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中负责人的履职能力研究

2015-03-28 00:24陈友华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负责制负责人教学研究

陈友华,李 渺

(1.湖北工程学院 教务处,湖北 孝感 432000; 2.湖北工程学院 学科建设办公室, 湖北 孝感 432000)

“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中负责人的履职能力研究

陈友华1,李 渺2

(1.湖北工程学院 教务处,湖北 孝感 432000; 2.湖北工程学院 学科建设办公室, 湖北 孝感 432000)

实行“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是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它有利于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效果。推行该制度,课程建设负责人的履职能力尤为重要。负责人要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同时能够以活动为载体来“凝聚”同行。负责人履职能力的有效发挥,需要教学院系或学校对负责人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

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履职能力;高校教学管理;课程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教学质量工程中的关键要素。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实行“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

一、“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的内涵与作用

所谓“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是指由一名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的教师(即通常意义上的“教授”)来专门负责一门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建设。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组建团队,带领团队成员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实验)考核大纲和课程(实验)实施计划,选定或自编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确定考核评价形式,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提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提高计划等。“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是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它有利于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效果。

1.实行“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有利于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在实际教学中,一名教师往往需要教授多门课程。一方面,这是让教师增加教学实践经验、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经历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若一门课程长期只有一名教师教授,那么,授课教师的教学思维容易形成惯性,甚而惰性,主动更新教学内容的意识和实行教学改革的动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淡,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此外,教师还承担着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工作职能。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这些现实情况都表明,在教学管理和教师管理中需要实行“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确定专人来负责各门课程的建设,以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为专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实行“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离不开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即来源于实践并回到实践的鲜活问题。课程建设负责人因工作职责所在,须关注学科前沿,把握最新学科成果,思考如何制定课程建设长远规划、何时开设课程、如何改造经典课程、如何落实课程具体建设任务等问题。同时,团队成员在负责人的组织和引导下,也会更有针对性地思考相关问题。在这些思考中,教学研究问题自然涌现,于是,教师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进行深入、持续、系统的研究,其教学研究能力逐步得到提高。此外,负责人组织团队成员开展的课程建设交流研讨可提供给教师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可激发他们思维火花的出现和研究灵感的迸发,这也是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有效途径。

3.实行“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效果。众所周知,教学管理作为大学的主要日常管理工作之一,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督促、检查、落实日常教学、实验实践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另外,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工作日趋复杂,教学院系分管教学负责人的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然而,教学院系分管教学的负责人又都是教学和科研骨干,同时还承担着教学和科研工作,其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冲突。更何况同一学科下有很多专业领域,教学院系分管教学的负责人在自己的擅长领域内是专家,但对其他领域不一定十分熟悉。所以,对于教学管理的一些重要环节,如课程建设,就需要遴选熟悉该课程、长期担任该课程教学、对该课程有较深研究的其他教师来专门负责本门课程建设,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的效果。

二、“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中负责人履职能力的提高

从教学管理机制上看,“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是一个创新举措,其中,课程建设负责人需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然而,要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实“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负责人还须有较强的敬业精神,表现出较强的履职能力。

大学教师这个职业具有不同于其他职业包括中小学教师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工作时间和空间具有开放性。事实上,除上课时间外,大学教师可自由支配的工作时间很多,像备课、辅导、批改作业、科研等工作绝大部分是教师自主开展的。这种开放的工作方式并不代表教师工作的轻松和状态的散漫,相反,大学教师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投入远远高于其他专业人士。然而,课程建设需要教师的共同参与,需要工作时间和空间的相对集中。因此,负责人是否具有较强的履职能力,即能否把同行召集起来,并就课程建设问题进行共同研讨就显得尤为关键。

1.负责人要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

(1)负责人与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大学教师把对本学科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当作自己的使命,在他们心目中,具有高深学术造诣、忠诚于学术发展的同行专家,才是真正的权威和最有知识、最有道德的人。”[1]所以,教师在自己的学术领域里最有发言权。而学术的性质又是自由的、平等的,一名学者不应该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即使对方资历较浅、职称较低。所以,“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不是“一言堂”,负责人与团队成员之间没有类似于行政级别那种纵向关系,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提供团队成员之间共同探讨的话题和材料,促进教师共同发展,促进积极向上的“教师共同体”的形成,从而达成课程建设的良好成效。

