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激发正能量

2015-03-31 18:52艾常翠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不太能同伴协作

艾常翠

在优美的旋律中,在音乐带来的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孩子们可以尽情释放内心的感受。通过音乐教育,教师可以发掘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为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正能量。

促成学生乐于交往,学会文明交往。由于社会及家庭环境的不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有的大方、活泼,有的内向、胆小。对于那些胆小、羞怯,不太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的孩子,音乐课堂上,老师通过有力地引导,他们会渐渐懂得与人交往的乐趣;对于那些太过活跃,不太能守纪的学生,也能通过我们的规定和激励,让他们学会文明交往。

如:音乐课堂上,我们常常给胆小害羞的孩子提供表演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对那些参加音乐活动积极性较高,接受能力较强的孩子,我们一方面给他们时间、空间去表演,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学会接纳别人,带动能力差的同伴共同表演。对于少数攻击性强、不太能守纪、情绪时高时低的孩子,我们及时表扬,肯定其好的动作、表情,并示范给同伴看,树立其在同伴中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对他提出新的要求。

强大学生情感内心,陶冶良好情操。音乐教育属于美育范畴,它是通过自身特有的元素,诸如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儿童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如当孩子们唱《过新年》时,那欢快活泼的旋律一出现,孩子们眼前就会浮现生活中快乐的片段,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当他们唱着《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时,他们会懂得尊敬师长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歌曲《蚂蚁搬豆》告诉他们团结起来力量大;《小树快快长大》让孩子们知道大自然的美好;《拉拉勾》使学生体会到友爱的快乐……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无论是从教育方式、教育手段还是从学生的接受心理来看,音乐教育都是育人的良药。

鼓励学生通力合作,发展协作能力。音乐课堂上的教育活动大多需要协作才能完成得更好,如:三至六年级的可唱歌曲有很多是合唱歌曲;一、二年级的歌曲配上舞蹈会让学生更感兴趣,而这些都以集体舞为主;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更是需要小组中各成员的配合:这些音乐教育形式对促进孩子协作意识与协作技能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演奏打击乐时,只有各种乐器的音色、节奏协调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合唱时,也只有当音色、音高协调起来,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自编、自奏、自我欣赏的活动很受学生喜爱,因为他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协作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协作的意识。

让孩子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他们就会渐渐喜爱音乐课。

责任编辑 严 芳

猜你喜欢
不太能同伴协作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东京旧梦
喜晶晶 |心理博主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协作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