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氢氟碳化物管理与控制趋势分析

2015-03-23 14:38钟志锋周晓芳郭晓林李小燕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年6期
关键词:管控措施

钟志锋 冯 卉 周晓芳 郭晓林 李小燕

(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北京 100035)

关于氢氟碳化物管理与控制趋势分析

钟志锋冯卉周晓芳郭晓林李小燕

(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北京100035)

【摘要】本文介绍了氢氟碳化物的相关背景及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控制HFCs的相关措施,介绍了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下开展HFCs淘汰的提案的主要内容,并对我国HFCs的限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氢氟碳化物(HFCs);管控措施;蒙特利尔议定书

引用文献格式:钟志锋等.关于氢氟碳化物管理与控制趋势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6):121-123.

引言

氢氟碳化物(HFCs),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品,从上世纪90年代左右开始工业化生产,可以用作制冷剂、发泡剂、气雾剂、灭火剂以及化工原料等用途。HFCs是一类具有较高全球变暖潜能值(GWP)的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有一定的贡献,因此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列为受控温室气体之一。除欧盟和美国外,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很多发达国家也已经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经济激励等措施限制高GWP值HFCs的生产和使用。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冷空调设备制造国,HFCs的生产量和使用量位居全球前列。随着HCFCs加速淘汰的不断推进,我国HFCs的生产量和需求量将不断增长。HFCs逐步限控的趋势对我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国应积极参与蒙约机制下HFCs管控的谈判,加强HFCs替代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推动低碳节能替代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将来HFCs管控做好准备。本文基于国际态势基础上开展了氢氟碳化物管理与控制趋势分析。

1HFCs的背景情况

氢氟碳化物(HFCs),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品,从上世纪90年代左右开始工业化生产,可以用作制冷剂、发泡剂、气雾剂、灭火剂以及化工原料等用途。HFCs是一类具有较高全球变暖潜能值(GWP)的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有一定的贡献,因此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列为受控温室气体之一。HFCs主要品种包括HFC-134a,HFC-152a,HFC-125,HFC-32,HFC-143a,HFC-227ea,HFC-236fa,HFC-245fa和HFC-365mfc,还有一种特殊的HFCs类物质即HFC-23是一种消耗臭氧层物质二氟一氯甲烷(HCFC-22)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

HFCs本身对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因此不在目前生效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受控范围之内。然而HFCs是全氯氟烃(CFCs)、含氢氯氟烃(HCFCs)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替代品,随着《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淘汰,HFCs作为替代品在汽车空调、工商制冷、房间空调、泡沫等行业的使用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HFCs在大气中的浓度也在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实际上,《蒙特利尔议定书》下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活动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已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世界气象组织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0年发布的臭氧层消耗科学评估报告表明,2010年,因消耗臭氧层物质排放减少导致每年避免了10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比《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年减排目标高5倍。根据2014年最新发布的臭氧层消耗科学评估报告,目前HFCs每年的排放量大约是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并且正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如果HFCs各物质现有的比例保持不变,预计到2050年HFCs的排放量将达到8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接近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CFCs排放的峰值。这意味着如果不对HFCs加以控制,预计未来HFCs的排放很有可能抵消《蒙特利尔议定书》带来的气候惠宜。

2主要发达国家HFCs管理和控制措施

2.1 欧盟

欧盟一直是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为了减少含氟温室气体的排放,欧盟先后颁布了机动车空调系统指令和《含氟温室气体法案》。为了减少汽车空调中含氟温室气体的排放,欧盟于2006年发布了机动车空调系统指令。指令针对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其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从2008年6月21日起,新车型中空调制冷剂的GWP值不得高于150,或者单蒸发器系统每年排放的含氟温室气体不超过40克,或者双蒸发器系统每年排放的含氟温室气体不超过60克,并且自2009年6月21日起该项规定适用欧盟市场上的所有新车辆;从2011年1月1日起,新车型中空调制冷剂的GWP值不得超过150;从2017年1月1日起,欧盟市场上所有新车辆中空调制冷剂的GWP值不得高于150。HFC-134a是目前汽车空调普遍使用的制冷剂,其GWP值高达1300。随着欧盟机动车空调系统制冷的颁布,HFC-134a作为制冷剂将不可避免的成为被淘汰的物质。

