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页里的学问、问题与维权意识的树立

2015-03-20 16:48
传播与版权 2015年2期
关键词:书号版权页侵权

田 丰

版权页里的学问、问题与维权意识的树立

田 丰

[摘 要]版权页是出版物唯一有效的“身份证”,通过它能辨识并获得一本书的出版信息。本文介绍如何正确掌握版权页知识,辨识其真伪,从而维护自身权利。

[关键词]版权页;书号;侵权;维权意识

[作 者]田丰,副编审,新华文轩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四川教育出版社。

版权页是出版物唯一有效的“身份”证,是识别该书是否正常运作的唯一有效的重要证据,其法律地位犹如公民身份证。通过这个有效身份证,便能辨识并获得一本书的出版信息以及该书是否正常经营、读者利益是否受到侵害等信息,从而树立和加强我们的维权和反侵权的意识和能力。

一、版权页里的学问

(一)国际标准书号

国际标准书号,中文简称书号;英文为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缩写为ISBN。它是专门标记和识别图书出版物等载体而设计的国际编号。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72年颁布ISBN国际标准书号,并在德国西柏林普鲁士图书馆设立实施该标准的管理机构——国际ISBN中心。现在,采用ISBN编码系统的出版物有图书、小册子、缩微出版物、盲文印刷品等。

(二)国际标准书号的基本组成结构、要素和内容

2007年1月1日前,ISBN由10位数组成,分四个部分:组号(国家、地区、语言的代号),出版者号,书序号和检验码。

2007年1月1日起,实行新版ISBN。新版ISBN由10位数升级为13位数组成,分为5部分,在原来的10位数前加上3位ENA(European Article Number欧洲商品编号)图书产品代码978。在联机书目中ISBN可作为一个检索字段,为用户增加了一种检索途径。

例如,《回眸那年那月》出版物的国际标准书号为ISBN 978-7-5408-6319-7。基本内容:总名称为国际标准书号(ISBN),图书类产品(978),组号为中国大陆(7),出版者为四川教育出版社(5408),书序号(6319),检验码(7)。

同一种书有不同的开本、版本或不同的装订等,应有不同的国际标准书号、条形码(或附加条形码)。

(三)图书封底条形码、附加条形码

条形码(barcode)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出版机构、书名、出版日期、图书分类等信息,因而在印制、发行、物流、银行等环节的管理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条形码是由条形码生成器软件把字母、数字等信息转换成对应的条形码图式。

附加条形码,为该书或该套书之一出版物身份的延伸和补充之条码。在图书出版和市场流通环节,附加条形码的运用对细化图书数据库、物流、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管理至关重要。不同的版次、时间、定价、印刷等情况,都能精确无误地区分和识别。

(四)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是由中国版本图书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条码中心)代表国家统一编制并对外颁发的图书行业信息管理标准化数据库,简称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CIP即Cataloging in Publication,数据由4个部分组成,依次为:图书在版编目数据标题、著录数据、检索数据、其他注记,各部分之间空一行。

(五)版次、印次、印数

图书出版物版权页必须载明版次、印次、印数。首次出版应载明某年某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和印数等要素。

版次是指该图书的出版次数。首次出版为第一版;内容经过较大增删,且定价或装帧、开本有变动的,应变更为第二版;同时还必须更换附加条形码。以此类推。

同一种图书若改换书名、开本、版式、装订、封面、编著者等,均不能再版,也不作版次的变更,必须使用新书号。

印次是用以统计该出版物所印刷的次数。印次须从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计算起,重印时应将之前的印次数累计计算。例如,某书第一版印了三次,第二版印了两次,第二版第一次印刷应作为第四次印刷,第二

版第二次印刷应作为第五次印刷。以此类推。

印数是用以统计该出版物的印刷总数量。数量须从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起累计计算。例如,某书第一版印了两次,第一次印数1万册,应记载为1—10000册,第二次印数3千册,应记载为10001—13000册。以此类推。

一种书有不同的开本或不同的装订,如精装、平装、普及本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版本的印次、印数须分别累计。

某些图书因特殊原因不宜记载印数,可以不记载印数。

二、从版权页里发现和辨识问题

通过以上版权页的学习,使我们更了解一本书的基本要求,也同时能帮助我们发现和辨识如下出版物中诸多不规范和违法行为的问题。

(一)一号多书问题

在目前图书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一号多书问题。有些出版社或出版社与各类图书、文化公司合作的图书,特别是教辅类图书更有此现象。如,假借“学练考xxx”丛书,用的是一个号,出版了很多个版本的语文、数学、物理、生物等书,且还有分册定价。

