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控制

2015-03-20 18:45刘小珍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舆情培训

刘小珍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300)

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控制

刘小珍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300)

随着新时期网络媒体的介入,高校突发事件与网络的联系日益密切。做好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为学生成才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校;突发事件;原则;实施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中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8.1% ,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1.5%。[1]由此可见,上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主题。随着新时期网络媒体的介入,高校突发事件与网络的联系日益密切。

一、突发事件出现时网络舆情控制的必要性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国内的社会矛盾已充分展现和暴露,特别是由医疗、就业、贫富差距、腐败等问题引发的矛盾剧增,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不满情绪。[2]如果突发事件控制及时、措施得当,即可把突发事件对高校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控制到最小;如果突发事件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控制,就可能干扰、破坏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甚至导致高校及相关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受到损害或趋于瓦解。

(一)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控制是维护社会和谐、高校稳定的需要

煽动性的、偏激的、非理性的网络舆情信息在网民的推动下,容易迅速扩散成为一种社会情绪,使一些个人的、局部的问题扩大为群体性问题,导致高校甚至社会蔓延紧张和恐慌心理。因此,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控制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要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及社会媒体有效地开展管控工作,平衡师生心态,理顺师生情绪,尤其对高校师生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对该事件持有的言论或观点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引导,使其朝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控制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及时控制不良的网络信息传播,二是快速解决问题,防止突发事件的进一步恶化。

高校和社会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高校如果不稳定、不和谐,社会就会相应地出现不稳定、不和谐。高校的和谐稳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引领、示范和推动的作用。

(二)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控制是培养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当今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当今网络舆情环境复杂,内容保罗万象,集有益信息和有害信息、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于一体。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舆情中充斥着大量虚假、有害信息,混淆视听,蛊惑人心。如果高校采取的措施不当,极易演变为网上或是现实中的群体危机事件。因此,做好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为学生成才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突发事件出现时网络舆情控制的原则

(一)及时主动

如果学校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事件的负面影响就会超出学校的控制,使学校陷入被动。因此,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负责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的负责人应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反应,积极组织相关部门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起因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及时制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实事求是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关注度会很快增加,猜测和谣言也往往趁虚而入,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有的甚至会对事件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实事求是地还原事件真相成为高校在控制网络舆情过程中获得广大民众信任、凝聚人心的重要方式。

(三)正确引导

突发事件后,各种信息、传闻、猜测广为传播,易使高校师生产生思想混乱和情绪波动,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会大肆渲染,以图扩大事态影响。在应对舆情危机时,众多高校采取的处理方式简单、粗暴:将爆料贴或转发贴一律删除,或采取信息屏蔽措施将相关关键词的信息搜索屏蔽掉。这种做法极易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甚至引发高校信任危机。因此,面对突发事件,高校应主动与师生沟通,正确引导,稳定师生的急躁情绪,避免出现更大的舆情风险。

三、突发事件出现时网络舆情控制的实施

(一)建立高校网络舆情控制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

目前,中国高校网络舆情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为了解决网络舆情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高网络舆情工作的实效性,高校应该建立网络舆情控制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

1.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控制组织机构是加强网络舆情控制工作的首要条件

高校网络舆情控制体系主要由党委负责。校党委宣传部作为主管部门,负责全校网络舆情控制工作的统筹协调、应急处理、督促落实,具体工作包括: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部署的网络舆情监控任务,及时汇报有关情况;制定全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方案和阶段计划;组织本校网络阅评员对网络舆情进行收集、跟踪、分析和研判,加强正面引导工作,及时批驳不实言论;指导、协调和督促各部门落实舆情监控工作;制定本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相关制度规定,建立上下联动、快速反应、有效处理的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机制;与政府宣传部门及相关部门联系沟通,整合网络舆情控制工作。

2.建立网络舆情工作办公室,确立以学校党委宣传部为核心、各院系相互沟通的协调处理机制

成立网络舆情阅评员队伍。党委宣传部确定一名专职网络阅评员,各院系确定一名兼职网络阅评员。专职网络阅评员在网络办公室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网络舆情信息收集、跟踪、分析,撰写正面评论文章,并负责网上跟帖、通报不良网络舆情、跟踪反馈不良网络舆情处置等工作。

