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美人性的诗意表达——霍建起电影的美学风格

2015-03-28 14:35田华
关键词:小莫刘烨邮路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33(2015) 05-0022-04

doi:10.3969/j.issn.1009-4733.2015.05.005

[收稿日期]2015—01—30

[作者简介]田华,女,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影视美学。

诗意的语言必然离不开诗意般的环境,画面色彩的处理犹如一个个梦幻般的景象,美好而又多想身临其中,去触摸那泛着淡黄的树叶,去聆听小桥流水般的声响,去回味温馨而又美好的感觉。这一切都在霍建起的影视作品中可以寻找到他们的身影,虽然偶尔也有酸楚的回忆但又给人留下了多么美好的印象。

“如果说陈凯歌、张艺谋的电影像精致的人文诗,足够深沉韵味,但不够平实素朴;如果说黄建新、杨亚洲的电影像现实都市小品.非常平民自然,但不够诗意优美,那么在当代中国电影导演群体范畴中.真要寻找一个能同时在电影中兼具诗乐之唯美、平民之质朴的导演,恐怕非霍建起莫属了。”这或许恰到好处的印证了霍建起唯美的影视创作风格。

一、《那山那人那狗》:纯美人性的诗意表达

“后五代导演”是后人对霍建起影片风格中族群分类的一个特殊分支,也可以说“后五代导演”属于霍建起,而这份标签也成为了霍建起的专有“财产”。与第五代导演创作风格相比较,“后五代导演”没有史诗般创作的源泉,也没有第六代导演追求的自我表达,他所追求的是从平常人和普通人的视角诠释生活的含义。

1998年,霍建起开始执导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并且该片还获得了1999年全国金鸡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男演员奖,影片中如缎如锦的青山绿水,如景如画的水车、稻田、羊群让观众完完全全享受了一番视觉的盛宴,而这份盛宴的主要内容就是影片的画面。在故事叙事手法上,《那山那人那狗》并没有过于复杂的故事主线,而是将邮递员翻山越岭送邮件作为影片的主线索,并在主线索的背后添加了特定的爱情故事。当刘烨饰演的儿子跟随父亲遇到心仪女孩并和女孩相谈甚欢的时候,父亲似乎看到了年轻的影子,而家门前那段造型别致的拱桥仿佛又成为了刘烨有青涩到成熟的分水岭。

桥,在《那山那人那狗》中格外抢眼,此时这里的桥不仅连接了家门的内外还成为了一种情感的象征。1995年,霍建起导演创作了自己人生中的首部电影《赢家》,在这部影片中,霍建起尽力使每一个画面都能够感受唯美的影子,但是却无法摆脱手法上的单一,也无法完全用镜头深刻诠释情感,所以《赢家》表现的爱情令人感动,令人内心为之一颤,但《赢家》的画面美感却没有成熟的标志,画面中的生涩和刻意的营造唯美手法多少又让这部影片略显遗憾。1998年,霍建起执导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影片中大量对当地优美景光的拍摄为这部影片增色不少,邮路漫漫,充满的是无尽的孤独和人生迷茫的追求,在这条鲜有人走的邮路上,一条狗成为了能够排遣寂寞和夜晚孤单的重要交谈对象。然而,在霍建起的影片中,漫漫的邮路依然是优美风景始终陪伴左右,或许这正是霍建起导演想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淡化这种质朴的人生追求,进而来消除因为路途的遥远和艰辛对人性的折磨吧。

霍建起的唯美手法在影片《那山那人那狗》中得到了最完美的展示,如果说拍摄地的风光本身为唯美增色不少,那么霍建起蕴含在影片中的特殊真挚情感又对这种唯美进行了更好地解读,恰到好处而又不失新意,这种唯美手法的运用在影片中已经可以真切感受到霍建起导演已经对唯美手法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画面美往往是表象的,而隐含在画面背后的唯美才更令人回味。在影片中,花枝招展的山村姑娘是那么的纯洁,在金黄的田野中显得那么娇柔可爱,美丽而又动人。夜晚的篝火,舞动的山民,悦耳的敲打声处处体现了宁静山区的这份热闹终究属于他们。可是,在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外界的向往和渴望似乎并没有过于强烈,他们常年生活在大山深处,鲜有与外界的广泛联系,如果有也几乎仅限于父子二人常年如一日的信件,正是这种隔离才使这里的山民从骨子深处有一种至真至纯的美,这种美是心灵美,这种美更是人性之美。

