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野下狼的叙事解读——以小说《狼图腾》和《狼孩》为例

2015-03-20 18:06付冬玲甘肃省农垦中等专业学校甘肃兰州730000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农垦分校甘肃兰州730000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狼图腾草原生态

付冬玲(1.甘肃省农垦中等专业学校,甘肃兰州 730000;2.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农垦分校,甘肃兰州 730000)



生态视野下狼的叙事解读——以小说《狼图腾》和《狼孩》为例

付冬玲
(1.甘肃省农垦中等专业学校,甘肃兰州730000;
2.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农垦分校,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小说《狼图腾》和《狼孩》在探讨人类与生态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共同的视野。《狼图腾》对内蒙古额仑草原狼与生态的关系问题展开描述,揭示了草原万物生态的内在联系,尤其是狼对整个草原生态的巨大贡献。《狼孩》则主要致力于狼的性情与命运描写,通过人与狼视野和心理的相互对照,反映狼对人性的痛斥、人对狼的发现以及自我的反省。

[关键词]狼图腾;草原;狼;狼孩;生态

姜戎和郭雪波分别是小说《狼图腾》和《狼孩》的作者,姜戎在蒙古草原插队长达十一年,郭雪波生长在草原,这为他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源泉,丰富了他们的情感。所以,他们笔下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和不断繁衍的众生都是那么鲜活、质感、令人震撼。他们的作品触及的生态环境等问题也给人带来很多的思索和启迪。

一、生态的裂变与追问

在人类历史上,草原上的牧民千百年来与草原、狼以及芸芸众生和谐相处,不断创造着新的文明。但随着人类文明高度成熟、经济日益发展,牧民与草原和狼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往日活跃在草原上的狼、白天鹅、草原黄羊、草原旱獭、牛、草原狗等,逐渐逃离草原,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连片沙化的荒凉场景。

在《狼图腾》中,当黄羊被狼猎杀时,陈阵表现出对黄羊的可怜、对狼的憎恶。而在草原上生活了多年的毕利格老人,却认为在蒙古草原上,草和草原才是最重要的,别的都无关紧要,草原的一切物种都要靠草原才能活命。他认为狼和人都是如此,吃草的东西要比吃肉的东西更让人感觉到可恶[1]。老人感悟出的是草原上的生态真理,那些处于生态最低端的生命,虽然渺小而卑微,但对于整个草原生态系统却是非常重要的。草原由不懂草原的人来管理,仅凭主观意志,违背生态规律的农业垦殖,对天鹅、大雁、野鸭、旱獭的灭绝性捕杀,对草原狼的消灭政策,这一系列的行为使得草原千疮百孔。外来者们恣意所为,他们把自己农耕的生活方式强加给草原游牧民族。狼的消灭是草原生态网遭到破坏的突出体现,随着人类一步步地进攻,曾经美丽的草原失去了往日的葱茏,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稀疏干黄的大片的板结沙地[2],这就是大自然的惩罚。

随着经济意识浸入草原,草原上人们的物质欲望也日益增强,人们不甘心只在草原上发展游牧业,他们想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不考虑草原的生态承载能力,将外来的农业生产方式照抄照搬到草原之上,进行盲目地破环性和掠夺性地开发,致使草原生态失去平衡。草原上的人与人之间也失去了纯朴的道义和生命的灵性,变得自私、残酷、野蛮和贪婪,人类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都遭到了严重破坏。

在《狼图腾》中,在包顺贵、道尔基、老王头的眼中,最重要的不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家乡的美丽,而是那些无偿获得的物质财富,他们无视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眼中只有利益。《狼孩》中的胡喇嘛对动物更是赶尽杀绝,即使大漠中仅剩老狼和三个狼崽,他仍然不肯停止杀戮,表现得近似疯狂,完全忘记了先祖“不杀幼兽”的训诫,直至以残忍的方式将小狼全部杀尽,最后唯一幸存的一只也成了诱杀公狼的工具。他的这些举动引来狼祸,使小龙变成狼孩,成了游离于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体,代表着精神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人。胡喇嘛的伦理观念早已不复存在,当他看中伊玛,便利用自己的职权威逼利诱伊玛的父母将伊玛嫁给自己罗锅加羊癫痫的大儿子。而且竟然以此为幌子,丝毫不知羞耻地说出当初娶伊玛过来不是嫁给胡大,是娶给自个儿的话。他在自家内乱伦败德,足见其人性中的礼义廉耻道德观念早已荡然无存。

