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宏观经济学》精品课程网站功能的几点认识

2015-03-28 03:40叶洪涛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宏观经济学》精品课程网站功能的几点认识

叶洪涛

(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宏观经济学》精品课程网站存在功能弱化的现状,应重塑其规范教学活动、资源共享、师生互动、教学改革、在线学习等功能。为此,应从网站宣传、引导以及激励措施方面着手,使课程网站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功能重塑;教学改革

一、引言

《宏观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学科分支中的重要课程,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理论性强、学科基础性地位突出的特点。作为省属财经类院校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应服务于课程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利用经济学理论解释、分析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窗口,课程网站应该有助于教学目标实现,其功能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但从实际的运行情况来看,本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网站功能首先在认识上就有一个误区,即只是作为建设成果的一个展示平台,这种认识广泛存在于教师队伍、学生乃至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管理者中。这种认识的局限性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且不断更新的课程网站是“养在深闺人未知”,网站点击率极低,即便是展示功能也被弱化,更不用说其他功能。因此,有必要对《宏观经济学》课程网站进行功能重塑,首先在认识层面应该有明确的定位。

二、《宏观经济学》精品课程网站的衍生功能

《宏观经济学》精品课程网站具有展示课程建设最新进度、最新成果的功能,但不应该仅限于此。基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导向,课程建设也应体现这种趋势。作为课程建设的有力承载体,课程网站功能应突破我们传统的认识,以便在现有基础上充分挖掘和更好发挥其作用。

(一)规范教学活动的标尺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受众面广,授课教师多。本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并不主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模式,而是强调发挥教师个体的主导性作用和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必须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指导性标准和参考以规范教学活动,即规范化与标准化。作为课程建设载体的网站应该体现出这样的功能,这种功能也在教学手段、教学平台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进一步强化。换言之,对于《宏观经济学》课程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组织教学、达到什么样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考核内容是什么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课程建设网站提供了明确的要求,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与参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对教学活动的硬性约束。

(二)资源共享的平台

如前所述,信息网络的普及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使之在逐步改变文件式、纸稿式的管理模式。《宏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也明确要求课程材料上网,并且以之作为重要的建设质量考核的内容与标准。这使得精品课程网站几乎承载了跟课程有关的所有信息,如教学大纲、教案、电子课件、考试大纲、教学进度等材料,成为信息分享与资源共享的平台。任课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并下载所需要的教学文件与教学资料,从而大大降低了信息搜索与资料收集的成本,提高了办公效率。但实际上,任课教师对课程网站的利用率并不高,课程资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使用,这在实施上是有悖于精品课程建设初衷的。

(三)师生互动的桥梁

《宏观经济学》精品课程网站同时还应该是师生互动的有利平台。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一部分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其深入学习仅依靠课堂上的教学互动是远远不够的,还离不开课后师生进一步的交流。而这种课后互动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应该可以建立在课程网站上。具体而言,在课程网站上,教师可以通过它向学生提高课程学习资料与信息、课后的配套练习等;还可以在网站上设施“在线互动”栏目,学生就学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提问,相关科任老师会定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种功能应该能够较好地作为课堂教学在课后的延伸环节发挥作用,但在实际运行中,网站的点击率非常低,在“在线栏目”上的提问以及相应解答非常有限,表明这种功能尚未充分体现出来。

(四)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

高等教育要随着信息化的趋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动相应地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应适时而上。本门精品课程在基础课程资源要素建设的基础上,更应该把课程教学改革作为重点涵盖进去。而这一系列教学改革从方案计划设计、安排到试点再到总结调整与推广,课程网站是其重要的支撑点,应该由其发挥宣传、试验、接受试点反馈等教学改革全程的平台作用,以使改革得以顺利推行。在《宏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改革的推进作为课程建设的主攻方向进行重点建设,但网站的平台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最后导致改革实践的动态运行与网络互动的静态反差。

(五)在线学习的课堂

高等教育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课程教学的网络化和虚拟化,在国外高等教育中早已盛行。精品课程网站资源可以发挥

这方面的功能。《宏观经济学》教学虽然目前依旧是传统的课堂现场教学为主,但课程网站作为在线课堂还是可以作为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并且突破了时间、地理上的限制,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在本课程的网站上,作为建设重点内容的教学视频是必备内容,网络点击观看不受限制;同时网站也给出了许多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链接,以供学生更多途径的深入学习。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通过这些途径学习的主动性并不强,课程网站的功能并未受到重视。

三、课程网站功能重塑的对策

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学》精品课程网站功能弱化的现状,应采取措施进行功能重塑,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其在学科建设、课程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结合本精品课程建设以及网站运行的实际情况,应有针对性的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加强对本课程网站的宣传。一方面,在本课程的教师队伍中,积极宣传推介课程网站,介绍建设内容及课程进展;鼓励任课教师充分运用网站平台开展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宣传并介绍网站的功能、可利用的途径以及利用方法。通过这些工作,提高师生对本课程网站的知晓度,帮助其深入了解其衍生功能。这是重塑课程网站功能的重要前提。

二是引导教师与学生主动利用网站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由于课程教学模式体现的是“教师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关键性的引导角色,因此应充分发挥其在课程网站功能重塑中的引领作用。首先,要提高教师对网站资源的利用率。在课程备课、教学演练等日常教研室活动中,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的统一、课程考核标准等与本精品课程建设有机结合并使前者置于后者的框架内,突出课程网站的平台地位,使教师主动使用网站资源。其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网站资源的利用,将课程平时训练、相关实践活动与网站内容统一,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并利用网上资源并提供充分的指导。

三是采取激励措施,将网站的利用率与教师教学评价以及学生考核结合起来。在学生网上评教活动中,在现有评教指标体系基础上,加入课程网站利用率的相关细化指标,作为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创新程度方面的考核,激发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的动力。对于学生而言,在引导的基础上,可将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作为学生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比如,在“在线互动”栏目下的提问、对课程网上课外习题的使用情况等纳入平时考核成绩中。

总体而言,《宏观经济学》精品课程网站还远不完善,其功能远不止我们目前所认知的程度,还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课程网站功能的重塑,将极大地提高本课程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使其成为教与学的一个真正的公共平台。

参考文献:

[1]赵泽林,阎占定.论高校精品课程的优化建设[J].社科纵横,2012,(2).

[2]刘川.高校精品课程使用效益的分析研究——以江西省本科院校为例[D].赣南师范学院,2012.

[3]董洪日.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及走向——兼谈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

猜你喜欢
宏观经济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宏观经济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MBA宏观经济学[HT19.H]教学理念的多维视角探讨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高职高专院校护理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国家精品课程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