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社论鉴赏系统及其评价机制研究

2015-03-30 21:35孙咏梅,王燕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国日报社论资源

作者简介:孙咏梅(1963-),女,黑龙江大庆人,教授,从事二语习得及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王燕(1967-),女,黑龙江大庆人,副教授,从事二语习得及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大庆师范学院人文社科基金研究项目(11sk13)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国日报》英语社论语体特征研究”(115540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063(2015) 05-0084-04

收稿日期: 2015-01-08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5.05.019

评价是关于人际意义的语义系统,它分为三个子系统即态度、介入和级差,态度分为情感、判定和鉴赏三方面。评价理论已广泛地运用于话语分析领域中,最早将该理论应用于话语分析领域的是White(1998),他研究分析了报刊语言的评价系统 [1]。就文本的鉴赏资源研究来看,国内学者施莹弘在英汉社论的对比分析中把鉴赏资源作为研究内容之一作了数据分析 [2],赖平和剡璇分别对外交语篇和科技语篇的鉴赏资源和评价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3-4],目前对英语社论进行集中的鉴赏资源分析和探讨的研究还不多,尤其是对《中国日报》社论中鉴赏元素和种类、实现方式及分布的具体研究还很少见。

本文以语言评价系统中的鉴赏系统为理论框架,选取《中国日报》发表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总计15篇,总字数约为16000字的英语社论为语料,系统分析《中国日报》社论中的鉴赏元素、鉴赏种类及实现方式和分布情况,以拓展评价理论的应用领域,并为作者写作提供借鉴,为读者深入体会社论文章提供指导。

一、鉴赏系统简介

马丁等人的语言评价理论中的鉴赏是对事物、过程、事物的状态及自然现象的评价系统。与其他态度资源相比,赏鉴系统更为客观。它可分为三个子系统即反应、组成和评估。反应是有关人际意义的,描写读者对语篇在情绪上的影响,在反应这一范畴里,作者依据产品或过程的影响或质量来进行评价。如有关影响的有arresting,monotonous; dramatic; dull,uninviting,stunning等,有关质量的有lovely,splendid,attractive; ugly,plain等。“组成”是指对产品和过程的成分进行评价,目的是衡量其是否符合结构构成的常规。就文本来讲,组成是对整个语篇的评价,是对其复杂性和细节的评析。如有关平衡的有symmetrical,unified,unbalanced,harmonious,discordant,incomplete,有关复杂性的有precise,intricate,convoluted,simple,simplistic等。评估(价值)是根据各种社会常规来评价物体、产品和过程。在对报刊话语的分析中发现,其主要的价值是有关社会意义或显著性(salience)的价值(某现象是否significant,important,crucial等),以及有关危害(某现象是否dangerous,unhealthy,damaging等) [5]。

总体来看,反应和组成分别从影响和品质、平衡性和复杂性的角度对人或事物的美学特征进行欣赏和评价,描述有关素养、特质、潜力及构建方面的主观体验和评判,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联想和效果。在《中国日报》社论中,作者以新闻事实为依据结合新闻背景、文化历史等进行分析评论并表达观点,因此对英语讨论的“鉴赏”往往与主观感受、个人情感及人物行为相关。《中国日报》社论中的“鉴赏”,实际上是对新闻事件所蕴含的合理性、公正性等进行的批判性的审视过程,作者通常在其中融合对新闻事件的相关知识的沉淀及其对社会价值的思考和判断,具体表现为对新闻事件或人物的“品质”“影响”“平衡性”和“复杂性”的描述、审视和评价。

二、《中国日报》社论鉴赏资源种类及实现方式

要对文本的鉴赏资源分析就要首先厘清作者的写作对象也就是对鉴赏元素进行分类和剖析,通过对本研究所选取语料的分析发现,《中国日报》社论所涉及的鉴赏元素主要有政府声明、人物行为、不公正现象、外交关系、政治体制、热点现象等。社论作者就是对这些鉴赏元素进行判断、评析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下文将对《中国日报》社论中出现的品质、影响、平衡性和复杂性几种鉴赏资源及实现方式进行分析。

1.品质

“品质”的内涵涉及人或事物的特征、品位、素质和能力。《中国日报》社论中的“品质”主要对应的鉴赏元素是人物行为,也就是对某一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或是普通民众的重大成就、重要业绩的褒扬和赞誉;其他鉴赏元素,如对政府声明和政策也会出现“品质”鉴赏资源但数量较少。对人物行为品质中出现的“品质”非常典型的如The unsung heroes who built nations一文中作者表达对修筑美国铁路的中国移民艰苦工作的赞扬和未被认可的遗憾。《中国日报》社论中的“品质”在语义表现方式上呈现以下特点:

“品质”表现为对人物或事物的特征的具体描述和评价。英语社论的焦点是事物、人物或现象,首先“品质”最重要的表现方式是最能集中体现事物特征的形容词、副词。如下文:

(1) It was a much belated recognition,but several descendants I talked with said it had arrived at the right time.

