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建设问题研究

2015-03-27 04:19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参政参政党伦理

王 翔

(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建设问题研究

王 翔

(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为推进参政党伦理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首先应对参政伦理与和谐社会的含义、本质、特征、原则、具体内容及来源等进行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并阐明参政伦理与和谐社会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层面对参政伦理进行综合剖析;再次,把参政伦理置于时代环境下加以考察,在具体分析参政伦理现状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价值和原则;最后,针对性地重构参政伦理的基本体系,并作出富有目标指向性的治理对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建设

重视参政党伦理的建设,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了对参政党伦理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建设问题有一定程度的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建设,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研究课题,既属于基础理论研究的范畴,又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其研究目的在于总结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参政党政治参与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科学地判断国内外的形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所处的历史环境,深入分析参政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参政党党员队伍的现状,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政治参与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的认识,从而增强参政党的政治参与能力,增强参政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正是基于以上想法,笔者对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建设问题做出初步探讨与研究。

一、参政伦理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沿革

(一)参政伦理的概念及其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所谓参政伦理,是指在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参政党在运用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参政伦理建设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具有促进、示范与指导作用;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对参政伦理建设具有推动、渗透与基础作用。

(二)中国传统政治伦理观

自古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民本”和“内圣外王”等治国安邦的传统政治伦理观,中国传统政治伦理观的主要规范是被封建统治者奉为圭臬的儒家文化,其所倡导的“德化的统治”即伦理政治理念,成为维系封建统治基础的政治基石。尽管古代政治统治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当代参政已有不少时日,但传统“德化的统治”思路及政治伦理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建设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因此,中国政治伦理的传统需要进行现代性转换,剔除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当代参政不相适应的伦理思想理念,在融合现代伦理价值的基础上为参政党建立合乎其性质宗旨的伦理规范。

(三)西方政治伦理观

西方当代参政伦理建设的显著特点主要包括:一是组织体制呈涣散化倾向;二是领导体制呈人治化倾向;三是工作体制呈人本化与务实化倾向。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参政伦理理论

(一)民主革命时期民主党派在局部地区参政的伦理建设

民主革命时期民主党派在局部地区参政的伦理建设实践,主要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政治参与历史理应开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但要真正阐明其参政伦理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沿革,就不能不寻根溯源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民主党派在根据地的参政探索,对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党派的参政伦理建设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中国民主党派在革命根据地的参政伦理建设实践,是在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残酷战争环境中展开的,是由局部地区逐步拓展、自下而上向全国规模的和系统的参政过渡的,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具有地方性、过渡性、包办性、探索性等特征。尽管中国民主党派在根据地的参政伦理建设实践不够成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但这段经历为民主党派在全国范围内的参政伦理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二)20世纪后半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参政伦理建设

20世纪后半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参政伦理建设实践,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时期民主党派参政伦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其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中央集体执政时期民主党派的参政伦理建设思想主要包括参政党要坚持监督和反对腐败、参政党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并接受中共领导以及参政党必须凝聚千百万又红又专的干部等;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时期的参政党伦理建设思想主要包括对参政的基本伦理原则做出了探索和规定以及对参政的基本伦理体系作出了分析和建构等;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时期的参政伦理建设思想体现在正确处理党内关系和与中共关系的努力,主要包括约束自我、维护稳定以及为人民谋利益的责任伦理等主要内容。

(三)新世纪参政伦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本次学术论坛汇集了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期刊代表以及博士。他们基于新时代背景,对中国成人与继续教育事业进行探讨,并呈现出一定的研究取向。

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和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执政后,民主党派如何引导广大民主党派成员在经济浪潮和思想乱流的拍打之中保持坚定的爱国理想和信念、坚持正确道德观和道德原则,成为一个严肃而又必须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理论充分分析、对现实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民主党派形成了自己的参政伦理思想,并进行了一系列参政伦理建设的实践。其参政伦理思想主要包括:“立党为公、参政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的本质与原则;“艰苦奋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基本伦理规范;“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伦理准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崭新伦理目标。总体而言,其参政伦理思想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求真务实性;二是实践操作性;三是前瞻理想性。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伦理挑战

(一)全球化时代的伦理挑战

从时代背景来看,加强参政党伦理建设是民主党派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跟历史发展步伐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协助中共团结人民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协助中共引导人民巩固全国政权并长期参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协助中共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协助中共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大历史性转变的判断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地位、任务、工作重点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建设的出发点和依据,我们只有从这个“实际”出发来研究参政党伦理建设问题,针对这个“实际”来解决参政党面临的伦理新问题,才能真正深化对参政伦理的认识。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时,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的大格局中,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面对这种发展、变化和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如何趋利避害,实现本国和本民族的发展,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提出了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另外,面对普世价值的伦理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选择创新还是选择保守,必将对参政党的自身建设的好坏及参政地位的巩固与否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国内环境的双重挑战

