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兖邹曲嘉都市区产业发展的实质性融合浅析①

2015-03-22 07:02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张昊龙李兴志
中国商论 2015年25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张昊龙 李兴志

产业经济Industrial Economy

济兖邹曲嘉都市区产业发展的实质性融合浅析①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张昊龙李兴志

摘 要:济宁都市区是支撑济宁市域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关键区域,其产业的良性发展、融合发展对推动济宁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济宁都市区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煤炭、机械、造纸、纺织、橡胶等支柱产业,产业基础雄厚;但是济宁都市区内产业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改革提升,本文将就济宁都市区产业发展实质性融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济宁都市区 产业发展 实质性融合

“济宁都市区”的概念是1985年由北京大学周一星教授提出的,回顾济宁都市区的研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985年的济兖邹“金三角”结构时期,到后来的济兖邹曲“菱形”结构时期,再到最新的济兖邹曲嘉都市区(以下简称济宁都市区)建设时期。济宁都市区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交通条件、资源条件优越,依托良好的发展条件,济宁市的产业发展高度集中在都市区范围内,成为济宁市经济发展的高地,也是济宁市实现区域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进行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区域,未来济宁市的发展重点也集中在都市区范围内,因此济宁都市区的建设对整个济宁市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 都市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二十多年发展,济宁都市区的范围在逐步扩大、产业建设稳步发展,其理论研究和规划日臻完善,都市区一体化趋势也日趋明显,特别是都市区交通一体化已初步形成,对都市区的产业融合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虽然济宁都市圈内的产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地域跨度较大、各区市产业发展不平衡等多方面原因,都市区产业发展实质性融合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1 产业空间破碎,缺乏联系与协作

济宁都市区内工业区数量多、规模小,产业空间破碎。都市区工业区规划范围达687平方公里,就空间布局而言,多数工业园区基本围绕各县市城区布置,缺乏统筹安排,都市区内省级以上开发区的平均规模较小,与济宁相邻的徐州市相比,仅为其同等级别开发区规模的62%。同时,都市区内重点发展的机械制造、化工、煤炭、纺织等主导产业之间缺乏联系,难以形成高效的分工协作体系,导致产业空间破碎,彼此缺乏联系与协作,迫切需要在都市区层面对工业发展进行资源整合和统筹,构建分工合理的产业体系。

1.2 都市区的产业发展对资源具有较高依存度

济宁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是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13个煤炭能源基地之一,都市区所在位置是济宁市域范围内煤炭资源的富集区,产业发展对煤炭资源的依存度高,形成了以机械、电力、造纸、化工等为主导的高资源依赖型产业。济宁市统计局《2014年济宁统计年度报告》显示,煤炭、电力、化工等资源型传统产业和高耗能产业在济宁市的整个工业结构中占比明显偏高,2014年煤炭及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达48.94%,而济宁都市区所含区域是济宁市传统的煤炭产区,相关企业众多,其对资源的依存度应该高于济宁市的整体水平,但是对资源的过度依赖不符合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在当今资源压力日趋加大的情况下,济宁都市区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1.3 都市区内行业普遍存在下游产业发展较薄弱的问题

济宁都市区内多数行业的上游产业为基础性的初加工产业,对技术含量的要求低,门槛低,但资源消耗程度较高,下游产业产品则是产品深加工行业,对技术的投入较多,附加值较高。济宁都市区内各工业园区发展水平较低,基本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以自身集聚发展为主,未形成区域性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不清晰,关联性较弱,产业链条过短,主要是生产初级产品,区内产业类型基本上以煤炭、机械、造纸、纺织等传统产业为主,完成的是整个产业链中的初级加工,能耗高,附加值低;而医药化纤、通信电子、高级服装、文教用品等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下游行业发展薄弱,既未形成产业规模,又未具有强大竞争力,难以满足济宁都市区延伸产业链、提升下游产品竞争力的需求,影响了都市区内产业融合的进程和质量。

1.4 济宁市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不突出,缺乏特色

济宁都市区“十二五”拟投资的新兴产业套用国内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类型和数目众多,却未能突出济宁市的本地特色。以新能源产业为例,规划建设项目涉及到光伏产业、新材料、LED、清洁煤的利用等行业,但事实上目前我国国内光伏行业已处于饱和状态,市场前景不容乐观。而新材料产业包括了电子、纺织、精细化工、高性能金属、稀土等多个行业,未能结合目前济宁市的经济发展特点扬长避短、有所侧重,导致都市区内新兴产业项目众多,投资巨大,但是重点不突出,前景不明朗,未能体现出地区特色及产业发展优势。

