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引导和支持非公企业发展实体经济研究

2015-03-27 04:19高志敏彭梦春廖敬忠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非公有制实体经济

高志敏 彭梦春 廖敬忠

(1、2.中共张家界市委党校、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3.慈利县阳和中学,湖南 张家界 427000)

实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基,实体经济发展,则国家兴盛;实体经济衰退,则国家没落。然而,“做小实业,做大放贷”、“宁炒一座楼,不开一家厂”等口号甚嚣尘上。在中国众多地区,实体经济经营困难,而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却不断膨胀,致使众多企业家放弃主业,将主要资金和精力投资房地产等虚拟经济。作为占据湖南经济半壁江山的非公有制企业,当前在发展实体经济上面临种种困境,也存在明显的“脱实向虚”倾向。在此背景下,研究引导和支持湖南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实体经济的对策建议,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壮大和发展我省实体经济,实现省委、省政府的“四化两型”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湖南非公企业发展实体经济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实证调研

1.对实体经济的悲观情绪正在蔓延

金融危机以来,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一度成为我省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然而,近两年来是非公有制经济增速呈现下降趋势。在课题组调研到的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中,悲观主义情绪正在蔓延,从调研情况看,7月份,全部样本企业中对2013年经济前景表示悲观的比重达到72.5%,持悲观态度的比重较年初上升了15.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一般加工制造业、采矿业、旅游业、住宿和餐饮业的悲观程度超过70%。特别是课题组对张家界旅行社、酒店、餐饮、旅游运输等诸多企业负责人的调查发现,超过95%的企业家表示,今年的经营状况要远远差于去年。被调查的诸多非公企业负责人都表示,现在企业都是在给银行和高利贷打工,留下的利润甚至不够支付银行和放贷机构的利息成本,不少企业目前面临着生存危机。

2.普遍认同“脱实向虚”的做法

为进一步了解湖南非公有制企业是否存在“脱实向虚”倾向,课题组对100户制造业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有35%的企业投资过房地产业,并且,都获得了较高的回报,还有不少企业表示希望能介入房地产,认为目前只有房地产项目赚钱容易;有15%的企业投资过股市,但由于股市下跌,投资股市的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在对民间融资的态度上,85%的企业都选择了“认同”,认为民间融资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另有12%的企业选择有过对其它企业进行放贷的经历。另外,调研中,课题组还了解到,民营企业购买理财产品的现象也较为普遍。总体上看,我省非公有制企业虽然没有大规模脱离实体经济的问题,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脱实向虚”倾向,特别是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一些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在主业与副业的选择上陷入迷茫。

(二)主要困境分析

1.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非公有制企业订单不足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国内外需不断萎缩,企业订单大幅减少。2013年一季度,湖南省统计局发布的《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专项调查》[1]显示,湖南非公有制工业制造业呈现“订单饥荒”状态,被调查的企业整体订货指数为45.5%,只有9.3%的企业反映订货量较上季度有所“增长”;18.2%的企业订货量“下降”。数据显示,这些订货量下降的企业中,66.8%为中型企业,22.6%为小型企业,大型企业只占10.6%。特别是依赖国外市场的出口企业,订单更不乐观,1032家有产品出口的企业中,仅4.6%的企业接到的产品出口订货量“增长”,比上年同期低7.1个百分点,仪器仪表、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通用设备等行业产品出口订货量下降尤为明显。

2.传统竞争优势逐步丧失,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近年来,作为人口大省的湖南,大量中小企业也经常出现“招工难”、“用工贵”、“留工难”问题,不仅招不到人,而且留不住人,人工成本大大攀升。原材料价格也呈现不断上涨的态势,在产业链中所处地位决定了非公有制中小企业难以通过提高出厂价格来消化原材料涨价成本,一些企业通过“现款进料、赊销产品”的方式维持经营。人民币汇率呈现单边升值态势,大量的出口企业不得不承受着汇率升值造成的损失。辜胜阻[2]认为,利率、汇率、税率、费率“四率”,薪金、租金、土地出让金“三金”,原材料进价和资源环境代价“两价”等九种因素叠加推动企业成本直线上升,中小企业尤其小微企业不堪重负,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有调查表明,八成以上的民营企业家认为税收负担“很重”或“较重”。

