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联体的远程医学中心建设分析

2015-03-20 11:40魏海英谢地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医疗系统医学中心中心医院

魏海英 谢地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科教科 河南郑州 450007)

医联体是区域医疗联合体的简称,是指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是由一个区域内的大型医院与其他各级医院组成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区域内的优势医疗资源,实现优势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群众就医,节约医疗开支,并通过大医院的带动作用,最终推动区域内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区域医疗联合体医疗服务运作模式早在20世纪90年代已在美、英等国家出现[1]。2011年上海出现首家医联体组织,我国于2013年在医疗改革中正式推行医联体模式[2]。通过在多个地区推行运作,目前医联体已成为大型公立医院与其他各级医院实现医疗信息共享、细化医疗分工及资源整合优化的平台。

远程医疗是指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医疗技术相结合,实现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教育培训与示教、远程电子图书共享和数据集中存储等功能,更好满足患者医疗需求的一项新的医疗服务项目。国外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但最近几年才在我国得到重视和发展。通过借助现代技术,突破了传统医疗服务在地域上的限制,使优势医疗资源得到更充足的利用以惠及更多患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服务分布不均的问题[3]。

基于医联体的远程医学中心建设旨在通过搭载医联体的医疗服务平台,结合远程医疗服务技术,更好地实现医联体内医疗服务运作,更便捷高效地实现远程医疗服务,惠及更多患者。

1 基于医联体的远程医学中心组织架构

2012年11月17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正式成立“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由中心医院与郑州市西部44家医疗机构共同组成,其中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3家,一级医院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乡镇卫生院17家。联合体覆盖中原区、高新区、二七区、荥阳市、新郑市等,共拥有开放床位6 182张,医务人员5 683人,年门诊量180多万人次,出院15万人次,片医小组135个,片医片护405人,服务范围覆盖郑州西部四区一县大部地区,服务人口220多万。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在前期已建成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等远程诊疗系统的基础上,于2014年获批筹建郑州市远程医学分中心。建成的远程医学分中心包括监控中心、远程门诊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病理会诊中心、远程重症监护中心、远程电子图书室、远程教学及手术室示教室等。旨在借助现代技术满足医疗机构实现远程专家会诊、疑难病例会诊、医疗教学、手术示教观摩、远程信息共享、举办学术及行政会议等需求,增强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2 基于医联体的远程医学中心运作模式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以优化资源、分级诊疗为原则,采取内部派生、整体并入、契约式联合、托管运营等合作模式,成功构建起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了三级甲等医院的专业技术优势和区域医学中心的引领作用,通过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使百姓享受到了优质便捷、价廉高效、分级连续的基础医疗服务。基于医联体构建的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远程医疗分中心,通过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远程监控中心、远程门诊中心、远程重症监护中心、远程电子图书室、远程教学及手术室示教室等部门为医联体成员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支持,使基层医院和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4]。目前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及远程会诊中心已覆盖31家医联体成员单位、对口支援及协议单位。

3 基于医联体远程医学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3.1 资源重新配置,推动优势医疗水平和资源均衡化发展 在区域医疗联合体覆盖的区域内,存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问题,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不均衡问题尤为突出。农村及乡镇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较差,80%以上的农村及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落后、数量短缺,且存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匮乏问题,无法满足农村及乡镇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相比之下,优势医疗卫生资源多集中在城区,尤其是省会郑州。据统计,河南省城市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是农村(县以下)的2.42倍,城市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是农村的2.93倍,城市人均卫生费用是农村的3.45倍,省级医疗机构拥有本科以上人员比例为38.39%,村卫生室仅为0.11%,村卫生室拥有中专及无学历人员比例为96.17%,在卫生科技应用方面,城市地区领先农村地区5~8 a[5]。基层患者普遍存在看病难问题。通过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并搭载远程医学中心建设,可为医联体成员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使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患者,在基层即能得到省市专家的远程诊断及治疗指导。

3.2 技术帮扶,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水平 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医联体内的各家各级医院间可实现远程学术会议、远程教育培训及医学数字资源共享等多种交流活动。可将大医院拥有的优势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等,以低成本高效能的方式合理引向基层医院。同时,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医联体内的基层卫生人员在原属地即可接受在岗培训,而医联体内的省市医学专家通过远程医学系统也可更好了解基层地区的需求,及时将医疗新技术、新进展等传递给基层,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3.3 省时高效,节约医疗成本 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可消除地域上的障碍,实现优势医疗资源跨区域传输。患者借助远程医疗系统,可实现远程预约及远程专家指导。部分患者在原属地基层医院即可接受上级医院专家的诊断和治疗指导,节约了就医成本,可有效缓解部分地区“看病贵”的问题。借助于远程医疗系统,医联体内的各家各级医院间可通过建设依托单位收听收看远程教育、健康咨询项目及电子学术资料下载功能,减少基层医疗机构外出进修培训的费用,降低了人才培养成本,有效减轻基层医院的经济负担。

4 问题与展望

通过构建基于医联体的远程医学中心,可使区域内优势医疗资源得到重新配置,推动优势医疗水平和资源的均衡化发展,通过技术帮扶,提升了区域协同能力,并能达到省时高效,节约医疗成本的目的。作为一项新建工程,基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构建的远程医学中心,在运行制度方面尚不健全,各级医院的责任分工也有待进一步明确,部分医务人员对医联体及远程医疗的认识也不够充足,在运行中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建设越来越受重视,基于区域医疗联合体的远程医疗系统必将成为推动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提升医疗质量的利器,为更好履行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促进区域内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及推动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挥更大作用。

[1]牧剑波,翟运开,蔡垚,等.我国远程医疗系统持续运行模式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12):887.

[2]王兴琳,蔡华,严卓然,等.医联体-医疗资源整合下的区域组织实践[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4):8 -9.

[3]谭斐.远程医疗会诊的应用实践与心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371 -372.

[4]牧剑波,孙兆刚,赵杰,等.远程医疗的价值分析:基于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的实践[J].中国卫生经济,2014,10(33):15 -17.

[5]赵杰.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建设实践[J].区域信息化,2014,(7):52.

猜你喜欢
医疗系统医学中心中心医院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佳能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佳能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更正
浙北医学中心建筑照明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青海大学高原医学中心介绍
黑客频繁入侵医疗系统 警惕!医疗健康遭遇安全威胁
医疗系统内部审计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