2006年5月,欧盟颁布了《含氟温室气体法案》,旨在控制《京都议定书》受控含氟温室气体的排放,包括HFCs、全氟化合物和六氟化硫。该法案通过抑制在用设备泄漏以及设备维修和拆除过程中的气体排放等措施达到含氟温室气体减排的目的,配合采用了禁令和市场限制条款,限制含氟气体的使用,同时通过标签体系、报告制度、配套的惩罚措施等方式建立了含氟温室气体的监督管理体系。欧盟《含氟温室气体法案》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欧盟委员会的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该法案实现的可核查的含氟气体减排量相当于3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通过《含氟温室气体法案》以及机动车空调系统指令,欧盟对含氟气体的使用和市场交易行为已建立了基本的监管和报告体系。

为了加大管控范围和力度,进一步拓展减排空间,2014年4月,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新修订的《含氟温室气体法案》,新法案已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法案对含氟气体进行总量控制,制定了逐年削减计划,以欧盟2009-2012年含氟气体量的平均值作为基线,2015年冻结,以后逐年减少,到2030年实现削减79%的目标。新法案进一步扩大了禁令和使用限制的范围,在大部分应用领域都制定了禁止使用的时间表。例如:2015年1月1日起,家用冰箱和冰柜禁止使用GWP值大于等于150的含氟气体;2020年1月1日起,在商用冰箱和冰柜中禁止使用GWP值大于等于2500的含氟气体,并从2022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GWP值大于等于150的含氟气体等等。新法案还通过含氟气体生产和进口配额管理,进口设备的追踪程序,加强维修用途含氟气体管理等措施进一步减少含氟气体的排放。欧盟认为目前很多应用领域已经存在气候友好且成本相对较低的替代品和替代技术,新法案将进一步促进相关行业低碳环保替代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2 美国

美国1990年在修订《清洁空气法》时增加了保护臭氧层的内容。《清洁空气法》第612节条款规定,通过确认和批准气候友好的化学品,禁止有害化学替代品的某些特定用途,促进工业和消费者领域向不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顺利过渡,同时要求管理部门对替代品进行评估,以减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总体风险,并发布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清单。根据《清洁空气法》的要求,美国环保局从1994年起实施了重要新替代品政策(SNAP)计划,旨在识别和评估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评判现有和新型替代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发布可接受和不可接受替代品清单,促进可接受替代品的使用,并向公众提供替代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潜在影响的相关信息。SNAP计划对于替代品的评估主要包括如下工业领域:气雾剂、发泡剂、制冷与空调、清洗溶剂、灭火与防爆、灭菌、烟草膨胀剂、粘合剂、涂料和油墨。

SNAP计划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根据《清洁空气法》,任何人均可以向美国环保署提交申请,申请人需要按照美国环保署要求的表格提供相关的信息、数据和支撑文件。为了确定替代品的可接受程度,美国环保署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分析替代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的风险,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消耗臭氧层物质潜能值、全球变暖潜能值、毒性、可燃性、职业和消费者健康安全、空气质量以及生态系统影响等。根据评估情况,SNAP计划把替代品分为5类:可接受替代品;一定情况下可接受替代品;特定用途下可接受替代品和不可接受替代品。美国环保署根据评估分析的结果来制定相关的法规,包括公告和规定两种,公布相关的列表。SNAP计划提供的不是一份静态清单,随着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影响认识的加深以及替代品的技术进步,美国环保署也在持续更新替代品清单。此外,《清洁空气法》中明确规定,如果美国环保署确定某种替代品的总体风险高于其他的替代品,则该替代品将禁止使用。自1994年以来,美国环保局已经审查了400多种替代品,发布了30项公告和20项规定。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气候行动计划”中提出,美国环保署应通过SNAP计划确定和批准气候友好的化学品、禁止某些极其有害的化学品以鼓励私营部门加大对低排放技术的投资。为了支持的“气候行动计划”,美国环保署建议调整原先在SNAP计划中被列为可接受状态的某些高GWP值化学品在替代品清单中的状态,建议将某些HFCs在气雾剂、制冷、空调和发泡领域的使用视为不可接受。同时,美国环保局建议应纳入更多的气候友好型制冷剂替代品,将某些气候友好型碳氢化合物(乙烷、异丁烷和丙烷)及一种碳氢化合物混合物列为在独立商用及家用冰箱和冰柜、极低温制冷、自动售货机等用途列为可接受,并建议将二氟甲烷在室内空调装置中的用途列为可接受。SNAP计划是针对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比较完备的一套管理体系,通过系统的评估来推荐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并由市场来决定替代品的选择。该计划对全球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除欧盟和美国外,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很多发达国家也已经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经济激励等措施限制高GWP值HFCs的生产和使用。

