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打开有效教学之窗

2015-03-31 18:38江保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案经历三角形

江保成

大家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以前我们编写教案时,主要是基于教师立场,而学案就需要基于学生立场,即按照学生的逻辑去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1.备学生的语言

导学案除了给教师自己看之外,更主要的是可以供学生使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课堂学习需要,考虑部分或者全部印发给学生使用。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和思考,导学案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组织语言。如:要求学生“认识圆柱,掌握它的基本特征”。可以直接表述,而不要说“使学生认识圆柱……”。又如:“学生先画一个三角形,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可以改为:“自己画一个三角形,观察思考: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设计既开放又简单,学生一看便知。

2.备学生的活动

课堂教学事实上是关于课堂活动的教学,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导学案中的课堂活动设计是指“学生活动设计”,而非“教师活动设计”。课堂活动设计一般包含情境、问题、活动方式与操作要求等方面。但是,一般情况下,“学生活动设计”是依据各科学习目标、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来设计的。有时是一个问题,有时是一张图表,有时是一段材料……但是,它是否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走向求知的世界,是考量导学案设计价值的重要指标。

3.备学生的思维

由于学生在认知某一事物时,在思维上有一个“感知——理解——深化”的过程,有时还需要多次抽象、概括才能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依据学生思维特点来预设学习过程。

二、指导学生:学习要追求有效生长

使用导学案教学可以方便教师控制自己讲的时间,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学习空间。但操作中必须坚持以学为本,有效生长的原则。

1.遵循规律,扎实地生长

学生的认知有其自身规律,一般要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归纳和概括规律”的过程。而对于一个概念的认知来说,也会经历“感知——抽象——概念——概念系统”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利用导学案组织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有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只有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上生成新问题,并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师生互动、探究研讨,才能形成较为合理的新认知结构。比如: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等式——方程——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学生经历了这种结构化的认知活动过程,学习也就会变得扎实而有效。

2.指导学法,主动地生长

主动学习需要有一定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才会变得主动起来。培养实践和创新型人才,学生需要具备七种基本能力,即:阅读、思考、倾听、表达、展示、研讨、评价。这七种能力在不同年段的要求不一样,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需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比如,对倾听的要求可分为:看着教师听课;听同伴发言;听他人的意见并合理采纳;听出他人想法中的优缺点等。使其逐步达到会倾听——能复述;善倾听——能发现、能评价、能总结。使用导学案教学就是要引导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由“传授知识”转向“指导学法”,让更多的学生摆脱对教师的过分依赖,逐步学会独立,学会学习,主动发展。每当学生遇到新问题时,都能主动地尝试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而此时,教师要习惯担当倾听者、发现者、引导者的角色。

3.提升品质,自主地生长

教知识不如强素质,强素质就要培育学生具有优良的学习品质。使用导学案教学,学生一般会经历独立思考、小组研讨、全班展示的过程。起初学生在经历这一过程时会产生畏难情绪,因为学生以前已经习惯了教师提问题,自己答问题,教师提什么自己就答什么。至于学什么,怎么学不用自己操心。而如今的导学案只有基本的学习线索和活动要求,设计的问题一般也是开放型的,需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一些问题和现象进行研究。学生经历这一过程既是对知识的获取过程,也是经验的积累过程,有了这份经历,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和较强的表达能力,从而达到自主生长的目的。比如,对如何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我们提出:培养专注力,会尊重他人,能提升自己的修养,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同伴等;为提高学生表达的自信,我们要求:1.表达连贯,能说完整的话、响亮的话;2.能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加以修正、完善;3.能有条理、清晰、完整地表达思考过程;4.能结合小组同伴的见解和想法表达自己的意见等。这样长期培养,学生养成习惯,就一定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学案导学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策略,如果能从学案设计和课堂指导两个层面去构建课堂教学常规,那么学案导学的目的一定可以实现。

猜你喜欢
学案经历三角形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乡愁导学案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画一画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一次奇妙的就餐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