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红米饭

2015-03-22 06:14设计
中国西部 2015年8期
关键词:大师傅大锅黄土地

文·图/白 英 设计/王 静

黄土地上红米饭

文·图/白 英 设计/王 静

小米是黄土地的金子,以至于米脂县系因其“沃壤宜栗,米汁如脂”而得名。小米是陕北父老乡亲必不可少的食物,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们,为适应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得陕北饮食习惯。其中,选用小米做成的米脂红米饭最为有名。

提起陕北米脂,很自然想到小米。小米是黄土地的金子,以至于“米脂”一地系因其“沃壤宜粟,米汁如脂”而得名。天大地大,吃饭问题最大。小米是陕北父老乡亲必不可少的食物,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们,为适应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陕北饮食习惯。其中,选用米脂小米做成的米脂红米饭最为有名。米脂红米饭用料讲究,必需选上好红小豆、老南瓜、当年新小米,制作工艺复杂费工,很是辛苦。如果是计划早上吃,前一天就得准备原料,从凌晨五点多就开始上火制作,小火慢熬,以保证开锅后色泽深红如朱,味道醇厚香甜。米脂红米饭具有粥的香糯、米的黏稠、饭的瓷实。老乡们说:“红米饭就是好,小米豆类营养高,男人吃上性格好,女人吃上不长膘,一顿一碗能吃饱,价廉物美味道好。”

在陕北大地行游期间,我听到正在搞民间祭祀活动的米脂老城里,早餐就是大锅红米饭,于是一大早赶去,到达时刚刚六点。两个炉火熊熊的泥灶之上,一大锅已经煮好的红豆正翻腾跳跃。大师傅端起一大盆小米加入其中,黄澄澄的小米像一道金色的瀑布滑入大锅之中,沉入锅底的小米像一座小山,一层浅黄色的米皮飘浮在水面之上。大师傅又往里加入切块的南瓜,再拿擀面杖轻轻搅动,使得红小豆、南瓜、小米均匀地混合在一起。然后,大师傅盖上锅盖,坐到炉灶边呼嗒呼嗒地拉风箱,红色的火苗趴在黑色的锅底上,慢慢地,被盖着的铁锅里有了动静。大师傅这时停了拉风箱的手,用煤泥把火封住,中间捅一小眼,继续焖红米饭。看我有些诧异,大师傅告诉我,这是为了防止黏锅,做红米焖饭,最重要的就是掌握火候,先急火煮,后用弱火慢慢焖。约十来分钟,锅里的水声渐渐没了,大师傅把锅端了下来,盖好锅盖继续焖。我想掀开盖子看看,大师傅示意我不要立刻揭开,再捂上几分钟,为的是水分完全被熟透的小米吸收,干而不硬,味道会更好。

天刚微亮,不大的小院里挤满了来吃红米饭的人们,只见男女老幼有的拿大盆,有的拿大碗,把红米饭大锅围得水泄不通,急得旁边一位大哥直说:“不要着急,不要挤,都有份,越慢就是越快,越急就得越不急。”听着大哥这绕口的话,我又笑却又不解,大哥这样给我解释:“越想快点吃,大家就得越遵守秩序,虽然表面是慢了,但事情能有序进行了,反而是速度加快了。所以,越着急的事儿,越是要不急不慢,这样事情就顺利了。”我听了,也真有道理,看来,朴素的哲理和智慧蕴藏在民间。

陕北人很好客,见到我来拍摄,他们纷纷劝我先吃了饭,说吃点饭后有力气,并说,凉了的饭没有热气腾腾的好吃。我跟他们解释,我要拍摄的就是众人分享民间美食红米饭,特别是在冬天的早晨,热气腾腾的热闹场景,如果只顾吃饭,那就什么都误了。劝我的大哥听了,开始协助我拍摄,大锅红米饭揭开时,我找好位置,告诉他们,先让我拍了,再开始给大伙盛饭。在拥挤的人群中,我要对着打饭的人拍,他们就自动给我让出位置;我想站到高处俯拍,他们就把我扶到凳子上,还给我把装备送到房顶上;当我拍完时,两大锅红米饭已是锅光盆净。我正遗憾拍了一早,也没尝尝这味道诱人的红米饭时,盛饭的大哥却拉拉我的衣袖,把我引到旁边的屋子里,热炕上扣着的一个小盆里,有大哥特意为我预留的红米饭。吃着这香甜味美的红米饭,我感到全身暖融融的,不仅是红米饭好吃,黄土地的民风也像这红米饭一样,味道醇厚,古朴热烈,令人回味。

猜你喜欢
大师傅大锅黄土地
贫气
《黄土地》画报
食堂大师傅的围裙
不忘黄土地
外星人!快到大锅里来
从黄土地走来
山陕:追溯黄土地上的年味
大师傅
大师傅的狗
超级“大锅”FAST 正式开启“天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