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协调能力对短跑运动成绩的影响

2015-03-27 16:53杨翠兰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步频用力运动员

杨翠兰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安徽 淮南232001)

短跑运动员有“自然型”和“力量型”两种之分。“自然型”的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是步幅大,运动姿势放松;“力量型”的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是靠肌肉的强烈收缩,因而显得费力和不自然。短跑放松技术能使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保持放松的运动姿势,从而能合理有效的分配和运用体力,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运动能力,为取得最好的运动成绩奠定基础。掌握这项技术的关键是处理好同一时间内肌肉收缩与放松的关系——协调用力,只有协调用力才能使动作完成的放松、自然而又有实效。本文通过对短跑技术中协调这一内容的探讨,为短跑训练和提高短跑的运动成绩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训练方法。

一、协调能力对短跑运动成绩的影响

协调指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过程中,身体各肌群之间、肌肉活动与内脏活动之间,各器官之间表现出同时和前后配合协作一致的表象。协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且错综复杂地结合在一起,调节着机体各式各样的活动,所以说协调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因此,为改善短跑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必须从生理、生化、心里三个方面去综合分析。

(一)协调的生理机制对短跑成绩的影响

步频是决定跑速的因素之一,影响步频的因素有多种,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活程度和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是影响步频快慢的主要因素,神经系统的灵活性高,则步频就快。如果在高速跑中,不注意协调用力,势必产生大量附加神经冲动,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大脑疲劳,产生抑制,灵活性下降,相应步频就慢了。另外高速跑中肌肉的收缩,会影响血液流动的速度,这不仅减少了大脑能量供应,而且更使大量乳酸堆积,导致PH 下降,神经系统受刺激很快疲劳、步频下降,因此,协调能力直接影响步频的快慢。提高协调能力,能提高肌肉收缩前的肌纤维长度,放松对抗肌,提高肌肉收缩速度,增加肌张力,加大步幅。

步幅是构成跑速的另一因素,决定步幅的主要因素是后蹬用力。在合理的后蹬角度下,力量大,步幅就大,而后蹬力量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和肌肉的收缩速度密切相关,肌纤维的初长度越大(一定范围内)肌张力越大。后蹬力量与肌肉的收缩的速度有关,当主动肌群用力收缩时协调对抗肌,就会增大主动肌的收缩速度。提高肌肉协调能力,对于减少多余动作,提高肌肉工作效率有重要作用。因为多余动作的出现不仅影响主动肌用力,还影响其它部位,如有的运动员在跑时咬牙切齿、耸肩,这样使得跑速明显下降,有的教练员在比赛后程大声提醒运动员“增大后蹬”、“冲刺”这样会加大运动员的紧张而不利于肌肉工作。

(二)协调的生化机制对短跑成绩的影响

协调能改善快速奔跑中肌肉的供能过程,提高速度耐力。人在跑动中减速是规律性的,想通过速度耐力训练来全部改变减速是不可能的,要想克服短距离跑中的各种减速,必须认清减速原因,运动员在短跑时主要依靠磷酸原系统供能,维持能量供应的主要物质是三磷酸腺苷肌糖原,供能物质的数量和供能代谢过程的速度与运动员保持快速持久的跑动能力成正相关。能量物质越多,代谢过程越快,其跑动的速度就能够既快速又持久。但是储备在人体肌肉中的三磷酸腺苷的数量是极少的,只能满足人体维持高速运动1—3秒的需要,要想保持更长时间的高速度,就必须在肌肉的两次收缩之间进行能量物质的再合成,合成的速度越快,供能越持久。100米跑项目的运动员在起跑加速之后就可以利用惯性来消除身体的过度紧张,对人体供能系统做一次快速的调节,以获得更多的能量物质。特别是对于200米和400米跑项目的运动员,处理好同一时间内肌肉收缩与放松的关系,在人体缺氧并产生大量乳酸等代谢产物的情况下,掌握协调用力是获取比赛优胜的关键。运动实践证明,短跑项目的运动员快速协调技术掌握的越好,其跑动过程中保持高速的时间也越长。美国著名短跑运动员刘易斯在谈100米成功秘诀时说:“在50米以前我是在加速,然后需要肌肉协调用力,愈是放松,速度下降愈慢,因此,我自70米后至终点比其他任何一个人都要快得多。”

(三)协调的心里机制对短跑成绩的影响

良好的心里素质是提高协调能力的思想前提。短跑这一最剧烈的运动项目给运动员造成极大的心理负荷,提高协调能力,能使运动员感觉良好,自信心更强,注意力集中。在运动中能承担较大的运动负荷,而不易疲劳、受伤。在运动竞赛中,要求运动员思想高度集中,他们的心理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只有处理好“紧张”和“集中”的关系,自我调节平衡,才能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才能取得好成绩,否则会导致赛前过度紧张的减力情绪,造成动作技术的失误,比如,起跑反应迟钝,途中跑技术变形等,影响运动成绩的正常发挥,这是由于大脑皮层的过度兴奋而产生的超限抑制造成的,因此根据运动员的年龄特点、气质类型的不同,针对性运用不同的心理训练方法,以消除比赛前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提高他们在比赛中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达到赛前的最佳心理状态。

二、训练中提高自身协调能力的方法和手段

运动员脸色苍白,呼吸急促,赛前尿频,出汗过多,属于心理紧张,跑中出现动作僵硬,肩关节紧锁,拳头紧握,动作幅度小的现象,另外用力阶段和非用力阶段肌肉的外部形态变化不大,属于动作紧张,可采用以下几种练习来提高短跑的放松技术。

放松大步跑:积极前送髋关节,大腿充分抬高,上下肢协调用力,要求动作舒展,步频适宜。一般是在直道或草地上进行60米至80米的大步跑练习。

强化提高跑速的方法:如顺风跑、下坡跑、牵引跑、小步跑、快速高抬腿跑、蹬无负荷的自行车等。

提高跑的协调能力:如弓箭步向前换腿跳,向前弹性交换跳。

身体素质练习:在素质练习方面可采用下面几种:如跑的专门性练习、跨步跳、单腿跳、收腹跳、立定跳、铅球前后抛、各种柔韧性、灵敏性练习、各种负重练习。

放松姿势训练:此项训练的目的是教给被训练者学会最基本的放松姿势,并能够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加以练习。具体有以下几种:平躺、手部放松、腿部放松、调节呼吸节律、放松腹部肌肉等。

放松神经系统:此项训练的目的是使神经系统得到放松。引起运动员动作技术紧张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心理因素,常见的是比赛前的“焦虑”,解除赛前“焦虑”,可采用思维训练的方法,一般的思维训练内容有:精神振奋,快速有效地起跑,运动员应很好的想象自己的跑姿;自我心理暗示,端正心态,相信自身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转移注意力,思考战术运用和对手发挥以及比赛的安排和想象获取比赛胜利以及自己的技术优势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比赛中更好地、充分地把放松技术进一步提高,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1]李桂英.现代短跑放松技术在中学短跑训练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28-31.

[2]王瑞静.浅析放松技术在短跑训练中的运用[J].教师,2013(3):121.

[3]杨飞云.放松技术在中学短跑训练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0(26):160-161.

[4]周家强.浅谈放松技术在短跑训练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08(4):80-81.

[5]衣洪波,齐艳春,韩永清.高职体育与健康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步频用力运动员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苏炳添60米跑全程节奏研究
苏炳添与世界优秀男子60 m跑运动员步频节奏对比分析
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
博尔特百米全程节奏的跟踪研究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用力!用力!再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