在诗词上的功夫也是可见一斑的。

二、生态翻译学概述

随着全球性生态思潮的高涨,胡庚申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出发,立足于华夏文明的生态智慧,引导了翻译学在新时期继语言转向、文化转向之后的生态转向。在《生态翻译学解读》中,胡庚申做出了详解:“生态翻译学研究既是一种、‘喻指’,又是一 种‘实指’。所谓‘喻指’,指的是将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作隐喻类比而进行的整体性研究;所谓‘实指’,指的是取向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特别是译者在翻译生态中的生存境遇和能力发展研究。”在“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主题概念之下,该理论具体阐述和例证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翻译本体的解释功能。

(1)翻译过程——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

(2)翻译原则——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

(3)翻译方法——“三维”(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转换;

(4)译评标准——多维度转换程度、读者反馈以及译者素质。基于这种理念,翻译的各种本体要素都有了新解。我们可以归纳为:在翻译过程中着重强调的是翻译生态环境内部的和谐,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适应的是以原文为中心的生态环境,选择的是符合译入语生态环境的译文,最终达到包括原文、译文、读者、委托者等诸者在内的翻译生态环境的统一。

应用生态翻译学研究视角来研究《红楼梦》诗英译有黄元军于2012年在译林杂志上发表的 《〈葬花吟〉英译的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比读》。本文拟用生态翻译学的主要理论来分析《红楼梦》诗整体的英译。

三、翻译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翻译生态环境的内涵是语言(原文、原语和译语)、作者、译者与读者、委托者等诸多社会文化因素互联互动的整体以及翻译生态环境及翻译活动本身的重要性。它是制约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而对于霍克斯而言,他独创的翻译理解恰恰体现了他在翻译生态系统内力求各主要因素的和谐统一,霍克斯的翻译见解归纳起来就是“译事三责”,即尽责于作者,尽责于读者,尽责于文本。

(一)尽责于作者

一部伟大作品的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传奇。《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可撼动,其作者曹雪芹的生平也是历来红学家研究的焦点。所以要翻译这样一位伟大作者的作品,译者本身的学识素养如何,对作品的奉献精神如何,这些都是要求译者具备的硬件软件素质。若都能达到,才可以说尽到了对作者的责任。 我们将霍克斯在汉语世界的活动概括为三:学者、教授、翻译家。

作为一名汉学学者,霍克斯对中国文化兴趣的萌芽开始于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之后便由哲学转为汉学科,开始了将近60年的汉学生涯,中间曾来华留学北京大学,接受来自中国顶尖学者的指点,加上自身的勤奋努力,奠定了坚实的汉学基础;作为一名汉学教授,在领导牛津汉学教学工作的十多年里,他专心构建汉学学科体系,主张汉学以文学研究为基础,无关政治宗教及其他,正是霍克斯不懈的努力为英国及世界培养下一代汉学青年创造了极有利的环境;作为一名翻译家,是霍克斯一生最大的成就,其代表作有《楚辞》的全译本,《杜诗入阶》及享誉世界的《石头记》。在传播汉语文化的道路上,他笔耕不辍。

(二)尽责于读者

任何作者或者译者在动笔之前都会首先考虑到作为翻译生态内部主要素之一的读者。霍克斯在翻译伊始,就明确其翻译目的是“力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因而霍译《红楼梦》的市场定位并非学术出版物,而是针对不同阶层读者的经典读物。也因此他执着选择企鹅出版社,放弃之前合作的牛津出版社,并在两社的纷争中毅然辞去牛津大学教授一职,全身心投入到《红楼梦》翻译事业中。而就译者本人对待其目标读者的态度而言,霍克斯曾有一段论述被广泛引用:“如果我能使读者得到我读这本中国小说时获得的乐趣的百分之一,也就不枉此生了。”这就是霍克斯对待读者的忠诚。

