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文化 培育儒雅新人

2015-03-31 07:49吴少玲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5年3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校园文化

吴少玲,女,1972年出生,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人,中共党员,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学(教育管理)本科毕业;2002年9月至2014年8月在石碁镇前锋小学任校长;2014年9月至今在石碁镇中心小学任校长。

【摘 要】石碁镇中心小学位于富有历史文化背景的番禺区石碁镇中心,立足于自身丰厚的地域资源,以“孔子文化”为根基,确立了“儒雅教育”的主题。围绕着“儒雅教育”核心理念,学校建构了一个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深入开展特色教育管理制度、课程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使我校特色教育成果丰硕。

【关键词】儒雅教育;特色学校;校园文化

石碁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自1954年创建至今,度过整整六十载春秋。自2009年以来,我校立足“孔子文化”,大力打造办学特色,目前已基本形成一个较为健全的“儒雅教育”体系,在区域内外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曾得到国家、省市等学术团体高度赞誉,被命名为中国楹联学会教育基地、广东省楹联学会教育基地,被广东省孔子文化研究会确立为推进孔子教育思想研究的实践基地,被广州市命名为安全文明校园,在番禺区2012年学校文化建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回顾我校五年的“儒雅教育”办学特色创建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扎根于一块厚实的文化土壤

我校位于富有历史文化背景的石碁镇中心,前有孔子后裔67至76代孙居住地——大龙村,后有武术大师黄啸侠的故乡莲塘村,右边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塱边村,左边是石碁文化广场,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资源为我们打造特色学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特色创建之初,我们溯本求源,立足于自身丰厚的地域资源,以“孔子文化”为根基,确立了“儒雅教育”的主题。“孔子文化”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已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在大龙村一带更是奉为精神支柱和行为典范,每年的孔子诞活动,就是为了传承孔子文化而举行的。再者,石碁是武术大师黄啸侠的故乡,其“尚武”精神,今天仍然在“黄啸侠武术研究会”得以发扬。

根植于“孔子文化”和“尚武文化”的“儒雅教育”,正是用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儒雅新人的特色教育,旨在培养“学问精湛,气质雍容”具有儒雅意识、儒雅精神、儒雅风范的儒雅新人。对全社会来说,“儒雅教育”是回归理性和尊重传统的选择;对于我校发展来说,是规范发展和特色发展的接轨,顺应了现代教育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要求。

二、建构了一个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

基于我们的文化选择和教育聚焦,我校对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校园文化进行了定位。2009年,在番禺区教育局“上品教化”理念的引领下,得到了石碁教育指导中心的细心指导,再次完善了办学思想体系,提出了以“儒雅教育”为核心理念,以“崇文尚武,厚德博艺”为校训,将办学目标确定为办“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儒雅新人”的特色品牌学校。以“读儒雅之书,说儒雅之话,做儒雅之事,行儒雅之礼”为校风,以“乐教善导,有教无类”为教风,以“乐学勤行,善思明辩”为学风,努力打造“儒雅育人,德艺兼养,文武兼修”的办学特色。至此,一套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得到确立,进一步充实了我校的“儒雅教育”内涵。

三、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保障儒雅教育的实施,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分管特色建设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规划学校特色的发展。为强化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以创建“儒雅教育”特色学校为导向,在广州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以“儒雅教育”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和校本培训活动,通过扎实有效的研究和学习活动,打造了一支有中华文化情怀、能力强、素质好、有特长的教师队伍。我们还先后制定了“儒雅班级”、“儒雅小组”、“儒雅之星”、“儒雅之师”、“儒雅家长”、“儒雅课堂”、“儒雅活动”等一系列评价标准以及儒雅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方案等文件,为开展“儒雅教育”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机制,提高了全校师生对“孔子文化”和“儒雅教育”的认同感。

