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03-28 04:30李玉霞
关键词:课件师生化学

李玉霞

(淮安市第一中学初中部, 江苏 淮安 223002)

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李玉霞

(淮安市第一中学初中部, 江苏 淮安 22300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形成深刻的记忆,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拓展了教学平台,有利于完成抽象的理论演绎、危险的实验操作,更有助于演示化学知识的普及和运用。但它也有局限性,在化学教学中要正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化学教育运用;效果;局限性

0 引言

中学化学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但该门科的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化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化学观念和化学技能。传统的化学教育手段局限于教材、黑板、挂图、模型和简单的实验器材,明显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教育需求。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化学教学成效,本文略作粗浅探讨。

1 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及功效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置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某一个化学现象的发生引起的人们日常生活中环境的、科技的、社会的变化,从而由此引入教学内容。如在讲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课时,笔者采用播放录像的方式导入教学情境,学生很轻松愉快地学习到了二氧化碳的知识,还就温室效应展开激烈讨论。再如,在做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实验前,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几个小朋友一起吃饼干,小丽看到包装袋里有一个小纸包,好奇地打开看看,结果不小心把纸包里的东西弄到眼里了,非常难受,立刻要用水冲洗,而小红说要先用棉签擦掉然后再冲洗。学生看完动画就产生了很多疑问,小纸包里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用棉签擦掉再用水冲洗?如果直接冲洗会怎样?在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的同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思维也随之活跃。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绎抽象理论,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难点。因为初中生的年龄小、社会阅历少,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较低,因而对过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起来较为困难。一些化学变化过程不是很直观地表现,用语言讲解、挂图、幻灯等教学方法无法演示这个过程。但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充分演示,帮助学生全面、准确、清晰地感受变化过程,从而正确掌握这些知识。例如,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微粒》中,关于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氧化汞分解微观过程的内容,如果完全凭语言讲述,学生很难理解;笔者用FLASH动画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分离、组合、聚集等各种情况,把抽象的微观事物变成形象的直观事物,让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微观世界,从而顺利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该课中关于原子的结构一课,也可通过该动画,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更加形象、更加深刻。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危险实验,可以有效避免对师生的伤害。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在课堂上不能直接演示,如果通过录相教学,就既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又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录像演示实验,还可以纠正实验操作错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例如浓硫酸稀释实验,课堂上老师一般都是演示正确的操作,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讲解,对浓硫酸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热量使硫酸液飞溅的情况,只能通过语言描述。如果用录像进行演示,就可正确掌握实验操作规则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改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必要手段。如在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的教学活动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生合作学习设计,笔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前先指导几名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并担任课题组组长。课题分为三类,分别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有机合成材料。然后,组织班里的学生自愿申请所要参加的课题组,由组长带领组员进行阅读教材、分析讨论、提炼知识要点,在网上收集资料制作展示课件,编排展演程序;教师及时跟踪指导各组活动,得到认可后的课题组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演。这种教学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和乐趣。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平台,有助于师生课外沟通交流。互联网的普及,实现了信息的及时传输。老师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等多种实时通讯系统,将教学课件或各类资料发布,让学生随时都可以下载查阅学习,方便学生的预习、复习和查漏补缺。对一些疑难问题,也可以在群里实时讨论,或者通过邮件等方式答复,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总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化学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的更多时空,扩大师生交流渠道,拓展教学平台。

2 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局限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带来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它在教学中发挥了强大的优势。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完全代替实验。学生通过学习,要具备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掌握正确的实验手段,进行验证和研究化学知识。实验永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用它来完全代替现实的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模拟试验实是在十分理想的条件下进行的,而真实实验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实验条件的微妙变化都可能带来不同的实验结果。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实验,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以弥补真实实验教学的不足。

2)多媒体课件信息量较大,学生完全接受有困难。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在很集中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示丰富的知识信息,虽然教学容量明显增加,但也要注意到,学生被动接受大量的知识的同时,减少了理解思维活动时间,多媒体成了灌输机,学生对过多的知识信息如果消化不了,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过分追求信息技术运用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过多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学生容易被各种眼花缭乱的图像和声音吸引,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反而干扰了对知识点的学习。

4)人机交流呆板,缺乏师生情感沟通。有些信息教育技术局限于人机交流,不能对学生进行较好的情感教育而培养学生的情商,不能较好地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3 在化学教学中正确把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1)把握好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是最基本的学习研究方法,观察映象是辅助学习手段。很多概念和原理的阐释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所以,教学中要处理好传统的化学实验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关系,要将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媒体相结合,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选择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或是多媒体模拟实验。

2)把握好容量与质量的关系。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一定要兼顾到教学信息容量和课堂教学质量两者的相互适应性。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难易程度,科学合理设计,最大限度地方便学生阅读、观察、思考、讨论、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把握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要根据教学进程,选择最有利的时机,用于最需要的关键处,不要为“装饰”课堂而用课件。化学的科学原理性很强,制作化学多媒体课件要注意科学原理正确,语言表达严谨,资料运用翔实,操作演示规范,确保课件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还要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4)把握好教学与交流的关系。教与学是师生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是基于情感的接触和交流。情感作为师生间的一种纽带,是教育的灵魂。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的情感交流互动,但是化学教学因其特殊的知识内容决定了师生情感交流途径的广泛性。把书本知识和日常生活知识结合可以获得认同感,把课堂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结合可以培养协作精神,利用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新鲜好奇的学习动力,等等。师生情感得到充分交流,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高涨,化学教学也就自然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倪宏伟.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6).

[2]杨才.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化学教育相结合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

[3]黄紫洋,等.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11(2).

[4]郑宇雷.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化学教学[J].学周刊,2012(1).

[5]朱小蔓.道德情感教育初论[J].思想理论教育,2001(5).

[6]任瑞仙,张敬环.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情感交流[J].中国远程教育,2004(5).

[责任编辑:李强]

2014-12-29

李玉霞(1975-),女,江苏淮安人,中教一级,主要从事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研究。E-mail:hysyldy@126.com

G633.8

:A

:1671-6876(2015)02-0171-02

猜你喜欢
课件师生化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奇妙的化学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麻辣师生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