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惑, 逐色亚拉雪山(下)

2015-03-22 06:14李忠东设计
中国西部 2015年8期
关键词:亚拉红杉海子

文·图/李忠东 设计/赵 清

秋之惑, 逐色亚拉雪山(下)

文·图/李忠东 设计/赵 清

在上期内容里,亚拉雪山科学考察队溯牦牛沟北上,采撷东谷河之山红涧碧,远眺亚拉雪山在夕阳下的变幻神韵,沐乾宁坝子的明媚晨光,观八美石林的岁月沧桑。本期我们将继续跟着科考队前行,走到亚拉雪山脚下,测量U形冰川谷,穿行在雪山脚下的彩林,看如镜如玉的姐妹海。

“美得无法形容”,这是一句极平常但却极真实的话。美到极致会让人目瞪口呆,无言表达。有人喜欢把最美的景色与绝世美女相比拟,对于男人而言,在大美自然面前和在绝世美女面前一样,都只有激动,只有手脚无措。

秋天的亚拉让人魂飞魄散,极像勾魂摄魄的妖蛾子。

从八美到亚拉雪山脚下的台站沟约70公里,其中40公里是八丹公路,路面平整,另外30公里是矿山公路,路况不清,但越野车肯定能进。

一大早,我们一行从八美镇动身。地上铺了一层白霜,天空月明星稀,空气冷得人缩脖跺脚。穿过一片青杨夹道的路段,视野舒展,庆大沟弯弯折折地蛇行于诺大的乾宁坝子,河水深蓝,清莹如翠玉。两侧有杨树点缀,满树的金叶在晨光中摇曳着斑驳的光亮。再远一点,藏家村寨半隐于青黄的树林之间。更远端,薄雾轻起,淡淡地萦绕村寨、树林、河流、经幡之间。

“停车!”我大叫一声,随即跳下车,第一个站在公路边的土堆上对着这世外仙境狂拍,身后一堆长枪短炮尾随而至。

我终于还是把为了赶路,我自己制定的严禁停车拍照的禁令打破了。面对如此美色要做到守身如玉、坐怀不乱,真的不容易!

我承认我抗不住这样的诱惑。

此令一开,纪律近于失控!我说得最多的只有“快、快,上车,走!”。对于摄影爱好者,这样的景色、这样的光线并不是随时可以遇到,至于森林中的熊、狼,谁还顾得上管那么多?

亚拉雪山脚下的台站沟

台站沟是当地人的叫法,在地图上这条河叫干尔隆柯,柯在藏语中是“小一点的河流”,大一点的河流叫“曲”。至于“干尔隆”是什么意思,问过几个老乡都说不知道。

干尔隆柯是东谷河的支流,亚拉雪山的冰雪融水经小沟、小溪汇集于干尔隆柯,再由干尔隆柯送入东谷河,并在丹巴汇入大渡河,终归长江与大海。

站在疙瘩梁子上,可以看到干尔隆柯像蛇一样伸入森林与雪山深处。河流以及河流两侧的谷地构成了眼前这条我所见过的最美的沟。干尔隆柯谷地是典型的U形宽谷,是冰川运动对冰川以及底部两侧岩层的磨蚀、刨蚀形成。宽谷中,雪山、彩林、草甸、河流等所有美的元素汇聚在一起,高原上的许多美景都是通过这样的沟谷展现出来的。

今天的干尔隆柯被秋色涂抹得极尽妖艳。群山、彩林、晨光,所有展现最美秋色的元素都在我们到达的这一刻完美呈现。红松、红杉、杨树、槭树将一年中最为绚烂的色彩奉献,红色、金色、青黛色交织;冷杉、高山栎交错。秋叶将满山遍野的秋色点燃,森林的绿又将秋色的绚烂烘托、放大,加之晨光穿越红杉洒落的光影,林间氤氲着薄雾……面对此情此景,我的语言已无能为力!

干尔隆柯与东谷河的交汇点正好就是八丹公路与台站沟矿山公路的分路处,车子进入台站沟矿山公路,就像一下子驰入金色世界。斑斓的彩林把我们包裹在其中,鲜亮的秋色美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车子停在红杉林中便不能开进去了。马夫更都已经到了,马匹被散放在树林之中。更都找来的另一个马夫是他儿子,12岁。父子俩昨晚从协德乡的家里动身,驱马而来,走了整整一个通宵,挺不容易。

我们本来要的是四匹马,但更都牵来了五匹。他说,多带一匹,有人走不动了就骑,如果没人骑就不用给钱。更都虽深居大山,但在这事上却显出了他的精明。果然,马队进入林子不多久,所有的马背上都坐着队员了。

