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词语英译探析

2015-03-27 17:00李羚玮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英译视域译者

李羚玮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词语英译探析

李羚玮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语言的产生伴随着文化的传递,在将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对于汉语文化词语的准确翻译显得至关重要。翻译活动的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历史性都对其翻译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翻译视域下的这五个特性入手,对文化词语的英译进行具体探析,能够使翻译活动更加精确地传递文化内涵。

汉英翻译;文化词语;翻译特性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要的文化载体,一代一代传递着与民族历史、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息息相关的内容。词语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所呈现的文化形态都不尽相同。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各国通过既定的语言进行交流,如何将本国具有特色的文化词语准确无误地向对方传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从翻译视域的五个方面,即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分别探析汉语文化词语的翻译过程。

二、翻译特性之理据

承载文化信息的汉语词语在翻译时不仅要表达其字面意思,重要的是发掘其隐含的文化内涵。而汉语词语所承载的特定文化涵义是受多方面影响的,这就要求读者要在一定翻译视域下理解。视域是指一个人在其中进行领会或理解的构架或视野。根据汉语词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需要从翻译视域的五个方面着手,最大限度地把其内在的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在译入语中表达出来。

(1)翻译的社会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个民族整体的思想状态、文化意识、生活状态会有所不同,而在这个背景下所产生的词汇便具备了相应的文化特色。只有从翻译社会性的视域下探析文化词语的含义,才能将其真正的含义翻译出来。

(2)翻译的文化性。所谓文化性,是指语言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仅深受社会生活的影响,同时也反映着当时某一特定的文化现象。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传统观念、生活习俗等不同导致语言表达的差异。要想充分理解某一特定词语的含义,需要从翻译文化性的视域去探索文化的不同特点,从而总结出词语的含义。

(3)翻译的符号转换性。所谓符号转换性,是指语言作为一系列符号构成的系统,每个词语都有其特定的符号,必须放入一定的系统中才能显示出自身的价值和承载的意义。语言是人类文明最初始的符号系统。这就表示每一种固定的社会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翻译时并不能简单地按照自己的文化习惯进行转换,还要考虑译入语的符号系统特点。

(4)翻译的创造性。译者的工作是将一个文化词语的涵义传递给译入语读者,这就要求译者充分考虑所译文化词语所在的语境和背景,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对其涵义重新进行建构,有依据地传达它的内在涵义。

(5)翻译的历史性。每个文化词语所产生的时代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个文化词语会具有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的历史制约性,受其历史特定意识形态的影响。所谓的翻译的历史性,不仅是译者本身受其特定的历史环境、条件、地位的制约,翻译文本也会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文化意义。

上述翻译的五个特性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它们同时对汉语文化词语的英译活动施加影响。

三、汉语文化词语英译

语言词汇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文化词语的英译,不应局限于其表层涵义,或者是某一方面影响下的深层涵义,而是应该从翻译的五个特性出发来分析一个文化词语的英译过程。

(一)社会性

社会性视角下的翻译活动不仅体现了译者本身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的不同,还体现了文本所处的不同民族习俗观念的不同。以商标翻译为例,若想将本国的产品成功地推向海外,就要了解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习俗观念、生活习惯的差异。如我国曾经的“金鸡牌”闹钟在国外很受欢迎,但是它的商标名却不尽人意,因为“Golden Cock”在我国社会认知下普遍认为是“公鸡”,代表着破晓前的力量,而在英美等国家,“雄鸡”常常被认为是“雄性器官”,因此,在翻译时应尽量避开。要想将产品推销出去,就要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如香港品牌“金利来”领带,英文翻译为“Goldlion”,在英文中,Gold是黄金,代表富贵,Lion是狮子,代表力量和勇气,很符合西方人的喜好。这就是翻译的妙处。不同社会、不同民族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风俗习惯、信仰等都有差异,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差异,才能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汉语词语翻译成备受读者欢迎的英文。

(二)文化性

翻译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形式,不能局限于语言层面词语本身的意义,更要考虑其特有的文化语义。如《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其译本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方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例如:

黛玉:“你们瞧,孙行者来了!”(第四十九回)

译文一:“Look,here comes the Monkey King!”

译文二:“Look,monkey!”

“孙行者”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经典形象,是家喻户晓的美猴王,在这里用以指调皮勇敢的年轻人。译文一将其译为“the Monkey King”,很形象地保留了中国文化色彩。译文二则将其直接翻译为“monkey”,这说明译者自身的文化理解是正确的,知道孙行者代指的是猴子,但他用一个普通形象来代替这个特有形象,中国文化的内在信息便消失了。

翻译的文化视角对于翻译活动有很大的影响,要想准确翻译这些具有文化特性的词语,译者首先要了解源语言文化,并将其很好地与译入语相连接,使译文传达出正确的信息。

(三)符号转换性

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系统,由一系列的特定符号构成,这些所谓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一定领域的思想、认知成果、意义体系和价值观念,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特色。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且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特殊的词语,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等,如何将这些词语通过翻译转换成使西方读者易于接受的文化符号,是翻译者要考虑的问题。翻译符号转换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外政治文化交流,所以必须谨慎而为之。下面结合几个特有名词来讨论一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能简单地翻译为“the Three Represents”,因为在英语语言符号体系中,这种多次重复并不被接受。当时外国通讯社给出了一个大众化的译文“Three Representations”。只有正确理解符号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转换。符号转换性意味着在源语言符号体系中常用的文化词汇应正确无误地与译入语符号相对应,并符合译入语的习惯。比如,将虚拟经济译为“the virtual economy”就很不恰当,因为在译入语的对应符号中没有这个含义,这个词组代表的是虚拟游戏中的经济,这样就会因为符号转换不明造成西方经济学家的误解。符号转换性要求译文要考虑译入语的习惯,尽量与译入语形成对应关系,实现译入语读者与原语读者理解的一致。