人类一直以来都试图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甚至狂妄地想独占整个生态界,在他们的眼中,全然不顾其他生物的生存要求。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大举入侵,草原上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草原的生态系统被破坏了,草原的一切开始异化。《狼图腾》与《狼孩》都从人与自然、人类与非人类关系等宏观视野,关注日益严峻的草原生态问题。人性的自私、凶残、贪婪给自然万物带来的是毁灭性的打击。草原自然承担不了人类给它的重负,因此它开始报复人类,让人类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在自然的报复下,一部分人清醒了,他们开始慢慢还原草原生态的原貌。

二、狼的另一种叙事

在人类的视野中,狼一直以来都是虚伪、狡猾和凶残的代名词。《现代汉语词典》从科学的角度解读狼,比较中性,不带任何色彩。但是在文学作品中就大不相同了,作家笔下的狼已作为情感和理性思考的载体,超越了其形象本身,成为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文学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狼是有尊严、有思想、有智慧、有感情的,它们和人类一样平等地生活在地球上。

《狼图腾》和《狼孩》两部作品中的狼以一种颠覆传统的全新形象进入人们的文学视野。《狼图腾》中的狼强悍、凶残、智慧,为了自由、尊严不惜以命相拼。人们在狼的引领下领略了一次水草丰美的原始大草原的精神之旅,体会到了草原狼在生态系统中的独特意义。《狼孩》中狼的形象是智慧、善良、温情,有着超越族群界限的、类似人类的深沉的母爱形象。这些形象使以前所有关于狼性描写的作品黯然失色。作者将笔触深入到草原狼的生命主题,探讨它们作为动物主体的性情与命运。

在《狼图腾》中,草原狼在与草原其他动物长期残酷和不间断的生存战争中,形成了以命拼食、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强悍精神。小说中写到了狼群追杀军马群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其中狼群围猎军马群的血性复仇场景将狼的强悍凶残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军马群的全军覆没,激怒了牧民,在牧民报复性的打狼大战中,狼群即使身陷绝境也不失理智,它们以轻伤换重伤的战略,争取了尽可能多的幸存者。在战斗中,狼群为了生存所表现出来的血性顽强、斗智斗勇的无畏精神,体现出一种狰狞之美、顽强之美和壮烈之美。

小说中多次提到,蒙古骑兵当年横扫中原时所采用的战略战术是从狼那儿学来的。在狼群围捕猎物的战斗中,它们能巧妙地借助地形、天气,甚至能知己知彼、埋伏隐忍等待最佳战机。狼的这些表现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不得不令人为它们的智慧所折服。另外,为了自由和尊严,狼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也表现得非常充分。小说中对自由、独立、尊严最忠实的捍卫者是陈阵抚养的小狼。这只小狼在失去自由两三个月后,就与铁链展开了一个星期的战斗;在后来搬家时,当它被陈阵强行拴在牛车后面拖着走时,它拼命反抗,虽然刚刚从死亡边缘缓过神来,口中仍然滴着血,但还是继续做出撑地的姿势;当它被囚禁在牛车上带走时,不惜把自己的牙咬坏;最后,当它听到远处的狼嚎声时,不顾性命地冲跃铁链和木桩,甚至不惜冲断脖颈,以致大口吐血,最后用死完成了对自由、独立和尊严的捍卫。

《狼图腾》中的狼令人在心灵深处肃然起敬。《狼孩》中的母狼表现得更加聪明,有着与人类相媲美的智慧,而且还兼有善良、温情的一面。母狼最初从人类手中夺走小龙是为了给失去的丈夫和孩子复仇。但同样作为母亲的它,哺养的天性改变了其最初血性复仇的本意,于是抚养了这个人类的孩子,并且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着这个孩子,在狼孩生病或受伤时,它用自己能够想到的各种办法救治狼孩。最后,中蝎毒刚复原的狼孩在河边喝水时不小心滑入冰窟窿,母狼看到后毫不迟疑地跳进河里施救。狼孩与母狼一对“母子”经过一番挣扎,最终双双而亡,在冰晶棺材里呈现着母狼与狼孩的两具尸体。也许在平常人的眼里,狼孩与狼相处的生活方式是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的,在这点上狼孩似乎是不幸的,却又是幸福的,他得到了这个世上最令人感动的母爱。