刘烨饰演的邮差儿子是唯美的,尽管父亲工作的原因导致他从小就缺乏父亲的关怀和疼爱,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刘烨那句“走了一辈子邮路,今天您就享受一次吧!”是如此的温馨,当父亲将头深埋在刘烨的后背上偷偷哭泣的时候,我们从画面中看到的不仅仅是葱绿的山水背景、转动的水车和流淌的河流,此时此刻最唯美的画面无疑是父子携手送信的感人画面。唯美,顿时超越了单纯的画面美感,更是走向人物内心,与情交织融汇。大山的闭塞和隔离使这里的人们极少收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但正是这一特殊的客观环境才是这里的山水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美感,不得不说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霍建起用独有的电影语言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机器时代文明下诗意搬的生活真谛,这是一种电影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影片在叙事结构手法上可谓是独树一帜,别具匠心,导演霍建起并没有采用此类题材常用的回忆录或者借助重特大事件来组织影片内容,从始至终,从父亲送走儿子到最后母亲桥头期盼丈夫与儿子平安归来,影片整体采用了跟踪记录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邮路的每一个细节。这些细节在影片中所传递的信息是丰富的,又是耐人寻味的。

阿黄,一条陪伴父亲深山送信的狗,如今又要继续履行使命,陪伴儿子继续送信。在整部影片中,剧情始终是在平淡的节奏中度过,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更没有曲折离奇的悬念设置,从头到尾完整纪录了邮路上的艰辛与烦恼。当刘烨饰演的儿子随父亲外出送信的过程中,霍建起导演用独特的电影语言和叙事结构阐述了机器时代与原始文明的矛盾冲突,同时也为观众展现了儿子的心路、邮路的变化历程,个中的细节又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感人。

有人说,机器时代带来的文明让传统的美没有了存在的空间,但是在《那山那人那狗》中这种假设似乎并不存在。当儿子问父亲为何不坐山下的汽车送信时,父亲的“那样就没有了情味”的回答至今回荡在耳畔。原来,影片并没有否认机器时代的便利与益处,而是希望父亲所代表的传统文明和诗意生活能够在这万重山中可以更好的保存下来。霍建起导演对这一问题的揭示充分借助了电影语言镜头予以最清晰、最准确的刻画与描绘。他将这一矛盾分别寄托在父亲与儿子的身上,父亲象征着传统,或者说是保守,儿子象征着开放,或者说是希望,传统与保守的矛盾没有在静止的画面中停止,而是在行走过程中随着父子的对话逐渐的交代了出来,这种连续性记录方式有效的避免了影片节奏变化平缓带来的沉闷,瞬时让影片有了一份人情味,当然,这还不是记录式叙事结构的全部。在影片中,儿子与山姑娘的相遇又为影片增添了一份惬意与美感,虽然有的观众认为这是导演霍建起借助第三者再现了父母当年相识、相爱的历程,但与其这样不如说这是霍建起希望刘烨饰演的儿子能够将这份唯美的爱情延续下去,传承下去,这也许能够为他今后枯燥、寂寞而又孤单的邮路生涯添加一点欢声笑语吧!

《那山那人那狗》的唯美象征着霍建起导演的完美起步,如果说《赢家》让他对唯美创作的风格形成起到了铺垫作用,那么本部影片则是霍建起导演将画面美与人性美做到了完美融合,更可以说成为了霍建起导演唯美创作风格形成的标志!唯美的画面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享受,而唯美的心理又让观众内心接受了心灵与人性的洗礼,霍建起导演将画面与人性流露出来的唯美巧妙融合于一体或许才是唯美的本质吧!