3.非公有制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融资困难”

具体表现:一是融资难,大量非公有制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在稳健货币政策调控下,小微企业成了银行机构“被挤出”的首要对象。二是融资贵,民间借贷利率不断走高,高达法定利率的5-10倍,许多企业背负沉重的高利贷压力。三是融资险,民间借贷机制缺乏制度保障,借贷双方均面临高风险,一旦企业无法支付高利贷本息,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四是融资乱,获利颇丰的高利息信贷业务吸引了许多民营企业资金、个人自有资金,甚至部分银行贷款资金也绕道参与,而这些资金又大部分投向房地产领域,助推房价泡沫膨胀[3]。

4.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环境堪忧

一是遭遇所有制歧视。尽管国家出台了“非公经济新36条”与“中小企业29条”,提出要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但湖南非公有制企业仍然遭遇“铁门”、“玻璃门”、“弹簧门”,只能在低端制造业的“红海”领域残酷竞争。二是政府服务环境不佳,“三乱四难”(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以及“吃、拿、卡、要”等现象时有出现。三是遭受房地产业的挤压,“失血”效应明显。过去的一段时间,一些炒房的企业家在短期内就能获利60%以上,从而使勤勤恳恳做实业的企业家黯然失色,房地产业不断膨胀,各路资金争相挤入,房地产的投机需求所带来的“抽血”效应,已经严重挤压了制造业的生存空间。

5.非公实体企业自身顽疾多

从生产模式来看,相对于变幻无常的外部市场需求,多年以来,湖南非公企业的生产方式仍然保持简单的模仿生产或贴牌生产,自主创新不强、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利润偏低、生产的产品无法引领行业潮流。从企业家素质来看,有些企业家眼光不远,小富即安,而有些企业家又心浮气躁,不肯脚踏实地,幻想一夜暴富。从管理模式来看,我省大部分民营企业,大多还是以家族式管理模式为主,企业管理制度僵化,无法吸收优秀人才。

二、湖南近期支持非公企业发展实体经济的主要政策

(一)密集出台了促进非公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面对当前非公实体经济的困局,湖南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工业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推动全民创业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特别是2012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财税、金融、转型发展、公共服务、全民创业、优化发展环境等6个方面,推出30项新举措为全省中小微企业提供支持。

(二)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金融支持

金融危机以后,全省金融机构加大了对非公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基本做到了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湖南工行通过减少审批流程、创新担保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服务,2012年,湖南工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累计投入420.9亿元,净投放98.8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8.8%。长沙银行推出“长湘贷”产品服务中小微企业,“长湘贷”产品不需要抵押,且采取灵活的担保方式,2-5个工作日可以实现放款,更好地发挥了金融对实体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组建了湖南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达到20多亿元,各市州也至少成立了一家注册资本金在1亿元以上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有效地为中小企业开展了贷款担保业务。

(三)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财政支持

各级政府还从财政政策上支持非公企业发展实体经济。省政府规定,从2013年起,全省每年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将增加到1.6亿元,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等项目建设,以及改善对中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和创业基地建设。省政府还要求,各级各部门在政府采购过程中要向非公有制中小微企业倾斜,要安排预算总额30%以上份额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同等条件下,要优先采购本省中小企业产品。

(四)优化非公企业发展环境

建立了非公企业帮扶机制,全省各级政府都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非公企业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主要负责人必须深入企业,认真研究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物流成本高等问题,全力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改善实体经济运行环境[4]。着力提高政府服务效能,近年来,湖南省开展了第十一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以及规范部门工作作风建设,改善投资环境。落实国家有关减税降负的相关政策,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销售货物、应税劳务的增值税起征点分别由月销售额5000元、3000元提高到20000元。

三、进一步引导和支持湖南非公企业发展实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湖南近年来出台的各项政策陆续产生效应,有力缓解了非公企业发展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对于湖南非公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客观来看,已有政策还难以促使非公企业发展实体经济产生质的飞跃,有的政策原则性语言较多,没有操作性。为了进一步引导和支持非公企业发展实体经济,课题组从以下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一)提高投资回报,引导非公企业资本流向实体经济