就国内环境而言,主要包括现实境况与历史传统两种环境,其中又牵涉到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这一系列因素的合力,也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参政伦理理念与制度层面进行创新。在现实境况的伦理挑战层面,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多元并存及其相互冲突,决定了当代中国参政党伦理在个体心理结构、整体价值取向等方面必然具有某种矛盾冲突的特征,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伦理偏差。具体表现为:一是权力与责任的剥离;二是公民角色与公职角色的冲突;三是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冲突。在历史境遇的伦理挑战层面,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国家的稳定发展产生过重大作用,其中包含许多合理的因素,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对其进行研究,“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原则、道德理想、民本意识、尚贤思想、廉政观念、治国方略、用人之道、管理智慧等,经过改造完全可以为今所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形势下的参政党应从中汲取政治营养,加强和改进参政党伦理建设。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的价值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价值体系包括两个层面,即:价值核心与价值目标。其中,价值核心是参政伦理价值体系的精髓和灵魂,而价值目标则是参政伦理价值体系的终极追求和目的指向。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的价值体系。

(一)价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的价值核心,应包括合公益性、以人为本、参政为民三个层面。首先,无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自身发展来看,还是从世界发展趋势而言,合公益性均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的核心价值之一,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以人为本”与“参政为民”两大参政伦

理核心价值提供理论支撑。参政党是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帮助协调者,只有不断提高利益协调能力,把社会各阶层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整合到自身的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当中去,依法促进社会公正的实现,才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使参政合法性得以提升,参政基础得以稳固,参政能力得以增强。这也正是合公益性成为民主政党参政的首要政治伦理基础的原因所在。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建设,就是要充分肯定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坚持和遵循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再次,民主政党要协助夺取政权、巩固政权,首先要有合法性基础。参政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政合法性的基础和要求,两者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夯实合法性基础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新形势下进一步践行参政为民,而合法性基础的稳固也会进一步促进参政为民的顺利展开,满足民众的价值需求;参政为民与政治合法性之间的良性互动,必将使我国的政治系统更加稳固与高效。要在参政实践中真正体现“参政为民”的核心价值,则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必须提高参政党的代表力;其次,必须提高参政党的决策影响力;再次,必须以制度来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建设紧紧围绕“参政为民”这一核心。总之,立党为公、参政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本质,是参政能力建设的落脚点。在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继续走在时代前列,必须正视时代背景下的新问题,从现实出发,从理论、主体、作风、制度等各个方面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建设,切实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真正将能力落实到为人民服务中去,落实到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中去。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参政伦理建设中要努力确立以下三大核心价值: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中树立立党为公、参政为民的参政理念;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中树立追求人民利益最大化的参政价值观念;三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中构建以实现人民的整体利益为己任的参政伦理。

(二)价值目标

民主参政、科学参政、依法参政与和谐参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的价值目标。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必须把民主参政作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建设,保持进步、代表性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来抓。总结十月革命以来九十多年来各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要解决的认识上及体制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民众落后、民主缓行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第二,用委任制削弱或实际上取代民主选举制是前苏联政治模式最要害的弊病;第三,苏联模式的政治体制的最重要特征,与其说是权力过度集中,毋宁说是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其次,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政能力建设,完善参政方式,必须坚持科学参政。所谓科学参政,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和思想指导参政,就是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参政的客观规律参政,就是要在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政治文明中一切合理的科学成分的基础上参政。在此基础上,要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逐步建立科学的制度,把科学的参政理念、参政方式、参政方法制度化、规范化。再次,依法参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总结参政规律后做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最后,推进和谐参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和谐参政的关键,要在“维护”上下功夫,在“创新”上下功夫,在“加快”上下功夫。和谐参政的根本,是深化对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更加科学地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规律性问题和关键性环节。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的机制体系

参政伦理机制体系是关于如何通过机制的运作,使参政伦理机制体系所提出的伦理要求转化为参政主体的伦理实践和伦理品德,主要包括参政伦理型塑机制与参政伦理监控机制两个部分。

(一)参政伦理型塑机制

参政伦理型塑机制主要是指参政伦理道德的形成和塑造机制。参政伦理道德的形成和塑造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动态过程。参政伦理道德作为一种特定社会现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在参政党成员的参政活动中逐渐形成,又通过党员的参政活动呈现出来。概括地说,参政伦理道德的型塑是一个复杂的机制过程,并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完善参政伦理道德的型塑机制,可从教育机制和内省机制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参政伦理道德是外部因素与个体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外部是一个有机整体,参政关系是这个有机整体中的一个子系统,处于其中的参政伦理道德是参政党成员在参政关系系统及外部大系统中其他系统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中型塑而成的;参政伦理道德的型塑是党员与外部交互作用的复杂的机制过程。参政伦理道德的型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内外机制的综合作用。在此,我们主要研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参政体制、参政文化等外部环境因素对参政伦理道德型塑的影响。培养和完善参政伦理道德,需要从外部他律和内部自律,亦即从伦理教育与道德内省两个环节入手。参政伦理教育是参政伦理道德型塑外部机制的重要形式,是极其重要的基础。在参政伦理道德的型塑机制中,尽管外部环境与教育机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参政伦理道德的形成最终离不开内部反省机制。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而内因则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参政伦理道德型塑的内省机制,主要包括参政伦理的义务转换机制、惯性形成机制、善心调节机制和道德修炼机制。

