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015-04-02 00:51莉,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冯 莉, 田 园

(沈阳大学 a.党委宣传统战部; b.人事处, 辽宁 沈阳 110044)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冯莉a, 田园b

(沈阳大学 a.党委宣传统战部; b.人事处, 辽宁 沈阳110044)

摘要: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对如何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增强校园文化凝聚力,提高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进行了有益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校园文化; 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高校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而又不断发展的,体现学校特色,师生员工共认共享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的总和[1]。高校校园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展现形式,它不仅对我国高校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影响,而且对于高校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也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渗透力。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流和碰撞愈发频繁和激烈,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现,是当前我国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在已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凝练,将过去较长的表述精简为24个字。即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宣传和传播,是每一所高校必须承担的光荣责任和历史重任。

如何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出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思想引领力和感染力,构建与时俱进,健康向上的大学精神文化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的正确方向,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艰深命题。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3]。高校校园文化是新时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不断改进和加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构建和谐校园的有力武器,也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其作为准则来引领和发展大学文化建设,无疑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任务。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在3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经济社会的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调整和变化,严重冲击和影响着高校师生的思想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日趋多样化。这就要求必须有一种观念对文化建设方向进行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深入回应了这个要求,为高校校园文化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指明了方向,为其长远发展、健康发展、稳定发展、繁荣发展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4]

2.实现校园文化功能的根本途径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展现,也是学校实现教育功能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开展健康向上的大学文化,能够有效地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良好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与国家、社会之间关系的价值共识,它必将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行为规范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只有紧密团结在共同的价值目标下,才会焕发出强烈的民族精神,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国家和民族赖以维系的根本所在。因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高校提升校园文化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更有利于在全校师生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进一步激发出师生的创造精神,使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体系成为师生的群体意识,并自动自觉遵守奉行。

3.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定广大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信仰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改革,进一步丰富育人载体,增强育人实效的重要保证,高校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观的指导下开展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始终保持校园文化的先进性。

二、 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在积极、健康、向上的理念引导下,不断规范和提升,保持了比较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培育合格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与经验,初步显现出大学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特色。

各高校根据自身不同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建设了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文化制度,并在开展的过程中将历史人文积淀进一步凝炼成校训、校歌等精神产品,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加深广大青年学生对学校、对社会、对国家的热爱。

社团活动在高校的重视下得到了蓬勃发展,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 提升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定期举行的各种主题鲜明的文艺演出、科技展览、文化节、体育节都对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远大理想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但在当今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高校的校园文化也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冲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和价值观念的复杂化,使高校校园文化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学内容弱化了政治性、思想性和育人性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统领和灵魂。然而,由于高校当中有些教师的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取向不正确,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和实践中只追求学术,忽略政治;重视知识,轻视思想;注重教书,弱化育人,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因此,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前进方向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强化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

2.注重物质文化的建设,轻视精神文化的建设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的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现有2788所高校,物质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但是,许多高校简单错误地把物质文化建设与校园基本建设划上了等号,把大量校园文化建设资金投放在校园面积的扩大、建筑设施的建设和校园绿化上。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的增加导致许多高校食堂、宿舍等设施严重不足,而这些条件是国家教育部对高校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因此,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学校只好尽可能地将大笔资金向硬件设施倾斜,而投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却严重不足,导致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失重,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性、协调性。

3.注重对现代文化的培养,轻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中华民族长达5 000年的文明史册上,我们的先辈们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陶冶情操修养、拓宽思维领域、提升思想境界的作用和意义,是提升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受到西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冲击,加之由新媒体带来的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和发展的多元化,大学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时代性、开放性、创新性、科学性、独特性的培养上,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使我国的文化传统面临着断裂的危险。

4.校园文化形式单一,缺乏特色,理想信念教育不突出

每个高校的情况差异决定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和风格的不同,但从总体上来看,这种特色和风格的展现只出现在学校的顶层设计和发展要素中,在社会实践中却体现得很少。一些高校开展的校内文化活动品质不高,学生对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没有兴趣,参与性差,多数学生宁愿坐在寝室里沉迷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出入KTV,也不愿意去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文化活动,这表现出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内涵单一的特性。许多大学生对长远的理想信念缺乏追求,却推崇和追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导致一些庸俗、颓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里滋生蔓延,反映了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

5.校园文化建设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彰显不够明显

在各种文化的激烈碰撞中,高校校园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不良文化趁机侵入校园,对心理防线薄弱的青年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刺激。尽管许多高校的校园文化管理部门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有针对性地改善高校的物质文化条件,但仍然难以抵御冲击,效果差强人意。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也阻碍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高校的贯彻和实施。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师生的思想观念。只有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才能把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凸显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引导力和精神凝聚力。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一步提炼和概括,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指明方向。

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正确引领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和灵魂,决定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方向。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分析、解决问题,才能在扑朔迷离的文化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高校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保证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通过不同渠道,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教活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体师生的头脑,强化师生员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水平和理论素养。切实提高其自身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断加强高校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建设高校校园先进文化的强大思想武器[5]。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提升高校校园文化的感召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努力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和伟大选择,集中体现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愿望、根本利益和根本追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要求包含当代大学生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的复兴而奋斗。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使校园文化具有感召力,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基本任务。高校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时候,要把握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旋律,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把国家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3.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凝聚力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愈发突出,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之所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演进发展,一脉相承,源远流长,最终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团结统一的伟大民族品质,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

高校作为引领时代精神的前沿阵地,是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一大重要载体。高校要坚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始终不变的主旋律和时代最强音,教育广大师生,鼓舞斗志,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使高校校园文化始终保持先进性、时代性,适应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4.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和活动阵地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得到贯彻和充分体现,从而提高校园文化的品味和格调。一是要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二是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加强校园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和格调。精心设计和组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和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和文娱体育等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认识和处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关系,主动抵制低俗文化的冲击和不良意识形态的渗透,将文化育人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6]。

参考文献:

[1] 芮鸿岩.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实现机制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1):70-74.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893054.htm?fr=aladdin.

[3] 王晓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 2012(23):32-35.

[4] 石秀杰,吴楠,宋慧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 2011(24):41-43.

[5] 赵海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跨媒体应用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为例[J].现代交际, 2012(8):236-237.

[6] 崔越.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8):87-89.

【责任编辑张跃双】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Based on Perspectiv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FengLia,TianYuanb

(a.Party Committee, Propaganda and United Front Work Department, b.Personnel Department,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4, China)

Abstract:The importance and specific path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on guiding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are expounded.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culture is analyzed.Some beneficial discussions are conducted on the aspects of enriching the connotation of campus culture, strengthening the cohesive force of campus culture,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fun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ampus culture.

Key words:socialist core values;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作者简介:范玲娟(1978-),女,宁夏银川人,宁夏大学副教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翻译学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4-11-18

中图分类号:D 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464(2015)02-0277-04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