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教育思维下的辅导员博客建设

2015-04-02 00:51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

张 罡

(大连交通大学 艺术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8)



基于互联网教育思维下的辅导员博客建设

张罡

(大连交通大学 艺术学院, 辽宁 大连116028)

摘要:研究了高校辅导员博客发展现状,分析了辅导员博客建设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辅导员博客的建设已经发展到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阶段,辅导员博客的内容也逐渐向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在学生的参与度与认同感逐年递增的同时,学生对辅导员博客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提出了教育互联网思维下的辅导员博客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辅导员博客; 互联网教育思维; 多元化媒体

一、 高校辅导员博客的发展现状

辅导员博客建设经历了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的形成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之后的建设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1]。

1.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的自我实现阶段

该阶段重点集中在博客刚进入中国时期(2006年左右)。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为个体化特性强、影响力比较分散。博客进入中国相对较晚,辅导员开通博客基本以自我为主体,大部分辅导员也仅是迎合时代的潮流。博客的内容则主要以辅导员自身的情感抒发为主,把博客当作个人的展示空间;博客的形式主要以随笔、照片为主,并未重点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由于辅导员大部分比较年轻,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与学生沟通也比较亲密,所以对于博客的使用频率以及内容的更新也引起了大学生的不断关注与好奇。大学生对博客关注度的提高无疑为大学生的思想阵地开拓了又一片疆土,学生在网络上与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互动中传递的信息也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个性化的辅导员工作新模式的雏形已开始初步显现。

2.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组织与个人结合阶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学生参与度的大幅提升,辅导员的博客也愈加为高校所重视,学生工作也逐步引入了互联网的元素。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高校有组织参与规划辅导员博客建设,辅导员开通博客的人数明显增多,博客的内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向转变。在这一阶段,许多高校都将辅导员博客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2011年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和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举办了“首届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网络评选活动”。三年来,高校辅导员博客工作不断发展,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又有了新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把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平台或一种手段,还从网络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发,重新思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这一时期,辅导员博客建设开始探究如何真正提高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

3.高校辅导员博客规范化建设阶段

该阶段起始于2009年。该阶段的主要特征为自发变自觉、自上而下有组织、全局与重点区域相结合推进。2009年初,在教育部工作要点中,首次将“普及辅导员博客”列入其重点工作。在2009年9月召开的网络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主动研究、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扎实推进辅导员博客建设。在当年,按照教育部要求,多所大学以学校文件的形式组织推进该项工作。辽宁的大学生在线联盟自主开发辅导员博客门户网站,省内高校辅导员踊跃开通博客。2010年教育部向高校配发《辅导员博客工作手册》,湖南大学辅导员博客建设工作更是得到了中央领导批示。此阶段辅导员博客建设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 辅导员博客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辅导员的博客建设目前已在全国产生了推动效应,许多高校的辅导员都建立了博客。但对于其他网络媒体,辅导员博客仍是一种新生事物,其建设、使用和推广还处于摸索阶段,面临着许多挑战[2]。就目前来看,辅导员的博客建设存在如下几个共性问题:

1.博客被关注度不高

当前,很多辅导员建立博客仍然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即博客变成了网络黑板,博客的内容基本集中在发布通知等事务性工作上。一些辅导员对于博客的建设更是有抵触心态,对博客的维护与内容的更新更是难以常态化,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可能登到辅导员的博客去,由原本的希望变成失望,无形中加剧了学生对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失望。这也使得本该成为网络思想教育主阵地的辅导员博客变成了网络思想教育的废墟。学生不登录,辅导员愈加无动力更新,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辅导员博客建设的初衷也根本无法实现,对学生思想动态的近距离观察更是无从谈起。

2.博客的内容略显单一

辅导员博客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隐形”平台,是坚持以正能量和时代精神影响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有力载体[3]。但是很多辅导员的博客内容很是单一,大部分都是教科书上截取的段落或是说教的东西比较多,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原创。辅导员的博客更是像一个巨大的转载平台,几乎全部文章与资料都与学生的就业、心理、学业等方面存在严重的脱钩现象。内容单一是辅导员博客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反映出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并没有显现其根本的活力。

3.博客建设的资源不足

博客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辅导员的博客又有其特殊性与使命性,其与普通的商业博客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普通的博客可以随意更新任何内容,无论内容是否符合主流价值。而辅导员的博客则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关注的问题,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甚至是超越学生的阅读期待,这样才能在博客的不断发展中抢占学生的思想阵地,将更多的正能量通过网络渗透给更多的学生。基于上述特点,辅导员博客的建设就不得不相对独立,其建设应涵盖硬件的不断完善和软件的不断优化。但从目前来看,许多高校对辅导员博客的投入并不理想,对辅导员博客的管理与扶持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直接导致博客建设资源的相对欠缺,也影响了辅导员更新博客的积极性,间接影响了辅导员博客的普及率。