(二)建立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处置的应急机制

1.建立高校网络舆情危机阶梯预案

高校可以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根据舆情的影响力、可控度,将网络舆情危机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每一级要有不同级别、不同范围的力量参与到危机应对,根据危机的等级调动对应的资源和力量进行化解。

2.建立高校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

高校要建立包括事前预警机制、事中快速反应机制、事后善后机制在内的突发事件处理模式。事前,以预防为主,对可能影响师生及高校稳定的言论或事态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把事态控制在萌芽之中。高校要成立心理辅导协会,各院系分设心理辅导协会联络办公室。根据院系状况分设数名教师兼任心理辅导员,各班设一名学生为心理辅导员助理。每周召集心理辅导员及助理开会一次,及时了解高校的“敏感点”“热点”“爆发点”。事中,要坚持情、法相结合的原则及快、准的工作作风,迅速处理事件,获得最大程度的主动权。事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的专家共同研究,从高校管理、技术、组织结构和运作程序等方面进行总结,以免危害再次发生。

(三)建立高校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机制

在新媒体时代,任何一场局部的、地方性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借助新媒体的传播而演变为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危机事件。高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如果没有良好的新闻发布机制,不仅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生活,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2008年1月22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就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坚持正确的导向,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巩固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3]因此,高校要加强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科学化、专业化与系统化建设。

1.建立高校突发事件新闻发言人制度

高校要根据2010年教育部第29号令发布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及其后颁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的通知》的相关规定,建立专业高效的新闻发言人队伍,规范和完善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2.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新闻媒体的互动机制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高校首先要疏通与本地公众相关的信息沟通渠道,增加与地方政府、新闻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完善网络发布平台的提问、建议、意见表达、互动交流、信息反馈;将网络新闻发言人、官方微博加以整合,建立多媒体、多功能的信息发布平台。

其次,高校新闻部门应该遵循“第一时间原则”,启动相关新闻处置预案,迅速成立新闻报道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做好媒体接待、服务及新闻处置工作;分别成立综合协调小组、媒体接待小组、资料收集小组、新闻发布小组、舆情监控小组;积极有效开展大容量、高密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新闻报道,引导主流媒体在第一时间实事求是地将事情真相呈现在大家面前,尊重公众舆论知情权。

(四)建立高校突发事件的教育培训机制

1.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体系

中国应该尽快开发高校突发事件教育培训学科及课程,使学科建设与高校科研相结合;学习引进国外高校应急管理培训经验,开发能够有效实现培训目标的各种培训模式,尽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体系。

2.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分级分类培训体系

高校建立突发事件分级分类培训,是提高高校教育培训针对性、有效性和覆盖率的重要方式。

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涉及面广、层次多,包括教师、辅导员、学生以及党政领导干部、新闻发言人、网络阅评员等。培训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培训要采取定期的分级分类方式。根据培训对象,可分别采用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参观考察、传统讲授等方式,尤其应突出演练式、模拟式授课。通过各类培训,党政领导干部、新闻发言人、网络阅评员能从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调查评估、心理干预、媒体沟通、恢复重建、跟踪监督等方面着手处理;学生能够分析自己的处境,平定自己的情绪,在突发事件中提高自己的危机处理能力。

(五)建立高校突发事件的沟通引导机制

1.建立新型师生、生生关系的对话机制

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类QQ群及校园网BBS,号召班主任、辅导员及专业教师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利用平时构建的良好师生关系,发布事情真相。其次,高校要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生骨干,在学生群体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在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中,他们是党团组织和班主任的好帮手。

2.建立社会化合作机制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思想政治教育要形成面向全社会的开放体系,要与社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与社会诸多主体共同改造和促进社会的发展。”面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高校要构建社会化的合作机制,整合社会、学校、家庭的资源和力量。首先,社区、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地方,高校要开启QQ、微信、微博等平台督促家长和子女多交流。其次,学校可定期组织家长见面会或进行家访,开通家长微信群、QQ群,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的沟通交流。

[1]第35次CNNIC报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EB/OL].(2015-02-03)[2015-02-13].http://www.chinaz.com/news/2015/0203/382503.shtml.

[2]赵芸.高校网络舆情动态监控与危机管理[J].教育探索 2013(12).

[3]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08-01-28)[2015-02-13].http://www.gov.cn/jrzg/2008-01/22/content_865799.htm.

2015-02-18

刘小珍(1977- ),女,江西吉安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7

A

2095-7602(2015)05-0118-03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舆情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舆情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