(2)负责人与本专业其他课程建设负责人之间的合作。每一门课程都是属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门课程,即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一起,共同构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以,负责人在负责课程建设时,不能仅仅关注这一门课程,还要了解该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前后衔接关系、彼此渗透关系和相互应用关系。这就需要负责人与其他课程建设负责人进行交流合作,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清楚该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作用,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负责人与专业建设负责人之间的合作。课程建设负责人与专业建设负责人各行其职、各负其责,彼此之间要密切配合,加强合作交流。专业建设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制定(或修订)并落实专业发展规划、目标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负责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基地建设)等工作。显然,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集成。所以,两方面的负责人之间要经常交换信息,深入了解本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具体任务,共同谋划专业建设规划和课程建设规划,从而形成一种合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学习文本或载体。

2.负责人要组织多样化的课程建设活动。

(1)组织课程建设研讨。课程建设的内容很多。课程负责人首先要拿出相应的讨论初稿,如大纲的制定或修改初稿,学科新知识、新信息进入课程的计划初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启发性教学、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安排初稿,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案初稿,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资源的清单初稿等等。然后,以这些初稿为载体,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确保课程建设的实效性。

(2)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学习。当今社会是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取途径不仅仅限于课堂,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通过课外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更多。所以,课程负责人要把学生的课外学习纳入到课程建设中来,从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设计课外阅读、主题报告、参观考察、阶段检测等学习环节,避免学生的课外学习流于形式。此外,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专业竞赛,让他们在专业活动中提升自己,丰富经验。这些都需要负责人自己进行深入思考,然后再与团队成员一起探索,力争以较好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

(3)打造精品课程或精品视频公开课。打造精品课程或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共享高品质的学习资源。但是,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团队及其成员的分工与合作。为此,课程负责人首先要拿出精品课程建设的“脚本”或“蓝本”,然后组织团队成员分模块进行课程建设,相互分工合作:有的进行调查研究,有的进行资料收集,有的进行文字录入,有的进行网站建设,有的进行课堂实录,有的进行协调工作……加大数字化校园和网络课程建设力度。鼓励教师建立个人教学网站,构建网络课堂,实现学生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的移动学习,为实现师生多维互动提供优越的支撑环境[2]。

(4)打造优质课程系列。任何一门课程的建设都必须将之放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整体思考。换言之,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孤立的,它与本专业其他课程之间或多或少、或远或近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所以,课程负责人要以自己负责的这门课程为出发点,思考构建系列课程建设路线图,力争打造优质课程系列。比如,若按所学课程的分类来考虑,可分别打造通识必修课程系列、专业基础课程系列、专业主干课程系列、通识选修课程系列、专业选修课程系列等。这样,所进行的课程建设工作才更有规划性,更有针对性,也才更有效率、更有效果。

3.教学院系要对负责人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考核问题直接关涉到考核对象的工作热情、工作投入、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所以,教学院系需制订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考核办法》,其中的考核指标要体现出“任务明确,责任清晰”。同时,划拨专项资金资助负责人及其团队,建立内部管理、激励措施和同行评价的综合考核制度,形成负责人愿意在课程建设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愿意努力增强自身履职能力、愿意带动团队成员建设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的运行机制。

(1)考核内容。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过程考核主要有:是否选择了高质量教材,是否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是否组织了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是否形成了优质课程系列等。结果考核主要有:该课程教学评价是否合格,是否有自编教材或讲义,是否为精品课程,是否为精品视频公开课等。

(2)考核方式。大学教学研究活动的特点以及培养人才的工作特点均决定了课程建设的成效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充分体现,因而,教学院系或学校对课程负责人的考核不应是短期的年度考核,而应是有一定周期的中长期考核。唯有如此,才能保障负责人没有额外的外在压力,才能吸引更多有兴趣、有能力的教师专注课程建设专项工作。

(3)考核结果。考核结果记入教师本人业务档案,与教师业绩考核和津贴挂钩,并实行动态管理,即解除考核不合格的负责人,重新遴选新的课程负责人。

[1] 李立国.大学教师职业特性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1):66-71,86

[2] 肖雄,何旭明.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大学学习变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1(5):94-95

(责任编辑:张晓军)

2015-05-07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4375)

陈友华(1973- ),男,湖北广水人,湖北工程学院教务处副教授。

李 渺(1970- ),女,湖北广水人,湖北工程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教授,博士。

G523

A

2095-4824(2015)04-0075-03

猜你喜欢
负责制负责人教学研究
国家会计学院负责人名录
中国自行车协会 第九届理事会负责人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菜篮子”市(州)长负责制考核办法的通知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环保部约谈4地政府主要负责人 督促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高校基层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初探
导师负责人制的建立及作用机制研究
让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康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