资本具有天然的逐利性,只有提高实业投资回报,打开实体经济盈利空间,让市场嗅到实体经济中的好处,才能很好地引导我省非公企业资本流向实体经济。一是减税负。通过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调整部分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费率等方式,减轻实体经济税费负担。二是破垄断。要尽快启动垄断行业的深层次改革,把垄断资源、垄断市场、垄断产品、垄断利润释放给市场,真正破除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切实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能源资源、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推动非公实体经济进入盈利性的行业和最有效的领域当中去。三是遏投机。采取综合措施,稳定物价总水平,遏制投机炒作,改变房地产等领域一段时期以来的非理性暴涨,防止资金过多流入虚拟经济。

(二)坚持实体为基,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库”,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我省非公企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一要强化信贷保障。保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鼓励银行信贷适度向非公企业倾斜;鼓励和支持各银行业机构简化授信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合理确定利率,积极开发针对性强、便捷有效的信贷品种;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村镇银行、地区银行。二要大力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优质非公实体企业通过上市、股权转让、债券、信托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引导支持非公企业在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境外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发挥非公经济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非公企业融资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三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我省创业投资规模,形成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创业投资体系,搭建创业投资服务平台,引导境内外有实力的创业投资基金和民间资本投向我省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对投资成长型非公经济与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机构分别按实际投资额、服务合同额的一定比例予以补助。

(三)加快转型升级,提升非公企业发展实体经济的内生动力

发展壮大非公实体经济不能走简单粗放的老路,必须坚持扶优劣汰的原则,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要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向优势产业转型。依托比较优势,围绕区域特色,以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为载体,支持和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立足地方资源、区域经济优势、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围绕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提高企业之间协作配套的能力和水平,培育和壮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二要支持非公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共建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同时加快企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社会科技资源共享;鼓励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大力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技术转移和新技术产业化,推动中小企业产业升级,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工艺、数控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组织中小企业实施一批原创性重大攻关项目。三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升自身素质。鼓励具备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独资企业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家注意诚信经营、质量安全、照章纳税等诚信法律意识,在此基础上,教育好子女,管理好财富,切忌奢靡浪费和张扬炫富,主动释放正能量,树立非公有制经济的良好社会形象。

(四)完善政府服务,优化非公企业发展实体经济的环境

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级新闻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宣传非公有制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全民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二要营造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加快打破行业垄断、放宽市场准入,破除投资准入的“隐形门槛”,明确除了国家明令禁止的外,所有领域都要对民间资本开放,取消各种限制性规定,落实民营经济在投融资、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同等待遇,营造民营企业公平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三要提升政府服务水平。针对非公经济、中小微企业制定更加完善细化的服务流程,提供首问制、保姆式的服务。特别是与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关联密切的工商、税务、城管、公安等部门要切实加强行风建设、制度建设,着力解决“三乱四难”、“吃、拿、卡、要”和重监管、轻服务等管理越位、服务缺位问题。

(五)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以政府推动为主导,以社会服务资源为主体力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公共服务带动的思路,逐步建成全省服务资源统筹平台和市、县、园区“窗口”平台组成的服务平台网络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人员培训、技术支持、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管理咨询、融资担保、法律维权等服务。建立全省“小巨人”和“创业”计划企业信息库,完善湖南省中小企业协会职能,扩大行业协会覆盖面。二要扩展信息服务的范围与内容。以装备制造等11个传统优势行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网络建设和服务内容,建立、完善信息发布、网络融资、创业和技术等服务平台,及时掌握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动态。通过与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行业协会等的合作,重点建设共性技术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信息、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等服务,提高“产、学、研”结合水平,促进科研成果向中小企业转移[5]。

[1]张怀中.一季度湖南三成规模企业出现订单饥荒[N].长沙晚报,2013-5-14.

[2]辜胜阻.对实体经济强本固基的战略思考[J].党建,2012(3).

[3]辜胜阻.中小企业不“活”实体经济难“兴”[N].中华工商时报,2012-3-1.

[4]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工商业联合会联合课题组.湖南省“十二五”非公有制经济与中小企业发展研究[DB/OL].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http://www.hnfgw.gov.cn/site/QYGH1/22228.html

[5]湖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十二五”规划要点.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http://www.xqw.gov.cn/html/2011-06/250101.html.

猜你喜欢
非公有制实体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向的价值观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