1.5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家统计局在1985年提出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发展层次越高,门类越齐全,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地位越高。2014年,济宁市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零住餐业、金融业和房地产等传统型服务业在第三产业占比近六成,甚至比2013年还提高了一个百分点,这些传统型的服务业发展层次较低,门槛要求较低,未来市场发展前景不乐观;而济宁市信息、文化、创意、旅游和软件业等高层次服务产业类型增加值比重较小。济宁都市区内服务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比较低,高层次服务业发展缓慢,不利于区域内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影响了区域产业融合的质量。

1.6 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薄弱

济宁市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及传统产业优势形成了兖矿集团、山推股份等实力相对较强的企业,这些企业现已发展成为上市企业,也是推动都市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却未能带动发展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兖矿集团为例,其产值规模较大,是济宁市最大的规模以上企业,但是兖矿集团作为资源开发型企业对产业的带动力较弱,主要涉及煤炭开采、工程机械制造等行业,缺乏对经济的有效带动。而山推股份公司主要以生产推土机、机械配件为主,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额较高,但是山推的发展实力较弱,难以形成足够规模的产业集群,也就难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由于缺乏具有实力雄厚且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行业领头企业,导致济宁都市区内的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较为薄弱,难以形成合力和竞争力,也就难以体现出产业融合和区域协作的优势。

2 都市区产业融合发展建议

针对上文对济宁都市区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济兖邹曲嘉五市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2.1 统一协调,融合发展

为了避免都市区内的县市区各自为政而造成的产业重复、资源内耗,改变都市区内产业空间破碎、缺乏协调与合作的现象,都市区在进行产业规划和布局时,应该充分发挥济宁都市区管理委员会的统一协调功能,针对都市区内的县市区产业发展特点,统一规划协调济兖邹曲嘉都市区发展战略,制定都市区产业发展和产业融合的政策,明确都市区内各县市区的发展特色、产业分工,使都市区内的各区域能够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避免地方主义、消除盲目竞争、减少重复建设,从而达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形成科学高效的产业结构,提高整个地区的产业协作水平。

2.2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对资源投入的依赖度

都市区需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坚定不移地强化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技术改革和高新技术投入力度,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严格限制“三高一低”项目,鼓励发展新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及先进制造业等新型战略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统筹利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政策引导等多种方式,促进都市区内落后产能尽快退出市场,在做好对高能耗、低产值设备进行淘汰或者改造升级的同时,着力实施“腾笼换鸟”计划,将腾出的有限资源和发展空间集中用于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提高都市区内产业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降低对煤炭等资源的依赖度。

2.3 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推进都市区内的产业升级,改造提升区域内煤炭、机械、造纸、纺织等传统的产业链结构,按照“横向联合、纵向延伸”的原则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加强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产业链延伸,一方面有利于完善都市区内的产业结构,扩大区域内的优势产业的规模和竞争力,促进区域内产业融合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原来区域内主要生产初级、低值、高能耗产品的局面,通过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深加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而提高区内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2.4 突出特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

新兴产业对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带动作用,济宁市都市区发展过程中应该立足本地区的经济基础、产业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区域内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园区为载体,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完善产业链条,增强配套能力,推进产业集群化、园区集约化、企业规模化发展,集中资源,重点推进,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以新技术、新思路带动形成新产业,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使新兴产业成为推动都市区内产业发展和产业融合的新动力。

2.5 大力发展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济宁都市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应该将促进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及生产性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内部投资结构,积极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电子商务、数字文化、物流配送、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鼓励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护理、医疗旅游等健康服务业。尤其是可以借助济宁市文化强市建设和曲阜“首善之区”建设契机,立足本地区“三孔”旅游资源优势,结合邹城的“两孟文化区”、兖州的“兴隆文化园”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区域内旅游业发展。

2.6 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济宁都市区在促进产业融合过程中,应该积极推进区域内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坚持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端化、产业发展园区化,延长产业链条,凸显集群效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区域内各县市区的专业分工与全面合作。依托都市区内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大力实施“1351”百千亿产业培植工程,加速壮大以煤化工、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和光伏产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提升都市区的经济竞争力。

3 结语

济兖邹曲嘉都市区建设是济宁在区域中崛起的重大战略,加强都市区内各地区的产业关联,构建强大的区域中心城市,是实现济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都市区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应立足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明确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和构建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引导都市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济宁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济宁调查队.2014年济宁统计年度报告[R].济宁,2014.

[2] 周一星,魏心镇,冯长春,孟晓晨.济宁—曲阜都市区发展战略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2001(12).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9(a)-142-03

基金项目:①2015年度济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作者简介:张昊龙(1986-),男,山东兖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物流规划方面的研究;李兴志(1983-),男,山东青岛,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物流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
商业模式是新媒体的核心
关于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达州市富硒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海南省热带花卉文化研究
哈尔滨市国际货运大通道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思考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一带一路下产能转移视角的高职教育国际化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