(2) These are all good signs.

以上两例中作者运用副词much对形容词belated进行了程度上的强化,用right表达了几名华裔对先人终于得到认可的心理满足感。例(2)中作者用了最平常的词汇good直抒胸臆,简洁地表达了对此事件品质的肯定。

其次,社论作者还常用合成词、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来表现“品质”。如:

(3) But to honor the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migrant workers who re-built the nation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there should be far greater recognition and more halls of honor.

(4) In a large part of our society,they have been treated like second-class citizens.

例(3)中的合成词re-built表现了中国劳工过去300年重建美国的伟大功绩,far greater和more则表明作者认为他们应该得到更大的肯定的观点,对中国劳工的品质进行了高度肯定,从而体现了“品质”鉴赏资源。

《中国日报》社论中的“品质”也常通过与评价相关的动词来表现,从侧面衬托人物或事物的品质,如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too,lauded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hinese railroad workers…中的laud即表现了奥巴马对中国铁路工人巨大贡献的肯定。这样的动词或词组还有applaud,praise,make favorable remark等。

2.影响

“影响”通常是作者对新闻人物或事件强烈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反应。由于社论是集中表达对新闻事实的评价和观点的一类文体,“影响”这类鉴赏资源在社论出现非常频繁,而且表现方式非常丰富,且各种鉴赏元素中均有“影响”鉴赏资源出现。为避免对读者施加过于强制性的影响力,作者的表现方式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方式有表达情感的形容词、副词和动词,如embarrassing,desperate,despair,shameless,problematic,absurd,unfair,unjustifiable,obsessed,dangerous,laughable等。

(5) What is even more shameless is that the US has not admitted any wrongdoing,but instead uses national security as a pretext to justify its actions.

例(5)内容是对美国安全局“Shotgiant”对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监听计划的评论,作者用even more shameless表达对美国政府事后不仅不承认错误,却以国家安全为借口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的强烈谴责的情感,语气非常强硬,容易与中国读者产生共鸣。

为避免过于主观以保证新闻语体的客观性,《中国日报》社论在运用显性表现方式同时也大量使用隐性方式来表现“影响”鉴赏资源,主要有反问句、设问句、带有贬意的名词、动词等。

What about James Clapper,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or Michael Hayden,the former chief of NSA and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or Mike Rogers,chairman of the House Intelligence Committee who presided over the release of the 2012 report against Huawei and ZTE,or even President Obama? All of them have been pointing fingers at China as a cyber security threat.

作者在这段评论中运用强有力的设问,列举职位由低到高的四位官员,并用一句含有强烈否定情感的动词短语point fingers at斩钉截铁的回答表明了他们都是“中国网络安全危胁论”的始作俑者,表现了作者的极度反感。作者虽然没有运用直接表达情感的词汇,但读者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作者的情感意向。

另外,“影响”还可通过与新闻事件相关其他人员的反映来表现,且这样的表现方式更具有说明力和感染力,如While people are waiting for any evidence to be presented by the US…it may be too naive for them to believe that national security is actually the real or only reason behind the NSA act.这里作者将普通民众还在等待美国政府提供证据的天真心理与美国政府冠冕堂皇的“国家安全”的借口作为对比来衬托利益集团的用心。

