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书·丧葬卷》中的传统“孝”文化因子

2015-03-30 21:35崔朝辅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水族

作者简介:崔朝辅(1979-),女,河南平顶山人,博士,副教授,从事中国哲学、先秦两汉易学哲学和传统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贵州民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基金项目“《水书·丧葬卷》中的传统文化因子”。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063(2015) 05-0094-05

收稿日期: 2015-03-17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5.05.021

水书是贵州水族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水族先民留下的宝贵财富。水书用水族象形文字书写而成,反映水族先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轨迹,是水族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瑰宝。水书被水族人民奉为“圣经”和“百科全书”,至今仍然影响和规范着水族人民人生日用的方方面面。《水书·丧葬卷》是由贵州省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局、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合编,由王品魁、潘朝霖两位老先生合译、整理的一部有关水书丧葬类相关内容的书籍。依潘朝霖老先生所论:“《水书·丧葬卷》是水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集中反映了水族先民信仰世界的生死观、鬼神观以及企盼从死亡中追求永生和发展的功利目的。从《水书·丧葬卷》的条目忌戒内容来看,都是与死者后裔的吉凶祸福、兴衰枯荣紧密相连。这是后裔力求通过对死者肉身归宿、死魂安顿之后,企盼获得子孙发达的永生、家道福泽延绵的兴旺。” [1]5“《水书·丧葬卷》篇目繁多,名称离奇古怪,而且这些条目绝大多数都是丧葬的忌戒。从信仰功利上来说,《水书·丧葬卷》以及《祭祖卷》就是围绕如何安抚祖先灵魂,就是敬鬼、媚鬼、酬鬼,使其在物质上得到满足,在精神上得到愉悦,然后能欢心尽力地保佑后裔、赐福消灾。从伦理道德上来说,《水书·丧葬卷》把对先辈敬爱、缅怀、感激的孝道、赡养、送终观念糅合于其中。从社会组织结构来说,《水书·丧葬卷》把同宗血缘氏族家庭的团结、增强内部凝聚力等观念也杂糅于相关的篇目中。水族的丧葬,集中体现和反映了水族原始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 [1]5-6水族重鬼,水书中载有七八百种形形色色的鬼的名目,仅《水书·丧葬卷》一书中收录鬼的名称就达一百多种。潘先生把《水书·丧葬卷》中各种忌戒和鬼的名目归为八种类型:一是防止寿命终结带来的恐惧与祸患,如《各木》《墓木》等篇;二是防止安葬引起接连死人的重丧忌戒,如《灭门》《血鲁人》等篇;三是防止安葬引起贤达善辩人才夭折的忌戒,如《天罡缺》《引丫》等篇;四是防止安葬引起人口慢性消亡的忌戒,如《墓玄》《大败》等篇;五是防止安葬引起家财溃散流失的忌戒,如《九火》《破散》等篇;六是防止安葬引起招惹是非的忌戒,如《也腊》《沙朋》等篇;七是防止安葬引起严重疾病的忌戒,如《都居》《别富》等篇;八是防止安葬引起后代品质变坏的忌戒,如《歹牙》《计饿》等篇 [1]6-8。统览《水书·丧葬卷》一书,其中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重丧厚葬的伦理观念,以及长宜子孙的家族理念、谐和六亲的宗祖意识等,浸透了“孝”的因子,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一、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

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特色。中国古人认为,人和天地万物一样,都是由太和之气凝聚而生,气聚则为天地、为万物、为人,气散则复归太虚。如《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报阳,冲气以为和。” [3]174-175即认为天地万物是由阴阳之气和合而成。《庄子·知北游》载:“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5]559《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亦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6]142“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6]142《文子》《列子》《淮南子》等道家经典中均有类似论述。儒家亦持该论,如《易传·系辞上》所言“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汉代今文经学则以天人合一为立论基础,而其中集大成者董仲舒更以天人相比附,认为二者之间一体同构,可相互影响、相互感通。宋代学者张载则在气化论的基础上提出民胞物与的理论,认为宇宙万物均由共同的父母——乾坤之气化生而来,所以世间所有的人类都是同胞兄弟,所有的动植物及一切有机物、无机物都是人类的朋友。古人在天人合一的理论背景下,认为宇宙万物是个系统的整体,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鬼神可对活着的人们赐福降祸的理论便也由此而生。