四、构筑了一个特色教育课程体系

创建特色学校和开展特色教育,必须要围绕学校文化和教育主题,建立自身的特色课程。我校把“儒雅教育”特色课程作为学校特色育人的平台,注重课程的结构化和整体性,注重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学校科学规划特色课程,以“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建设的儒雅新人”为总目标,以特色导航、建设特色课程为任务。我校根据“崇文尚武、厚德博艺”的校训把总目标分解为“文以厚德”、“武以博艺”的分目标,建构了“崇文模块”、“尚武模块”两大课程模块。利用根植于校内外有利的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全员教师参与自主开发特色课程的校本教材《我们爱武术》、《学对联、赏对联、写对联》、《中国少年强》和《每日一诵》,并通过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课时以及社团活动、德育活动(少先队活动、班会)、综合实践活动、晨操、午读、大课间、学科实践活动等活动时间分年级实施课程计划。

以下是我校“儒雅教育”特色课程架构的示意图:

在课程实施上,学校分年级制订课程计划,建立评价制度,鼓励学生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目前我校100%的教师参与特色课程的实施活动。学校将《学对联、赏对联、写对联》的特色课程内容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平台;我们将《每日一诵》和读书活动相结合,进行每日一诵(如结合课前三分钟诵读、每日一说、早读、午读等时间进行诵读),使这一课程内容的实施常态化;在《我们练武术》课程内容上,我校把武术教学融进体育课堂,并结合大课间、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加强训练,每天做完广播操后再做武术操,普及武术基本功训练,形成人人练武,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创建武术品牌的良好氛围。另外,学校还围绕特色课程建设定期组织教师专题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大量的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以促进特色课程的实施。

五、形成了一个儒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这些年来,我校不断提高对“孔子文化”的认识和认同,不断充实“儒雅教育”的内涵,擦亮“儒雅教育”的品牌。学校的一景一物,都弥漫着儒雅的人文气息和浓郁的诗情画意。在我校优雅洁净的校园里,目前形成了浓郁的学校文化氛围和随处可见的特色教育元素,圣人贤士就在眼前,经典语句抬头可见,图书资料随手取阅,诗歌对联随时可写。借用由我校教师撰写、现张贴于学校正门两侧的一副对联“儒道继春秋言行上品,雅风传弟子德艺双馨”来形容我校校园氛围应该是最妥贴的了。孔子文化、对联文化等儒雅文化物象和场所随处可见,儒雅之风飘拂在校园的每一角落,熏陶着每一位师生自觉形成高雅、博雅和儒雅之气。

我校多年来坚持每月开展“儒雅教育”表彰活动,评选“儒雅学生之星”、“儒雅之师”活动,我们对学校自身的文化和教育特色产生愈发强烈的文化自信。在这里,儒雅已经成为了我们每一位中心人的习惯,形成了文化自觉。

六、产生了一批骄人的成果

五年来,我们步履踏实,成效显著;近三年,我们勤于耕耘,硕果累累:

我校师生在中国楹联学会会刊《对联》杂志上发表共1506比对联作品,其中教师105比,学生1401比; “小联迷”社团评为番禺区品牌社团。我们的武术队声名远播,在省市竞赛中获奖的就有500多项次。其中,曾多次获广东省传统武术(套路)锦标赛一等奖,获广州市体育嘉年华龙狮争霸少儿组传统南狮特等奖。

辩论社团连续两届获得番禺区中小学辩论比赛一等奖,民乐社团被评为番禺区优秀社团。

我校教师承担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公开课和专题讲座达39场次;承担省、市、区课题8个;论文、教学设计获奖或发表381篇。其中,我校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开展特色教育方面的教育教学论文有6篇。“儒雅教育”活动带动了全校师生和广大家长的兴趣,参与面广、活动持久,产生良好社会效果。2010学年,我校在广州市德育创新奖评比中获二等奖,是全番禺区唯一入选的学校;2013年,我校正式成为“广东省楹联教育基地”;2014年5月正式成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

总结往昔,展望未来,我们对“儒雅教育”办学特色充满信心。我们会继续努力,让“儒雅教育”深深扎根校园并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校园文化
“特色学校”的实话实说
新时期山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究
“特色学校”的实话实说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创建校园文化的意义探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