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班主任的价值领导力

2015-03-31 07:51石勇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5年3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班主任

石勇

【摘 要】价值领导力是班主任领导力的核心。班主任应对某一核心价值进行理解与选择、坚持与践行、渗透与转化,使之成为班级内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班主任更应该从环境渗透、制度外化、评价导向这几个方面进行价值的转化。

【关键词】班主任;核心价值观;价值领导力

教育本身意味着价值传承、价值引导和价值教化,是关系到价值使命的事业。“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问题。当前青少年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价值观问题。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价值混乱、价值断裂和价值冲突迫切要求教育工作者形成和提高价值领导力;传统学校管理活动中价值领导和价值教育的不足也要求不断地强化价值领导力。价值观是教育的灵魂。因此可以说,价值领导力是班主任领导力的核心。笔者认为,班主任价值领导力即班主任对某一核心价值的理解与选择、坚守与践行、渗透与转化,使之成为班级内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的能力。

一、理解和选择核心价值观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文化的多元化挑战了我们原有的一元价值和传统文化,它所带来的思维方式的动态、多维发展使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尴尬以及无所适从,表现在价值观的异化、迷茫甚至失落。

种种情形表明,多元文化形成多元价值评判体系,容易导致学生无所适从,陷入价值评判迷失和无法解脱的困境。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道德准则还没有形成,所以往往不能正确面对多元文化中夹杂的不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班主任要实现价值领导力,首先得学会理解和选择合适的价值观,作为班级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一是要理解和把握社会主流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作为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一核心价值观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二是要选择当代基础教育改革中主流价值观。有论者提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主流价值包括:学生立场——即学生的实际状态是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是教育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要求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发展需要;以人为本——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从“人”开始,以“人”结束;培育生命的自觉——即“明白自我”、“明白他人”、“明白环境”。

三是要融合学校的主流价值观。学校的主流价值观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班级作为学校的一个基本组织单位,有传承学校主流价值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学校提出“清白做人,踏实做事”的核心价值,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就应把学校的这一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班级核心价值之中。

二、坚守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班级作为一种公共生活的场域,具有真实而丰富的教育性和人文性,本是滋养、润泽学生生命,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公共责任、民主意识、公正精神的合格公民的理想土壤。在其中,学生可以实现个性和社会性的健康成长。

事实上,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思维下,教室只是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的空间,而班级更多是一个“控制”学生的场域。班主任并没有意识到“班级”这些独特的育人价值,更谈不上去有意识地开发这块绝佳的“育人”土壤。班主任常与学生斗智斗勇,致力于把学生“管住”,并把自己折腾得身心疲惫。

更主要的是,班主任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职业场”——功利和技术主义倾向。校园内功利主义的盛行,在某种程度上瓦解了教师的价值观。一部分班主任在工作中只是管理,而不是教育,实行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推行的是“强权”而不是“民主”,想要的是“学生乖乖听话”而不是“学生的自我约束”,追求的是“文明班级”“优秀集体”而不是“人的发展”。更有甚者,有些班主任收取家长贿赂,进行钱权交易。

可想而知,如果班主任自身没有正确、明确、较强驱动力的主流价值观,则极难实现“价值领导力”。

温家宝总理曾作了这样一首诗《仰望星空》:“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总理用激昂的诗情表达自己对真理的渴求,表达自己对信仰的坚定。作为一名班主任,也要有自己的人生追求。要把探寻教育的真谛,要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当作自己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工作视为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项事业,真正让自己在创新奉献的工作中步入塑造灵魂的高境界,真正把班级打造成为成就学生梦想、成就教师梦想的“发射塔”。一个有理想的班主任,视工作为事业,就会时时刻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而不会让名次和分数捆住学生、束缚自己。

“有境界自成高格”,一个有追求、能坚守的班主任才能有境界,才能做出辉煌的业绩。

三、渗透和转化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不是一种“说法”,而是一种真正植入行动的内心驱动力。班主任价值领导力最终体现为对学生价值观的渗透和转化,体现在“以文化之”的能力,让班级核心价值观注入班级的每一个角落。在笔者看来,这应该是班主任价值领导力中最为核心、最关键的因素。渗透和转化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

1. 环境渗透

人是环境的人。校园环境是德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浓厚的育人环境使受教育者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熏陶。班主任可在布置班级文化的时候,有意渗透班级核心价值,让学生身处其中,耳濡目染,润物无声。

有一位班主任将“尊重”作为班级的核心价值观,因而在布置班级文化的时候,让学生作为设计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布置,真正体现了“尊重”这一核心价值。而且墙壁上悬挂的不是名人名言,而是“海选”出来的学生自己撰写的名言。学生还在教室的后墙设计一个“我想说……”的交流栏目,类似网络中的论坛,每一个同学都可以“灌水”,发表自己的心得。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无不渗透着浓浓的“尊重”,处处起到价值引领的效能。

2. 制度外化

班级规章制度是为了实现管理目标而要求全体学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班集体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班级制度一般以“规定”、“条例”、“公约”、“要求”、“注意事项”等形式出现,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确保学生班级工作的正常运转,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重要意义。

怎样在制度设计中渗透、转化核心价值观呢?比如,某一个班级将“民主”作为核心价值,在制度设计的时候,班主任是这样做的:一是方案制定的“全员制”,全体学生参与制度的设计与确定;二是项目决策的“表决制”,凡是涉及比较大的事情,一定要经过全体同学表决;三是监督评价的“述职制”,要求班主任、班干部进行“研究性述职”和“答辩性述职”。民主的价值观就是通过这样的制度设计实现了转化和渗透。

3. 评价导向

评价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教育活动,是发展性班级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手段,贯穿于班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不同的评价能力和评价策略展现出不同的班级价值观。

在确定评价内容时,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核心价值,结合班级实际进行阶段性分解。比如,某一个班级的核心价值是“学会尊重”,班训是“尊重自己、欣赏他人”。如何将这些价值具体体现在对学生“身心素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学习质量、特长发展”等方面的评价呢?班主任将其分为“尊人、尊已、尊物、尊规”等行为导向,并制定相应的学年总目标。

班主任的价值领导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无意识到有意识、从行到知再到行的螺旋上升发展的过程。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应“风物长宜放眼量”,去追寻长久的精神底蕴,追求永恒的发展价值,既要立足当下,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又要着眼未来,促进学生终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德育的力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陶西平.提升校长价值领导力的几个重要环节[J].北京:中小学管理,2011(01).

[3]陈国安.校长的价值领导力[J].北京:人民教育,2012(10).

[4]李炳亭.不妨教孩子这样读书——我的“班本课程”[N].北京:中国教育报,2009-03-31.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班主任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浅析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当代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