(四)创造性

翻译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机械对应,也不是凭借译者的主观意向随意创造,而是基于理解源语言文本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的创造,使其译入语文本更加通俗易懂,更具有合理性。汉诗英译最能体现翻译的创造性,因为无论从题材、格律还是内容来说,想要让英美读者理解一首诗的方方面面,就要进行适当的创造。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许渊冲将其译为“Seeing Meng Hao-Ran off at Yellow Crane Tower”,庞德将其译为“Separationon the River Kiang”。从这两句译文可以看出,许渊冲是完全直译过来的,中规中矩,我们一目了然,但是对于译入语读者来说就未必能体会到这句话的韵味。而庞德的一个“separation”就很好地表达出了离别之情,译文短且精确,这就体现了一个译者的创造性。又如“美人卷珠帘”,洛威尔将其译为“Beautiful is this woman who rolls up the pearl-reed blind”,宾纳将其译为“How beautiful she looks,opening the pearly casement”。这两句不同的译文,对“珠帘”的翻译理解有所不同,洛威尔用“pearlreed blind”表达出了“珠帘”在中国古代象征着女子在深闺中的贤惠形象;而宾纳并没有保留此意象,仅以“pearly casement”代替,只能表达出原诗的基本含义。由此可见,创造对于翻译活动来说非常重要,在基于原文的基础上,适当的创造性给予翻译活动更多的灵动性,使译文更加准确,更易于接受。

(五)历史性

翻译的历史性主要体现在不同时期的译者翻译同一语篇时因自身所受到的影响不同,导致了最后不同译文之间呈现出历史性差异。再就是译文文本所具有的历史属性在翻译过程对翻译结果造成的影响。中国历史悠久,厚重的历史知识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化吸收、融会贯通的,这对一个译者来说,在理解某个译本的历史因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如《孙子兵法》: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格译:The first of these factors is moral influence;the second,weather;the third,terrain;the fourth,command;and the fifth,doctrine.

林译:The first is the way;the second,heaven;the third,earth;the fourth,command;and the fifth,rules and regulations.

“道”、“天”、“地”、“将”、“法”都是孙子独创的军事用语,历代注家的注释很多,却各不相同。译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选择不同的注释来完成翻译工作,翻译出来的译文也会具有相应注释的历史性以及译者所处时代的特性。格里菲斯是以清代孙星衍、吴人冀的《孙子十家注》为准,而林戊荪先生参照的是吴如嵩、吴显林注释的现代汉语本《孙子兵法》。因为所依据的译本不同,他们对《孙子兵法》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格译的更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反映出了“道”所指的是道家的思想,“天”囊括了万象,“地”指的并不单单是土壤,而是地貌地形的多变,“将”即将令,“法”为规律。

翻译的历史性体现在作者创作的历史时代不同,译者阐释的历史注释不同,文本语言所具有的历史属性等方面。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要多方面、全方位思考,才能翻译出准确的译文。

四、结论

综上所述,翻译活动五个方面的特性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语言符号,结合语言背景、语言结构以及语言意义,构成了一套固定的语言符号系统。多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便体现了翻译的符号转换性,需要符号之间有其固定的对应关系,然而这个关系的正确与否,同时又受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制约,这三个特性既彼此独立,又可融为一体。无论从译者的主体地位,还是译本的属性来看,历经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的变迁,这两个变体都具有相应的历史意义,而其所处社会又会形成一套固定的观念模式、生活习惯,对这两个变体在翻译活动中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汉语文化词语的翻译就是向世界传递华夏民族的文化,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加以理解与考虑,大胆创新,同时又要尊重源语言与译入语的文化差异,尽可能地适应其文化特性、历史特点、社会因素,将其涵义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让中国的文化闻名于世。

[1]格里菲思.孙子兵法——美国人的解读[M].育委,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2]Pound,Ezra.Poems and Translation[M].New York:The Library of America,2003.

[3]Warren,R.(ed).The Art of Translation;Voices from the Field[M].Bost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1989.

[4]Yang Xianyi&G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Z].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3.

[5]傅朝.《孙子兵法·计篇》译文献疑——兼论古代学术论文的今译[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4):32-36.

[6]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7]况新华,曾剑平.论文化取向对翻译策略的制约作用[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3):154-157.

[8]李学晋.谈英汉互译中的创造性[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2).

[9]莫成凡.创造性的不同称谓及其翻译[J].上海翻译,2006(1).

[10]任生名.杨宪益的文学翻译思想散记[J].中国翻译,1993,(4):33-34.

[11]孙慧怡.翻译·文学·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2]谢桥.“科学发展观”英译探微[J].中国翻译,2009(1).

[13]许渊冲.译诗六论[M].中国翻译,1991(5).

[1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5]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489.

Exploration on Chinese-English Activities of Cultural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Features

LI Ling-wei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Liaoning Dalian 116029,China)

The production of the language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pread of the culture.In the course of presenting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the cultural,social,creative, and historical features as well as symbolic transformation in translation all have an effect on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ctivity.It makes the activities of translation transmit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more precisely to explore the Chinese-English activities of cultural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se five translation features.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cultural words; translation features

H059

A

1673-2022(2015)02-0060-03

2014-12-22

李羚玮(1990-),女,山东莱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教学。

猜你喜欢
英译视域译者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