水书的理论基础是沿袭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水族是个重鬼的民族,认为人的生活以致生命都受各种各样的鬼神操控,一年四季,甚至每一天每一个时辰都由不同的鬼神所主宰,人们要认识、了解、掌握这些鬼神的秉性、禁忌等信息,按合适的方式与它们相处,以便趋吉避凶。这种思想集中反映在《水书·丧葬卷》之中。《水书·丧葬卷》以传统干支纪年的方式,详细罗列一年四季及不同时日、方位各种神鬼的当值情况。其中所列鬼神的名称繁多且稀奇古怪,统辖范围之广也令人咋舌,仿佛它们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名为“引腊”的鬼,居于甲年、己年第一元丙寅日或己亥日的丙方和壬方;丙年、辛年第二元辛卯日、乙酉日的乙方和辛方;丁年、壬年第三元甲午日或庚戌日的庚方和甲方;戊年、庚年、乙年第六元丁卯日、第七元癸未日的壬方、丁方和癸方等等。如在该年该日于该方位安葬或向该方位逃荒,就会招致大祸临头 [1]1-8。名为“都居”的鬼,有雌雄之分,可导致病患、疾疫,盘踞申年、子年、辰年的丁丑日和戊寅日;巳年、酉年、丑年的丁未日和戊申日;寅年、午年、戌年的壬辰日和癸巳日;癸年、卯年、未年的壬戌日和癸亥日,水书先生认为,若用此日安葬、修造、嫁娶、驱鬼,将连续招来疾病。若是有人逢此日死,也会使后人遭灾;安葬逢此日,不能杀牲吊丧,若杀牲沥血,认为会酿成重丧 [1]45-48。名为“歹耿”的鬼,居于申年、子年、辰年正月、五月、九月的丙子日;巳年、酉年、丑年二月、六月、十月的己卯日;寅年、午年、戌年三月、七月、十一月的壬午日;亥年、卯年、未年四月、八月、十二月的辛丑日。如在这些天安葬能使贫富易位。此日穷人可用于安葬,富人不能用于安葬,恐溃败家财。新户去老户住地建房,认为会有大发展。生辰逢此日,认为会伤克父母弟兄,须解厄 [1]146-160。名为“大腻”之鬼,居于申年、子年、辰年正月、五月、九月的辛丑日、庚寅日;巳年、酉年、丑年二月、六月、十月的丙戌日、乙亥日;寅年、午年、戌年三月、七月、十一月的戊申日、乙未日;亥年、卯年、未年四月、八月、十二月的丙辰日、丁巳日。如在这些日子安葬,会招来口舌横祸,使家道诸事不顺达 [1]207。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水书·丧葬卷》认为人死之后并不是灰飞烟灭,而是以另一种形态继续存在,并且会对活着的人和他们的子孙后代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同时还认为万物有灵,人们生活的环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并和人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故而,人应当爱护环境、善待万物、循节令做该做的事,无所顾忌、为所欲为,只会为自己和家族招致不必要的麻烦和灾祸。《水书·丧葬卷》的这种灵魂不灭、万物有灵的系统理论和普遍联系的观念,直接承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对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再现,排除其封建迷信的成分,对研究古代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思想、意识样态等起着文化活化石的作用,应当引起相关领域学人的足够重视。

二、重丧厚葬的伦理观念

自周公制礼作乐,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以后,“孝”便以其稳固统治、谐和宗祖的社会功能,而被统治者所重视和利用。经过后世儒家和历代统治者的提倡和推崇,遂高居古代伦理殿堂之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统治并影响中华民族的思想王国达数千年之久。而重丧厚葬的伦理观念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古人重视对死后生活的打理安排源于最初灵魂不灭的思想,他们幻想着亲人或自己死了之后,可以过着像现世一样的生活。后来人们又渐渐发展了它的社会功能,借丧亲的机会把亲族汇聚在一起,一方面联络了彼此的感情,另一方面,通过复杂的安葬仪式,使所有的人各居其位、各司其职,从而使大家通过实践明白尊卑之份、长幼之序。《仪礼》《礼记》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丧葬中的各种仪式和规矩。同时,重视丧礼、厚葬亲人也是孝子贤孙寄托哀思、践行孝道的重要方式。孟子曾说过:“养生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4]297,足以体现出古人对亲人丧葬的重视程度。水族承袭了这种重丧厚葬的传统,并体现在其具体的丧葬习俗之中。

