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版权贸易的相互关系研究

2015-03-20 16:48曹翠红
传播与版权 2015年2期
关键词:翻译

曹翠红

翻译与版权贸易的相互关系研究

曹翠红

[摘 要]当今国际社会,各国之间的博弈不简单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上,更体现在包括文化在内的综合国力竞争上。政治经济日益崛起的中国,迫切需要把自己推介给世界。这需要中国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软实力,重视翻译与版权贸易的相互关系,认识两者之间的重要性,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改变版权贸易现状。

[关键词]翻译;版权贸易;翻译人才

[作 者]曹翠红,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国际政治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不可避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世界日益关注中国,需要中国,想要了解真实的中国;而中国作为世界政治经济大国,更加迫切需要把自己介绍给世界。

信息时代背景下,未来世界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知识经济,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上。版权贸易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着重大作用。这些年我国图书版权贸易进出口比例在不断缩小,但版权贸易一直呈逆差状态。

版权贸易的成功,需要精准的出版选题策划、高超的营销手段和国际交流合作,还需要政府对文化产业建设的大力扶持、完善版权贸易制度等。影响中国文化走出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需要优秀的翻译来提供优质的译作。笔者主要从版权引进、版权输出、翻译作品质量和翻译人才培养四个方面综合研究翻译在版权贸易中的重要性,再从翻译的角度来看版权贸易的发展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此来研究翻译与版权贸易的相互关系,探索翻译之于版权贸易的重要作用。

二、翻译与版权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翻译对版权贸易的重要作用

翻译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沟通的坚实桥梁。在西方世界向第三世界国家推行文化霸权的历史语境下,翻译不仅肩负着输入外族的新鲜血液、增强自己的知识权力和竞争力的使命,同时还承担着输出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化和消解西方文化霸权的重任。

1.从版权引进来看。每年我国从国外引进大量版权,巨大版权交易量的完成,都需要大量的翻译来实现。由于翻译目的不同,读者对象不同,翻译就必须遵循不同的原则,所产生的译本在目的语文化中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若要将大量新奇的、富有外来民族文化魅力的文化信息引入国内,让国人了解真实的海外世界,可以对译文进行异化处理,保留外来文化的原有面貌;但若要让源语作品在目的语国家容易推广和让读者接受,可采用归化的方式,在保持原著思想和结构完整的前提下,用符合本土文化的语言和结构形式来重新演绎。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互为补充的。因此,针对不同的读者和出版目的,要考虑译作中文学因素是“归化”还是“异化”处理,这影响着译作在市场上是否能打开销路,是否有读者愿意接受和喜爱。

2.从版权输出来看。我国版权输出对象集中主要是东亚和欧美,贸易渠道和方式比较单一。版权输出有限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缺少翻译人才,特别是能将汉语成功翻译成目的语国家的优秀翻译。文化研究学派认为,翻译中最大的困难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意蕴。从文化层面上寻求译者的任务是一种进步,然而一个很严峻的事实是:尽管很多翻译工作者已经认识到文化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但他们往往过于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性而忽略了差异性的研究,他们认为语言有同等的表达力。

与西方存在巨大文化差异的中国文学,在国外仍算是小众文学,想要走入西方主流社会,往往会被“暴力改写”,用削足适履的方式来迁就和迎合西方文化,削弱中国文学自身的本质特征。尽管这样,中国对外输出版权仍然有限。近年来莫言、余华、姜戎、王朔等人的作品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除了成功的版权营销外,国内外优秀的汉学家对其作品的成功翻译是另一关键因素。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是引起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关注,但是目前无论国内外都缺乏能将汉语成功译介成其他语言的翻译人才,紧靠少数汉学专家来支撑局面,这严重阻碍我国版权的对外输出。

3.从翻译作品质量上来看。版权贸易过程中,只有优秀的翻译作品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才能创造良好的销售成绩。翻译过程中对源语作品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在图书的推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作品的读者接纳度。多元翻译理论旗手佐哈尔认为,翻译作为一种动态文化活动可以改善翻译文学在目标语文化系统中的地位。翻译让有的文学作品从边缘状态逐渐转向中心,将一国非经典的文学在另一国文化中经典

化。我国当代文学能在国际市场上成功,优质的作品译介起很大的作用。一直以来,中国不乏优秀文学作品却从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很大的原因是中国甚至国外都缺少能够准确译介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人才。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打破我国诺贝尔文学奖零纪录,特别要感谢葛浩文和陈安娜等人严谨准确到位的翻译。

4.从翻译人才培养上来看。不论是版权的输出还是引进,都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来完成。优秀的翻译人才必须精通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这样才能准确完整地翻译原作,保持作品的文学性、思想性。由于我国外语教育重语言而轻文学,尽管翻译从业人员众多,但大多文学功底基础薄弱,真正合格的中外互译人才很少。随着国家对翻译事业的高度重视,对翻译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完善,积极发展翻译产业,在高校普及外语教育,成立专门的翻译学校和专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翻译事业和翻译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我国翻译的国外作品多是英语类,其他语种的翻译较少,且英译汉多于汉译英,对文学作品的翻译相对其他作品引进较少,这反映出我国翻译人才培养比较单一,结构不合理,能准确将国内文学译介成目的语的外宣翻译严重不足,影响着我国版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二)版权贸易对翻译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加入《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和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对外版权贸易加大,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提升,对翻译的需求逐年递增,对译作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版权贸易的巨大需求,推动着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并直接表现在英语教育和翻译人才的培养上。英语教育同母语一样从小学开始,大学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托业考试等开始每年定期举行,各种外语培训机构盛行。大学教育里除了英语之外,日语、韩语、俄语等其他语种也不断发展,特别是英语专业还设了不同专业方向。如今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出国留学和旅游成为一大趋势,这更推动外语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推动外语教材教辅以及对介绍国外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类书籍的引进,而这些书籍的引入都要更多的翻译人员来完成。美英剧、日韩剧和泰剧等在国内日益盛行,其版权引进的交易价格更是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除了专业翻译人才外,这些剧还促使一大批翻译爱好者成立各种外语翻译字幕组,在第一时间更新最新的影视剧。可见,不论是图书版权还是数字版权、音像制品版权的发展,都需要翻译来共同完成,而庞大的市场需求更是不断刺激翻译行业的发展。

三、结语

积极发展对外版权贸易,不仅符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更是符合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律。通过版权贸易,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世界各国进行沟通交流,促进世界的和谐进步,也有利于我国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民族魅力。

版权贸易涉及广泛,除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出版社行业自身的优化整合外,还有相关产业的积极配合。通过研究翻译和版权贸易之间关系,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从版权贸易的进出口两个方面,我们认识到翻译质量的优劣影响着其在国际国内市场的销售和读者接受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交流和对话。我国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和翻译产业的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能实现中外互译的翻译人才十分缺乏,国内外语教育主要还是集中在英语,其他语种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国际版权贸易市场所需的翻译人才缺口很大。在中国文化事业“走出去”过程中,精通源语和目的语文化的翻译人才严重不足,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版权输出事业的发展。因此,翻译产业和教育产业要加大对翻译事业的投入和扩大人才发展计划,增强对翻译人才的文学能力的培养,为版权贸易事业提供更多优秀的翻译人才,推动版权贸易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伊革.“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话语下的林语堂“送去主义”译介观[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6).

[2]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2).

[3]余学勇,李奕岚.论译者作为文化调解者[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4]龚颖芬.翻译文学的本土化策略探析——以The World’s Desire两个译本解读为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

猜你喜欢
翻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