从两河汇合处的红杉林到姐妹湖有8公里,最先要翻越的是高差近300米的冰川终碛堤,这是从古冰川搬运过来的物质停积形成的堤状地貌,地质学上可以根据这种堤状地貌的分布特征确定古冰川的期次和冰川曾经达到的位置。

我背着摄影包在丛林中徒步,红杉林后面是一片高山栎,这是常绿硬叶植物,形态以灌木为主。在灌木林中,分布着许多冰川漂砾,古冰川从远处带来的这些外来岩石也是古冰川曾经到达这里的证据。

这次考察的核心任务就是考察第四纪冰川遗迹,所以文中难免提到很多生涩的有关冰川遗迹的术语。对亚拉雪山,我们不仅要观察它现在的形态美、色彩美,还要通过这些不被游人注意的遗迹现象去追究亚拉的过去和亚拉地貌的形成原因。

越上一个相对平缓的路段,大口喘气,挥手招呼骑马的队员下马定点。因为透过树技,我已经看到干尔隆柯东支沟完整地出现在远端。这是一条十分典型的冰川U形谷。这是U形河谷地貌,底部平坦,两侧谷坡呈弧形,远观极像滑板比赛用的半管赛道。这是冰川运动时对两侧和底部的岩层刨蚀而形成的,在高原河谷地带较为常见。冰川U形谷往往会成为美景的汇萃地,如九寨沟的瀑湖景观和黄龙的钙华景观便是在早期的冰川U形谷中发育而成,再比如四姑娘山的双桥沟、亚丁的蓝月山谷都是冰川U形谷的经典。

我们看到的这条冰川U形谷也将是我们明天考察的路线,所以有关这条美丽河谷留到下文记述。

徒步U形冰川河谷

越上冰川终碛堤,地貌突然变得平坦宽阔了许多。不知不觉中我们也进入了这条沟的U形河谷段。亚拉雪山在我们的右侧,太阳从那里升起,谷底有稀疏的如火般燃烧的红杉林,还有一大片湿地,湿地中央的河溪如发辫般或散开或聚集。没有水的地方,有黄色的秋草和灰白色的高山矮杜鹃。

庆幸自己坚持徒步,行进在湿地之中,满眼的雪白山红、河碧草黄让刚才翻越冰川终碛堤时的疲劳一扫而光。眼睛、相机和心情都贪婪地留恋在眼前的色彩之中。

在河谷的中央我们还看到好几道纵向排列的小型堤状地貌,这是冰川中碛堤和侧碛堤,也都是冰川运动中挟带的物质堆积而成的。在堤状地貌上居然还发现有大片的石海。在百度百科中,石海的定义是由寒冻风化作用形成的碎石、岩块,经重力和其他营力搬运或不经搬运而形成的碎石场。这是一种冰缘地貌,是古冰川地貌三大类型之一(其他两种是冰川堆积地貌和冰蚀地貌),我们看到这片石海绵延数公里,组成石海的砾石保持着棱角状和次棱角状,说明这些石块的搬运距离并不远。在石海中有石环和多边形土等其他冰缘作用、冻胀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这也算是这一趟的意外收获。

我们穿越的这条沟的沟谷两侧地貌、植被截然不同。左侧是雪山、森林、湖泊、湿地、河溪,汇聚了一切美的元素。而右侧则是裸露的山体,山体下部一排排整齐的倒石堆像无数张开的扇面,倒石堆与裸岩之间稀稀拉拉地生长着低矮的红景天、高山杜鹃等流石滩植被。2004年,我第一次进来时在这样的流石滩中曾采集到十余株高山雪莲花。行走在河谷,一半是繁盛,一半是苍凉,究其原因,原来是繁盛的一半受到了亚拉雪山的雪水滋养。

高原精灵——姐妹海

姐妹海,干尔隆柯与雅拉河之间的分水岭,由一大一小两个海子组成,这两个海子源于同一条溪流,但却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源头,小海子为干尔隆柯之源,大海子为康定雅拉河之源。两湖珠连,同源异流,令人称奇。

湖泊是高原的精灵,总是美得让人目瞪口呆!我们今天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探寻景区的三个湖泊,老乡称为上海子、中海子、下海子。其中,上海子和中海子就是姐妹湖。

沿着如鲸背一样的巨厚堆积物上行,两侧的山陡如刀削,蓝天中裸露的岩脊勾勒出苍凉的天际轮廊线。左侧一排灰白色的倒石堆整齐地挂在山腰,如一条条散开凉在衣架的裙裾。越上最高一级土坡,中海子暴露在眼前,如一块翠玉搁在雪山之间的草甸上,而上海子则隐逸在远端,似有若无。我们站的地方是一个玛尼堆,当地老乡在能俯看到湖泊的高地之上把散落的石块垒砌成塔状,白色的石头放在最上面,玛尼堆之间还挂着五色经幡。以玛尼堆为前景,镜框中的海子便多了几分神圣和人文气息。