(二)一号多用问题

有的图书虽然第一次出版过,但在之后的再版或再次印刷前,却擅自变更出版物的内容和外观,而未向相关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申报相关手续、完善变更要件,仍然用首次的版权页及内容、书号。譬如,增加印张、更改封面、调整定价、修改内容、变更作者、改变用纸、变换装帧等行为。

(三)版权成分不规范问题

有的图书看似冠冕堂皇,没什么问题,但通过我们仔细审核版权页,便会发现很多的问题。譬如,有的版权页没有“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开本变为“规格”或“成品尺寸”,书名和作者名与封面、扉页等不一致;第二版或第二次印刷,署为1—10000册等。

(四)书号和出版物真伪问题

一本图书,是否受法律保护,可查阅或咨询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首先,对版权页的书号进行审核,看看是不是13位数,确认是国内还是国外出版机构;社号与社名是否一致;再查询“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咨询该社总编室,传真版权页所有内容请对方确认。通过这些做法,对不规范的或假冒盗版的,便能一一分辨出来。

(五)出版机构、出版人员有无资质问题

对出版机构进行鉴别。是否有这个出版社,社号是什么等,可查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署”官网;同时,了解它的出版宗旨。

鉴别版权页上署明的出版人员是否有资质和其真伪。对于规范的出版社,版权页上的所有工作人员,均是经过国家相关部门考核发证上岗的,均在相关上级管理部门审批备案并可查询。譬如,责任编辑、装帧设计、责任校对、责任印制等人员,正常的都可查询到。

三、维权意识的树立

(一)培养和加强民众的维权意识

在有些地方,不规范的出版物和侵权盗版书时有出现。它已大大地侵害了作者和出版单位的版权;其粗糙低劣的编印质量同时侵犯和影响了读者的合法权利及正常视听和身体健康。

因此,民众必须树立依法治理出版物、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强化尊重知识产权、重视创新、自觉守法的观念,营造保护知识产权、自觉抵制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出版物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和惩罚力度,加强运用各种形式向全社会的民众宣传和培养知识产权及维权的意识,引导做一个有良知、爱国家、遵纪守法的公民;另一方面,出版企业要做到自尊自爱,严于律己,提高出版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版权意识,加强自身版权及版权页的规范管理,积极配合国家打击侵权盗版活动,维护自己和读者的合法权益。

公民要积极地监督社会,树立正确的维权意识,自尊自律,养成使用正版出版物的行为。

(二)提高民众识别伪劣出版物的能力

对民众加强版权知识的教育和宣传。运用各种手段,强化图书版权页的重要性和版权知识,让民众逐步掌握和识别版权页上的学问和问题,提高辨识出版物真伪的基本能力,主动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全社会要及时跟进地揭露图书市场中的各种不规范、侵权、盗版的读物。通过这些实例,让民众认清出版物真伪。要围绕社会关注的知识产权热点问题,通过新闻发布、访谈报道、版权知识宣传等形式,及时对民众解惑释疑,帮助民众提高和培养辨识版权页中的问题的能力。

(三)增强维权意识,依法治理出版物

社会、民众、出版机构,须增强维权意识,依法治理出版物市场;要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由于很多出版物其版权页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版权页的著录、检索等数据大多缺失,这不仅影响出版物整体质量,更不利于版权的保护和使用。因此,我们必须对版权页依法严格执行和管理。

出版机构应加强内部的管理机制和体系建设,提高对自主产品和版权资产的管理能力。建立出版物版权信息共享互动机制,积极与社会及相关行业沟通,促进版权保护健康而稳步地发展。

四、结语

不规范和有违法行为的出版物,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也是民众应摒除的。中央大力倡导依法治国,我们也要依法治理出版弊端,树立法制观念;依法完善自我,规范版权页的建立和管理,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严厉打击盗版、侵权行为。

公民要树立和增强版权维权意识,积极地运用图书版权页知识,学会尊重知识、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学会维权并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同时与侵权和盗版行为做坚决地维权斗争,让伪读物和不法分子没有生存的空间。

在此呼吁:出版机构、全社会及公民为共同构筑绿色健康、安全有序的出版新常态化环境,为我国图书版权保护及规范化的出版事业做出应尽之责!

猜你喜欢
书号版权页侵权
我国书号管理制度:功能、效果及反思
版权页
版权页Imprint
版权页
版权页
论手机游戏的著作权保护
台北故宫要告北京故宫“侵权”
英美书号的管理现状
《影像诊断与临床》系列图书出版
推进书号改革 搭建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