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的关系探析

2015-03-20 18:45赫灵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艺术思维大学生

赫灵华

(吉林动画学院 公共基础教学部,吉林 长春 130012)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的关系探析

赫灵华

(吉林动画学院 公共基础教学部,吉林 长春 130012)

文化创意产业的日益繁荣给艺术大学生创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加强艺术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培养创新思维促进创业能力,在创业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创新思维,才能让艺术大学生创业更有实效。

文化创意产业;艺术大学生;创新思维;创业能力

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创意产业成为衡量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几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相继作出了“社会文化体制改革”、“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重大决策。在文化创意产业日益繁荣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了解艺术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现状,探究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的良好互动关系,本课题组于2014年9月在吉林动画学院选取艺术类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从问卷结果来看,艺术大学生普遍有着自主创业的愿望,但在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为了使更多的艺术大学生毕业后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加强艺术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的融合势在必行。

一、文化创意产业给艺术大学生创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解读有很多观点,普遍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也就是说,文化创意产业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入了创意和创新,赋予现有文化以新的生命力,并且能够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

(一)艺术大学生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创意支持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休闲娱乐及相关衍生品等行业,这些行业与艺术院校开设的基本专业相匹配。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艺术大学生的参与和支持。和以往单纯依靠劳动力或资本创造财富的方式不同,文化创意产业依靠的是创造力。艺术大学生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庞大的业务资源、成熟的管理团队,但他们有专业的知识、创新的意识、创意的点子,这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艺术大学生培养必须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综合性,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文化创意产业给艺术大学生提供广阔就业市场

目前,开设艺术类的高校已经超过千所,每年毕业的艺术大学生达100多万人,庞大的毕业生人数也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国家大力兴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点扶持的文化创意基地等大型项目解决了一部分艺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相对于其他专业创业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场地、设备等资源而言,艺术专业在文化创意领域创业具有“先天优势”——更便于市场运作,创业选择范围广,市场风险也比较小。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参与了创业实践,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从事文化创意相关工作便显得游刃有余。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也给艺术大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文化创意产业中艺术大学生创业的优势与问题

艺术类大学生有想法、有创意、有专业、有知识,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且精力充沛,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因此他们是文化创意市场的主力军。但他们对自身实力和市场方向缺乏客观全面的评估,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缺少有效应对方法,往往导致后劲不足、半途而废。

艺术大学生多有一技之长,业务水平比较好。但创业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产业管理知识、市场知识、营销知识等。大多艺术院校很少开这方面的课程,加上艺术大学生平时积累不够,实践经验较少,给自主创业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艺术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现状

(一)创新思维能力不足,缺少实践应用

创新思维是一种求新、求异、求变的思维,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的想法,也就没有创新的行为,更没有创新的成果,因此创新思维是产生创造力的基础。对于艺术大学生来说,创新思维更是其艺术生命得以延续的重要条件。但目前很多艺术大学生的创作流于大众,抄袭模仿的痕迹较重,这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个人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听话的“好学生”已经形成了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习惯了照本宣科、循规蹈矩,导致艺术创作缺乏新意。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但缺乏实践上的跟进。

(二)创业方向模糊,创业认知不足

如今的创业方式很多,有的热衷于淘宝、微商等成本低、风险小、收益快的电商活动,有的利用专业特长组织培训教育或开办工作室,还有的抛弃专业,加入一些热门行业的创业队伍……很多学生对于自己创业的方向、目的、规划、风险等没有明确的认知,只是随心所欲,导致错失了时机,也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创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对创业前的准备和预期、创业中的问题和矛盾、创业后的运营和保障有足够的认知。但目前很多艺术大学生对创业认知不足,导致创业活动难以维系。

(三)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结合不密,缺少相互促进

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的培育有相似之处。创新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业需要勇于冒险、敢于挑战、励精图治的精神。两者有交集,可以紧密结合、共同培育,但现实情况是二者衔接不畅、互动不足。人们在认识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时候,也只是单向培养,没有注重二者的交互作用。一些艺术大学生因创新思维能力不足,在遇到困难时不能转换观念,使得创业停滞不前或功亏一篑;同时,很多艺术大学生在创业中不能举一反三,没有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思考问题,很难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三、加强艺术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结合的方法与途径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可能是短期行为,其发展过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不断培养既懂艺术、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创新型人才,加强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紧密结合,带给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提升综合素质,培养通用能力

创新思维是指发明和发现新方式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在获取足够的信息基础上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或服务。这说明创新思维的产生要依托于大量信息的获取,只有视野广阔、知识丰富才能产生更多富有创造性的想法。为了改变目前艺术大学生“重专业轻人文”的现状,要大力加强人文通识课程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和问题导向能力,促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在更高层面上融会贯通,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艺术大学生综合素质,不仅可以通过专门课程的教学及举办学生参与度较高的人文讲座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还可以通过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方式来进行。如美术史、音乐史、建筑史等艺术史类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上的艺术大师德才兼备的人格魅力和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艺术作品赏析类课程中可以体会艺术家的情感中蕴涵的人文思想、民族情怀和时代风格;技法类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质疑”“解惑”“去伪”“存真”的求实态度;实践类课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探索意识。只有具有通用能力的人,才能更好地运用创新思维,增强创业能力。

(二)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创业实践

要想让艺术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所提升,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要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的创新举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5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全面部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推动高校更新观念,完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训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国家已经从宏观角度提出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要求,高校也应该积极响应,根据艺术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计划、举办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创业大赛,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业就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骨干教师专题培训,建设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基地。如在七所被评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单位的省属院校中,作为唯一一所民办高校的吉林动画学院,三年内承担了100项国家级项目、79项省级项目和12项院级项目,996人参加了创业实训。

(三)加快激励机制,引导创新创业

文化创意产业真正发达需要充分释放人的创造力。为了促使艺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高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形成以精神、物质为主要形式的激励办法,主要包括开设激励课程、实践激励、奖学金、学分制、公开表扬、就业推荐、典型树立等。鼓励那些尝试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大胆自主创业的学生,让学生克服从众和胆怯等心理,合理应对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宣传媒介,支持、鼓励、倡导自主创业,使更多的艺术大学生敢于创业、乐于创业。没有创新就没有创业,创业必须以有创新能力为前提。引导艺术大学生创新、创业,首先需要学校结合不同专业开设创新、创意、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增加此类课程学分,加强高校教学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学科的关联性和紧密性,从宏观上重视创新创业;其次要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推进学研产一体化模式,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孵化器,创设更多让艺术大学生实际构思、操作、运营的实践机会,并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创业成果给予物质奖励;最后需要提升教师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转变观念,拓宽人才培养的视野,加强教师实践训练的力度,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提出创新创业改革的系统理论和科研成果,使教师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最大化。

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却又相互融合、密不可分。创新思维促进创业能力,创业实践可以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如今,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大潮下,希望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艺术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在创业中实现自我价值。

[1]凌靖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广东高校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2]梁淑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艺术类大学生创业[J].电影评介,2011(1):73-74.

[3]王首民,赫灵华.艺术大学生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合理建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1.

[4]黄慧子.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2015-02-21

吉林动画学院科研项目(20140508)。

赫灵华(1979- ),女,吉林延吉人,吉林动画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讲师,硕士,从事艺术理论和高校人文素质研究。

G640

A

2095-7602(2015)05-0124-03

猜你喜欢
艺术思维大学生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纸的艺术
大学生之歌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