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配合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观察

2015-03-20 11:40侯玉武赵东宁李艳培张龙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硬膜引流术高压氧

侯玉武 赵东宁 李艳培 张龙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河南平顶山 467000)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指位于硬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占颅内血肿的10%[1]。目前钻孔引流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复发率在5.0% ~26.5%[2]。术后复查颅脑CT常发现不同程度的死腔残留或局部积液,甚至血肿复发。本文对CSDH患者采用高压氧配合钻孔引流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经CT检查确诊且资料完整的202例CSDH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钻孔引流+高压氧组):共102例,男57例、女45例;年龄40~84岁;有明确外伤史81例,无明显诱因21例;单侧血肿75例,双侧血肿27例;血肿量30~110 ml,平均(75.41±19.67)ml;GCS评分5~8分7例,9~12分23例,13~15分72例。B组(单纯钻孔引流组):共100例,男76例,女24例;年龄46~85岁;有明确外伤史87例,无明显诱因13例;单侧血肿77例,双侧血肿23例;血肿量30~120 ml,平均(74.93±19.91)ml;GCS评分5~8分5例,9~12分30例,13~15分6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血肿部位、血肿大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按照CSDH钻孔引流术规范进行钻孔引流。术后采用头低脚高位,头略偏向患侧引流。同时大量补液,平均每日3 000 ml左右。术后3~5 d根据引流情况拔出引流管。A组均于拔引流管后24 h进行高压氧治疗,采取多人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0.20 MPa,加减压时间各15 min,稳压时间60 min,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B组未行高压氧治疗。

1.3 观察指标 术后1个月常规复查头颅CT。CT扫描完毕,依据CT值阈值确定血肿范围并伪彩染色,利用CT血肿体积测量软件,计算出残余血肿体积(V)。根据残余血肿体积值(ml)将血肿残余程度分为4级(Ⅰ级:V≤10 ml;Ⅱ级:10 ml<V≤20 ml;Ⅲ级:20 ml<V≤30 ml;Ⅳ级:V>30 m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完成统计分析。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1个月复查,A组血肿残余程度Ⅰ级40例(39.2%)、Ⅱ级28例(27.5%)、Ⅲ级27例(26.4%)、Ⅳ级7例(6.8%)。B组血肿残余程度Ⅰ级31例(31%)、Ⅱ级17例(17%)、Ⅲ级40例(40%)、Ⅳ级12例(12%)。A组血肿残余体积较B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SDH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常发生于额顶颞半球凸面,积血量可达100~300 ml。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较为突出,部分有痴呆、淡漠和反应迟钝等,少数可有偏瘫、失语和局灶性癫痫等。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CSDH的发生涉及多种因素和多个步骤。硬脑膜下腔隙形成、局部炎症反应、血肿外膜新生血管形成及再出血、局部纤溶亢进等因素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3]。钻孔引流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CSDH的首选手术方法,单孔钻孔引流术与双孔钻孔引流术相比,两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4]。血肿复发常见原因:①脑萎缩,脑膨起困难;②血肿包膜厚,血肿腔不能闭合;③血肿引流不彻底;④血肿腔内膜再出血。钻孔引流只是解除脑组织的外部压力,改变血肿腔内环境,为脑组织的复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避免残留的关键在于脑复张的程度。因此,必须既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防止再出血,又采取综合措施促进脑复张、改善脑功能,才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及改善患者预后。术后配合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血氧含量,维持脑神经细胞的能量供应,缓解脑缺氧,改善脑微循环,促进血肿吸收[5];解除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脑微循环障碍及微血管痉挛,减少内膜再出血[6];缩小脑组织与颅骨之间的腔隙,使受压萎缩的脑组织血流增加,加速胶质细胞的分化增殖,避免或减轻外伤所致脑萎缩,促进病变区域毛细血管的再生和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脑复张[7]。本研究显示,钻孔引流+高压氧组术后1个月残余血肿体积小于单纯钻孔引流组。由此可见,术后高压氧配合钻孔引流治疗CSDH效果较好,能减少术后血肿残留,降低术后血肿复发,减轻患者痛苦,效果肯定。

[1] 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42-444.

[2] 梁华新,于伟东,赵丛海.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因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9(7):754-756.

[3] 苏少波.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9,36(3):221-224.

[4] Belkhair S,Pickett G.One versus double burr holes for treating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meta-analysis[J].Can J Neurol Sci,2013,40(1):56-60.

[5] 徐如祥,王伟民.现代颅脑损伤救治策略[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8-139.

[6] 王水平,程晋成,沈月萍,等.高压氧与微创钻颅治疗硬膜下血肿脑循环动力学变化[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903.

[7] 高春锦,杨捷.实用高压氧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223.

猜你喜欢
硬膜引流术高压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皮肤破溃难愈一例的高压氧治疗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蒙医结合微创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分析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