(二)参政伦理监控机制

加强参政伦理监控,有助于正确解决好权力与利益关系这个参政伦理的基本问题。参政伦理监控是监控主体运用参政伦理(规范与方式)对参政主体进行监控,督促参政主体遵循参政伦理规范体系的要求进行参政。有关监控主体,既包括参政党自身内部监控系统,同时还包括执政党、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人民群众、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等外部监控系统。而参政党则成为参政伦理监控的客体即对象,具有极大的反腐倡廉价值。深入分析腐败发生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由于监控机制的不完善、不到位,导致了腐败现象的易发多发。因此,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控,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也是参政伦理监控的基本使命。为有效实施参政伦理监控,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参政伦理监控机制的构建。而完善参政伦理监控机制,需要从建立健全监控防范、惩贪治腐、激励保障与守廉自律等四个方面的机制着手,并且需要将这些机制形成统一整体,以努力实现参政党成员不能腐、不敢腐、不必腐、不愿腐的伦理目标。首先,建立与完善监控防范机制,旨在有效防范参政党成员的腐败问题;其次,建立与完善惩贪治腐机制,旨在形成参政党成员不敢腐败的环境;再次,建立与完善公正待遇机制,旨在形成参政党成员不必腐败的环境;最后,建立与完善守廉自律机制,旨在形成参政党成员不愿腐败的环境。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的结构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参政党的整体伦理结构和个体伦理结构。

(一)参政党的整体伦理结构体系

参政党的整体伦理结构体系包括静态与动态伦理结构体系。其中,整体静态伦理结构体系包括内部静态伦理结构体系与外部静态伦理结构体系。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参政党内部组织制度结构和参政党内部监督制度结构是内部静态伦理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部静态伦理结构体系则包括党政关系制度结构、党群关系制度结构、党外舆论监督制度结构和党际关系制度结构等。参政党的整体动态伦理结构体系包括公共政策过程的伦理制度、干部选任过程的伦理制度以及参政能力建设的伦理制度等。

(二)参政党的个体伦理结构体系

参政伦理道德是参政党成员对参政伦理规范体系的内化,是参政伦理规范体系的个体化。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参政伦理道德由多种要素构成。就其存在的心理结构来说,主要包括参政伦理观念、参政伦理能力和参政伦理习性这三个因素。这三者是统一的,又是可以分解的,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一般的说,参政伦理观念是主导的或核心的成分,参政伦理能力和参政伦理习性是伦理观念指导之下形成的,伦理观念需借助伦理能力和伦理习性表现自身,三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的治理对策

必须制定融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双管齐下以及德性伦理、制度伦理与法律伦理三位一体有效的综合对策。

首先,参政党政治制度伦理化是指制度的合伦理性、合道德性。它是人们从既定制度的本质规定和运作框架中引出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或者把伦理道德作为一个尺度和标准,对一定制度做出的道德评判。任何制度的功用都是对利益的调整,因而任何制度都内在地蕴涵着伦理追求、道德原则和价值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伦理制度化是指人们把参政党的参政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提升、规定为制度,并强调政治伦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即通过制度化的途径对参政党的参政伦理加以明文规定,依靠制度的强制手段,转换成社会主体必须遵守的硬约束规则。

其次,参政党的参政伦理制度化的指向是从制度方面解决参政领域的政治伦理道德问题,表现为人们制定、完善并执行各种符合当前社会政治伦理要求的规则,或者说把参政党的政治伦理要求制定完善为制度并在道德生活领域内贯彻执行。与此同时,作为参政党先进代表性建设的重要对策,德治并非一项简单的举措。要真正将道德作用于参政党成员,进而提高参政党成员道德觉悟,从而形成正确高尚的道德观念,必须通过实施道德教育以倡导参政党成员的道德自觉性、建立伦理制度以引导参政党成员的道德规范性、健全法制监督以确立参政党成员的道德强制性三重途径,来达到参政党先进代表性建设的目标。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56.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1.

[3]李凯灿.加强统战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

[4]李新生.多元化背景下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J].前沿,2009,(7).

(责任编辑:刘亮红)

D665

A

1009—2293(2015)02—28—05

王翔,法学博士,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DOI】10.3969/j.issn.1009—2293.2015.02.008

猜你喜欢
参政参政党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颜回之乐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绍兴后期高宗对中枢体制的调整——以汤思退再次“兼权”参政为中心的考察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为谁参政?
——参政妇女的社会性别意识分析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