我的视线越过山坡上的矮杜鹃和爬地柏,远远地观察中海子,也在寻找着最佳的拍摄角度。中海子湖面呈多边形,像一块摊开的蓝布。湖的右岸是亚拉雪山的山麓,亚拉雪山的主峰被旁边的山体遮挡了一半,只露出半角雪山。右岸的山麓有雪,是刚下的新雪。湖的左岸地势平缓很多,陡峻的山体在山腰突然变缓并形成弧形伸向湖畔。湖的前端是上海子,再前端则是临空的陡坎,两个湖悬在两山之间的半管状槽谷中。靠近湖的草地,已经在寒风中泛黄,高山矮杜鹃呈团块状混在蒿草之间。湖水倒映着蓝天,又将蓝天上的白云、两侧的山体纳入其中。更都的马此时正在草地上吃草,他自己则在湖边烧火煮茶。马、袅袅炊烟、雪山、湖泊、草甸……本来静谧的湖泊此时愈加宁静。

简单吃过更都烧的茶和他带的糌粑,我便绕着湖岸去看上海子。上海子呈月牙形,面积要比中海子略小。在上海子的四周我们并没有发现湖水的补给源,亦没有发现明显的排泄口,倒是在中海子的左岸发现有一条溪水注入湖中,但中海子亦没有明显的排泄出口。这两个湖像是天湖,它们水循环系统像一个谜,让人不得其解。经仔细观察,发现上海子水面比中海子略低,于是恍然大悟,原来两个海子的水源全源于我们路边看到的那条小溪,中海子的一部分湖水渗透入上海子,从而成为上海子的水源补给源头,另一部分则同样通过渗透排入干尔隆柯。这算是同源异流的奇观了。

友错是景区最大的湖,也是景区最具震撼的湖。到友错并不容易,因为要穿过一片湿地并跨越干尔隆柯。六年前,我到这里时,这片湿地曾让我们大伤脑筋。这次尽管有更都带路,但他似乎对友错也不熟悉,连续两次把我们带入沼泽地。

穿过干尔隆柯后,更是一个巨大的终碛堤,高度至少有200米。在起点4200米的高原要翻越这200米的高差并不容易,好在沿途都是金黄落叶林,美景可以减缓疲劳。一路上,亚拉雪山都在最前方,洁净的雪山在蓝天中美若仙子,让我们每一步的抬移都兴致勃勃。

跃上平台,秋色愈浓,友错隐藏在一片彩林之中。穿行在这片红杉林,寒露风起,草木黄落,脚下的小道铺着金黄色的松针,像金色地毯。大湖静躺在雪山之下,彩林之中。湖不大,但湖水清莹透澈,湖面静美,波澜不惊地将雪山、彩林以倒影的形态纳入其中。在湖的映衬下,亚拉神山拔地而起,极为雄壮。山体的上部为积雪所覆,数条冰川悬挂在绝壁。山体中部,一条瀑布从陡坎泄落,直坠谷底。再往下,金色的红杉环湖生长,像是给美湖镶嵌了金色的边。

斜阳正好。雪山的顶部被染成红色,红色的雪山又倒映在湖中,像是打倒了颜料桶,秋天的色彩全都汇聚在这里。

这绝美风景使得见惯风景的更都和他的儿子都异常兴奋。小朋友将老爸的帽子抓过来戴在头上,又将我的墨镜抢了过去戴上,然后站在湖边的石头上,以雪山为背景,摆出各种造型,让我给他照相。

夕阳一点点坠落,踏着清露,我们走上归途。回首而望,夕阳如舞台上的追灯照亮亚拉雪山,雪山在蓝色天幕中散发出金属般的光芒。

可是,亚拉雪山终究是无人问津的风景,它雄奇壮美又无比孤独。它的西面是花开各色的塔公草原,南侧为贡嘎雪山及海螺沟,北侧的褶皱间隐藏着最美的乡村丹巴。人们一路风尘而来,从它的身边一次一次经过,心里惦记的只是那些已为人熟稔的景点,却将最美的它遗忘在了深山。

猜你喜欢
亚拉红杉海子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江苏省盱眙县:红杉映天泉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
红杉的启示
小幽灵,大智慧
漫画作品欣赏
漫画作品欣赏
解析海子之《死亡之诗(之采摘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