二、《台北飘雪》:海峡两岸的诗意爱情

翻开霍建起导演影视作品一览表不难发现,在题材上爱情占据了半壁江山,影片中《生活秀》的来双扬与卓雄州的爱情是凄美的,而对于忠实记录邮路旅程的《那山那人那狗》中刘烨饰演的儿子与山村姑娘的爱情虽没有直接刻画但带给人的想象又是何等的美好。

诸如此类的爱情在霍建起导演的作品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爱情作为永恒的话题历来被诸多导演认为是构建影片结构的主要叙事线索,更是推动故事向前发展,连接剧中人物复杂关系的纽带。但是,我们还要清晰的看到,霍建起导演的作品中,爱情似乎没有轰轰烈烈,更没有惊天动地,他所表现的是普通人之间的爱情,这份爱情是纯洁的,是可以被观众久久无法忘却的。不过,作为地域上的跨界爱情电影,《台北飘雪》的故事结尾一切尽在意料之中但又多少让人感到意外。

霍建起导演的作品《台北飘雪》讲述了一个喜欢唱歌的青岛女孩在嗓子失声后一个人来到台北“躲避”纷扰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女主人公MAY在嗓子失声后一个人静静地来到了台湾,然而到了晚上,面对喝的酩酊大醉的MAY,男主角小莫搀扶着她来到了街上朋友开的一家旅馆,并将她安顿好后才离开。或许到了这个时间点,一些观众对影片中的爱情仿佛有了大致判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MAY的好友和娱乐报的记者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她的踪迹,依然爱恋前男友的MAY最终再次折服在他的怀抱中,虽然小莫的真心付出已经被MAY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但是由于地域的原因,因为层级的原因,MAY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台北,只是在离开的那天早上,原本答应前去送行的小莫并没有按时出现。小莫的痛苦在影片中并没有过多的表现,这或许正如面馆老板娘所说“你们不是一路人,人家只是来这里暂时躲避一阵,你不要抱过高的期望”。面对老板娘对小莫的劝解,小莫也只是稍微摇了一下头,因为对于他而言来自对岸的MAY才是他最喜欢的人。

在影片中,跨界爱情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暗示并不多,也没有太多的线索可以去仔细分析两岸青年男女爱情的归宿,仅从《台北飘雪》中我们依旧可以在常规的叙事过程中抓住爱情的线索。“当台北飘雪的时候妈妈就回来了!”台北飘雪,从气候上来说可能性为0,但是小莫却将其铭记于心。最后当火灾发生后,消防队员喷洒泡沫的时候,那犹如雪花的泡沫让小莫似乎联想到了什么,在精神意志的支撑下,小莫还是离开了这片他生活与工作了许久的地方,转而去寻找自小就离家出走的妈妈。

尽管从霍建起导演的影视作品表中我们不难发现爱情题材的电影占据的部分确实比较大,但是涉足海峡两岸情感内容的影片还是非常匮乏的。从影视拍摄的范畴角度来看,霍建起导演的《台北飘雪》是对他整个素材体系中的一个补充,但还不能成为主要的组成部分。而反观《情人结》《生活秀》《蓝色爱情》等影片,霍建起均非常巧妙的借助影视语言将主人公身上的情感纠葛刻画和描绘的淋漓尽致,虽然《生活秀》的结局是凄美的,是值得人们反思的,但是影片中对生活秀的诠释又比较形象、全面地揭示了一个真实的场景,一个真实的人,一份真实的爱情。

《台北飘雪》在故事的组织方式上采用了典型的时间顺序结构,将MAY与小莫的爱情邂逅做了较为丰富的介绍,或许正是剧中人物身份的差异,这份爱情从一开始注定就不会开花结果,这一点符合故事的逻辑结构。然而,对于影片而言,尤其是对霍建起导演的创作风格来看,结果似乎都会出人意料,但是在这部影片中一切都是现实主义在左右着剧中人物的命运。对于一向以擅长描绘唯美爱情的霍建起导演而言,这种有唯美回归现实的转变与中国电影发展的背景密切相关。