水族重鬼,是一个泛神的民族,认为现世生活的贫富顺逆,是受鬼神所操控的,“在水族的鬼神观念中,鬼神不分,神仙不分。从内容上分,鬼可分为善鬼(吉鬼)和恶鬼(祸鬼),从形式上分,则有天鬼、地鬼、人鬼等” [2]545,而“人鬼”中的祖先鬼,被水族视为最重要的鬼。水族认为家中的亲人去世后,并没有彻底消失,而是在另一个世界以“鬼”的形态时时刻刻护佑着自己活着的亲人,而距离自己最近的祖辈或父辈祖灵对自己的护佑能力最强。及于对祖灵护佑的期盼和取悦,相对于生活的现世世界,水族对自己和亲人死后世界的关注仿佛更多一些,并因此形成了“轻生重死”的传统习俗。

水族重丧厚葬之风由来已久。只要经济条件允许,每个家庭都会穷尽所有为亲人办一个体面而隆重的葬礼,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过世的亲人感到满意,才能得到他们全心全意的护佑。水族将葬礼称为“开控”,根据葬礼规模的大小又分为“小控”“中控”“大控”和“特控”。“小控的规模最小,吊唁的时间只有两天左右,一般只杀一头猪祭奠亡人和招待宾客。中控大多要宰杀一匹马或一头牛,吊唁的时间前后期在三天左右。大控的规模比起小控和中控来说要大得多,一般要宰杀三五匹马或三五头牛,前来吊唁的亲友多达数千人,时间也多持续三到五天。特控的规模最大,人数多达万人以上,开支也最大,只有大富人家才能担负得起。开特控所宰杀的马或牛多达十几匹(头)甚至数十匹(头)。” [2]533水族地区还有“人死饭甑开”的习俗,在葬礼进行时,只要有人来,不论是谁,孝家都要供应饭菜招待。所以,水族的葬礼,特别是“大控”和“特控”的花费是惊人的。另外,石棺墓也是水族重丧厚葬习俗的产物。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县的水族聚居区,石棺墓随处可见,现在还保留有清代至民国年间的水族石棺墓数百座。水族石棺墓依形制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种类型。早期石棺墓分上下两层,晚期石棺墓多分为上中下三层,规模比早期类型还要大。石棺墓外貌与水族居住的“干栏”房十分相似,墓顶有各种纹饰,层与层之间有立柱联结,石墓的外侧多雕刻有二十四孝、八仙过海等汉文化内容的精美图像,墓头正面石碑都刻有汉字铭文,说明墓主的名字、身份等。石棺墓的造价也是非常惊人的,据说建造一座中等规模石棺墓的开支就可以购买十头水牛,建造更大规模的石棺墓开支就更大了。水族地区遗留的大规模的石棺墓群证明了水族重丧厚葬之风由来已久 [2]532。

水族重丧习俗反映在《水书·丧葬卷》中即是对亲人死亡时间、方位及亡人安葬时间、方位的谨慎选择和精心安排。水族对丧葬的重视从亲人去世之前就开始了,水族崇尚叶落归根,所以如果有老人病重,估计不久于人世,不论身处何地,子女都会千方百计地将其送回家中。水族对老人咽气的时间也非常讲究,《水书·丧葬卷·虎牛》一至五篇均是有关老人咽气时日的忌戒。如《虎牛(二)》篇载:“寅丑辰午年甲寅、庚寅日,申方死三人凶。第一元戊午、甲午日,第二元庚辰日死人凶。巳卯亥未年丁癸子午方,第四元癸未日八丁亥、癸亥日凶。酉子年乙卯、辛卯日、乙未、辛未日,第五元乙丑、乙未日午时死人凶。戌申年丙壬巳亥方,第六元丁亥日、十二丙申日死人凶。” [1]64-65据水书所载,如果病人在“虎牛”日时咽气,将会导致家族中一连串的死人事件发生。介于这种情况,水族家中有垂危病人时,都会提前找水书先生看好咽气的吉日吉时,如果时日不吉,家人要想尽一切办法拖延时间,好让老人在良辰吉日咽气。相对于丧前,水族更重视对亲人安葬时间和方位的选择,如果没有吉日吉时吉方,宁愿停尸等待,也不会草草掩埋。所以在水族地区经常有人家因择日待葬,灵枢停于家中几天、几个月,甚至年余的现象发生。同时,为抢占风水宝地,水族还有“立生碑”的习俗。就是人还在世的时候,提前请水书先生看好墓地,立好墓碑,作为先占的标志,等自己死后,就埋葬于此 [2]538。《水书·丧葬卷》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以干支纪年纪月的形式记载对亡人安葬时间和地点选择的忌戒。如《水书·丧葬卷·天用》篇载:“申子辰年春三月,甲申日、乙丑日、丑寅时;己酉丑年夏三月,丙午、丁未、丁巳日巳午时未方;寅午戌年秋三月,庚辰日、辛未日辰戌时方;亥卯未年冬三月,壬寅日、癸未日亥子时。” [1]236-237水书认为,如在“天用”日、时、方位安葬亡人,会导致家道萧条、溃败。另外,《引腊》一至四篇、《引腊朽》篇、《引腊短》篇、《火引腊》两篇、《则斗》一至四篇、《大嘎》两篇、《歹耿》一至五篇,等等,均为对亡人安葬时、日、方位的忌戒。《水书·丧葬卷》认为,如果用这些时、日、方位安葬老人将会对家人带来各种各样的不吉和灾难,所以如果家中有老人死亡,必须谨慎对待,一定要避开这些不吉利的时、日、方位。