3HFCs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自2009年开始,密克罗尼西亚、毛里求斯两个小岛屿国家和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北美三国相继提出将HFCs纳入蒙特利尔议定书进行管理的提案,并连续在《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会议上大力推动就此开展实质性谈判。目前,该议题已经成为《蒙特利尔议定书》下公约谈判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北美三国的案从受控物质清单、控制基线水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削减时间表、贸易控制措施、数据报送义务等方面,对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下限控HFCs进行了全面规定。根据美国的测算,如果国际社会按照修正案的步骤管控HFCs,到2050年全球HFCs削减可实现938-11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相当于减排全球两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2015年4月,印度和欧盟也各自提出了类似北美三国的修正案提案,涵盖了管辖的HFCs种类、淘汰基线的确定(某三年时段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削减时间表、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及蒙约与京都议定书的关系等。国际社会利用蒙约机制对HFCs进行管控的共识正逐渐增强。

4结论

氢氟碳化物(HFCs),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品,是一类具有较高全球变暖潜能值(GWP)的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有一定的贡献,因此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列为受控温室气体之一。除欧盟和美国外,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很多发达国家也已经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经济激励等措施限制高GWP值HFCs的生产和使用。我国高度关注其国际态势,加强HFCs替代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推动低碳节能替代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将来HFCs管控做好准备。

2013年6月和9月,中美领导人在两次会晤中就HFCs问题达成了在多边机制下共同推进HFCs类温室气体减排的总体原则意见。6月份的共同声明为“双方同意共同并与其他国家合作通过包括利用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专长和机制在内的多边方式来逐步削减HFCs的生产和消费,同时继续把HFCs包括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有关排放报告和计量条款的范围内。”之后,中美两国又在2013年的G20会议以及2014年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再次重申有关共识。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对氢氟碳化物排放的管理,加快氢氟碳化物销毁和替代,‘十二五’期间累计减排2.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这是国务院文件中首次对HFCs销毁和替代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确定量化目标。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冷空调设备制造国,HFCs的生产量和使用量位居全球前列。随着HCFCs加速淘汰的不断推进,我国HFCs的生产量和需求量将不断增长。HFCs逐步限控的趋势对我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国应积极参与蒙约机制下HFCs管控的谈判,加强HFCs替代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推动低碳节能替代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将来HFCs管控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尚宏博,王华.建立推动机制应对全球环境治理面临的挑战[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1):12-17.

[2]安祺,王华.环保非政府组织与全球环境治理[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1):18-22.

[3]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3年年会给中国政府的政策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4):10-14.

[4]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3年关注问题报告:环境与社会[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4):15-27.

[5]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可持续消费与绿色发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4):46-60.

[6]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绿色发展中的企业社会责任[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4):74-87.

[7]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促进中国绿色发展的媒体与公众参与政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4):61-73.

[8]万怡挺,常 捷.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回顾与展望[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1):30-33.

[9]文春波,徐夏楠,李香丽,等.河南省温室气体排放评估和应对气候变化策略研究 [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5):180-182.

[10]于英汉,岳冠华,苗海尧.北京市汽车发展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5):166-170.

Analysis 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rend for

Hydrofluorocarbons (HFCs)

ZHONG ZhifengFENG HuiZHOU XiaofangGUO XiaolinLI Xiaoyan

(Foreign Economic Cooperation Office,MEP,Beijing 100035)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hydrofluorocarbons and the controlling policies and measures taken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including European Union and Unite States of American.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proposal on HFCs phase down under Montreal Protocol are introduced. Based on these,the measures taken in China are suggested.

Keywords:Hydrofluorocarbons (HFCs);phase down;Montreal Protocol

作者简介:钟志锋,硕士,从事我国制冷行业消耗臭氧层物质削减和淘汰工作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8X(2015)06-0121-03

猜你喜欢
管控措施
2013~2015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对策
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
山区高速桥涵施工便道的交通安全风险管控
浅谈电信企业各渠道营收资金的风险管控
国有企业如何实现成本的有效管控
浅析施工企业在海外项目中的财务风险管控
房地产企业涉税风险分析与管控
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控措施探讨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家庭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浅析应收账款占用为企业带来的风险及其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