周钰良对于霍译《红楼梦》也有一段精彩的评价:“凡来读翻译文学作品的不外两种人,一种是不能读原文的读者,他们要求译文读起来大体像是原著,因而就要求译笔流畅而不晦涩,林(纾)译小说之所以能风行一时,就在于他能以当时人们习惯的古文译西洋小说……另一种读者是能读原文的,他们除了要求从译文里得到艺术享受之外,不免还要注意他/它是否忠实于原著,译笔的特点,要求,从这里看出些门道来,我认为红楼梦霍克斯译本对这两种读者的要求都是满足的。”

(三)尽责于文本

霍克思对文本的负责首先体现在其对文本的选择中。《红楼梦》艺术价值的损失在于两方面:一是后四十回的遗失,二是现在许多版本之间的差异。第二点在翻译过程中会对译者提出更大的挑战。正如霍克思所言:“在翻译这本小说时我发现无法局限于某一个版本,在第一回中,我主要依据高鹗的版本,因为与其他的版本相比虽然他的趣味性少一些,但连贯性强。但在随后各回中我却时常参照手抄本。 而在极少数的地方,我甚至自己做了小小的改动。为了保持原著的艺术价值和前后一致性,我也会结合各个版本,综合形成自己的版本。我对原著的背离不仅包括这些偶然的小小的解释性文字,或许,我有必要对博学的读者解释一下,这个译本实际上是我自己的一个新版本。”我认为,对于一个当代翻译工作者而言,他在原著基础上的改动实际上正是对文本的负责。由于《红楼梦》成书及流传的复杂性,单纯根据任何现行版本进行完全不偏离的翻译对译者而言都是难以接受的。霍克思对文本的负责还体现在他对翻译质量的追求上。林以亮也曾经指出,霍克思译本最令人叹服的一点在于原著中任何一个小小的单词都不曾放过。霍克思在石头记第一卷导言中如是说“我恪守的一条原则是都一处来,甚至只包括双关语。”

小结

综上所述,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分析霍克斯英译《红楼梦》,可以看到霍克斯在翻译过程中注重翻译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他本人致力于向西方读者讲述这个中国故事时既能尽可能忠实于原语系统,又能兼顾译入语系统,在两种系统之间进行恰当衔接,照顾了原语、译入语、读者、委托者等诸者和谐,从而达到翻译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故而能成为红楼梦走向世界的桥梁。

参考文献:

[1]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解读[J]. 中国翻译,2008,(06).

[2]胡庚申.翻译生态VS 自然生态:关联性、类似性、同构性[J].上海翻译,2010,(4).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基础[J].外语研究,2010,(4):62-67.

[4]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5-9.

[5]胡庚申. 从译文看译论[J].外语教学,2006,27(4):50-54.

[6]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译学研究的“跨科际整合”[J].上海翻译,2009,(2):3-8.

[7]王宁. 生态文学与生态翻译学:解构与建构[J]. 中国翻译,2011,(02).

[8]王宏. 生态翻译学核心理念考辨[J]. 上海翻译,2011,(04).

[9]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1]周汝昌,周伦苓.红楼梦与中华文化[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

[12]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沈香萍)

Hawkes' Translation Dream——Research onto the Harmonious Unification of the Eco-environment in in Hawkes' Translation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

DUAN Wen-po, YIN Xi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zhou730000)

Abstract:Eco-translation is the research of ecology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through metaphorical analogy with natural ecology. One of its key concepts is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a successful translation. And we will make a study into the harmonious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Hawkes' s version of HLM. Thus we can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reat explanatory power of the theory and the reason for the popularity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 overseas.

Key words:Eco-translation; translational environment; The Story of the Stone;Hawkes.

作者简介:段文颇(1971-),女,甘肃兰州人,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尹秀(1985-),女 ,山东潍坊人,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02-19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080(2015)02-0065-03

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5.02.017

猜你喜欢
生态翻译学红楼梦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