《水书·丧葬卷》传承了华夏民族慎终追远的孝道伦理观念,是水族重丧隆葬习俗的结晶和见证,同时借助相关文献资料的流传,也使这种习俗得以在水族聚居区和水族民众之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长宜子孙的家族意识

传统孝文化非常重视对先辈“志”的“养”和“继”。“养志”具体体现在先辈在世时,儿孙在对他们奉养的过程中,要求晚辈子孙做到不拂逆长辈的心意,除了给父母长辈吃好穿暖之外,还要以孝子的内心之诚敬善待他们,满足他们的愿望,使他们真正衣食无忧,身心愉悦康泰。“继志”则重点凸显在先辈去世之后,后世子孙在对先辈遗愿的承继和完成的过程中,重中之重在于对家祖血脉的传承。古人认为儿孙是自己的继体,百年之后,只要后世儿孙绵延相续,自己就会永存于亲人们的缅怀和思念之中,达到另一种形式的永生,所以特别注重家族的繁衍和儿孙的延续。多子多福是古人的传统伦理观念,而儒家的孟子更是明确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4]292。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恪守老祖宗的古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遂成泱泱人口大国。《水书·丧葬卷》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涉及安葬时间、安葬方位对后世子孙所产生的或好或坏的影响,充溢着水族先民对子孙后代的谆谆告诫、拳拳依恋和深深担忧,体现出水族先民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家族观念。

水族特别关注子孙后代的发展前途,老人在世时会竭力为子孙安排、算计,尽量为他们立好基业,铺平人生之路。水族在《诘俄牙·女丧》篇中,描绘了一位德高望重、为子孙深谋远虑的老奶奶的智慧人生。“你们别哭了,三样创制好,四般送齐备,平地开成田,陡坡开成地,起那房子给你们,开三处亲戚,创九头亲友给你们。怕森林遮田地边,怕竹壕欺人丁,怕树桩头压庄稼,怕没有谁给你们撑家门,我才与善辩人家开亲。遭是非年头,害口舌岁月,去请善辩亲友来,去了头一家亲戚。第二家亲戚,春时木旺,水流下坎,草绿原野,哥弟众多,叔伯情浓。有深田,有大塘,放三尾活六条。你们买田和塘,少零头银子,不知向谁借,我才与富有人家开亲。短缺时,苦难日,去请我们富有亲家来,去第二家亲戚。第三家亲戚,大树傍山旁,人老难过关,殓丧善后,找扛伞盖日子,百众人多,千头拥挤,万人茫茫,怕没谁选家好水书给你们,我才与水书先生开亲……” [2]476-477老人倾其一生都在为后代考虑,开田地,盖房子,为儿女解决温饱问题;怕儿女势单力薄,受人欺凌,找懂法律,能言善辩之人家结亲以相回护;怕儿女经济受困,陷于贫困,找有实力,财大气粗之人家结亲以相帮扶;怕儿女受蒙蔽,被人愚弄,找有文化,能掐会算的水书先生结亲以相辅助。如古歌中所述,水族人们为后代子孙的顺利成长、兴旺发达倾注了毕生的心力。即使去世之后,还在继续为子孙计虑。如《水书·丧葬卷·金果》一至四篇所载忌戒即典型的为子孙谋。“金果”,水语音译,含有“抠”“挖”“夺取”之义,水书认为,若用“金果”日安葬老人,将会导致家中独子死亡 [1]93-100。《金果花肖》篇 [1]104、《金果笔连》篇 [1]102均有此类含义。《引腊朽》 [1]10和《引腊短》篇 [1]12所载认为能导致后世男丁消亡、家道衰落的安葬时日。《龙犬点地》两篇所载则是会导致后代贫穷、灭绝的安葬时日 [1]55-61。《则斗》四篇被认为如用来安葬将会导致家财破败、命案、祸患或贫穷 [1]106-118。《休显》两篇则是导致子孙道德败坏的鬼,水书认为,若用此日辰安葬老人,后代将出现懒汉和乞丐 [1]161-164。《伤相踢》三篇是导致恶死恶伤、死于非命的鬼。水书认为,如用该日辰安葬老人,后代人多死于非命、惨遭横祸 [1]181-185等等。《水书·丧葬卷》计167篇,其中1/2以上的篇目都涉及后代子孙的吉凶祸福和荣辱顺逆。水族同胞认为,家中老人的死亡日辰、安葬日辰、方位如果不当,会影响后代子孙的运势,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所以应谨慎从事,不可掉以轻心。

