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业热现象冷思考及对策研究

2015-03-27 20:37吴琼瑶
关键词:创业者应用型院校

吴琼瑶

(宿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一、创业热的背景

大学生就业成为高校工作的重难点,甚至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创业是就业的延展,在不容乐观的就业环境中选择自主创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共同选择。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创业,从而成为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课题。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开设创业培训课程;在师资队伍上培养专业化的创业培训教师;在高校建立创业孵化园,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审批。无论在政策上还是经费上都可以看出国家所给予的大力支持。着力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增强创业实践能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动回应。

大学生创业愈来愈成为时尚的词汇,可光鲜的名声下除去成功的喜悦外还饱含着辛酸,大学生创业热成为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各个层面的关注、帮扶和支持。高校在与社会接轨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调整教育目标与培养策略,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找到人生的坐标。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热现象冷思考

1.高校定位决定大学生创业热

定位是一所高校把握自身发展目标与方向的根本,是对自身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分工和协作关系中所处地位的选择,也是自身对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培养空间的选择和确定。[1]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应用型高校应该从实际出发,以社会需要为人才培养导向,错位竞争是许多地方高校对自我的定位,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改变,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到来更使培养各类人才,在达到本科学业毕业标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不断彰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特色。

相对于985、211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处于优势地位,所以学生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稳定性职业的选择上相对处于劣势地位。同时,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家庭背景的薄弱导致很多同学对改变家庭生活物质生活水平有着十分迫切的想法,容易选择创业道路。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把培养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高级技术人才作为主攻目标,这样才能在高教生态中找到发展空间。[2]在对大学生的培养理念上,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社会形势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已经实现了由以前的职业单向目标转化为一种人才意识和思维的培养,而创新创业意识的加强无疑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

2.大学生创业热引发的问题

创业的金钱妖魔化观念。由于大学生心理尚未趋于完备的阶段,人生阅历较浅,因此在一些事情上容易有急躁、自负情绪的出现。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容易将社会上的一些负面信息纳入自己的思维之中,创业会带来一定的金钱收益,过度崇尚金钱、权利,追求物欲。

创业的盲目性。在调查中发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在求职的面试环节中由于学校的历史、名气、办学条件等问题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同样,媒体对创业大学生养猪、卖奶茶等现象的渲染使大学生错误地以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许多名校的毕业生都找不到好工作,何况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不完全了解使大学生们对自主就业没有清醒地认识。成功人士的示范作用使得大学创业者有跟风之嫌,信息传播速度快,示范作用强,容易让大学生产生模仿的念头,对成功的渴望刺激着大学生不成熟的思想,冲动型创业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创业的可行性低。创业意识的培养与社会实际的脱离是许多高校面临的共通问题。例如融资能力的不足是许多创业者在创业道路上遭遇的首要挫折。融资渠道单一,除去少量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其余的主要来自于父母亲、朋好友,很少能从金融机构获得支持。管理能力的相对缺失同样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时的劣势。以师范生为例,不乏有教学理念与知识体系的建构,但是缺少管理学知识,这导致创业者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局限性。大学生的社会关系网络浅显,从信息的获得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都不容乐观。

创业者心理素质整体不高。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由于学校的定位及家庭背景的出身,许多创业者在教育背景上相比较而言没有过硬的社交技能,并且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力,不能有效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大学生创业眼高手低,理论大于实际,盲目地相信成功、渴望成功,工作作风不够踏实勤奋,好高骛远,对市场的把握不够精准导致创业失败时易产生悲观、放弃的念头。

三、对 策

1.在创业项目选择上,注重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现行许多高校十分重视创业课程,但是仅仅是将大学生创业课程单列,没有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创业课程与专业学习的脱轨。在培养方案上也没有相应的体现。应用型本科高校注重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将创新和创业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创新意识带动创业的良性模式。

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创业观念,加强专业知识的实践性教学,是使大学生盲目创业趋于成熟的枢纽。以师范类专业毕业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从事开办学校、各类培训机构的成功几率较高。倡导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发挥专业知识的特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大学生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带入创业项目,一方面由于我们的大学毕业生有专业知识背景,可以让知识转化成财富,在擅长的领域中可以充分发挥创业的潜能,而不是仅仅凭着一腔热情进行创业,在学生的创业教育中灌输理性创业的理念。

