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5-03-22 10:39汤雪贵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肠壁肠管肠梗阻

汤雪贵

(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 河南 三门峡 472300)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由于腹部手术创伤、腹部外伤、腹腔内无菌性炎症所引发,主要病理过程为患者的肠壁水肿和渗出无菌性粘连性液体[1]。本研究选取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普外科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28例,以探讨保守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6~73岁,平均41.2岁。胃十二指肠手术6例,小肠手术10例,结肠直肠手术8例,胆囊切除术3例,阑尾手术1例。之前均无腹部手术史。术后早期(1~2周内)肠蠕动曾一度恢复,已有肛门排气,并开始进食而出现肠梗阻临床症状,停止排气排便24例,腹胀26例,呕吐18例,腹痛16例。所有患者行X线片检查均表现有典型的肠梗阻气液平面,22例行CT检查,显示有肠壁增厚现象。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方法。①肠梗阻的基础治疗:禁食,胃肠减压维持胃肠道压力正常;适当补充液体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2]。②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应用“全合一”3 L/袋肠外营养液,中心静脉均匀输入,直至能够进食后逐渐停用。③应用生长抑制素250μg/h,24 h持续泵入和小剂量乳酸红霉素0.25 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入,1次/d,均应用7~10d[3]。④应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1次/8~12 h,应用7 d后停药。⑤辅助治疗:应用胃肠动力药甲氧氯普胺10mg,2次/d,静脉滴入,病情缓解后停药,其中22例给予了胃肠动力药;20例给予了大黄粉冲剂(20g+100ml温开水),1次/d,胃管内注入后闭管2 h辅助治疗[4]。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发病7 d内排气排便等肠道功能恢复正常,胃肠道相关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炎性肠梗阻的征象;显效:发病7 d内排气排便等肠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进食后经影像学检查未出现炎性肠梗阻症状;有效:发病10d内排气排便胃肠道症状明显减轻,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炎性肠梗阻征象有好转;无效:发病10d内相关症状未明显减轻,甚至出现加重迹象,或者中途转为手术治疗,经影像学检查显示肠梗阻指征未有好转。

2 结果

28例患者中治愈18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经过术后3~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1例复发。

3 讨论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概念最早由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黎介寿院士于1995年首先在国内提出。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指在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为术后2周)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透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5]。腹部手术创伤指广泛分离肠道粘连,长时间的肠管暴露以及其他由于手术操作所造成的肠管损伤;腹腔内炎症指无菌性炎症,如腹腔内积血,积液或其他异物导致腹腔内无菌性炎性物质(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坏死组织碎屑等)的残留。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是发生在术后早期,肠蠕动已经恢复,部分患者已恢复饮食,此病大部分出现在术后2周左右,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或无,有肠梗阻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证据,但很少发生绞窄。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理特点是肠壁有水肿、炎症渗出,肠袢间相互粘着致肠蠕动障碍和肠腔狭窄,肠腔有机械性的不畅。炎症水肿消退后,肠袢间相互粘着松解后,肠管的通畅得以恢复,这也是该病进行非手术治疗的基础。反之,如果进行手术治疗,分离相互粘着、水肿、炎症肠袢,必将加重肠袢的损伤而出现肠瘘等严重并发症。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机理看,炎症引发的相关反应一般可在2~3周消退,而患者肠道组织的修复则多需要3~5周的时间。从该病的定义和病理特征看,本病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预防和减少发生的,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术中减少肠管损伤和肠管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和面积,保护肠管浆膜面,手术结束时大量盐水冲洗腹腔,清除和减少其中的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异物和坏死组织碎屑等,特别是腹部创伤后手术。术后镇痛,应用几丁糖,早期下床活动,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均是减少本病发生的预防措施。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进一步开展和普及,此病的发生率逐渐下降。

该病以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依据,进行X线检查便可以发现患者的腹部存在气液平面,腹部CT能够发现患者肠壁增厚现象,且能排除腹部的其他病变。在诊断此病前,必须排除机械性梗阻和继发于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原因造成的麻痹性肠梗阻。

目前此病的治疗以保守疗法为主[6]。由于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长时间禁食,所以治疗中尽早恢复患者肠道的营养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恢复患者肠道功能和解决肠梗阻的先决条件。本研究28例患者主要采用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既减轻患者胃肠道负担,又能提供营养支持,使患者有条件等待炎症消退,病情缓解[7]。应用生长抑素可抑制胃肠道激素和消化液的分泌,还能维持肠黏膜屏障,降低细菌移位的发生[8];应用小剂量乳糖红霉素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给予糖皮质激素减轻肠壁的炎性渗出和水肿。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决定使用胃肠动力药促进胃肠道蠕动,应用中药大黄粉冲剂胃管注入增强胃肠活动,且大黄有广谱而强大的抗菌作用起到局部消炎的作用,以达到调养患者肠道,恢复肠道功能。通过动态观察患者腹部症状体征以及CT影像变化,能够了解病情进展情况。对于诊断明确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不需要手术,手术可能是有害的,甚至再次发生肠梗阻、肠瘘等严重并发症,进而加重病情。总之,对于诊断明确的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效果良好。

[1]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性[J].中国实用外科学,1998,18(7):387 -388.

[2]朱维铭,李宁,黎介寿,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学,2002,22(4):219 -220.

[3]周翔,张德庆.生长抑制素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小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J].江苏医药,2011,37(13):1560-1562.

[4]徐翔,郝柏平,张慧芬.大黄的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4):56 -59.

[5]李幼生,黎介寿.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中国实用外科学杂志,2006,26(1):83 -84.

[6]石英,罗华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2):267 -268.

[7]张群,于健春,康维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2):174 -175.

[8]罗超元.生长抑素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4,18(3):176 -178.

猜你喜欢
肠壁肠管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