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务探究性问题研究

2015-03-22 07:02泰山职业技术学院高丽燕
中国商论 2015年25期
关键词:设计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高丽燕

审计实务探究性问题研究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高丽燕

摘 要: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把探究性问题这一教学理念引入到审计教学中是审计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审计教师应通过设计、引用好的审计案例,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问题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审计实务 探究问题 设计

探究性问题是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或小组的探索、领悟,达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诸多条件的限制,目前《审计实务》课程教学还存在着学生缺乏质疑、解答理念,教师过于理论化,专业胜任能力不高等问题。

1 《审计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缺乏质疑,解答的理念

《审计实务》课程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其前导课程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经法规、税收实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一般在高职大二第四学期开设。这时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和能力,但是很多教师都感觉到:一提问,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是翻教材,再问一个相关的拓展性问题,一看教材中没有,便哑口无语。很明显,课堂上学生扮演了一个被动的角色,知识只停留在纸上文字,遇见问题自然死板陌生。

1.2 教师过于理论化,专业胜任能力不高

审计实践性强,对教师的理论根基和实践经验有很高要求。然而,许多院校审计课程教师由会计教师来承担,其缺乏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实践经验,在授课时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贯通,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只能照搬宣科。导致审计课程的一些教师不愿承担,造成审计实务一难讲,二难学的局面。

2 对《审计实务》探究性问题的思考

2.1 教师应明确职责教学观

创新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情感、创新人格及创新技能的培养,要求教师围绕这一宗旨转变思想观念,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一是教师从传统的“教”的角色转移到“学”的角色上来。新形势的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参加全国知名职教专家学者讲座,掌握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参加国家、省内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提升操作技能;到省内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实地考察,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从理念上掌握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方法。在科研中、在教改实践中不断修正、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是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如今的学生自主性大大增强,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学习的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在此情况下,创新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好比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在互动中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发挥各自潜能。

2.2 设计好探究的问题

探究问题的方法与传统的讲授方法不同。在后者中,学生只需很少的预习。而在探究问题中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的职责是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要使学生投入其中,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究性问题。

2.2.1 问题应有探究性

探究离不开问题,课堂的探究活动主要围绕“问题”进行,思考、交流的问题应具有探究性。比如涉及存货审计时,我们可以提出诸如:“审计组为了查证该厂是否人为的调整期末存货应取得的资料有哪些?为了证实该厂寄销在外地装饰用品存货的所有权,可采用哪些简便有效的方法?教师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能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深度思考问题,由于能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2.2 问题要有针对性

探究性问题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与把握,应围绕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有目的的探究。如新学期第一次课《认知审计》设计:华泰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张军、审计助理王建审查宏远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2月“材料采购”明细账时发现甲材料的实际成本构成如下:买价30000元,运杂费1300元,途中保险费950元,材料入库前挑选整理费用300元,入库后挑选整理费用200元,该材料负担专设采购机构经费1950元,共计35300元。通过制造“陷阱”引发争议。教师同时提问:谁来审?审什么?怎么审?问题证据是什么?证据的载体是什么?有无风险等问题,这样便于学生抓住核心,组织思维过程,形成对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审计程序、审计标准、审计方法、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风险及风险应对的认知,避免空泛议论。

2.2.3 问题设计应有一定梯度

探究问题是学生应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使学生自觉参与讨论学习中来,在课堂中设计问题应讲究形式、梯度,设计难易不同程度的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如:库存现金审计,盘点过程中教师设计出如下问题:库存现金盘点采用的方法是什么?盘点的范围如何?参加盘点人员怎样选取?盘点的时间如何选择?库存现金盘点的方式是什么?监盘库存现金后,如何填制编制库存现金监盘表?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阐述见解的过程。同时,教师应及时对参与其中的学生给予评价充分肯定,在“我能行”的喜悦中,完成探究性问题的解决。2.3 还原学生主体地位

探究问题是还原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办法,让学生在“趣”中愉悦地消化知识。例:《中国审计报》中有一则湖北省公安县审计局在对看守所财务收支审计中,从两张同一建材经营部开出的假发票入手查出一起私分案的案例就很好。把它利用到讲授审计方法的课堂中,然后让学生充分地去感觉问题、探讨问题。开始学生可能做不好,甚至做不出来,但是此时已经过了学生们充分地思考和加工,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急切地想知道而又不知道的东西,打破了原来的平静,促使其兴奋,乐此不疲。

第一,提出存在的问题,有的说为什么从同一建材部购买商品?有的说价格较贵,14万余元的大笔开支,怎么不用银行转账结算,而用现金呢?有的说一个建材经营部怎么会既卖钢材又卖水泥、石头、河沙、红砖呢?第二,针对以上的问题采用什么审计方法?有的学生回答审查会计凭证,是否计算有误;有的说到建材经营部去询问老板,是否真实发生了业务;有的同意到看守所查看是否能用这么多的材料。

同学们各抒己见,兴致非常浓厚,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明确了审计方法。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学会审计技术方法,又是如何运用的,比单纯讲授技术方法要生动,也更容易理解。

2.4 总结归纳,形成理论体系

探究问题是一种方式、手段,掌握知识才是最终目的。从实践中提出的问题,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分析发现规律,上升为理论,然后又为学生提供应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机会。

因此,学生完成探究性问题后,首先进行知识点总结,然后教师再次总评知识点。如上例教师重点解决如何选用合理的审计方法:采用报送审计的方式时,就无法采用盘点法、观察法,而只能采用审阅法、核对法等;采取就地审计方式时,就可以灵活选用观察法、盘点法等;对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采用函证的方法;收入、费用、成本等账户可以采用分析法等。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知识总结—知识再总结,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知识结构,便于进一步理解、巩固和应用。

总之,探究问题激发了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变以往教师教学难、不愿交的尴尬局面。学生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做中学、学中做”,较为顺利地转变难学、不会学、不会用的现象。探究性问题在审计实务教学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黄秀珍.教育呼唤教师进行新的角色转换[J].现代教育,2004(18).

[2] 张志强.创新教育视角下神经人才综合素养养成策略[J].人力资源开发,2015(07).

[3] 冯秋玲,杜祥辉.高职院校审计教学方法探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08). n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9(a)-137-03

猜你喜欢
设计
二十四节气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基于PWM的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89C52的32只三色LED摇摇棒设计
基于ICL8038的波形发生器仿真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从平面设计到“设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