三、 教育互联网思维下的辅导员博客建设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让人类之间沟通的效率大大提高。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辅导员对于博客的建设也应该具备大数据的互联网思维。教育互联网化不能仅仅局限在简单的教育上,而是基于这个思维下开发出新型网络思想教育的产品。

1.辅导员博客的新定位

提及辅导员博客的定位,首先需明确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定位。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辅导员的定位也随之改变。高校辅导员主要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但是随着社会对于人才需求标准的不断提高,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也由原来的单纯的思想引导转变为更专业的人生规划导师。这需要辅导员不仅仅具有扎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还应该具有深厚的职业规划水准,更需要有一些与所带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是时代发展对辅导员提出的新要求。目前而言,辅导员的博客内容还大部分集中在思想政治、团学工作、就业等方面,而对学生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则少之又少。辅导员的博客除了定位在学生思想引领上,更应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兴趣引导。以辅导员的角度去发表一些关于如何学习专业知识的见解往往更接近地气,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方面的渴望。辅导员博客的重新定位,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良好的汲取知识给养的平台,对于辅导员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成长源动力。这是一个双赢的创新,更是提高辅导员技术水平、促进辅导员与学生之间高效交流、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趋势所在。

2.辅导员的教育互联网思维的体现

互联网思维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语义解释,但是互联网思维的确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换句话说,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互联网思维,而每个领域互联网思维对于该领域发展的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辅导员为什么要具有互联网思维,教育互联网又应如何在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发挥实效性作用,这是每一位学生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新课题。教师与医生这个职业都非常神圣,也具有很多的类似性。医生是在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治疗,从而使患者尽快痊愈。同理于教师,尤其是对于从事思想教育、人生规划的辅导员而言,更是应该对每位同学的特点有相对深入的了解,掌握每位同学的思想动态,从而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对学生辅导员来讲,以传统的方式获取信息并不现实,但博客的出现却为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辅导员的互联网思维体现不是要辅导员掌握尖端的互联网技术,也不需要他们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而是要求辅导员应该具有整合“资源”与分析“资源”的能力,这个资源就是辅导员把自己在博客、微博等社交平台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信息记载整理出来,分析并得出一套网络教育的方法论。

3.新思维下辅导员博客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教育互联网给予学生工作者的不仅仅是整合资源、分析资源的意识,更是打开博客建设思路的源泉。现代科技发展的如此迅速,多元化媒体的教学精彩纷呈,网络公开课、各类访谈类节目以及各类动画影片更是将正能量传播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作为辅导员,要把博客的建设当做自己开发的一款产品,如何进行产品的设计,给予用户很好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教育互联网思维给予人们的第二个意识。微电影、辅导员公开课、辅导员心声等视频媒体的形式是超越学生期待、增强博客被关注度的有效方式,如今的技术发展已经将原来高成本的视频拍摄与制作变得越来越趋向零成本,辅导员的一段视频、一次原创的德育公开课可能比放几十篇说教类文章更容易被学生们所接受,更让学生们记忆深刻[4]。任何新鲜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产品的不断更新与突破的确给予了学生良好的体验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但这样的机遇也暗含着很大的挑战。新型教育模式对辅导员自身的知识厚度以及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需要辅导员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充分释放网络教育资源的活力。只有辅导员充分调动自身的创新活力,才能扶正网络思想教育这座大厦,才能让网络教育的曙光绽放在每一位同学的心中,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张罡,刘薇,崔红红.高校辅导员博客对大学生教育作用的探索[J].商情, 2014(1):99.

[2] 吴广宇.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博客解读[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3):100-103.

[3] 赵辉,孙娟.高校辅导员博客模块设计与实现[J].福建电脑, 2006(12):166-167.

[4] 李瑾.高校网络舆情危机案例评析及应对建议[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6):819.

【责任编辑张跃双】

Instructor’s Blog Construction Based on Internet Educational Thinking

ZhangGang

(Department of Arts, 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 Dalian 116028, China)

Abstract: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instructors’ blog is studied.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structors’ blog are analyzed.It considers that,the instructor’s blog construction has been developed to an organized and planned advanced stage, the content of blog has gradually become specialized and informationized.Whil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and identity increase annually, their expectations on instructors’ blogs are increasingly high.Some suggestions on construction of instructors’ blog based on educational thinking of Internet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instructor’s blog; educational thinking of Internet; pluralistic media

作者简介:李沫(1982-),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讲师。

收稿日期:2014-04-25

中图分类号:G 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464(2015)02-02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