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及穴位注射配合药物治疗突发耳聋临床疗效观察

2015-03-20 19:47王艳萍
河北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听阈内耳突发性

王艳萍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中医院,河北 丰宁 068350)

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耳聋,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也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本病各年龄段均有可能发生,以中老年人患者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伴眩晕、耳鸣、耳闷胀感及眼震等。我院五官科应用微波及穴位注射配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56例,女36例,男20例,年龄10~55周岁,疗程为发病一周至2月以内,症状为突然发生的单侧听力下降,伴耳鸣,耳堵塞感,部分患者有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等症状,鼓膜检查未见明显病变,纯音听阈提示感音神经性耳聋,血压正常。

1.2 治疗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

1.2.1 对照组:给予葛根素 0.4g,日一次静滴,长春西汀20mg,日一次静滴,地塞米松针第1、2天10mg入壶、第3、4、5天各5mg入壶静滴并给予长春胺缓释胶囊,维生素B1,B12,三磷酸腺苷、银杏叶软胶囊等药物口服,2周为1个疗程。

1.2.2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微波及穴位注射。

1.3 微波治疗方法:先把患耳外耳道清洗干净,将微波治疗仪的圆柱型耳辐射探头由外耳道轻轻插入置于患耳外耳道接近鼓膜处,对准内耳并固定,每次照射时间为10~15min,输出功率为15~20W,以患者有温热感为宜,每日一次,14次为一疗程,间隔3d后进行第二个疗程。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注意初始剂量切勿过大,应随疗效的出现适当的增加辐射强度及治疗时间。穴位注射可酌情在微波治疗前后施行,照射时应避开金属物以免造成仪器损坏或烫伤,特别注意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不可使用微波理疗,同时嘱患者注意休息,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营养,多食低盐及含钙铁锌等丰富的食物,以利于改善内耳微循环,发现听力下降及时就诊[1]。耳穴注射方法:①药物组成: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0.5mg,2%利多卡因(配成1%)2mL。②穴位处方:耳门(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听宫(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之一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翳风(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在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2]。③操作方法:用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4mL,针刺得气后回抽无血即可将药缓慢注入,每穴0.5mL。④疗程:隔日1次,14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

1.4 疗效判定标准[2]:①痊愈:250~4000HZ 各频率听阈基本恢复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到此次患病前水平②显效:250~4000HZ各频率听阈提高30dB以上③有效:250~4000各频率听阈提高15~30dB④无效:上述各频率听阈提高不足15dB。

1.5 统计学处理:SPSS19.0软件行方差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28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2%。对照组28例,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8.6%。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又称突聋[3]指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老年人发病率比较高,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障碍。本病系耳蜗基底回的科蒂器成进行性损害,个别毛细胞趋向消失,螺旋神经节细胞减少,血管纹萎缩,盖膜向上卷曲并套入胞合体,前庭膜可能萎缩并粘于基底膜,主要症状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自发性眼震等,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越早就诊,治疗后效果越好。就诊时间应在1周内尤以3d内为宜,发病10d后就诊效果不理想,应视为耳科急诊。微波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机制在于利用微波的生物学效应和热效应调节内耳的血管功能,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血流,提高内耳血管红细胞的充盈,使毛细血管和小动脉扩张,血流加速,纠正内耳的缺氧状况。特点在于,能量集中,穿透组织达一定深度,短时间小剂量的微波辐射可加强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并恢复其传导功能,能在内耳发生直接生物效应[4]。耳门穴为三焦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其穴周围解剖有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听宫穴周围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三支的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或属支等结构;翳风《针灸甲乙经》:手足少阳之会。《针灸大成》:主耳鸣耳聋;三穴相配伍有通窍复聪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耳穴注射治疗突聋机制为:穴位注射[2]耳前腧穴,有利于改善耳部血液循环,提高内耳听觉敏感度,加快病灶愈合能力。耳内供血大部分来自椎基底动脉的迷路动脉,耳周穴位注射可使颈部肌肉及耳有节律的收缩,能加快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在延长刺激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对穴位的刺激量,使药物对改善内耳血液循环、神经营养方面在耳周发挥更好的作用,促进听力的恢复,改善耳鸣耳闷胀及眩晕等症状。对于已经患突发性耳聋并且治疗后患耳仍然不具有实用听力水平的患者,建议特别应该保护健侧耳:①避免接触噪声;②避免耳毒性药物;③避免耳外伤和耳部的感染。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冒,预防病毒感染,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 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头颈外科分会.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8):569.

[2] 李天印,孙悦,杨红飞.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61例疗效分析[J].中国针灸,2002,10(22):663~664.

[3] 刘宁延.梅尼埃病和突发性耳聋诊治的若干问题[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97,32(2):124.

[4] 张群,李谨,罗四维,等.微波在耳科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9):587.

猜你喜欢
听阈内耳突发性
恐龙内耳的秘密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结合单频刺激听性稳态反应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评估中的应用*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LDV在耳科学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