《水书·丧葬卷》满浸着水族先民对后世子孙人丁兴旺、繁荣昌盛的殷切期待和深沉的忧患,承继了华夏民族多子多福的传统家族观念,是水族在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大花园中茁壮成长、不断繁衍生息的不竭养料和原动力。

四、协和六亲的宗祖理念

传统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家国一体的社会,“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7]739,统治者视天下为一个大的家庭,为稳定统治,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使全体社会成员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聚居在一起。以农耕为主的社会经济生活状况,使人们彼此之间的协作显得尤为重要,从而造就了中国古代社会安土重迁、注重伦理亲情的整体特色,同时也奠定了中国数千年人情社会的基础。水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很好地传承了古人这种重情重义的传统,时至今日,人情、亲情作为维系水族社会的重要方式之一,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在《水书·丧葬卷》中便是对亲族、邻里的观照和相关忌戒。

水族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东南端的山陵地带,其生活区域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由于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的限制,长期以来,水族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渔猎生活,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山区梯田稻作农耕文化。同时,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人们之间协作的重要性,使血缘亲情成为水族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水族聚居区,分布着许多自然村寨,很多村寨属同姓村寨,整个寨子所有居民的姓氏相同,属同一祖先繁衍下来的宗族村寨,也有几个村寨同属一个宗族的,还有一些大的村寨同时居住着几个不同的宗族。在这种人文社会环境中生活的水族民众,特别注重亲情、人情,有着非同一般的协作意识和宗族观念。只要任一个水族村寨一家有难,八方支援的现象比比皆是。宗族、亲戚之间彼此协作、共同发展的理念在水族民众中根深蒂固,这种宗族理念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质必然同时反映在被尊为水族“圣经”的水书当中。据《水书·丧葬卷·三禾伤》篇载:如有人在子午卯酉年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己未日、戊辰日、第一元辛未日、第四元壬辰日;辰戌丑未年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戊子日、戊午日、第一元丙子日、第二元庚午日;寅申巳亥年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庚申日、戊寅日、第三元壬寅日、第一元癸巳日等起造或接亲,将会导致和自己血缘关系最亲近的三户人家发生恶死、恶伤事件。 [1]179《九己》二篇所载被称为“九穷日”,认为如用该日辰安葬死者,会导致后人九代穷困,且易遭遇凶祸 [2]187-189。《借东》篇则认为如用所载日辰出丧、安葬死者,会导致邻近之家先行衰亡,渐渐延及整个村寨都日趋衰亡 [1]240……《水书·丧葬卷》中所载类似忌戒还很多,不再一一赘述。

总之,从《水书·丧葬卷》所载相关内容来看,水族是个非常注重情义的民族,整个民族就是一个大的家族,宗族、邻里间的亲情、人情像一张巨大的网,笼罩着水族民众,维系其人生日用的方方面面。品味水族的宗族理念,似可隐约感受到水族先民从远古洪荒中蹒跚走来,相互扶持、相互关爱、相互依存,慢慢成长,慢慢壮大,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的共同体,步履维艰却温情盎然。这其实也是中华民族的写照,五十六个民族像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手挽手,肩并肩,万众一心,一步步地走过历史,走在现代,走向未来。

《水书·丧葬卷》作为水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族的生活宝典,浓缩了水族民众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和社会人生观,其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与中国传统的“孝”文化一脉相承,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也体现了华夏各民族长期并存、互相学习、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历史事实。《水书·丧葬卷》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值得珍视,要继续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水族
黔南三都水族马尾绣鱼纹与蝴蝶纹的图形纹样研究
日照水族舞蹈传承与发展模式研究
水族敬酒歌
水族工艺品文化对外传播现状及策略研究*
水族缸附壁藻组成及其水质环境分析
浅议水族文化的发展现状
民族文化有传人
基于水族文献的计量分析与知识图谱研究
榕江水族同胞欢度瓜节
上帝的水族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