在现代,唯美的爱情或许只会出现在理想与梦想的影片中,现实的残酷让这份唯美与现代的融合过程中多少有点尴尬和不和。面对梦幻的唯美与残酷的现实,霍建起导演最终还是将自己的创作风格与现实逐渐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回归,但却不意味着唯美电影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

说《台北飘雪》是一部具有小清新特质的影片或许会令一部分人感到不解,影片中对小莫与MAY的爱情故事阐述从表面上看是地地道道的爱情片,然而正是这份“地地道道”的爱情才让得这两个年轻人不为世俗、不为物质所左右,正是因为了这份纯洁的爱情,犹如雨般湿润,犹如含羞待放的花骨朵,小莫才与MAY的爱情具有了想、清新脱俗的感觉,是那么的一尘不染,皎洁无暇。

文艺片在表现主题的过程中侧重借助唯美的画面和动情的语言营造一种若即若离的朦胧之美,在结构上没有太多的辅线去干扰主线的表达。小莫对MAY的追求是纯洁的,没有太多言语上的表达,更没有丝毫肢体上的接触与融合。当小莫发烧躺在床上,而MAY的主动并没有让小莫有进一步的想法,正是这种纯洁的肢体很大程度上增添了影片唯美和清新的感觉。面对世俗纷扰,MAY的刻意躲避仿佛为小莫的追求添加了法宝,而随着剧情的慢慢深入,随着小莫对MAY的逐步了解,或许在小莫的心理他已经真切的感受到两人在一起的机会微乎其微,尽管如此,小莫依旧给予MAY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疼爱。当然,小莫也有抗争,也有自我情绪的外在发泄,当他孤单、痛苦的时候酒或许能够让他保持暂时的冷静。桥面上,终于小莫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无法欺骗自己的感情,他将拳头挥向了那个八卦记者。此时此刻,小莫的角色产生了重大变化,或许我们可以认为正是由于桥面的这次“争斗”让小莫成熟了起来,从一个小清晰向一个真正的男人进行了完美的过渡或者转变。小清新的爱情历来会被认为纯洁、干净,小清新的角色似乎总是与时尚、青春、稚嫩画上等号,而殊不知当真正的小清新成长起来的时候,结果往往会令人出乎意料,影片中当小莫挥拳的一刹那,他的人物角色再次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对爱情始终抱着一种默默无闻的态度,相反这次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成长。在影片中,小莫并没有向成诺给MAY那样会来帮她拉行李,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很简单的拒绝本身已经说明小莫已经放弃了对MAY的爱情付出,此刻的他终于成为了一个男人。

小清新同样也具有成长的过程,在《台北飘雪》的最后,当消防队员喷洒泡沫灭火剂的情景被霍建起设计的是如此的完美。台北不会下雪,但是台北同样具有爱,泡沫构成的“雪景”让小莫坚定了寻找母亲的决定,尽管MAY在某一天又回到了那个她曾经生活过,曾经付出过爱的地方,可是此时此刻的情景已经与之前是那么的不和谐。当清新碰上文艺,画面便具有了唯美的感觉,美术出身的霍建起把这种结合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清新与文艺片的融合在整个影片的发展历程中并不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同时小清晰影片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也会在简单的叙事手法中被贴上时尚、稚嫩和纯洁的标签,虽然会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清新之感,但随着影片事件的深入,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稚嫩也往往会成为束缚他们成功的障碍。不可否认,小清新似的文艺片也同样讲究画面的美感,也常常通过对画面进行特意的设计补充情节上的单一,但是文艺片与清新的融合在影片的结构上所进行的事件阐述又似乎缺乏了一定的力度。因此,在影片中清新与文艺的融合线路常常伴随着争议向前走下去。

猜你喜欢
小莫刘烨邮路
36万里山区邮路云和月——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赵明翠
善意的回馈
“跑”在一条“扶贫邮路”上
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
『制服』CP
勿以恶小而为之
刘烨作品
刘烨:不断挑战自己
刘海
葛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