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转运中标准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分析

2015-03-24 21:37钟璐
当代医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心搏医护人员入院

钟璐

急诊患者转运中标准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分析

钟璐

目的 探讨急诊患者转运中应用标准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2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先评估病情,并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院内转运处理。结果 102例患者中,91例安全转运,7例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状,经过及时急救,6例患者并发症状得到有效控制,1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突发呼吸心搏骤停患者1例,手术中呼吸心搏骤停患者1例,入院后1 h,2例患者死亡。结论 标准化护理模式的应用,对急诊患者的转运具有重要作用,降低了患者转运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急诊患者;转运;标准化护理模式;临床效果

急诊患者在入院后需进行一定的急诊抢救、复苏和早期处理,完成后,为了适应医生的诊断并进行治疗,需对患者进行转运。通常,急诊患者被转运到检查科室、病房或手术室。虽然转运时间较短,但仍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危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1]。本研究对102例急诊患者实施院内转运中应用标准化护理模式,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赣州市立医院进行急诊治疗的102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74例,女28例,年龄4~75岁,平均(39.5±10.6)岁。26例患者为颅脑损伤,19例患者为脑血管意外,6例患者为胸腹部外伤,5例患者为刀砍伤,12例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6例患者为心力衰竭,4例患者为急性中毒,24例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和呼吸衰竭。患者在院内转运时,36例患者需要2个通路以上的静脉输液,22例患者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支持。

1.2 转运的目的 对患者进行X线、急诊手术、CT诊断或运送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治疗。

1.3 转运的要求

1.3.1 正确评估患者病情 患者主管医生和急诊护士应对患者的转运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评估,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请急救小组专家共同参与。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道管理和一些安全隐患等。在对患者进行转运的时候,如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必须进行运转时,应由主管医生陪同,并做好相关准备[2]。实施转运时,必须征得患者家属理解并签字同意。

1.3.2 转运人员的要求 在转运患者的时候,负责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准确的判断力,责任心较强,可独立完成工作,对应急问题进行处理。如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需要主管医生同往,同时,至少需要2名医护人员陪同。

1.3.3 转运前预处理 对患者进行转运,需要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在患者转运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认可。同时,急诊部门应该通知患者接收科室,向患者接收科室准确告知患者的年龄、姓名、性别、主要诊断以及一些特殊的需要物品。如果需要对患者进行不同项目的检查,应提前预约,在患者到达后可以立即开始。转运前,需检查各项准备物品,保证设备齐全。在转运前,需要对患者气道内分泌物进行清除,对烦躁患者进行妥善约束等[3]。

1.3.4 转运中标准护理 (1)患者的转运过程中,推车行走的时候,医护人员应把患者头部置于大轮端,保持平稳的推车速度。推车发生颠簸状况,患者可告知推车人员,下压推车行走。处于上坡或者下坡时,保证患者头部处于较高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给患者造成的不适。如患者意识清醒,医护人员可叮嘱患者抓紧扶手,以保证患者转运安全。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病情症状进行及时准确观察,如患者改变神志等。这时医护人员需要实施对患者的监护和对其他人员的指挥。

(2)患者在转运途中出现并发症状,医护人员应保持冷静和镇定,让家属推车平稳行走,立即向相关领导汇报患者情况,尽量让患者保持稳定的呼吸和循序系统。如患者并发症状比较严重,可就近在其他科室中寻求配合,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如患者出现呼吸心搏骤停,医护人员需要立即对患者展开抢救,同时向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求助,获取协助,做好患者的转运记录[4]。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检查、意外救治和意识活动状态等。

(3)完成转运后,可对患者实施共同护理,做好交接工作。交接内容包括:皮肤情况、患者基本信息、输入药物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伤口情况、化验项目、病情、各种管道在位情况、过敏试验结果、各种术前准备、检查项目等,需要双方科室交接人员在交接过程中,签名确认。

1.4 转运并发症 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转运并发症,例如:(1)患者生命体征发生改变,呼吸或心搏骤停;(2)患者意识发生改变;(3)患者着凉;(4)坠床的危险;(5)有窒息的危险;(6)各种引流管的脱落或堵塞;(7)痰液堵塞;(8)输液管路的脱落或者堵塞[5]。

2 结果

102例患者中,91例安全转运,7例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状,经过及时急救,6例患者并发症状得到有效控制,1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突发呼吸心搏骤停患者1例,手术中呼吸心搏骤停患者1例,入院后1 h,2例患者死亡。

3 讨论

医院急诊科室急救过程中,很多患者需要转运,为了保证患者转运安全,医护人员应有效应用标准护理模式,对患者病情进行充分评估[6]。同时,医护人员应具备专业的转运护理知识,如患者在转运途中出现并发症状,应及时进行正确的应急处理。因此,医院急诊科室在患者转运方面应建立安全转运护理常规[7]。院内转运前需对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保证患者的转运安全。

本次研究中通过准确的评估患者病情、及时有效的进行院内转运及处理,102例患者中,91例安全转运,7例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状,经过及时急救,6例患者并发症状得到有效控制,1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突发呼吸心搏骤停患者1例,手术中呼吸心搏骤停患者1例,入院后1 h,2例患者死亡;且研究结果与王阿玲[8]等研究结果相符。表明患者转运途中应用标准护理模式,做好各项应对措施,可保证患者转运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1] 林涵真,危丽华,董馨.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7(7):4027.

[2]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36.

[3] 刘迪.标准模式化护理在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4(10):91-92.

[4] 童本沁,陈娟.院内转运存在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7.

[5] 胡艳芳.舒适护理模式在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2):122-123.

[6] 陈美萍.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教育,2014,13(4):26-28.

[7] 庞飞,谢京.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发生意外的原因与预防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4,26(29):102-104.

[8] 王阿玲.内科急诊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24(6):5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5.091

江西 341000 赣州市立医院 (钟璐)

猜你喜欢
心搏医护人员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对预测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意义探讨
突然倒地怎么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心搏骤停患者不同心肺复苏程序的预后及病因分析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浆渗透压测定的临床意义
【通 知】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