2.在创业者心理素质上,注重心理辅导

创业心理素质在创业者创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创业大学生要对自我有客观而清醒地认识,创业者的心理素质要求在成功时能够不自负,理性看待自我,在暂时失败时不气馁,冷静分析失败的原因。大学生创业者容易在出现阶段性成功的时候盲目自信,甚至出现自负的趋势,不能正确看待自我和周围同龄人的关系。由于年龄相对小带来视野的狭窄,创业成功时,虚荣心膨胀,甚至将社会上一些负面性的观念行为带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导致创业道路不能够持续长远地发展。

同样,在出现阶段性失败的时候,容易出现消极放弃的情绪,甚至出现自暴自弃。从创业成功人物的访谈中,就可以清醒地看到很多成功人士也是不断在失败中总结教训,不断完善自我,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道路。

3.在创业理念上,注重自我定位和个性化发展

创业者将成功目标贯穿于自我个性化价值观践行道路之中,形成创业理念,他们具备独特的切入视角和相对稳定的创业心理素质,很多成功的创业者都具有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坚韧不拔和富有批判、怀疑的精神。创业环境在某种程度上给准备创业的大学生们提供了许多机会,但是,是否拥有足够的创业个性和能力是能否取得创业成功的关键,能否有一个好的判断力去选择创业机会,包括创业项目、地域的选择,在政府的政策走向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寻找商机,调整走向,还取决于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判断力及对市场的敏锐度,甚至在细节处理方式的不同。

在创业动机上不冲动、不盲从应该是在理念上需要给予大学生们所强化的理念。同样的项目,有些人可以占领市场,得益于在细节上用心。据麦可思调查显示,应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者主要分布在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中等发达地区。可见经济成熟或是高速发展的地区更能提供自主创业所需要的新的商机与发展点。[3]

4.在外部环境上,给予大学生实际的支持

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年轻、有创新思维、富有学习精神和挑战精神的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的机遇。国家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课程大力开展,创业课师资队伍不断提升,创业培训体系不断完善。

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设立各种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园给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完善高校创业课程师资队伍,有针对性地开设创业培训课程;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实现多管齐下的宣传策略,最大程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大学生的新模式,鼓励大学生实习,积累创业经验。

创业信息的选择和创业资金的来源成为大学生实现创业目标面临的主要问题。社会与高校就业服务部门应该着力打造更加权威、及时、高效的信息平台为创业者的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注重开拓创业资金的多样化来源渠道,完善信贷体系,从政府政策、金融监管、法律完善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建设,协助有创业潜力的创业大学生尽快进入市场运营,帮助有科技成果的大学生尽早实现成果转化。政府和高校还可通过举办创业大赛等方式积极搭建平台,向风险投资商推荐大学生创业项目,为大学生创业项目争取风险投资,让风险投资商和大学生共担风险。[4]

除去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帮扶也不容忽视。创业大学生由于承受巨大压力,所以要寻求合理的社会支持系统。学校、社会可以齐头并进,教师、家人在情感上的支持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尤其是在创业者心理素养方面,家庭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并且家长可以用自身力量去指导大学生,实现大学生创业的有效支持系统。学校在重视大学生创业的同时,也要对其价值观进行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以爱国敬业的精神、诚信友善的道德品质实现创业的“青春梦”。

四、结 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业热折射了当今的就业形势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同时创业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大学生创业真正走向良性轨道,需要的不仅仅是创业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全面培养。创业素养的培养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不仅体现在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上,还包括敏锐的眼光、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果断的决策能力,自信、踏实的工作作风,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过硬的创业心理素质。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现有条件基础上不断改善和优化大学生的创业环境,制定政策保护大学生知识资源的优势,在融资渠道上予以支持,同时规范体系,约束大学生创业行为,让大学生创业热可以真正解决就业问题。

[1]李敏.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思考[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5):99-102.

[2]郑冰.应用型本科院校寻突破:错位竞争办出特色突围[N].中国教育报,2011-11-01.

[3]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6.

[4]邢楠.我国大学生创业资金筹集的难点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2(1):114-117.

猜你喜欢
创业者应用型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