《狼图腾》和《狼孩》两部作品中的狼都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狼图腾》中,狼与人都为种群的利益各自不断奋斗着。在草原上,狼群控制着草原上的人口、牲畜和其他动物的数量。同时,人群也控制着狼群的数量,草原狼和人都不能逃脱自然法则的束缚与规范,是自然维系着人与狼之间关系的平衡发展。《狼孩》中体现出的狼性与人性并非绝对地水火不容,狼孩可以在自然界生存,白耳也同样可以在人类社会中成长,两者间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两部小说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同样精彩的以狼为主角的作品。

三、现代人性的迷失与反思

中国文学最为关注的是人类历史与社会,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占据着文学想象的中心。虽然很多文学作品有对大自然的描写,但只是将其当作怡情悦性、诗意隐居之所来写,很少对自然生命进行书写。动物生命在现代作家笔下曾得到一定关照,但并不普遍。现代文学作品还是以人为主,只有到了当代作家笔下,动物形象才开始得到认真对待,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显现出动物的独特性情。

在《狼图腾》中人与狼、人与大自然、狼与大自然之间的生态链构成了和谐的生态系统,万物发展的规律性也在于此。而其中狼是草原生态系统正常循环的主体,狼的消失,将导致草原这个生态系统始终缺一环,从而无法正常循环。在《狼孩》中草原上的人们不仅要将狼杀尽,而且还吃了它的肉,这种残忍的掠夺方式,最终将狼置于绝境。郭雪波通过《狼孩》将这血淋淋的一幕展现给读者,目的是为了唤醒人们沉睡的生态意识,使这种扭曲的现状得到改变。

姜戎在《狼图腾》中提醒人们注意草原狼与草原生态系统、草原人之间深刻的生态关联。小说通过毕利格老人之口告诉人们,在大草原上狼是草原的保护神。草原生态系统的根本是草,而其他物种都是依靠草来生存的,狼杀的都是使草原遭到破坏的活物。正是因为有了草原狼对这些种群数量的一定控制,才使得这个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能够正常运转。食草动物的规模和草原人口的过度增长,都要依靠草原狼的间接控制。目前的现状是,草原人口繁殖过快,草原狼数量迅速减少,从而直接导致草原的沙化和退化,这种现状使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草原狼的存在对草原所起的重要作用。如果人类从生态角度来看待各种自然生命,就会发现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每一种生命都是宇宙大生命的合理存在者,它们共同维护着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完美。

郭雪波在《狼孩》中以动物为题材,理性地将人类世界和动物世界紧密结合,反观人对自然和其他物种的主宰地位,使人类能够重视其他物种的生存权利和感受,从而实现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自然价值理念,表现的是一种新型的自然关爱伦理价值体系,呼吁人们重新梳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非人类的关系,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

《狼图腾》和《狼孩》两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大自然的生态溃败进行了生动地描写,深入反思了现代人性的扭曲行为,探寻了更为宏大的生命境界。小说的动物叙事由人类中心主义发展到生态中心主义,这类文学作品能给人一定的指导和启示,使人类从作品中得到感悟。人类理应承担起保护生态的责任,并且寻找生态裂变的原因,从而确立起生态整体观。人类应该尊重自然,敬畏生命,重建健康与自然的生态关系。

[参考文献]

[1]姜戎.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49.

[2]王立,沈传河,岳庆云.生态美学视野中的中外文学作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89.

[责任编辑龚勋]

作者简介:付冬玲(1973-),女,陕西西安人,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4-12-18

[中图分类号]I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30(2015)02-0045-03

猜你喜欢
狼图腾草原生态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狼图腾》中“狼”符号的主体性探析
可可托海的草原
蒙古国看《狼图腾》:女主角好
我看电影《狼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