3.组成

“组成”涉及事物的结构和成分。对“组成”的鉴赏在《中国日报》社论中的出现方式主要是对事件中相关人物、事物之间关系的分析和评判,出现在两种鉴赏元素“社会不公正现象”“国际关系”中,因为在这类鉴赏元素中作者必须对各方关系和立场进行评述从而引出自己的观点。“组成”资源可分为“平衡性”和“复杂性”两个方面,“平衡性”体现的是社论中所涉及的各方关系逻辑组织的合理性、协调性和完整性;“复杂性”则为各方是如何相互联系与关联的。“组成”资源的表现方式以形容词及其反义词和名词等居多,为了表达需要也要运用一些体现情感的动词。如US president’s missing message in Japan一文中作者对奥巴马访日期间对安倍的二战态度未加表态一事从地区安定和国际关系角度进行了述评,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作者结论部分写了这样一句话: Obama will be sending a wrong message to the world and to Japan's neighbors,in particular China and the two Koreas,if he fails to warn his Japanese host against such acts.句中用“错误的信号”来体现如果奥巴马不对日本进行拜谒靖国神社等行为的警告则是对世界、日本的邻国特别是中国的伤害。同时,文中使用了“disappointment”“exacerbating tensions””further anger”“fueling the tensions over”“infuriated“等多个动词表达日本的行径引起周边多个国家的愤怒,这样就把各方紧密地联系起来了,使这些鉴赏资源为自己的观点服务。

4.价值

在《中国日报》社论中对“价值”的鉴赏是依据各种社会需要对新闻事件的处理方式和结果的估计和预期,对问题完善处理的价值进行全面衡量。各类鉴赏元素中都有“价值”鉴赏资源,因为作者要对所评述对象的社会意义进行评析,从而表现所关注对象所涉及的问题解决的社会意义,进而产生对有关问部门的呼吁作用,并体现社论的宣传价值,即对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产生较深远的影响。语料分析表明《中国日报》社论中“价值”鉴赏资源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首先,作者较多使用体现判断和结论的动词、表态性形容词、副词、名词以及相关小句表达对“价值”的鉴赏。这些表态性词语,通常是与新闻事件后果的严重性、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对社会的价值及某种精神得到弘扬的现实意义等相关;其次,表示未来趋势的模态词,如will,shall,would,should常用来表现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最后,社论作者也非常善于运用背景资料来衬托“价值”鉴赏资源,以避免就事论事的单薄无力。如下例:

But Snowden's revelations,of which only 1 percent has been made public so far by the UK newspaper The Guardian,will continue to prove that the US has completely lost the moral high ground when it tries to accuse others of cyber espionage,whether against foreign governments,individuals or corporations.The indictment of PLA officers is just a futile distraction from its troves of dirty secrets.

作者运用only 1 percent强调斯诺登泄露的消息仅仅百分之一被卫报公布就已经并会继续证明美国已完全失去了道德高地。Futile一词充分体现了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所谓黑客行为的控告对其要达到吸引公众眼球的目的是无济于事的。这里数量化的限制、动词及词组的运用、表现效果的形容词的修饰、有关斯诺登泄密的背景信息的引入,都强化了美国对中国控告的无力和苍白。

三、《中国日报》社论鉴赏资源分布规律

从鉴赏资源在《中国日报》社论的鉴赏元素中分布情况看,“品质”资源比较多地出现在政府声明、人物行为两种元素中,其他元素中各种鉴赏资源均有出现,外交关系、政治体制中“组成”资源比较丰富。

《中国日报》社论中引言的形式多样,可以概括为情景式、引用式、直接式等,用以引出新闻事件,多出现“情感”鉴赏资源以体现作者的情感基调。在背景介绍和结论部分则较多出现“价值”鉴赏资源,以突显新闻事件的价值。在论证部分各种资源出现频率比较均衡。总体来看,《中国日报》社论鉴赏资源出现数量由多到少的是“品质”“影响”“价值”“组成”“平衡性”和“复杂性”,与其他文体相比有较大的差别。

《中国日报》社论中的鉴赏资源在各种鉴赏元素和社论文本不同部分中出现的概率不均等,各种资源出现的数量中出现比率最高的前两位是“品质”和“影响”。从鉴赏资源的表现形式看,运用较多的为表态性形容词、副词及相应的比较级、动词、修饰语、反问、设问等。本研究的发现可以用来激发和促进英语社论读写的深刻性,同时扩展评价理论系统鉴赏子系统的运用范围和文本分析视角。但由于选取的语料的数量还有限,语料范围也只选取于《中国日报》,中国作者和外国作者撰写的英语社论在鉴赏资源的分布和实现机制上有无差异还有待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日报社论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漫画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关于社论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综述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日报》社论如何引导舆论
《中国日报》欧洲版荣获英国“最佳国际报纸奖”
汉语流行词汇英译问题探究——兼谈《中国日报》网站流行词汇英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