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理论视角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探析

2015-03-27 16:53朱小雪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心理学理论

朱小雪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心, 广州510970)

心理学理论视角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探析

朱小雪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心, 广州510970)

近些年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如何更好的对高校的学生进行管理,成为了教学的重要任务;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心理学理论管理开始发挥作用;教师认真的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制定相关的心理辅导课程,让学生能够在求学观念上发生转变,从而更好地认识学校认识社会。

心理学理论; 高校教学; 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意识比较超前,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要认真的分析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的学习观念,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研究心理学理论,使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行针对性教学。

一、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内涵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存在很多的心理问题,不仅让学校感觉到难以管理,教育部门也提起了高度的重视。心理学理论就是从源头上解决学生心理上的问题,认真地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使用心理学方法干扰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高校教学。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心理问题:情绪自控能力差、沉溺于网络、学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这些原因让大学生的心理出现偏差和行为的怪癖,要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学研究,否则很容易让负面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

二、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的应用

(一)“需要理论”明确教师的职责

教师在高学教学管理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对学生的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临着教学地位的要求,学校要重视教师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要使用“需要理论”对教师这个职业进行重新定位。首先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教师要明白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有利的地位,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用全面的知识武装自己;其次,高校要为教师创作良好的环境,让教师能够有条件进行继续教育和学习,强化理论水平。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要在自己的教学领域有所成就,能够执着、稳定、长期的追求,这是心理学的“需要理论”。

(二)“公平理论”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行为和思想上获取进步,所以在进行日常工作管理的时候,就要努力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使用“公平理论”提高学生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管理中,管理者一般都是对学生进行生硬的说教,使用老思想老传统进行讲解,企图改进学生的想法,却不知学生受到了先进的教育对于教师的说教并不放在心上。所以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心理究竟在想什么,学生究竟想要如何生活和学习,只有在学生的角度上了解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明确学生的心理世界。在进行管理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定期的组建一些针对性的讲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在讲座中了解自己的性格,纠正不恰当的观念。教师只有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够将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和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

(三)“强化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强化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斯金纳提出来的理论,他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学家,研究致力于提高高校学生的管理效率。“强化理论”的内涵是,学生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行为动力,做出有利于目标实现的行为举动。这种行为举动经过具体的环境得以实现,若是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行为就会继续;若是不利于目标的实现,行为就会终止。高校使用“强化理论”进行学生管理工作,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行为特征,这样才能够采取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改进现有的行为。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学生非常渴望成功,所以学校要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让学生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基础上奋发图强。学生在成功之后要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既是对成功过程中的肯定,也是对结果的赞赏。同时,对于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做出的行为,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强化行为的过程中形成人格的品质,这样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努力地完成既定目标。高校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能够提起学习的兴趣,教师就应该进行心理辅导,告诉学生学习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若是能够明确学习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就能够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学习效率,做出有利于学习的积极举动。

(四)“期望理论”引导学生正确观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合理的使用期望理论,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被重视,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期望理论有助于学生建立期望目标,并且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自身的能力。高校要将期望理论融入到相关的管理工作中,将原来的生硬管理转变成为软管理,让学生在期望目标的引导下做出改变。管理者要引导着学生树立正确的期望目标,期望目标的设置不能是凭空出现的,而是要结合自身的个性情况,作出实际的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做好自身的定位,对现状有合理的了解,对未来有正常的规划,从而提高自身的水平。高校学生管理还要和就业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方向。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很多学生感觉到就业无望,因此内心面临着重大的压力,就会产生心理的偏差,导致了行为的堕落。高校要让学生正确的理解就业的形势,明确就业的现状,排除心中的干扰因素,从而树立正常的职业规划。学生在职业规划的引导下,建立一个为了未来而努力的计划,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

(五)“个体差异理论”进行针对性管理

现在大学生的思维开阔,想法更是多种多样,教师不能使用传统的眼光看人,而是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情况,了解学生的想法。有些教师在不了解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就对犯错的学生一顿数落,认为这样的方法能够改变学生的行为,其实只是会让学生更加严重的反弹罢了。学校的管理者要认识到“个体差异理论”的重要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行为举止,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尤其是个性强烈的学生,因为成长环境的差异,导致了这些学生的思想异于常人,对事物的看法也是千奇百怪,教师枯燥的说教并不能改变学生的思想。所以教师要认真地分析学生产生差异思想的原因,深入学生的内心活动,从日常的行为中挖掘学生的思想根源,然后从源头上进行行为的引导。教师要采用差异性理论,对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点,提高自身的认识。同时,管理者应该认识到高校培养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不能扼杀学生的个性化想法,而是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背景和个性化的差异,指导学生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舞台,这样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心理学在高校管理中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树立积极的全新教育体系

高校教育管理者要认识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弊端,积极地研究新型的教学理念,加强心理学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实践作用。高校要主动建立全新的体系,将心理学理论应用到管理中来,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探究中提高管理效率。

(二)加大心理学管理研究力度

高校要认识到心理学管理的重要性,加大心理学研究的投入。学校要重视心理学研究,让教师主动的学习心理学研究的进展,掌握心理学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高校要建立心理学研究小组,对本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审视,找到适合本校发展的针对性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小组要重视教师的素质提升,培养优秀的教师,让心理学教学理论得到推广和实践。

(三)掌握心理教育功能

高校要正确的使用心理学来研究学生的生活行为规律,明确学生的思想素质现状。高校的心理教育功能力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觉悟,让学生在合理的环境中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提高行为的动力。心理功能主要是包括:情绪调节功能、态度转变功能、激励功能,这些功能的联合使用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发展的重要性,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自我心理的调整,例如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够在愤怒或者是伤心失望的心态中合理的调节,做出正确的行为举动。

高校教学管理中,心理学理论逐渐得到了重视。心理学理论将学生放在了教学和管理的主体地位,管理者认真的分析学生性格差异的原因,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心理观念。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校要积极探究管理方法,提高心理学管理质量。

[1] 潘喜梅.如何运用心理学提高高校管理水平[J].新课程·下旬,2013(7):52-53.

[2] 李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3(4):85-86.

[3] 刘素贞.自我领导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探析——基于山东省431名高校管理干部的调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16-18.

G647

A

1671-4733(2015)01-0046-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5.01.013

2015-03-06

朱小雪(1985-),女,湖北襄阳人,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高教研究,电话:13905641868。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心理学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